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转贴]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潜艇击沉盟军潜艇的3个仅有的成功战例

作者:Kilo110 ?1 e/ t6 c! |9 Z! p8 H% W) d
! Z; ^! G. U7 @- P% C% ~  d3 Z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潜艇击沉盟军潜艇的3个仅有的成功战例
" A3 t+ ^0 `6 u+ N+ g
  太平洋战争期间,无论是攻击水面作战舰艇还是洋上通商破交战,日本海军潜艇部队的战绩都不理想。将这些不佳的战绩加以归纳整理,发现由日军潜艇击沉盟军潜艇的成功战例仅有3个,本文就是简述这3个成功的战例。, k$ R7 h% v/ k! |
伊66号潜艇击沉荷兰皇家海军的K-16号潜艇
$ z, d, ]) @' a7 Y# T  q: D: |  当本间雅晴中将第14军和山下奉文中将的第25军席卷马来半岛和菲律宾的同时,由川口清健少将指挥的川口支队(主要由第18师团第35旅团司令部和步兵第124连队组成)在婆罗洲西北部的古晋(Kuching)成功登陆并控制了婆罗洲西北部地区。第6舰队第5潜水战队的潜艇则负责马来半岛周边海域的警戒任务,并协助川口支队在砂拉越地区(Sarawak)的作战行动。
/ Y! w1 T# r3 e
5 P8 E6 ^7 S; e  I5 @! E: W$ i8 u! l  隶属于第5潜水战队第30潜水队的伊66号潜艇(后改称为伊166)是海大5型潜艇,全长97.7米,排水量(水上/潜航)1705吨/2330吨。2座柴油机/电动机,输出功率(水上/水下)6000马力/1800马力,航速(水上/水下)20.5节/8.2节。续航力(水上/水下)10800海里-10节/60海里-3节。搭载6个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备95式氧气鱼雷17条),100毫米高射炮1门和13毫米防空机枪1座。0 H; ~/ r3 c5 i& p$ L" a, g
0 c* u; Q% {" r+ B; g
  很凑巧的是,以爪哇的苏腊巴亚(泗水)为基地的荷兰远东舰队也将第3潜艇分队的K-14和K-16这两艘潜艇派往婆罗州的古晋附近的海域。荷兰皇家海军在远东布置了11艘潜艇,由于潜艇部队主力在太平洋战争开战之初就已被派往新加坡,随英国远东舰队共同行动,所以潜艇部队除了这2艘留守在爪哇的潜艇并没有多余的兵力。荷兰皇家海军将隶属于在欧洲本土舰队的潜艇番号前加上O(荷兰语“Onderzeeboot”的打头字母,意为潜艇),将隶属于远东舰队的潜艇番号前加上K(荷兰语“Kolonien”的打头字母,意为殖民地(英语:Colony))以示区别。为了适应东南亚赤道附近炎热的气候,K系列潜艇上还专门设置了水冷式降温设备。K-14和K-16的排水量(水上/潜航)分别是865吨/1045吨。全长73.64米,2座柴油机(8个汽缸)/电动机(192 cells 电池),输出功率(水上/水下)3200马力/860马力,航速(水上/水下)17节/9节。续航力(水上/水下)10000海里-12节/26海里-8.5节,潜航极限深度80米。搭载前4后2共计6个533毫米(21英寸口径)鱼雷发射管(搭载14条鱼雷),双联装40毫米“博福斯”防空机枪1座。/ m$ G/ r* }% [( D) T

% L' A  |2 q- O4 i$ C5 ]* f: F■荷兰皇家海军远东舰队的K-16号潜艇
