燃烧的岛群军史学习论坛's Archiver

人猿 发表于 2008-11-30 10:14

“谨慎者”栗田——莱特湾之我思

[font=宋体]    回顾[/font][font=Times New Roman]60[/font][font=宋体]多年前的莱特湾海战,真是令人惊心动魄。日本舰队的孤注一掷、美国护卫驱逐舰的英勇顽强以及栗田谜一般的撤退,都是那么地令人遐想万千。[/font]7f_&QD1Py1N
[font=宋体]    熟悉海战史的必定记得,舰队通讯的不畅以及情报的错误是如何使得杰里科爵士没有最终取得日德兰海战的胜利。因为在广博的大海上,指挥一支大规模的舰队进行联合作战确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日本军令部在考虑“捷一号”作战的时候,则明显忽略了这个影响海战胜负的关键因素。庞大的日本舰队将分成[/font][font=Times New Roman]4[/font][font=宋体]支,从不同的基地出发,经过不同的航线,奔向不同的海域,担负不同的任务。但是,作为主力的栗田舰队,则必须不计损失,冲入层层设防的美军运输船队,大开杀戒,摧毁所有美军的补给品,如果可能的话,还要炮轰登陆部队,从而最终粉碎美军从菲律宾来犯的任何企图。[/font]
\%f.p\6n fk [font=宋体]    但是只要简单对比一下[/font][font=Times New Roman]44[/font][font=宋体]年末日美舰队的实力,就会觉得日本人获得成功的可能性极小。即便栗田的舰队最终达到了目的,恐怕也再也回不来。联合舰队将丧失几乎所有的水面舰艇,才可能完成这次自杀进攻,以便日本的本土能够获得一年乃至半年的修养时间,延缓战争的进程(但不是战争的胜利)[/font]
w(v?EDT;t^ [font=宋体]    这种丢车保帅的战法,既促成了莱特湾之战,也最终导致了日后大和号那次最后的出击。那时日本人的无奈和悲惨,真是令人深思。[/font]
q}2d*c:o!p-t0K [font=宋体]    如果[/font][font=Times New Roman]GF[/font][font=宋体]的长官仅仅向栗田强调攻击目标仅限于运输船队的话,那么海战的结果很可能会大不一样,但是,命令书上偏偏添了一句——“如果在行动过程中发现能够给予美航母编队重大打击的战机的话,则应该牢牢把握”。[/font]
U'|s[~:o5^ ]#h [font=宋体]    笔者很难理解日本军令部和联合舰队司令部对于这种希望部队一石二鸟的命令对于一线指挥官的会产生何种影响是作何感想的。也许,海军上层觉得温存至今的战舰部队仅仅奉命去打击毫无抵抗能力的输送船比较丢脸,也许,他们希望栗田能够超水平完成两个任务,但这种用白字黑纸写在命令书上的内容,对于栗田来说,就变成了命令。这种做法实在是值得商榷。[/font]:[NMM2f%]
[font=宋体]    有意思的是,相同的问题也出现在了美国一方。美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对于哈尔西的第三舰队的命令是,“确保登陆部队的安全以及成功”的同时,在“发现日本机动部队的时候,也可以采取积极的行动。”后来的事实证明,哈尔西的反应十分积极,而且他至死也认为自己当时的决定没有错,美军之所以没有在这场海战中取得全胜,就是因为他的上司一个劲地催他回去救援莱特湾。在哈尔西看来,他正确执行了上级给与他的命令,在这一点上,栗田和他的想法也许不谋而合。[/font]3_r_ ~ a F
[font=Times New Roman][/font] flOV3r d3w;_
[font=宋体]    栗田的部队在和西村分开后不多时,就遭到了美国潜艇部队的关照,栗田的旗舰爱宕号就被击沉,他本人和参谋人员在海里泡了很久才获救,直到当天晚些时候他才在大和号上重新恢复了对舰队的指挥。这件事情也许对栗田本人的冲击很大,使得原本就异常紧张的他更加提心吊胆,并最终影响到了今后的作战。[/font]
RO ~(_JnPJP$R [font=宋体]    就在栗田的部队一路战战兢兢,并饱受美国飞机和潜艇的屠戮之时,西村正抱着必死的信念,带领着自己的部队前进。在出发前的最后一晚,栗田司令的船舱内,七位高级指挥官进行过出征前的最后一次祝捷酒会。据参与者回忆,在酒会上,西村满面笑容,与所有的人碰杯,相谈甚欢,但毫无疑问,他的内心里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font]
