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战役 酷画 战舰 战机 陆军 人物 著作 游戏 别史 链接 更新 论坛
◎本文标题:亚利桑那号战列舰损失原因 ◎加入时间:2001-8-8}
 
 

本文原载于前几年的《现代舰船》感谢《战争的艺术》二战论坛cat网友提供资料,正午网友提供图片

“亚利桑那”号沉没得弹药舱爆炸过程提出了新的、更准确解释。新线索来自兰杰·亚当斯带领的一个潜水小组,1996年4月10日,他们首先发现并确定了“亚利桑那”舰艉处一个长期不为人知的内向破孔。在重新查阅当年日军的空勤记录/弹药装备资料以及日军参战飞行员的回忆录后,新的调查有了重大进展。


美国人手绘的亚利桑那号战舰水底残骸(舰首视角)


美国人手绘的亚利桑那号战舰水底残骸(舰尾视角)

日军的空勤记录表明,在攻击开始后的前一个小时,第一攻击波的俯冲轰炸机并未接触到美军的战列舰,鱼雷机也未对“亚利桑那”号的泊位放雷。爆炸发生之前,只有两拨、各5架高空轰炸机对“亚利桑那”进行了攻击,共投下800公斤(80式)穿甲弹。关于“亚利桑那”号弹药舱爆炸过程,美国海军舰船署提出过两种假设性解释。虽然这两种说法未必确实,但它们都已成了历史记录的一部分。有一段现场拍摄的电影画面记录着弹药舱爆炸之前半秒钟,1号主炮塔前曾燃起大火。一种假设据此认为,有炸弹击中了舰艏航空燃油舱。这种说法的可疑之处在于------舰身残骸中燃油舱的外壳并没有向外的破口或向外的扩张变形来引证这样的爆炸过程。此外,油箱与弹药舱之间的距离有28米(92英尺),这中间大约一半的距离上也就是油箱后部13.4米(44英尺)处有一道330毫米(13英寸)厚的横向钢隔板,它在舰艏爆炸或受撞击时可对战舰的关键部位进行必要的保护。这样的艏端横隔装甲应能防止舰艏的爆炸波及弹药舱。




1941年12月7日“亚利桑那”号大爆炸的瞬间

另一种早先的解释认为,炸弹在“亚利桑那”号装甲甲板上爆炸,少数炽热的弹片通过敞开的舱口串入了甲板下、两座炮塔间放置炸药的地方,极易燃的黑火药立即被引爆,爆炸产物进而引燃了周围的弹药舱。但有三点可以证明这种假设更不准确。首先,原来靠黑火药作导火索才能点燃的炮弹底火药包已经进行了革新,新补充的药包在它的衬袋里自带了发火药,不需另存导火索。其次,这一解释假设了舰上水兵在十分钟警报后未能到达战位,所以通往弹药舱的舱口未能进入“Z”状态(所有舱口、舱门关闭),而事实上炮塔里的水兵在爆炸发生之前已经使他们的战位进入了“Z”状态。此外,这种解释还错误的估计了日军航空炸弹的威力,认为它们无法穿透“亚利桑那”号的装甲甲板。


