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列颠之战——殊死的空中搏斗
作者:周明
Email :zmgym@online.sh.cn  
2000年10月
下一页

(一)
  1940年7月,欧洲战场上只剩下英国还在孤军奋战,英国当时的处境是极其险恶的,陆军在刚结束的法兰西战役中损失惨重,虽经敦刻尔克大撤退,奇迹般地将三十余万部队撤回英伦三岛,但所有重装备和车辆丢弃殆尽,英国本土只剩下780门火炮、160门反坦克炮和200辆坦克!空军也在战役中受到了很大削弱,损失了约1000架飞机,牺牲了435名富有经验的飞行员;海军的情况相对好一些,但正面临抗击德军潜艇部队疯狂的海上破交,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德国的情况则刚好相反,刚占领了法国、比利时、荷兰等西欧诸国,达到了军事胜利的顶峰!陆军由于坦克和车辆的大量缴获,部队战斗力和机动力大为提高,士气异常高涨;空军规模急剧扩大,而且陆续进驻沿海机场,正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只有德国海军实力最弱,根本无法与强大的英国海军相比,也根本没有力量保护登陆部队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安全。因此德军最高统帅部初步设想先以空军发起空战战役,消灭英国空军,夺取战役制空权,再以空军掩护海军夺取制海权,最后实施登陆。然而这只是纸面上的幻想,德国空军虽然拥有3700架作战飞机,但德国空军历来是以配合地面部队提供直接空中火力支援为主要作战使命,装备的飞机中轰炸机绝大部分是俯冲轰炸机,能够用以战略轰炸的重型远程轰炸机数量少,航程短,载弹量小,难以承担起战略轰炸的重任,所以采取战略轰炸来夺取战役制空权对于德国空军而言,是超出其实际能力的。而好大喜功的空军总司令戈林元帅还准备空降占领一个机场,再以运输机穿梭运送5个陆军精锐师,一举攻占伦敦,迫使英国投降。实际上,对于英国本土作战,德军统帅部不象西欧作战,早就有周详的作战计划,直到此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作战方案。
  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一直对英国抱有幻想,认为英国在如此严峻的局面下,一定会与德国媾和,而且他认为打败英国后,英国的殖民地将落入美国、日本和苏联之手,对于德国毫无益处,因此他在1940年5月至7月,始终没有敦促德军总参谋部制定进攻英国的作战计划,而是致力于对英国的诱降,在6、7月间多次通过广播和报纸,一再提出“和平建议“;并通过梵帝冈教皇和瑞典国王与英国接触,提出以瓜分法国、荷兰的殖民地优越条件试探媾和的可能性,还派出密使与在西班牙的前英国国王,因坚持与一位离过婚的美国女子结婚而逊位的温莎公爵接洽,准备扶持这位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前国王重登王位,建立一个亲德的政府,迅速达成停战协议,然后可以集中全力准备对苏联的作战。
  然而,英国的强硬态度完全出乎他的意料,5月10日接替以制造慕尼黑阴谋而闻名的绥靖主义者张伯伦出任首相的丘吉尔,历来就是坚定的主战派人士,他在就职仪式上发表的演讲中明确说:“我们的政策就是用上帝赋予我们的所有力量,在陆地、海洋和天空,向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的黑暗罪恶势力战斗!”广大英国人民也清醒认识了纳粹德国的残暴和征服世界的野心,彻底抛弃了绥靖主义,全力支持政府将对德国的战争进行到底!7月16日,英国BBC广播公司著名的播音员德尔默,在希特勒发表谋和建议演讲之后仅一小时,没有请示上级,就代表全体英国人民在广播中答复:“元首先生,我们把媾和建议塞进你的那张臭嘴里!”