+S"yV[7Q&m(] [font=宋体]    所以,当西村收到栗田舰队已经调转方向,向西规避的电报之时,他决定不惜一切,牺牲自己掩护栗田冲入莱特湾。他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font]
5L@vmm1n]S [font=宋体]    此时,拉在西村后面[/font][font=Times New Roman]70[/font][font=宋体]英里[/font][font=宋体]的志摩舰队当然无法理解西村的心境。尽管志摩与西村相比属于先任,但因为他对于全盘的作战意图和战局不是很了解,所以他保持着无线静默,并没有和西村取得任何的联系,这对于西村来说也是求之不得。志摩在整个作战期间,只收到一份关于西村舰队的消息,那就是西村临死之前发出的那道“全军不顾一切,向前突击”的命令。不过很快,志摩就在残留在海面上的西村舰队的残骸判断出,他这一路的进攻算是失败了。心不甘情不愿的志摩,只好归拢残余部队,暂时撤退,并准备找个机会再次突入。但是,他再也没有得到栗田的任何消息,连作战是否还在继续,他也不清楚。[/font]
&C r1S|K"k C [font=Times New Roman]       4[/font][font=宋体]路日军中,只有小泽的干得最好。作为诱饵,他又是放浓烟,又是连发报,还派出机群攻击美军,可谓是千方百计想把自己的位置暴露给敌人,就差竖蜻蜓、翻筋斗了。可即便如此,他的舰队直到当天日没时分才被美军的侦察机发现。等到哈尔西终于将目光转向小泽的时候,哈尔西的机群已经胖揍了栗田,并迫使后者暂时掉头后退了。而一直希望全歼日本航母舰队的哈尔西立即吞下了鱼饵,率领全舰队北上。他虽然将自己北上的消息告诉了金凯德,不过并没有把莱特湾已经空无一人的事实准确通知对方,因为哈尔西觉得金凯德手头的部队已经足够应付任何局面了。而金凯德则以为哈尔西是将第[/font][font=Times New Roman]34[/font][font=宋体]特混编队留下来以后率部北上的,所以他心安理得的带领自己的主力去对付西村的部队。[/font]
F lqk-r@ [font=宋体]    就像我以前说过的那样,如果是斯普鲁恩斯坐镇指挥的话,小泽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有什么收获。但是“公牛”哈尔西则不然。因为他是一位异常喜欢出风头以及荣誉的人。[/font]
8e/dk3G4l]8R [font=宋体]诱敌成功并遭到攻击的小泽立即把消息发了出去。说实话,直到此时小泽也不知道除了自己以外其他部队的情况,但对于他来说,自己的任务是完成了,他现在要尽力多带一些舰只逃回日本了。[/font]
W^ a/_ |e [font=宋体]    栗田对于西村、小泽、志摩的情况也不是很清楚,但他收到了西村的一些报告,得知西村舰队的重大损失和志摩舰队的后撤。但关键的小泽舰队的动向,自始自终他也没有搞清楚。而这才是他成功的关键。[/font]"nPf?F$y@m L2_
[font=宋体]    所以当他的部队遭遇到塔菲[/font][font=Times New Roman]3[/font][font=宋体]号的编队之时,栗田的吃惊程度恐怕不亚于美国的指挥官。因为栗田得到的情报是,对面的敌人是美国正规航母舰队!如果“捷一号”作战实施顺利的话,那么美国的主力航母群应该不在眼前,所以说,作战也许失败了,问题是现在该怎么办?[/font] V&` _M o v(n.y
[font=宋体]    不止一个参谋情绪激动地向栗田进言,应该立即对眼前的敌人展开攻势,而不要再去管那个什么突入莱特湾的原计划了。而备受打击,情绪低落的栗田稍加考虑,就下令全军散开突击。这是一个被后人批评至今的决定,但是栗田觉得他是在和美国人的主力航母编队作战,所以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宝贵的,因此,他的部队应该尽可能快地靠上去,尽快给予敌人以打击。[/font]
'po5VC@k-f [font=宋体]    之后的战斗大家都知道,以大和为首的日本舰队,像一群狼狗般扑了上去,并与美国护航航母编队开始了混战。雨区和驱逐舰释放的烟幕阻碍了日本人的视线,使得他们打得很不顺手。而在空中飞舞的美军机又一次次迫使日本舰艇改变航向,以躲避炸弹或是鱼雷。(尽管美国飞机基本挂的都是杀伤炸弹或什么也没有,但杀红了眼的美国飞行员还是反复作出攻击姿态,吓唬日本人)[/font]/R3~2sC.eJA
