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战役 酷画 战舰 战机 陆军 人物 著作 游戏 别史 链接 更新 论坛
◎本文标题:震惊世界的爆炸(2) ◎加入时间:2001-8-29
 
 
震惊世界的轰炸
——人类首次原子弹轰炸记实

作者:周明
Email:zmgym@online.sh.cn
2001年8月

上一页下一页

横空出世

原子弹研制成功后,格罗夫斯和奥本海默就忙着寻找合适的核试验场,最终选定新墨西哥州阿拉默哥多沙漠,核试验场是一片38.6千米长、29千米宽人称“死亡原野”的荒漠,奥本海默为试验场起了个古怪的代号为“三一”,有人认为这是三位一体的略写。

“大男孩”被装入了一个巨大的钢质容器,从工厂用火车、巨型拖车运到试验场,最后被送上试验场中心高达30米的铁塔顶端。

7月16日凌晨,试验场一片忙碌,人类首次核试验正在紧张准备之中,为了解决出现的小故障,起爆时间从4时两次推迟,最终确定为5时30分。

5时29分45秒,“大男孩”轰然炸响,正在现场的记者劳伦斯这样描述:一道仿佛是从地球深处出现的光亮,人世间从没有这样的光亮,好象是一千个太阳聚集的光亮!这是一次震古烁今的日出,只看见硕大无比的暗紫色烟柱一秒钟之内就升腾到2500米高空,并且继续上升,耀眼的光亮照亮了天空和大地,直径几乎有1500米的巨大火球一边翻滚上升,一边从暗紫变成了橘黄,同时球体急剧扩展,仿佛一种被束缚了亿万年的自然力突然释放出来!巨大的烟云随着火球升腾而起,起先是柱状,随即变为蘑菇状。在这短暂而漫长的时间里,天地之间听不到一点声音,突然,在寂静中爆发出巨响,如几千枚重磅炸弹同时爆炸,震耳欲聋的轰鸣响彻原野,大地在颤抖! 爆心的铁塔无影无踪,已被高温在瞬间蒸发!半径700米范围内,沙地被强大的冲击波冲压成晶莹坚硬的盘子,所有的沙子都被瞬间的高温高压熔成玻璃状物质!半径1600米范围内,所有的生物,都荡然无存!连160千米之外都可以听到爆炸的巨响;200千米之遥的城镇也有玻璃窗被震碎!整个美国西南部都感到了爆炸的震撼!美国编织了阿拉莫戈多基地弹药库爆炸的谎言来掩盖甚至连300千米之外也能感觉到的巨大爆炸。

人类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枚原子弹爆炸当量相当于2万吨TNT!

奥本海默面对核爆炸的巨大威力,引用了印度古代史诗中的名句表达自己的感想:“如果一千个太阳在天空一起放光,人类就会灭亡,大地就要遭殃,我似乎成为死神,成为世界万物的毁灭者!”

美国为了借助原子弹抬高自己,特意将原定7月1日举行的同盟国首脑会议推迟了两个星期,以便在会议期间取得主动和优势。7月16日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格罗夫斯立即用密码暗语报告了杜鲁门,次日陆军部长史汀生携带有关核爆炸的绝密备忘录专程飞赴波茨坦,向杜鲁门作了详细汇报。

因此杜鲁门在次日的全体会议上信心百倍,颐指气使,在重建欧洲问题上对苏联态度强硬,丘吉尔首相明显感觉到杜鲁门似乎要指挥整个会议,会后才了解到杜鲁门如此表现的原因。

7月24日,杜鲁门故意装作漫不经心地走到斯大林身边,请翻译告诉斯大林美国已经制造出了具有极大威力的武器,然后满怀期待地注视着斯大林的反应,不料斯大林只是很冷淡地说,那很好啊,希望能用来对付日本。这使得杜鲁门非常失望。其实,尽管此时苏联还没有研制出原子弹,但斯大林对原子弹的了解要比杜鲁门多得多,因为杜鲁门直到4月下旬继任总统后才知道有原子弹一事,而斯大林从1941年秋就开始注意美国的原子弹研制,1943年初通过一位参加“曼哈顿工程”代号“伯修斯”的物理学家,掌握了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的情况,并在以后的日子里,一直密切关注着美国原子弹研制的进程。