燃烧中的“亚利桑那”号残骸

虽然在最早的“亚利桑那”号损失报告上列出了八个炸弹击中点,但日军飞行员的估计却仅四个,应该说日军较保守的数字更现实。根据新的调查,四个击中点的日方公布数字也需要再减两个,因为它们只是极近距离上的击偏点。
当时,日军轰炸机以V字型编队实施轰炸,根据现有的投弹点记录,研究人员绘制了一个简单的电脑再现图来帮助确定80式航弹的弹着点。当时美舰“贞洁”号靠泊在“亚利桑那”号外弦,结合“贞洁”号上中弹情况的有关文献再通过视图,“亚利桑那”号上的弹着点及两舰之间水中击偏点的位置便一目了然了。
两舰之间的两个航弹点十分耐人寻味,奇怪的是还曾有几份报告指出有鱼雷在那儿爆炸。爆炸掀起了巨大的水柱,很多资料都对此有过记载,其中最重要的报告出自“贞洁”号舰长辛·杨,他指出爆炸大约对应于“亚利桑那”舰35号肋骨处,并认为是遭受鱼雷攻击的结果。他和他的手下目睹了巨浪溅起的同时还另有一枚航弹击中了“亚利桑那”号舰艏,紧接着弹药舱的大爆炸发生,应该说它们的现场报告是正确的。然而日军的航拍照片和空勤记录否定了两舰中的一艘曾受鱼雷攻击的可能,水中的爆炸只会是高空轰炸机投下的80式航弹。
美海军的另一些报告也否定了鱼雷攻击说。1942年,海军对掩埋在海底淤泥下的整个“亚利桑那”号舰艏进行水下发掘。潜水员用高压水枪清开了从舰艏前端至舰舭折角下3米(10英尺)处的淤泥,并未发现相应的鱼雷攻击点。此外,靠近爆炸物处的“贞洁”号舰体也未受损伤,如果曾有鱼雷在近处爆炸,类似的损伤应在所难免。


珍珠港事变后的“亚利桑那”号残骸

航弹攻击的另一证据来自一段记录下“亚利桑那”号最后几秒中命运的黑白影片,影片也显示该舰临近F-7号码头、靠福特岛一侧舷外曾冲出巨大的水柱。如果把它作为航弹爆炸的落点引入电脑再现图,再结合日机编队的进攻航迹,模拟所得出得结论是“贞洁”号的舰艉部分相应的也应另有一个弹着点。令人吃惊得结果出现了,在“贞洁”舰的损失报告中恰恰记载着一个舰艉中弹点,而且炸弹击穿舰体从舭部110好肋骨处穿出。这样,结合已知的四个弹着点,日机V形五机编队得进攻队形便被完整确定了。
电脑模拟得轰炸机投弹点否定了战争时期一些舰体舯部中弹的假设,尤其是那种炸弹钻进了“亚利桑那”号烟囱的说法。现场拍摄的影片也明确显示弹药舱爆炸在先而烟囱冒出浓烟在后。至于舰体舯部的许多小孔及缺损,可以认为是356毫米弹药舱爆炸后被引爆的大量127毫米(5英寸)炮弹四散横飞的结果。在坍塌了的舰桥之前,连续爆炸将舰体撕开了巨大的裂口,而舰桥之后的舰甲板被损范围则远达20余米。




火焰熄灭后的残骸

在此还需考虑的是日军的80式航空炸弹,它们是否穿透127毫米甲板与弹药舱25毫米钢板的能力?日军的有关文献强调,80式航弹在2500米的高度投下时,足以击穿150毫米MNC装甲钢板。当日机对“亚利桑那”号进行空袭时,投弹高度又升高了700米,这样它将具备击穿约170毫米厚钢板的能力。作为一种穿甲弹,80式弹头上有额外的23公斤爆炸装药,它能将甲板撕开一个大约600毫米长、500毫米宽的豁口,然后再钻进舰体内爆炸。
根据以上的分析、推测和其他一些资料,研究人员完整勾勒出了“亚利桑那”号的最后命运。8:05时,“加贺”号航母的一个高空轰炸机编队在稹木(MAKI)大尉的率领下,攻击了“亚利桑那”、“贞洁”两舰,各有一枚炸弹击中了“亚利桑那”号的四号炮塔(119号肋骨处)及“贞洁”号44号肋骨处舰艏右舷。击中“亚利桑那”号四号炮塔正面(舰向)的炸弹从倾斜的塔壁滑落,穿过后面的甲板钻进了下层的指挥官舱并在那儿爆炸,但爆炸对舰体的损伤有限;击中“贞洁”号舰舱的炸弹穿过三层甲板进入备用管舱爆炸,爆炸引起了大火但未使舰体进水。另三枚炸弹未能击中目标。