[font=宋体]    这可能是人类海军史上最富有戏剧性的一场追加战,大家可以想像一下身处高空,俯瞰整个战场的情景,一边是美国舰队拼命在前面跑,但是限于[/font][font=Times New Roman]18[/font][font=宋体]节的最高航速,跑不快。而后面的日本人虽然想追上,但是由于受到了极大的干扰,追不快。再加上日本舰队的炮术欠准和美国驱逐舰舍生忘死的自杀突击,所以战斗的开始阶段说实话美国人打得很不错。不过,在一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内,日本的重巡洋部队和金刚、榛名就把航速较慢的大和、长门扔在了后面,[/font][font=Times New Roman]8[/font][font=宋体]点[/font][font=Times New Roman]10[/font][font=宋体]分,一发估计是金刚打出的炮弹击中了美国的“冈比亚湾”号。紧接着,日本舰队的炮弹越打越准,如果不是因为美国护航航母的装甲薄,挡开了日本人的穿甲弹的话,那美舰队的损失恐怕就要更大了——靠装甲薄挽救了自己的战例,在世界海战史上也不多见。[/font]
.K)E&At @ F [font=宋体]    被人寄予厚望的大和号在此战的表现可谓不尽如人意。在[/font][font=Times New Roman]8[/font][font=宋体]点[/font][font=Times New Roman]30[/font][font=宋体]分的左右,它还被两枚慢速鱼雷夹着向北远离了战场。本来就对战况不甚了解的栗田,这回干脆歇了菜。等他再次回到战场的时候,他的部队早就消失在了前方。异常失望的栗田在[/font][font=Times New Roman]9[/font][font=宋体]点[/font][font=Times New Roman]11[/font][font=宋体]分下达了舰队集结的命令。而在这场混战中,日本舰队的铃谷号、筑摩号重巡被击沉,熊野号受创,而他们的战果除了几艘驱逐舰以外,就只有“冈比亚湾”号这么一艘护航航母。[/font]
iX'y3Jw)E2W*F`.@ [font=宋体]    不过,栗田得到的报告则是,“至少击沉重创了[/font][font=Times New Roman]4[/font][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5[/font][font=宋体]艘敌航母以及一艘巡洋舰”,这确实算是一个不错的消息,据此,栗田判断当前的敌人已受到重创,这场战役已经打赢了。而且,就在舰队集结的差不多的时候,栗田又收到了一条未经证实的消息称,在北面发现了另一支美航母编队。渴望更大战果的栗田立即转向,开始向北前进,但是在耗费了几个小时以后,却发现这是一个假消息——现在,关于发出这个情报的来源已经不可考证了,但这却恰恰是研究栗田舰队最后决定撤出战斗的一个关键。[/font]
b\-z2ne|2~(Z [font=宋体]    此时,已经两天多没有好好休息过,精神一直处于高度紧张和亢奋状态的栗田终于松了一口气。他的舰队已经七零八落,他的部下也非常的疲劳,船只的弹药也消耗较大,但毕竟打了一个“胜仗”,完成了战役部署的任务。在这种条件下,栗田觉得即便突入莱特湾也不可能取得什么突出性的战果了。因为原定目标很可能已经得到警告疏散了。再加上有消息说美国的大批部队正在向莱特湾集结,所以栗田觉得,是撤退的时候了。[/font]
*} ST's5Y+y$N0l3z MG [font=宋体]    这就是我揣测的栗田当时的心态。栗田也许是一个谨慎的老人,且被疲惫和惊吓所左右,所以在取得一定战果的情况下进行撤退并非是一个什么不可原谅的错误。[/font]
Qi j3o)|l^QZ6V/j [font=宋体]    战后,栗田被人们讥讽为“懦夫”、“胆小鬼”“逃跑专家”,似乎日本帝国的覆灭就与他那次撤退有着直接的关系。而栗田至死也没有为自己辩护过一句,更没有解释当时决定撤退的原因——这正是人们最想获取答案的问题。他忍受着人们的谩骂和讥笑,沉默寡言直到走进坟墓。[/font]
e@z$` ~9l[!xv [font=宋体]    决定战争乃至国家的命运的瞬间,往往掌握在一两个老人手里面,这太残酷也太片面了。[/font]-cd-P3}e+WE
[font=宋体]    而莱特湾海战作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海上作战,也必将永载史册。[/font]