纳粹德国在与美国的核竞赛中失败的原因主要有:

其一在人才方面,由于纳粹德国对犹太人实行残酷的种族迫害,先后有两千多位犹太科学家和工程师离开德国和欧洲移居美国,极大削弱了德国的核物理科研力量,增强了美国的科研力量,这一来一去,彻底改变了德美两国的人才对比,美国从最初的人才劣势转变为优势,这批科研人才在“曼哈顿工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即便是留在德国的科研人员中,以威廉学会物理研究院院长、著名理论物理学家、1932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海森堡教授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并不希望德国首先研制出原子弹,因此在研制工作采取的是消极敷衍的态度,甚至是抵制破坏,就如海森堡所说的,“在专制政权统治下只有表面上与政府合作的人才能进行有效的抵抗!”他们之所以愿意为德国进行原子弹研制,实质上是为了不让那些狂热的纳粹科学家来研制。所以作为德国核计划的技术总负责人的海森堡,不仅未向希特勒说明原子弹的威力和作用,而且以所需铀原料不够为由故意拖延研制进程,并表示三五年内没有成功的希望,使得资源匮乏的德国放弃原子弹研制计划,而将铀计划改为开发潜艇用的铀发动机。

其二在战略决策上,资源匮乏的纳粹德国采取的是急功近利的战略,基本放弃短时期里不可能有成果的研制工作,因此对于需要大量财力、物力和人力投入,又需要较长研制周期的原子弹研制,并不重视。在三年间研究经费只有区区两百万马克,只相当美国的两百分之一;研究人员不超过400人,只相当美国的一千五百分之一。整个研究计划组织涣散,规模小,根本无法与美国的“曼哈顿工程”相提并论。

其三是同盟国的破坏,不仅有广为人知的对重水工厂、运送重水船只和黑兴堡研制基地的等破坏,还有鲜为人知却又极其重要的一次破坏——德国布雷格教授提出以高纯度石墨片充当减速剂方案,在委托西门子公司普拉尼亚工厂加工提炼石墨时,该厂总工程师施密特从所要求的特殊规格、数量和工期就判断出必定是军事目的,便故意在加工时掺入了一些杂质,致使布雷格的实验多次失败,结果布雷格教授只得改弦更张,以重水作为减速剂,可德国的重水多次被同盟国的特工所破坏,使德国的原子弹计划一再搁浅。而美国建成的第一座原子反应堆就是以高纯度石墨为减速剂的!1954年奥本海默就明确表示如果不是施密特做了手脚,布雷格将会比美国早研制出原子弹!