  当德国所有的诱降企图全部破产后,希特勒才定下了进攻英国的决心,于7月16日下达了代号“海狮行动”的对英作战第十六号指令。德军统帅部根据这一指令,拟定了作战计划,准备投入由A集团军群司令龙德施泰特元帅指挥的2个集团军25个至40个师,在空军掩护下,强渡英吉利海峡,在多佛尔和朴次茅斯之间地区登陆,然后向西、向北攻击前进,直取伦敦。规定于8月中旬完成战役准备,但由于德军在船只、后勤等方面的很多无法克服的困难,不得不一再推迟。陆、海军都叫苦连天,要求空军先消灭英国空军后,再发动登陆。现实情况也决定了夺取制空权是战役胜利的关键,空军总司令戈林踌躇满志,认为仅凭空军的猛烈轰炸就可迫使英国投降,就这样,“海狮行动”逐渐演变成了以大规模空中战役为先导的作战,德军发动空中战役的企图是夺取制空权,扫除登陆作战的障碍;并尽最大努力破坏英国的军事经济潜力,迫使英国投降。

(二)
  早在1940年5月,英国就已预见到德国空军会对英国本土进行大规模轰炸,所以5月19日,英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了在法国退出战争的情况下的防御报告,要求切实加强各项防御措施,尤其是防空措施,该报告于5月27日获得战时内阁的批准。并立即开始了必要准备:首先战时内阁组建了飞机制造部,由比弗•布鲁克任部长,大力加强飞机制造,使飞机月产量由700架迅速增加到8月份的1600架,其中战斗机为470架;其次在全国范围里统一调整部署防空力量,重点加强伦敦地区的防空;再次空军部成立作战训练部队,建立了多个训练学校,加紧培训空勤、地勤人员,这样每月可以有200名新飞行员补充部队,还动员英联邦成员国代为培训空勤人员,以组建新的作战部队。
  不列颠空战前夕,英国空军部成立了防空指挥部,司令是爱德华•比尔上将,统一指挥全国所有的战斗机、高射炮、雷达和观通警报部队。战斗机部队共计56个中队,战斗机980架,其中性能优秀的“飓风”和“喷火”战斗机688架;高射炮部队共计7个师,高射炮4000余门,但其中大口径高射炮不足2000门,而且由于大口径高射炮月产量仅40门,短时期里数量难以增加,因此英军调整了部署,将约700门大口径高射炮配置在飞机制造厂;防空拦阻气球5个大队,拦阻气球1500余个,这些拦阻气球都系在汽车上,可以迅速转移;探照灯2700具。最重要的是英军还有当时鲜为人知的雷达部队,英国是最早将雷达投入实战的国家,至1940年7月全国共建成雷达站51座,其中东南沿海地区有38座,约占总数的75%,形成了严密的雷达警戒体系,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中高空防空雷达系统,能有效发现飞行高度在4500米以下的飞机,第二层是低空防空雷达系统,能有效发现飞行高度在750米以下的飞机。这样英军就能通过雷达测出德军飞机来袭的大致方位和时间,指挥己方战斗机在有利方位和时间迎击。而在雷达使用之前,通常都是派出战斗机在空中巡逻,由战斗机发现来袭敌机,使用雷达后,英军战斗机的每次起飞,都是有目的的迎战,极大减少了飞机、燃料和人员体力的消耗,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飞机数量不足的缺陷。因此雷达无疑是英军取得胜利的最重要的王牌!此外,英国还有一支人数达50万的国民自卫军,他们在沿海地区设置了无数防空监视哨,使用双筒望远镜和简易的方位测向仪,担负对空监视、警戒、救护等任务,是英军正规部队不可或缺的辅助力量。
  当时英军战斗机司令部设在本特利修道院,担任司令的是休·道丁上将,他是参加过一次世界大战的老飞行员,在他的主持下,成立了司令部情报室,并组建了由雷达、防空监视哨和指挥部作战室、情报室所构成的空中情报体系,能非常迅速地获知情报,极其有效地指挥作战。