GBL 发表于 2008-11-30 20:01

我还是认为,栗田说的“攻击敌机动部队”实际是告诉舰队准备转进。于是会意的官兵们欢呼不止。

人猿 发表于 2008-11-30 21:07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

我们可以看一下莱特湾海战四支日本舰队指挥官对于战场进程的了解情况:
/m]1m3YA8p 7WQBZdQs7[
小泽:基本不知道其他人在干什么。自己诱敌行动的成果也没有准确传达到别人手上;$uPK_ ql
西村:除了知道栗田的舰队在途中受到猛烈的空袭,掉头撤退以外,对于其他方面一无所知,他甚至不知道栗田舰队后来再次前进这一事实;
`k(KA0bvLlQ+b5n 志摩:通过“目视”知道前面苏里高海峡正在激战,战况不知,但收到了西村全军突击的命令。
W?#\E[\:[a\pL+H 栗田:不知道小泽的行动成功与否(但是在萨马尔岛的洋面上发现美航母编队之后,感到小泽的行动失败)不知道西村全军覆没的消息,因为他还在预定海域等待志摩和西村舰队的幸存者与之相会;不知道美军的主力现在何处;

lmv23 发表于 2009-1-19 15:46

疑问

难道说哈尔西不追击小泽就是正确的?
8[6ui!\m v 这么说留在莱特湾就会取得更大的胜利吗?

人猿 发表于 2009-1-19 17:00

哈尔西不追击小泽的话,那么栗田的部队估计就要全军覆没了。f:s0`b3Bxu)m
说穿了,哈尔西在莱特湾最大的任务不是消灭日本舰队,而是保护登岛部队并提供支援。只要达到这个目的的话,那就能说取得胜利了。