准备

美国使用原子弹的各项准备工作几乎与研制工作同时开始。最初爱因斯坦在那封写给罗斯福总统的信中,还曾预言因为原子弹又大又重,将只能以军舰运到敌方海岸,军舰上的官兵不可能在爆炸之前驶出危险范围,因此这一行动实际上是自杀性。而实际研制出的原子弹无论体积还是重量都远远小于爱因斯坦的预想,所以完全可以用飞机运载并投掷到敌方国土。美军选中了B—29“超级空中堡垒”重型轰炸机作为原子弹载机,B—29绰号“超级空中堡垒”,1940年由波音公司开始研制,1943年9月起批量生产,飞机气动外形细长光滑,全金属全封闭结构,机头是由多块曲面玻璃组成的半球状透明舱室,高升阻比的大展弦梯形上反中单翼,乘员14人,均配有氧气面罩,机长30米,翼展43米,机高8.5米,装四台R3350带有高空涡轮增压器的空冷活塞发动机,单台最大功率2200马力,最大起飞重量63.6吨,最大载弹量10吨,最高时速576千米,转场航程9650千米,升限10670米,武备共有五个自动炮塔,在机尾、机身左右侧和后舱的四个炮塔安装双管12.7毫米机枪,机身前方的炮塔安装了两门20毫米机炮,加上火控雷达准确指引构成了严密的自卫火力。无论航程、载弹量,还是自卫火力,都是二战时期其他轰炸机所望尘莫及的,堪称轰炸机之王。尽管B—29具有如此优异的性能,但如果要用来运载投掷原子弹,还必须对炸弹舱进行改装,以满足投掷原子弹的需要。早在1944年春,美国陆军航空兵司令阿诺德上将(此时美国尚未成立独立的空军,其航空力量主要由陆军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组成,陆军航空兵实际就是空军的前身)就根据格罗夫斯提出的具体要求,确定从1944年9月30日至1945年1月1日之间,提供16架经过改装的B—29。“曼哈顿工程”技术部长李利斯·克罗普斯准将在向阿诺德简要介绍了原子弹之后,特别要求阿诺德上将严守秘密。

1944年12月7日,美军组建了一支特殊的航空部队,陆军航空兵第509混成大队,美军对于509大队寄予厚望,所有单位均提供一切便利,所以组建工作非常顺利。该大队由第393重型轰炸机中队以及航空勤务大队、运输机中队、特种军械中队、陆军特别技术派遣队和宪兵连组成,共有225名军官和1500余士兵,所有成员都经过严格筛选,不仅要求精通专业技术,还要忠诚可靠,尤其是核心部队第393中队,其军官都是从各部队挑选出的佼佼者。大队长保罗·蒂贝兹上校,曾是美军首次轰炸德国本土的轰炸机群空中指挥,而且是B—29的试飞员,是美军最负盛名的轰炸机王牌之一。全大队装备15架B—29轰炸机和5架C—54运输机,拥有自己独立的运输、维修、后勤、通讯和警卫部队,完全不与其他部队发生关系,全封闭全独立,实行极其严格的保密措施和纪律。

509大队的训练基地设在犹他州的温多弗机场,那里四周是连绵的小山丘,荒无人烟,几乎与世隔绝,正是进行秘密训练的理想场所。虽然那里远离繁华都市,气候恶劣,但为了保证509大队的训练需要,美军全力满足509大队的一切需要,可以说是有求必应,509大队每日所需的新鲜水果、蔬菜、副食都是空运而来,对该部队的重视可见一斑!

第一阶段训练项目是高空目视轰炸,飞机在30000英尺(约合9100米)高度使用当时最先进的诺登瞄准器,对地面直径100米的靶标进行目视瞄准轰炸,每次只投下一枚重达450千克重磅型炸弹,而且一投下炸弹后立即以160度俯冲急转脱离,这样奇怪的动作,令所有参训飞行员都十分诧异,但509大队有严格的保密制度,大家都知道这涉及到高度机密,谁也不打听原因。全大队只有大队长蒂贝兹在领受任务后有专门科学家向他介绍了原子弹的基本原理,但他也只是一知半解,唯一清楚地就是这是一种威力巨大的秘密武器,将会提早结束战争。

1945年4月底,509大队奉命转场至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的提尼安岛北机场,以便在更接近实战的情况下继续进行训练。北机场警卫非常严密,与其他部队完全隔离,任何人进入都必须出示特别通行证。提尼安岛上的其他部队对这支毫无战绩却备受关注的神秘部队,充满了疑惑与猜测,还专门编了顺口溜来调侃他们。 开始两个月主要进行基本训练,一面熟悉战区的地理、气候等情况,一面进一步提高投弹精度和远距离海上飞行能力。5月以后,开始战斗训练,主要是领航飞行和投弹训练。这是最接近实战的临战训练,携带与原子弹同样大小和重量的普通炸弹,采取未来原子弹轰炸时的航线,以三机编队对日本本土进行轰炸。这样既可使飞行员熟悉地形地貌和轰炸战术,又可麻痹日本人,使之习惯B—29的小编队高空轰炸。在实战训练中509大队总共投下三十八枚模拟炸弹,仅有一架B—29被击伤。至7月29日,509大队完成了一切战前训练和准备。