燃烧中的残骸

紧接着,来自“飞龙”号航母由久须美(KUSUMI)大尉率领的另一个高空轰炸机编队飞临“亚利桑那”号与“贞洁”号上空,准备用80式航弹对已经受损的两舰再次进行攻击。大约8:06时,编队目标搜索机锁定了战列舰作为目标,并用白色小方旗示意其他四机同时投弹。久须美机组的投弹手近藤(KONDO)大尉在3200米的高空对“亚利桑那”号投下了致命的一弹,26秒后炸弹击中目标。在这一高度,炸弹的双重引爆装置被设定为击穿舰体后再爆炸。与前一次攻击一样,紧接着的“贞洁”号也被击中,炸弹从舰艉110号肋骨左舷一侧钻入甲板并击穿了整个舰体。这枚炸弹最后是爆炸还是没入了泥中仍不清楚,但它造成舰艉大进水却是毫无疑问的,为防止沉没“贞洁”好后来被拖到了港内较浅的水域。现在问题的焦点便集中在了“亚利桑那”殒命前的大爆炸。该级舰舰上共有6个356毫米炮弹弹舱,分别位于前主炮炮塔两舷之下,每侧各3个。那枚致命的80式航弹就落在临近2号炮塔的前甲板左舷,在进入2号炮塔右舷下弹药舱之前,它钻进了四层甲板以及一层140毫米的装甲。强烈撞击产生出火花,引爆了弹舱,爆炸所产生的燃气迅速外溢,旋即引起相临的前两个弹舱,不断产生的燃气很快充满了右舷装甲甲板以下的所有空间,直冲到前面曾提到的330毫米横隔板处,哪儿是主甲板的前缘,同时也与舷外342毫米装甲列板的前端平齐。
不断涌来的超高温燃气猛烈冲击着装甲隔板的壁面,气流受阻后高压使它们向上穿过了三层甲板窜到空中。火光最先从1号炮塔前的甲板窜出,但只持续了短短的半秒钟之后舰体内更剧烈的爆炸发生了。这样的场面被“安慰”号(AH—5)号医院舰上的一个摄影机记录下来。

在舰体内,就在燃气冲上甲板的同时,也串到了左舷,引爆了那儿的3个356炮弹舱。因为此时右舷及舰艏的空间已被先前的气体充满,爆炸气体在极有限的空间内不断膨胀、压缩,巨大的能量只有通过更剧烈的爆炸被集中释放,于是灾难性的大爆炸发生了。爆炸掀开了整个舰体的水平结构以及装甲列板以上的船壳,冲天的火光、翻滚升腾的浓烟及骇人的振颤,在港外数里的地方都能被看到、感觉到,估计爆炸中消耗的356炮弹共有582吨之巨。由影片记录下的爆炸场面算,从炸弹击中战舰开始到大爆炸发生,总共历时却只有短短的7秒钟。“亚利桑那”号的舰桥在爆炸后坍塌,坠入了前面由爆炸生成的巨大破口,整个舰体在9分钟之后沉没。在对沉没的“亚利桑那”舰进行的水下观察时,人们发现舰体的前三分之一是面目全非。前弹舱原存有的1000多枚356炮弹中,战争期间打捞人员仅辨认出了其中的一枚!
1984年,由丹尼尔。勒尼汉率领的一支水下资源考察队对“亚利桑那”号残骸进行了更全面的调查。考察人员从舰体扭曲情况及舰艏两侧破损的测绘图中也发现左舷弹药舱外壳的变形远大于右舷。残骸左舷上的巨大破口正是“亚利桑那”号最后几秒中命运的真实写照,因为燃气外泄的空间早被舷前的爆炸充满,左舷弹药舱的爆炸才具破坏性,此外左舷上从甲板破口一直延续致船底的大裂纹也是一个证明,因为类似的列纹没有在右舷舰体上出现。

注:关于弹仓的描述可能不正确,战舰上通常每门主炮设一弹仓,则舰上前后各6弹仓,通常主炮每门备弹在100~150发之间(随口径)

 
 
 
© 2000燃烧的岛群 http://www.biku.net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