cgss1114 发表于 2009-4-10 22:40

个人觉得斯普鲁恩斯的指挥能力要强于哈尔西,在中途岛、在马里亚纳,虽然当时饱受批评,但根据战后日方的档案来看,斯普鲁恩斯做了最好的抉择

胖虎 发表于 2009-6-26 10:14

栗田的“转进”其实还代表了旧日本海军巨舰大炮主义者的另一些心态:'Go \lai)^*{
第一、总认为主力部队(战列舰)是与敌主力舰队决战用的,而不是用来攻打美军的薄皮后勤登陆舰艇,所以栗田舰队在莱特湾战役中所分配到的任务引起基层官兵的强烈不满;
r*Hz ]7T:j#GU 第二、旧日本海军的”九段作战”虽然妄图通过舰队决战而毕其功于一役,但总怀有投鼠忌器的心态,害怕因为损失了“天皇的军舰”而受到指责,所以一旦感到占了便宜就想跑(同样事例可参见偷袭珍珠港、夜袭萨沃岛以及栗田本人指挥金刚、榛名炮击亨德森机场等战斗),这也暴露出旧日本海军作为暴发户的狂妄又自卑的心态;
do$v7U5qo!u!Ix 第三、栗田本人指挥风格比较谨慎,而且莱特湾战役开始不久其旗舰“爱宕”被美国潜艇击沉,栗田落水,据说经此一折腾,其快好的登革热又加重了,也影响了他的判断能力;
%q3N!M,Zb i{_6` 第四、就算栗田部队坚持冲入莱特湾,最终也将被闻讯赶来的美军航空母舰—战列舰部队消灭——旧日本穷兵黩武、蛇心吞象、死不悔改的本质,就已决定了其最终命运。

和平共处123456 发表于 2009-11-8 14:49

就算栗田当时炮击美登陆舰和滩头,又能有多少战果?当时栗田手里的舰只毕竟已是日军的家底了,时间长了,等美舰回头,全炸沉了,那日军损失就更大了/1VxA.VxX-z
在那个时候,美日再打消耗战,可是美方求之不得的事。

zkyblood 发表于 2009-12-25 09:03

栗田没有“缄口不言”,事实上战后他对日本的战史专家侃侃而谈,还总结出个一二三四。

人猿 发表于 2009-12-25 11:44

我看到的资料显示,他除了接受过美国海军战史调查人员的询问以外,基本没有就这次海战与日方的记者、专家等进行过交流

zkyblood 发表于 2009-12-29 19:08

《联合舰队的覆灭》一书的作者曾亲自采访过他。#ZP(q!y bi$I:x
"[%r0_T ^Px"B
唉,这后半辈子活的肯定很痛苦。

人猿 发表于 2009-12-30 15:54

战争失败的原因并不在于栗田那个时候有没有“突入”。
zaM~#v*[ 而且,如果他当时真这么做了,他可能反而要为几千官兵无谓的死负责(而且日本还是必败)。
8V AC:Z Pq+~"s7v1F6Y] 相比之下,这个结局对他而言还是不错的

kikanjuu 发表于 2010-1-19 11:15

[b] [url=http://www.biku.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92718&ptid=7295]1#[/url] [i]人猿[/i] [/b]
;hF D)uNL5Us s ^k0\.z.W[
见好就收、安与小成是联合舰队的老问题了。L/c0I7t sg
O(oj2}l.e+Jc
偷袭珍珠港时拒绝派出第二攻击波的南云、萨沃岛海战时拒绝突入的三川军一、再加上莱特湾的栗田。。。

kevin_hx 发表于 2010-1-19 19:49

[quote] 1# 人猿 Q#X8t Fau6M

w] }(c }!rv 见好就收、安与小成是联合舰队的老问题了。G-Con e Bb5u
8Uy]x%c b
偷袭珍珠港时拒绝派出第二攻击波的南云、萨沃岛海战时拒绝突入的三川军一、再加上莱特湾的栗田。。。
5U)|a_"F*R [size=2][color=#999999]kikanjuu 发表于 2010-1-19 11:15[/color] [url=http://www.biku.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17299&ptid=7295][img]http://www.biku.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VB;_ ~ OA)ju
这是典型的事后诸葛亮

sergeant_w2 发表于 2010-1-22 23:27

栗田在接受采访时说是自己疲劳过度,判断错误

kuzhu 发表于 2011-2-12 15:57

[quote]栗田在接受采访时说是自己疲劳过度,判断错误
P%J!t:cEsk'd;A [size=2][color=#999999]sergeant_w2 发表于 2010-1-22 23:27[/color] [url=http://www.biku.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17365&ptid=7295][img]http://www.biku.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X R0st&Z \o
采访说的话能算数吗》》