由于使用原子弹事关重大,美国最高决策层非常慎重地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可以这么说,投掷原子弹是二战末期的一次重大军事政治事件,从决策开始一直到战争结束之后很长时间里,都存在着争议。

1944年12月,德国的战败已是定局,而且已不可能研制出原子弹。日本则根本没有足够技术和人力物力去研制原子弹,在轴心国已构不成核威胁的情况下,是否还有必要使用原子弹,美国很多政治家和科学家都持反对意见。如总统参谋长威廉?李海海军上将和欧洲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就坚决反对使用原子弹,觉得原子弹巨大的杀伤力将使众多平民死于非命,这和野蛮屠杀并无二致;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尼米兹认为使用原子弹是不道德的战争手段,美国不应当采取这样的行动;核物理学家利奥·西拉德,就是请求爱因斯坦致信罗斯福的两位科学家之一,明确表示反对美国单方面使用原子弹;说服罗斯福下令开始原子弹研制的萨克斯博士力劝罗斯福不使用原子弹!被誉为美国原子弹之父的奥本海默认为不靠原子弹,也能取得对日战争的胜利,从文明和道义出发反对使用原子弹;詹姆斯·弗兰克教授为首的一批核物理学家联名上书,表示使用原子弹固然可以获得军事上的某种收益,但与因此而激起全世界的恐怖和厌恶相比,还是得不偿失的,并将在战争结束后助长核军备竞赛。

太平洋战区司令部情报参谋埃德温·莱顿中校,一位非常熟悉日本的情报专家,却认为使用原子弹是绝对必要的,因为虽然天皇具有宣布停战的权力,但如果不能用事实证明,不停战就会遭到毁灭的话,长期接受武士道熏陶的日本军方仍将会继续战斗!只有原子弹能够提供这样的事实。

1945年7月底,从军事角度而言,日本的彻底失败已不可避免,战略轰炸早已将日本支持战争的潜力摧毁殆尽,只要继续保持战略轰炸的压力,即使不对日本本土实施登陆,也足以迫使其投降,更无需使用原子弹了。正如美国海军总司令欧内斯特?金海军上将所说的,只要我们愿意等待,日本的最后覆灭只是时间问题。但是美国最后还是决定对日本使用原子弹,究其原因,政治上如前所述,希望通过投掷原子弹迫使日本在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前投降,退一步说即使苏联参战,也想通过原子弹贬低削弱苏联参战的作用和意义,抬高美国在战胜日本中的地位和作用,最佳的方法就是原子弹扔在日本,实际发挥作用却在苏联!军事上以原子弹巨大的杀伤力震慑日本国民,削弱其抵抗意志,达到不实施本土登陆就结束战争的目的。虽然美军的战略轰炸卓有成效,日本的军事、经济潜力几乎崩溃,但在长期武士道精神的熏陶和顽固军国主义者的鼓动下,日本在本土集结了5800余架特攻飞机和2800余架普通飞机、2500余艘自杀艇和人操鱼雷、250万地面部队,并要求一亿国民发扬特攻精神,准备本土决战。以日军在硫黄岛、冲绳等岛屿的战斗来看,日军在毫无希望的情况下依然拼死顽抗,因此几乎可以肯定在日本本土的作战,势必极其艰巨,美军伤亡估计要达百万之众,日本军民伤亡至少也要二百万,使用原子弹固然会造成数十万人的死伤,但与登陆作战数百万人的死伤比较,是以少数人的伤亡来换取更多人的生存。同时还能在实战中检验原子弹的威力和效果,以便进一步发展核武器,在战后确立其美国超级大国的优势地位,并向国会和民众交代花费巨资研制原子弹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最终美国还是决定使用原子弹! 1945年6月,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领导下的八人原子弹研制委员会和四位科学家组成的专业顾问组对原子弹的使用进行了讨论,有的人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建议邀请日本派出代表观摩在无人区的核爆炸,进行技术性示威;有的人则表示反对,认为技术示威太天真,应当先对日本提出警告,如日本仍坚持拒不投降,就使用原子弹来结束战争。还有人认为如果事先进行核警告,而一旦投掷的原子弹因故没有爆炸,那将鼓舞日本军国主义者,并使美国以后的警告和劝降失去作用,因而不主张事先进行核警告。