  道丁上将比较谨慎持重,他始终保留了一支具有280架飞机规模的后备力量,不到德军登陆编队进入海峡的最后关头是绝不动用的。他清醒地意识到大规模空战将不可避免,所以一直采取尽量保存实力的战略,甚至敢于抗拒丘吉尔首相的命令,不向法国派出更多的飞机。这些努力都为即将爆发的空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英军战斗机司令部下辖四个战斗机大队:布兰德少将指挥的第10大队,司令部在博克斯,负责保卫英格兰西部地区;派克少将指挥的第11大队,司令部在阿克斯布里奇,负责保卫伦敦在内的英格兰东南部地区;马洛里少将指挥的第12大队,司令部在瓦特耐尔,负责保卫从泰晤士河入海口至约克郡的英格兰中部地区;索尔少将指挥的第13大队,司令部在纽卡斯尔,负责保卫苏格兰地区。在这四个大队中,实力最强的是第11和第12大队,尤其是保卫伦敦的第11大队,拥有270架最先进的“飓风”和“喷火”战斗机,几乎占英军全部先进飞机的40%。
  英军将全国划分为四个防空区,每区又划分为若干个防空分区,各防空区部署一个战斗机大队,防空分区则部署二至三个战斗机中队,一旦德机来袭,防空区只下达出击命令,具体作战指挥由防空分区指挥部组织。
  英军本土防空的特点是:兵力上统一指挥,集中使用,全面防御,突出重点,纵深梯次配置;以战斗机为主,高射炮、拦阻气球和探照灯为辅,配合使用。
  英军主力战斗机是霍克公司的“飓风”,总设计师是西多尼·卡姆,这种飞机1936年起投产,1937年底开始装备部队,是英军第一种起落架可收放飞机,半金属结构,单翼单座,MK1型装一台梅林水冷活塞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1043马力,三叶可调距螺旋桨,最高时速519千米,升限10424米,最大转场航程1040千米,爬升率800米/分,武备为8挺7.62毫米机枪,有装甲防护和防弹座舱玻璃。制造简单,维护简易,操作简便,以火力密集、机身坚固、机动灵活而著称,战争中曾在各战场上大量使用,不仅被用以空战,稍加改装还能进行反潜、反坦克和对地攻击,受到很大好评。
  英军另一主力机种是超马林公司的“喷火”,总设计师是三十年代著名的S系列飞机设计师雷金纳德·米切尔,(米切尔去世后,“喷火”的改进型号则由史米斯设计),1937年起投产,1938年8月装备部队,全金属结构,单翼单座,MK5C型装一台梅林水冷活塞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1710马力,四叶螺旋桨,最高时速657千米,升限13100米,最大转场航程1060千米,爬升率870米/分,武备为8挺7.7毫米机枪,有装甲防护,气动外形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透明水泡座舱能使飞行员获得良好的视野。速度快,机动性好,是当时英军唯一一种在性能上全面超过德军梅塞施米特109战斗机的飞机,是二次世界大战中公认的欧洲最好的战斗机,只是制造比较复杂,数量相对较“飓风”少,在着陆时容易失控,不熟练的飞行员常会发生意外。此外汽化器在高速俯冲时会因负过载影响,引起发动机供油不足,因此通常飞行员都不进行大角度高速俯冲,以免发动机供油不足而导致空中停车。由于该机在不列颠之战中的出色表现而被誉为“英国的救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飓风”和“喷火”的研制是纯民间性质的,一无政府指令,二无政府资金支持。因为这两种飞机研制时间是三十年代中期,英国政府正沉醉于绥靖主义的梦乡,根本不考虑空军作战飞机的更新。面对德国正大力发展空军的严峻关头,英国航空界的一些有识之士自发进行新型飞机的研制,在这两种飞机试飞成功后,英国空军也果断订购,使部队很快装备了先进的飞机。回首这段往事,人们无不为这两种飞机能够突破绥靖主义的禁锢而及时研制、装备,而感到万分庆幸!