& E$ P' U) {  U5 ~7 d7 M  从排水量大小来看,这2艘荷兰海军的K-14级潜艇相当于日本海军吕字号的海中1~4型潜艇,是最适合近海巡航防御的中型潜艇。这2艘潜艇在日本海军南进之初的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K-14在1941年12月23日击沉了日本的“香取丸”(原邮船,9849吨)和“日吉丸”(原北日本汽船,4943吨)这两艘陆军征用的运输舰,而K-16则在12月24日于婆罗州附近的海域击沉了日本海军1980吨的“狭雾”号吹雪级驱逐舰(《日本水雷战史》64页)。6 a$ j& T7 n9 ?" F. S4 s2 n. e

1 Y, Z/ C- q- `  d  然而对于伊66号潜艇来说,由荷兰皇家海军上尉亚尔曼(Ltz.I Louis Jan Jarman )指挥的K-16却是最好的圣诞节礼物。1941年12月25日(圣诞节)正午11时45分,伊66在古晋西北部约60海里处(北纬1度34分、东经110度21分)发现了K-16。当时伊66正位于潜望镜深度,而K-16正在伊66的2点钟方向相距60米处浮出水面换气。为弄清K-16的作战目的,伊66悄悄跟在K-16身后将近13分钟,之后对准目标只发射了1条鱼雷(《潜水艇攻击调书》防卫厅战史室)。在战况报告书中,伊66的艇长吉富善次海军中佐这样写道:“敌潜艇距离我艇实在是太近了”。
) }* G1 g/ e( p+ Q2 X0 A( E$ Q+ b6 E: O5 {) b; J9 L4 \

5 i( E7 l8 ~7 Z( y5 @■K-16号潜艇艇长亚尔曼海军上尉# o. w: ?5 p, P/ C/ w

( _- d7 H* A0 J; }3 n
■K-16号潜艇上的司令塔
: f2 f" W3 ~8 ?, N  在K-16击沉“狭雾”号驱逐舰后还没过14小时,伊66“迫不及待”地就为“狭雾”报了一箭之仇。尽管只发射了1条鱼雷,可以明显看出伊66的艇长相当有命中目标的自信。伊66所击沉的荷兰潜艇K-16是太平洋战争中,乃至日本海军史上日本潜艇击沉敌国军用舰只(不包括由商船、邮船改装的武装舰只)的首例。此外,这也是日本海军少有的以潜艇击沉敌潜艇的战例之一。伊66在川口支队登陆完毕并占领古晋湾后2日的12月27日到达法属印度支那的金兰湾。
彩虹!
伊25号潜艇击沉苏联海军的L-16号潜艇
& @5 J+ R7 L9 ]$ ]- D, u5 {
  日本海军的伊25号潜艇在1942年10月10日启程返回日本本土,2天后驶至距离美国西海岸大约500海里处(北纬46度41分、东经138度56分)。此时正在浮出水面换气的潜艇瞭望员发现了左前方有两艘潜艇在浮出水面行进。
" W9 ^+ p% W1 Z/ v0 A7 f
- Q4 r$ P/ _4 ]  S  因为太多的故障,伊25浪费了不少的氧气鱼雷,原先搭载的15条鱼雷之中只剩下1条。艇长田上明治海军少佐(海兵51期)指挥着伊25向走在先头的敌潜艇发射了这条最后的鱼雷。在鱼雷发射的30秒后,水下发生了惊天动地的爆炸。毫无疑问鱼雷的爆炸引爆了敌潜艇内搭载的鱼雷。伊25自身也因爆炸的余波而艇身剧烈震动,厕所中的便器也因震动破裂。另1艘潜艇在确认僚舰沉没后使用100mm舰炮和机枪疯狂地扫射海面。伊25加深了潜航深度离开了出事地点。在2天后10月13日的暴风雨中潜航时间达到将近24小时。10月24日,伊25在长达2个月的航海后凯旋返回母港横须贺(《伊25潜出击日记》槇幸)。; F) J6 S3 g, n# r) e- k