6月18日,杜鲁门总统在白宫会议室召开对日最后作战方针的讨论,参加者有陆海军总司令参谋长(即事实上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威廉·李海海军上将、海军总司令欧内斯特·金海军上将、陆军参谋长乔治·马歇尔陆军上将、陆军航空兵司令阿诺德的代表艾拉·艾克中将和陆军部长史汀生,杜鲁门一一征求与会者的意见,除了杜鲁门和史汀生外,其他人都不知道原子弹,因此一致建议在九州实施登陆。但随后史汀生提出了使用原子弹,令所有人大吃一惊! 原子弹爆炸成功后,争论更加激烈,马歇尔和史汀生坚持只有使用原子弹才能避免在日本本土登陆而付出的巨大伤亡,李海认为使用原子弹只是为了让巨额投资向国民有个交代而已,阿诺德表示仅凭战略轰炸就足以摧毁日本的战争经济基础,欧洲战场的英雄艾森豪威尔认为日本的失败已经不可避免,使用原子弹毫无必要,只会引起世界舆论的指责。杜鲁门却一直坚持既然研制成功,就要投入使用,这一观点得到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坚定支持。

史汀生指出,太平洋上很多岛屿上的战斗,日军在遭受极其猛烈的轰炸和炮击情况下,依然拼死顽抗,因此完全可以推断出,尽管对日战略轰炸已给日本造成了巨大损失,但在日本本土实施登陆仍将遭到顽强抵抗,所以必须选择一个城市,投掷原子弹,迫使日本接受无条件投降——原子弹委员会最终决定,选择具有军事和政治目标的城市,实施原子弹轰炸,而且事先不进行警告。 7月25日,杜鲁门作出了最后决定,如果日本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就对日本使用原子弹!

早在1945年夏,美国就成立了负责选择原子弹打击目标的委员会,成员中有“曼哈顿计划”的负责人格罗夫斯及其副手托马斯·法雷尔准将、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的著名科学家冯·诺伊曼、英国物理学家威廉·彭尼,法雷尔提出选择目标的原则是一旦使用原子弹将沉重打击日本继续战争的意志,并且为了准确了解原子弹的威力,应该是没有遭到大规模轰炸的城市。具体要求是具有重要军事目标或军工生产的城市,面积应在7.5平方千米以上,以便有效地展现冲击波的摧毁威力,并在8月以前不遭到大规模的轰炸。为此陆军航空兵特别同意为原子弹轰炸而不对入选城市进行大规模轰炸。

5月中旬,根据目标委员会的讨论,最终有五个城市被定为轰炸目标,分别是京都、广岛、长崎、小仓和新瀉,其中京都具备了最理想的条件,这是日本的古都,具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而且是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更重要的是其地形能使技术人员清楚地判断原子弹的效果。但是陆军部长史汀生坚决反对将京都列为目标,就这样,这个日本的古都和文化中心因为史汀生的恻隐之心而幸免于难。

7月23日,目标委员会正式提出原子弹攻击顺序:广岛、小仓、新瀉和长崎。原子弹轰炸的具体时间取决于天气,第20航空队气象专家根据掌握的情报,指出8月份天气最为合适。格罗夫斯报告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只要天气许可,从8月1日开始可以随时实施。