  性能略欠一筹,但数量较多的“飓风”和性能优异,但数量较少的“喷火”正好形成了最理想的高低搭配,成为英国空军与德国空军争夺制空权的最具威力的利器!除了“飓风”和“喷火”以外,英军还有少量老式的“英俊战士”和“无畏”式战斗机也参加了不列颠之战。
  英军最大的困难是飞行员不足,由于战前强调飞行员质量,开办培训飞行员的学校很少,加上在战争中的损失,飞行员数量开始出现危机,道丁上将一面开办新的培训学校,加紧培训空勤、地勤人员,一面征召在英国的法国、比利时、捷克和波兰等被占领国的飞行员加入英国空军,还从海军航空兵部队借调68名飞行员,并招募英联邦国家的空、地勤人员。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至1940年8月初,英国空军飞行员数量上升到1434人,并为每架飞机配备了由机械师、机械师助理、钳工、装配工和无线电技工各一名组成的地勤小组,能在35分钟里完成出击检查,12分钟里为刚着陆飞机完成下一次起飞准备,为即将开始的空战做好了人员准备。

(三)
  德国空军司令戈林,是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王牌飞行员,担任过著名的王牌飞行队里希特霍芬中队的指挥官。是纳粹德国中仅次于希特勒的第二号人物,1935年起任德国空军总司令,积极发展德国空军,使之成为纳粹德国向外扩张的重要力量。1940年7月19日,被授予帝国元帅军衔,成为欧洲军衔最高的军官,但他从法兰西战役后就完全沉湎于胜利之中,不过问空军业务,热衷于在各被占领国的博物馆中搜集稀世珍宝,举办盛大的宴会。在不列颠战役前,他盲目乐观,认为单凭德国空军就可以征服英伦三岛。
  德军计划投入三个航空队的2600架飞机,其中轰炸机1480架。驻荷兰、比利时和法国东北部地区的凯塞林元帅指挥的第2航空队,攻击英格兰东南部;驻法国北部地区的施配尔元帅指挥的第3航空队,攻击英格兰西南部;驻荷兰和挪威的施通普夫上将指挥的第5航空队,攻击英格兰北部和苏格兰。其中第2、第3航空队作为主力,将投入全部力量,第5航空队配合行动,只投入部分兵力。
  在德军战斗机中,主要有两种型号:梅塞施米特-109和梅塞施米特-110。
  梅塞施米特-109,简称Bf-109或Me-109,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后改称梅塞施米特飞机制造厂)生产,总设计师梅塞施米特,1936年投产,1938年起装备部队。全金属结构,起落架可收放,单座单翼,E4型装一台水冷活塞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1150马力,最高时速575千米,升限11000米,最大转场航程665千米,爬升率946米/分,武备为2门20毫米机炮和2挺7.9毫米机枪,具有装甲防护。坚固可靠,易于操纵,由于采用先进的燃油喷射系统,具有极高的水平和垂直机动能力,曾在试飞中连续进行21次右转盘旋上升和17次左转盘旋上升,再从7500米高度垂直俯冲,直到接近地面才改出,都没有出现螺旋,显示了优异的性能。除了英军的“喷火”外,没有其他飞机能与之相比,是一种综合性能非常优秀的轻型战斗机,曾在残酷的战争中连续使用十年,就是最佳的褒奖。唯一欠缺的是座舱设计不合理,空间狭窄拥挤,飞行员容易疲劳。
  梅塞施米特-110,简称Bf-110或Me-110,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后改称梅塞施米特飞机制造厂)生产,总设计师梅塞施米特,1937年投产,1939年起装备部队。全金属结构,三座单翼重型战斗机,装两台水冷活塞发动机,单台最大输出功率1200马力,最高时速548千米,升限12800米,最大转场航程2800千米,爬升率687米/分,武备为2门20毫米机炮和6挺7.9毫米机枪,具有装甲防护。被德军誉为战斗机之花,但在实战中,由于是重型战斗机,机体庞大,容易被发现,比较笨拙,容易被击落,表现差强人意,甚至在不列颠之战后期,要由梅塞施米特-109护航才能出动。只是后来在抗击英军对德国进行战略轰炸中,夜间拦截英军轰炸机倒是战果斐然。