6 q! _7 E7 Q/ I# K2 ~% W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伊25击沉的是苏联海军的潜艇,这当然是在战后才真相大白。然而当时日本和苏联之间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并不处于战争状态。纳粹德国在1941年6月22日突然入侵苏联,猝不及防的苏军不得不节节败退。连北冰洋上也出现了德国海军海上袭击舰和U艇。苏联海军活动在太平洋上的6艘潜艇不得不环绕半个地球,打算进驻位于苏芬边境科拉半岛(Kola Peninsula)上的波里雅尔努伊(又称波利亚尼,Polyarnyi),加入北方舰队。第一批的L-15和L-16这2艘潜艇在1942年9月26日从勘察加半岛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军港(Petropavlovsk)出发。隶属于苏联海军太平洋第一舰队第3潜艇分队的这2艘潜艇预计途径阿留申群岛的荷兰港、旧金山、巴拿马运河、大西洋上的哈里法克斯(Halifax)和冰岛抵达北冰洋沿岸的科拉半岛(Chronology of the War at Sea, Rohwer & Hummelchen)。  A# q( h" z4 Z2 X7 n
9 r: Z5 }2 M7 S* b
  L-15和L-16均是苏联海军的“列宁”级(Leninec Class)潜艇,排水量(水上/潜航)分别是1040吨/1335吨。全长77.9米,柴油机/电动机输出功率(水上/水下)2600马力/1250马力,航速(水上/水下)14节/9节。前后共计6个533毫米鱼雷发射管(搭载12条鱼雷),另有100mm舰炮和双联装45毫米防空机枪各1座。L-15的艇长是科马洛夫海军上尉(Liet. Komarov),而L-16则由古萨罗夫海军上尉(Liet. Gusarov)指挥。这2艘潜艇于1942年10月5日抵达阿留申群岛的荷兰港。苏联人在那里补给燃料和休整,在此期间两名艇长与美国盟友讨论如何南下至旧金山。由于在通过太平洋的时候随时都有可能遇上的危险,而苏联潜艇需要一个安全的航线。美军建议开通一个明码通讯以保持与航行中的苏联潜艇的联络,特别是当靠近战时美国海岸线的时候,最终由于技术上的原因而作罢。科马洛夫和古萨罗夫还得知同时另有4艘苏联潜艇正朝阿留申岛行进,但二人似乎事前并不知情。L-15和L-16补充完燃料和生活用品之后在10月5日夜离开荷兰港前往旧金山。( f0 V6 q1 o! W" o% r4 w
) _( U* ^- w7 U0 k% o
■苏联海军“列宁”级潜艇的2号艇L-2
" L. E1 }3 d+ v1 K8 s4 ^$ C+ H0 v3 l. H# Q% B$ _8 k7 S2 v
■苏联海军“列宁”级潜艇的21号艇L-212 \0 B; @2 ~6 @: B: R
    美国海军在旧金山的第三海军区部署了4艘四个烟囱的旧式驱逐舰(克莱门森级:Clemson Class)。其中的“劳伦斯”号(DD-250 Lawrence)驱逐舰在1942年10月15日晨驶出旧金山金门大桥外去迎接2艘苏联海军的潜艇。令人吃惊的是安全抵达旧金山的只有L-15,却没有L-16的身影。5 [+ U( G3 X/ w0 H! ]) r
+ n2 t" s+ I0 Y0 d
  据L-15的艇长描述,10月11日(星期日)11时50分前不久,L-15刚刚替换下了夜间瞭望哨。在舰桥上的艇长科马洛夫海军上尉和通信士官斯莫尔尼科夫少尉(Esn. Smolnikov)听见了两声巨大的爆炸声并突然看到在发出巨响声的方向冒出烟雾。与此同时L-15收到来自L-16的明码电文:“我们…”,但就此失去联络。L-16就在几秒内迅速从科马洛夫的视野中消失。斯莫尔尼科夫突然发现有个潜望镜正从水面上收回,并将发现告知了艇长。科马洛夫马上命令舰炮和机枪做好准备发现潜望镜的水面开火,但是已经无济于事。L-15驶近L-16沉没的地点寻找生还者但一无所获。L-16在被鱼雷命中后二十秒内就沉入海底,艇内50名官兵全部随艇阵亡。艇长科马洛夫遂下令迅速下潜以避免遭到有可能的反潜攻击。这次飞来横祸严重影响了L-15艇内苏联海军官兵的士气。他们亲眼目睹了L-16上同志的惨死,并且担心这样的“飞来横祸”随时有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L-15在10月11日后一整天都保持高度警戒状态,直至在漫长的5天后的10月15日抵达旧金山。