因此,在7月24日,格罗夫斯根据杜鲁门总统的决定起草了使用原子弹的指令,并用密码发送给正在波茨坦参加首脑会议的史汀生和马歇尔,得到两人的批准后,这一指令下达给了刚刚就任太平洋战区战略航空兵部队司令卡尔·斯帕茨上将:1945年8月3日后,只要天气允许,第509混合大队应对下列目标之一投掷特种炸弹:广岛、小仓、新瀉和长崎。斯帕茨立即命令专机将这一命令送交提尼安岛上的第509大队。

7月25日,负责最后安装原子弹的军械专家威廉·帕森斯上校到达关岛,为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尼米兹上将、第五舰队司令斯普鲁恩斯上将、第21轰炸机部队司令柯蒂斯·李梅少将和一些经过审查的参谋军官播放了阿拉默哥多沙漠核试验的记录影片并作简要介绍。次日他便飞往提尼安岛。 7月26日,美国公开向日本广播波茨坦公告。7月27日至8月1日,美军出动大批飞机在日本各大城市上空散发300万份波茨坦公告和150万份传单。

7月29日,美军“印第安纳波利斯”号重巡洋舰从旧金山驶抵提尼安岛,运来了原子弹的核心部分——装在金属密封筒里的铀235,航行途中这个金属密封筒始终由两名海军陆战队员严密守护,舰长并不知道装的是什么,但他得到特别指令,“如果军舰下沉,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保住这个金属体筒,必要时可以动用救生艇。而且每缩短一天航行时间,就意味着战争早一天结束。”原子弹其他部件则由飞机运来。 7月30日,斯帕茨上将报告根据侦察,广岛是四个目标中唯一没有战俘的城市,美军随即将广岛列为首选目标。法雷尔特意拜访了尼米兹上将,请求海军在原子轰炸所经航线附近海域部署潜艇,并命令附近基地的水上飞机做好起飞准备,以便搭救可能被击落的飞行员。

7月31日,在提尼安岛上的炸弹仓库内,原子弹装配工作顺利完成,第一枚用于实战的原子弹准备就绪。按照美军的惯例,在原子弹的弹壳上写满了致日本天皇的嘲讽之语。

8月1日,509大队进行了最后一次演习。


B—29 “超级空中堡垒”

8月2日,第20航空队下达作战指令,确定8月6日向日本实施原子弹轰炸,计划出动7架B—29,其中长机装载原子弹,蒂贝茨亲自担任机长,作战中无线电呼号为酒窝82;2号机代号“伟大艺人” 由斯韦尼少校任机长,装载测量仪器,由核物理学家哈罗德·阿格纽负责测量爆炸当量;3号机由马夸特上尉驾驶装载照相器材,由物理学家拉里·约翰斯顿博士用16毫米彩色胶卷负责拍摄;其他3架为气象飞机,另一架为预备机,部署在硫黄岛。

8月4日,帕森斯上校为7架参战飞机的全体空勤人员放映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记录片,并简要讲解轰炸中的注意事项。

8月5日,代号“小男孩”的原子弹被装上蒂贝茨的飞机,蒂贝茨用其母亲的名字将自己的座机命名为“埃诺拉·盖伊”。考虑到万一飞机起飞中发生意外,原子弹的爆炸几乎可以炸毁整个提尼安岛,帕森斯上校决定起飞后再在飞机上安装绰号为“枪法”的原子弹引爆装置。

当天,提尼安岛上盛传即将发生不寻常事件的流言,可能是509大队某些反常活动所引起,也可能是一些知道了内幕的人员忍不住透露出去的,因此这天提尼安岛甚至整个马里亚纳群岛,美军都处于高度警备。

上一页下一页

 
 
 
© 2000燃烧的岛群 http://www.biku.net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