  英、德双方四种主力战斗机进行比较,性能最佳的是英军的“喷火”和德军的梅塞施米特-109,这两种飞机各有千秋,难分伯仲;稍逊一筹的是英军的“飓风”;德军的梅塞施米特-110则最差,整体而言英军占优。但英军战斗机只装备8挺机枪,虽然射速高达每分钟1280发,火力密集,但杀伤力不大,常常命中德机多发,却无法将其击落,如果像德机那样配备2门机炮加2挺机枪,将给德机更沉重的打击。机载无线电设备方面,德机落后于英机,在空中无法与地面联系,因此升空以后,地面指挥部就无法有效指挥空中的飞机,完全靠飞行员自己的经验来作战。而英军地面指挥部可以通过无线电有效指挥调度空中飞机,加上又有雷达能够准确发现德机,所以英军占有明显优势。
  双方战斗机空战战术上,英军通常采取三机V字队形,航行中转向时很不灵便,在编队中单机作战受到很大限制,末尾的飞机缺乏保护极易遭到攻击,而且队形在混战中也容易失散。
  而德军采取的两机编队,长僚机战术比较先进,通常以12架飞机组成疏散的编队,高度、速度相互交错,机动灵活,进退自如。
  德军参战的轰炸机主要有四种型号:容克-87、容克-88,亨克尔-111和道尼尔-17。
  容克-87俯冲轰炸机,简称Ju-87,其实确切地应称为攻击机,容克飞机制造厂生产,由美国寇蒂斯公司的“鹰”式飞机改进而成,1936年起投产,1937年装备部队。全金属结构,起落架固定,外有整流罩,双座单翼,D1型装一台尤莫水冷活塞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1410马力,最高时速410千米,升限7285米,转场航程1535千米,爬升率240米/分,载弹量1800千克,武备为2挺7.9毫米机枪,并可挂载2门20毫米机炮吊舱。该机有着“斯图卡”的外号,(斯图卡是德语俯冲轰炸的译音)在机翼上装有耶利哥喇叭,在俯冲时会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凄厉啸叫,以震慑敌军。容克-87在攻击点状目标时具有极其准确的精确度,是配合装甲部队的绝佳机种,是德军闪击战武库中最有效的急先锋,但是在进行战略轰炸中,就有些力不从心了,航程短,载弹量小,而且在俯冲时无法进行机动规避,成为英军战斗机最理想的猎物,在不列颠之战中损失惨重,迫使德军以后只能在空中威胁较弱的地区使用。
  容克-88中型轰炸机,简称Ju-88,容克飞机制造厂生产,总设计师埃巴斯,1937年投产,1939年装备部队。全金属结构,四座单翼,A4型装两台尤莫水冷活塞发动机,单台最大输出功率1400马力,最高时速470千米,升限8200米,转场航程1790千米,爬升率900米/分,载弹量2500千克,武备为2挺13毫米机枪和3挺7.9毫米机枪。性能优异,自卫火力强,俯冲时还能进行机动,提高了生存力,是德军主力轰炸机种,可惜刚刚开始装备部队,数量还不多。而也正因为容克-88的优异表现,使德军决定全力生产容克-88,而不再发展四发动机的远程战略重轰炸机,使得德军在战争中没能拥有重型轰炸机,这一缺陷在不列颠之战中,暴露无疑。
  亨克尔-111,简称He-111,亨克尔飞机制造厂生产,总设计师杰克弗里德瓦尔塔兄弟,1936年投产,1938年装备部队。全金属结构,五座单翼,气动外形十分优异,H16型装两台尤莫水冷活塞发动机,单台最大输出功率1350马力,最高时速434千米,升限8500米,转场航程2000千米,载弹量2500千克,武备为1门20毫米机炮,1挺13毫米机枪和4挺7.9毫米机枪。由于德军忽视了重型轰炸机的发展,亨克尔-111在战争初期就显得过时,但因为后继机种没有形成规模生产,仍作为德军主力轰炸机使用。
  道尼尔-17,简称Do-17,道尼尔飞机制造厂生产,原型机以客货民航运输机为掩护发展研制,1935年投产,1937年装备部队。全金属结构,四座单翼,气动外形酷似铅笔,217E2型装两台BMW139空冷活塞发动机,单台最大输出功率1580马力,最高时速516千米,升限9000米,转场航程2800千米,载弹量2000千克,武备为1门20毫米机炮,1挺15毫米机枪,2挺13毫米机枪,2挺7.9毫米机枪。是德军轰炸机中速度最快的,而且机动性能很好,能进行低空突袭。
  德军对英军的实力判断错误,大大低估了英国空军的战斗力,尤其是没有了解英军的雷达情况,尽管英军从1936年起就开始研究雷达,矗立在海岸边高耸的雷达天线绝对是无法掩盖的。1938年德军情报机关曾经得到英军使用雷达的情报,但德军统帅部未予重视。1940年5月,德军还在法国缴获了英军的一部车载流动雷达,但是这一切,都没有引起德军的重视,德军统帅部只是根据自己在雷达领域的水平来主观推断英军雷达研制水平,结果使德军在不列颠之战中饱尝了苦果。

下一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