' I- g! F$ v1 d0 [; z1 U
+ Q, `* H, _3 S3 u3 M( G6 p  L-15暂时停靠在离旧金山42公里远的海军船坞。来自苏联驻美国华盛顿大使馆的武官杰高里舍夫海军上校(Ivan Jegorishev)与美国海军部高层讨论了L-16沉没的原因。美国方面没有对L-16的沉没感到惊讶,这个态度非常值得怀疑。美国海军肯定了他们通过的水上飞机的巡逻和侦察得知有1艘日本潜艇一直在科迪亚克和加拿大海岸附近活动,这就在L-16沉没海域的附近。10月9日美国陆军航空队的巡逻机再次目击了1艘日军潜艇。美国海军认为是日军潜艇击沉了L-16,而苏联方面却强调被发现的潜望镜被辨明是美军潜艇S-31的潜望镜,S-31曾在10月5日在荷兰港出现(S-31自1940年9月18日重新服役后确实是在北太平洋巡航)。苏联外交部和苏联驻美国大使馆但是自10月18日后,对L-16沉没事件的态度不知何缘故软了下来。
. Q# K, E  P( n0 F! \: r+ }
# E, \" U8 \  I; f- S  德国入侵苏联,把苏联推向了反法西斯同盟国一方。根据1941年10月美、英、苏三国代表签署的协定,英美确定了3条援苏物资的运输路线:伊朗铁路、太平洋航线和北极航线。由于伊朗铁路和太平洋航线路途遥远而且运输量又十分有限,北极航线成为其中的重点。北极航线航程短、货运大。美国的军用物资通过英国运向北冰洋上的苏联港口(阿尔汉格尔斯克或是摩尔曼斯克)。只要将大批战略物资运往苏联,不仅能够帮助苏联抵挡住德国的进攻,同时也能达到消耗德军战斗力的目的。国难当头的苏联为了讨好美国,对L-16号潜艇的损失采取了视而不见的外交方针。但是对于这样的舰只损失,究竟是应该由苏联太平洋舰队负责,还是由北方舰队负责则成了相当复杂的问题。另外,虽然美日两国在太平洋上斗得死去活来,但苏联在太平洋上依然是中立国身份。苏联极有可能担心若是向日本追究责任的话,经由北海道北部通往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太平洋航线就可能被日本海军堵死。无论怎么说,苏联外交部对于L-16的沉没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在某种意义上将日本海军有可能陷入美苏海军两头夹击的窘境中解救了出来。而L-15则顺利按照原定计划通过巴拿马运河,在英国苏格兰的格里诺克(Greenock)接受修理后在1943年5月安全抵达科拉半岛的波里雅尔努伊港。
彩虹!
伊176号潜艇击沉美国海军的“北美乌鱼”号潜艇(SS226 Corvina)
6 E* a: M$ S1 I/ ]* f
  第3潜水战队第12潜水队的伊176在1942年9月18日离开母港:吴,南下支援瓜岛。在完成第2次秘密运输任务之后,伊176号潜艇在1943年10月30日晚掉头返航。11月1日晚上的奥古斯都皇后湾海战(日本称之为布干维尔岛海战)中第3水雷战队的旗舰“川内”号轻巡洋舰被击沉(《日本水雷战史》380页)。伊176的目的地新几内亚的腊包尔和中部所罗门群岛之间相隔距离很远,虽然伊176已经行至腊包尔西南方海域,但还是领命前去救助幸存者。在向东急速前进途中,艇长山口幸三郎海军中佐(海兵59期)指挥的伊176左舷被美军水上飞机投下的深水炸弹所击伤(《东部新几内亚和潜艇作战运输》折田善次)。这架水上飞机虽然具体所属不明,但是笔者认为是隶属于美国海军第11水上飞机中队的“卡特琳娜”式PBY双发水上飞机的可能性比较大。根据罗斯科·克里德(Roscoe Creed)编纂的《PBY : The Catalina Flying Boat》,有架水上飞机于10月中旬(虽然日期记录上有疑点)在新不列颠岛附近海域超低空朝着潜艇投下了深水炸弹,深水炸弹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不仅给潜艇左舷造成了创伤,而且也伤及了低空飞行的水上飞机机身,失去飞行能力后不得不在海面上紧急降落。除了伊176,日本海军没有其他潜艇在这方面活动并且被水上飞机扔下的深水炸弹所伤及。  G4 B% h. L2 `8 s9 T. d4 j) \