月华 发表于 2011-2-13 12:57

[i=s] 本帖最后由 月华 于 2011-2-13 12:59 编辑 [/i]8A]6[y%W.d.Sc
#adI(K9Pi,@|X
伊藤正德写的东西看看就好,为了吹嘘大和级的“造舰成就”可以把弗莱斯特级的排水量硬是缩水了2W吨的人,还敢指望他写的东西有什么值钱的货?

kevin_hx 发表于 2011-2-13 14:43

楼上不会连标准排水量和满载排水量都分不清楚吧

月华 发表于 2011-2-13 15:06

嗯,我倒是清楚,可惜伊藤正德不太清楚,或者说是故意让自己不清楚,所以他用弗莱斯特的标排去和信浓的满排去比较,然后YY出日本造舰技术领先美帝15年,咱大脚盘帝国15年前就造出7W吨的航空母舰了,你美国鬼畜15年后才造出6W吨不到的航空母舰,丢人啊

kevin_hx 发表于 2011-2-13 16:22

你到底有没有看过原文啊?伊藤有说信浓的标排是7万吨吗?.fbk`(Nn YpY)R
何况人家比的就是设计排水量,原文说,弗莱斯特是59000吨级,信浓是65000吨级。这个级就是设计排水量。

重磅炸弹 发表于 2011-2-13 16:33

《浩瀚的大洋是赌场》一书中对栗田简略的带过一笔,老冰认为:太平洋战争是穷国日本对富国和大国的战争,是国家战略开始的赌博,到了战斗层次肯定会有指挥员临到头时被可能遭到的损失数字所扰,不敢轻易孤注一掷。

月华 发表于 2011-2-14 10:54

[i=s] 本帖最后由 月华 于 2011-2-14 10:55 编辑 [/i]qG3uihC

lA8e`p5k [quote]你到底有没有看过原文啊?伊藤有说信浓的标排是7万吨吗? T*X a:@ E _5m
何况人家比的就是设计排水量,原文说,弗莱斯特是59000吨级,信浓是65000吨级。这个级就是设计排水量。
];c;g+i/wj!QY%X` [size=2][color=#999999]kevin_hx 发表于 2011-2-13 16:22[/color] [url=http://www.biku.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29946&ptid=7295][img]http://www.biku.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Q%t7}e S-k b Zs b$_9Sd W.q$~I(x
之前说标排满排,现在又改口设计排水量了?jLg G4u {a
回家翻了翻原文,数值确实记错了,不过,标排6W的弗莱斯特扯到设计排水量缩水1K变成5.9W的同时,标排6W2的信浓扯到设计排水量就涨了6K变成了6W8?原来他不是在拿满排缩水,而是在拿标排涨价,而且还只是拿信浓的标排来涨价

kevin_hx 发表于 2011-2-14 11:13

人家原文本来就是说的设计排水量,何来改口之说。
y7Gp8~)z 倒是你自己不清楚人家说的是标排满排还是设计排水量。5{xa#x.t W6MM
自己查查数据去,弗莱斯特的设计排水量本来就是59000吨,不是人家不懂,而是你不清楚。
g[&h3VK 至于人家说65000,你能看成68000,实在无话可说了。

