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胜利的潜艇作战
8 {( A& t! b, O& M1 _/ [, U 1944年上半年,美军已在太平洋战争中完全占据上风,菲律宾海大海战和马里亚纳海战将日本海军舰队损耗殆尽,尤其是海军航空兵力量损失惨重。日本海军仅有的5艘重型航空母舰中的3艘在战斗中被击沉,而其中两艘是美军潜艇所为,分别是科斯勒指挥的“鲹鱼”号击沉的“翔鹤”号以及布兰查指挥的“大青花鱼”号击沉的“大凤”号。6月,由于美军潜艇对日本油轮的打击力度逐渐加大,日本不得不将主力舰队的基地改在距离婆罗洲油田较近的林加群岛和塔威塔威岛,而这一变化反而更有利于澳大利亚的美军潜艇展开阻截行动。此外,由于燃料的严重短缺,日本海军不得不严格限制其海军航空兵的飞行训练活动,其带来的不良影响在“马里亚纳火鸡大屠杀”中得到了鲜明的印证。为了躲避美国潜艇的打击,日本人不但缩短了海上油料供给航线的长度,为了节省时间还采取了直接使用婆罗洲油田未精练的原油而不是爪哇和苏门答腊岛的成品油为船只进行油料补给。这里出产的原油采自浅层地表,较通用的海军专用油料含更多的易挥发易爆炸成分,装载这种燃油的船只被击中后更容易产生爆炸,往往一枚鱼雷就可以导致一艘大型船只的沉没,“大凤”号的沉没和菲律宾海战的结果都是很好的例子。 f% G/ S7 P( Z. m' E' Z! G
战争进行到这一阶段,胜负已成定局。随着数量的不断增加,美国潜艇在打击日本海上运输线的同时还展开了一系列特种作战和侦察任务,出海执行战斗巡逻任务的潜艇数量达到了140艘。到了1944年中期,日本船只的损失已经达到了平均每月50艘的程度,物资进口数量已经远远低于维持战争需要的最低水平,但日军的抵抗仍在继续。# p% J0 O- b6 @, r
珍珠港的美国潜艇此时转移到了马绍尔和塞班岛进行加油和物资补给。1944年10月23日晨,美国海军“鲮鱼”号、“镖鲈”号和“真鲷”号潜艇在巴拉望岛附近海域击沉两艘重巡洋舰并击伤另外两艘。两天后,美军潜艇再次击沉一艘轻巡洋舰和一艘驱逐舰。日本海军的水面舰队也不断遭到美军潜艇的沉重打击。11月,日本海军“金刚”号战列舰被美军潜艇击沉。一周后,刚刚出海的日本海军“信浓”号航空母舰被美军“射手鱼”号潜艇击沉。1944年全年,美军潜艇共击沉7艘日本海军重型航空母舰,击伤一艘。与此同时,1944年9月到1945年1月间,日本本土由印尼得到的海上燃油补给量也由700000吨锐减到了200000吨。# L, { F" t# ^- `+ {
到了1945年上半年,美军潜艇的战绩开始下降,这主要是由于大型目标的减少造成的,潜艇的攻击目标越来越多的是中国沿海和日本海附近的较小的运输船只。由于在浅海海域作战的危险性,自1943年10月以来美国潜艇一直未敢进入日本海。1945年1月,美国海军“石首鱼”号潜艇潜入日本海,击沉一艘货轮并击伤令一艘。艇长基恩.福拉奇因此荣获战斗荣誉勋章。6月,借助新服役的雷达设备,一支由9艘潜艇组成的美国潜艇群再次进入日本海,共击沉23艘船只,此外还包括日本海军“伊-122”号潜艇,总吨位共计55000吨,自身仅损失一艘。此后又有一支由7艘潜艇组成的艇群进入日本海巡逻,其中有一艘潜艇甚至突破了日本海军在对马海峡设置的雷区,但就在这个时候,战争结束了。可以设想,如果战争继续下去,整个日本海将被美国潜艇牢牢控制。据统计,在整个二战期间,美军潜艇共击沉日军1113艘商船,总吨位共计超过532万吨。; Z# {0 k/ C: h" `! u
战后,美国海军潜艇部队换装了包括新型“古比鱼”级艇在内的大批新艇,直到1954年首艘核动力潜艇的出现。(完) 本文出自:德国潜艇战(www.uboat.cn)作者:刘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