月华 发表于 2011-2-14 11:19

[i=s] 本帖最后由 月华 于 2011-2-14 11:34 编辑 [/i]
rgA#ngq!Pm d0_b&VbA4LbR%f
好吧,那么我求日文原文,至少我手上的中译版本一来没提是什么排水量(不提的话正常理解就都该是满排),二来信浓就是白纸黑字的6W8
Y\ L,Py
`_ DnBI:a3Njl 设计排水量本身就不太常用,连我在网上能找到的定义都有截然不同的两个版本,所以我不知道在一个标准下,在伊藤正德的计算下弗莱斯特设计排水缩水,信浓设计排水涨价的诡异情况是怎么来的

kevin_hx 发表于 2011-2-14 14:57

[quote](不提的话正常理解就都该是满排)...)i'do m+NE^%c
[size=2][color=#999999]月华 发表于 2011-2-14 11:19[/color] [url=http://www.biku.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29987&ptid=7295][img]http://www.biku.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4_#wh]Q9_ 这句话简直就和巴掌老兄的“战列舰,不提的话正常理解就包括战列舰和战巡”有异曲同工之妙,呵呵
F#VW:C YaZ 原文中提到的是多少多少万吨级,你不会就理解为满载排水量吧
'e.@Vi0y_(o4i 难道说日本的5500吨级巡洋舰,满载排水量就是5500吨?美国2100吨级弗莱彻级驱逐舰满载就是2100吨?

lll3llll 发表于 2011-5-28 20:58

栗田舰队 逃跑舰队

bbxiongmous 发表于 2011-7-4 13:15

战局错综复杂,指挥官要在很短的时间内作出正确的判断是很困难的,特别是在情报有误,联络不通的情况下。有些论调过于事后诸葛亮了。

cctvvv 发表于 2012-2-10 23:54

[i=s] 本帖最后由 cctvvv 于 2012-2-10 23:55 编辑 [/i]!mCf$k?h'|%PKtD

&Sw| L4U@5\ 联合舰队给栗田健男的任务是突入莱特湾歼灭敌输送船团等部,小泽等部是帮助条件而非前提条件,联合舰队之前说如果失去菲律宾那么舰队一分为二,南洋的舰队有油没补给,本土的舰队没有燃料,与其如此,保留舰队没有用。
s8n&g,F4Iw0jys 所以栗田健男的任务不是遇到美机轰炸就可以相机撤退,他的理由是悖论,他逃跑而且抗命基本是事实。丰田副武司令的意思,更应该是不惜最后一艘船。栗田健男撤退虽然保留了一万多人,但是其他武藏号及以下一万人和军舰白挂了。如果按照保存人的说法那么不打莱特湾可以两万多人一个不挂,显然又是违背军令的。
f)Cg+iK Bb 所以我认为栗田健男巧妙的利用战场形势,抗命撤退了。

人猿 发表于 2012-2-14 09:01

关键还是作战命令中那个关于“如果在行动过程中发现能够给予美航母编队重大打击的战机的话,则应该牢牢把握”该如何理解的问题。 j aE'xr:}8Y
我觉得,日本海军是希望一石二鸟,第二个命令和消灭美军运输船队的第一命令有那么点并列的关系。$|8e!gS\w3t
对于栗田来说,在重创了美军航母编队以后(至少他这么认为),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至少一部分),选择撤退也无可厚非。

cctvvv 发表于 2012-2-14 11:14

[b] [url=http://www.biku.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44177&ptid=7295]29#[/url] [i]人猿[/i] [/b] 栗田健男在炮击美军时,已经意识到了湾内并非美军主力,同时感到美机动舰队主力正向他扑来,也表示不知道小泽诱敌成功,不知道湾内运输舰队全然都在,后来回思,实有无穷悔恨。如果真的认为机动部队已经重创,那就不用跑了,就地搜索残敌就是了。
)t#Y!y W eO&?)\8d 另外栗田健男的任务的确是双重任务,这也是联合舰队的一大失误,栗田健男怎么会有能力重创哈尔西5个大队。。。随便一个也搞不定。。顶多把李中将的战列舰队威胁一下(一受伤大和+长门+两金刚也打不过美军那么多新式BB)

页: [1] 2 3 4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