8 N& q) {' d, Q' ]9 a
■日本海军第3潜水战队第12潜水队的伊176号潜艇- \& ~& s; @- D+ G" k. L3 |
  最后,由匆忙赶来支援的吕104和吕105接替下受伤的伊176收容了“川内”号轻巡洋舰上的幸存者,其中伊集院松治海军少将和75名舰员被吕104号救起。为此,伊176于11月13日离开腊包尔北上前往特鲁克。在离开腊包尔后第3天的11月16日晚上,伊176在特鲁克岛南面300海里处发现了美国海军的“北美乌鱼”号潜艇(SS226 Corvina)。刚出船厂不久的“北美乌鱼”在11月4日离开夏威夷,开始了她的处女航程。美军预定于11月20日在吉尔伯特群岛的塔拉瓦、马金二岛上登陆,所以所有在特鲁克附近活动的美军潜艇都接到了密切监视日本舰队行动的命令。与“北美乌鱼”一起在特鲁克附近巡航的是同是“小鲨”级的“黑鱼”(SS221 Blackfish)和“鼓鱼”(SS228 Drum)这两艘潜艇,但这三艘潜艇并不是集体活动,而是分散在原先预定的巡航海区活动。伊176在11月16日夜22时15分发现了“北美乌鱼”。但是由于目标模糊不清,伊176向指挥部报告“发现美国海军的‘河鲈’级(Perch Class)潜艇1艘”。
; u9 p' e5 c- N6 q: t8 [5 T& J9 A8 w5 M
■1943年3月9日下水仪式上的“小鲨”级“北美乌鱼”号潜艇, W4 c5 b# r$ W' z% t9 P

( g3 d( E; G% n
■1943年3、4月间停泊在船坞内的“北美乌鱼”号2 Z# A% o5 Y: S6 ^: T9 N
  “小鲨”级比“河鲈”级(又称P级第3组)晚5年下水服役,在外形轮廓上要比“河鲈”大一圈。当时,日本海军还不知道已经开始大批量生产的“小鲨”级新型潜艇的存在。而“北美乌鱼”正浮出水面缓缓而行。按常理分析,即将返回基地的舰只通常都因离成功不远而放松警惕,但是伊176却机警地发现了“北美乌鱼”的存在。伊176保持在潜望镜深度跟踪“北美乌鱼”将近2个小时后,在11月17日零时20分朝着“北美乌鱼”齐射了3条鱼雷(《先遣部队战斗详报》防卫厅战史室),其中2条命中。“北美乌鱼”在顷刻间沉没,艇上官兵全部随艇葬身海底。而伊176在17日下午安全抵达特鲁克。; l  d2 c8 M( Y, m" g: ~$ P
# X8 Y& ~; n1 h7 h$ n9 N
■为了帮助大家想象“北美乌鱼”被伊176所发射的鱼雷截成两段的情景,在此引用1968年8月14日“章鱼”号(或称“魔鬼鱼”,USS Devilfish SS-292)作为靶舰在旧金山湾内被“刺鮁”号(或称“娃虎鱼”号,USS Wahoo SS-565)发射的鱼雷击中的照片。
3 C1 F- o. j* ]
3 e6 z8 N% X+ T. k( @
■“北美乌鱼”号艇长罗德里克·鲁尼海军中校(Cmdr. Roderick Shanahan Rooney)3 {  k; ~( a2 B' `) U( D# V2 L
  “黑鱼”当时就在出事海域附近,并且接到了在特鲁克潜艇分队指挥部发送的“有1艘日本潜艇在向你部靠近,注意警戒”的紧急电文。“黑鱼”、“鼓鱼”和“北美乌鱼”三艇预定在日落黄昏后会合。“黑鱼”在潜航中还是通过潜望镜在自己的6点钟方向的4500米处发现了1艘浮在水面上潜艇,但是没能确认是否是日本潜艇。在和“鼓鱼”取得联系之后,“鼓鱼”回电声称“我艇没有发现上述的敌潜艇”。然而“北美乌鱼”却久久没有回音(Silent Victory, Clay Blair)。11月30日,美军在塔拉瓦、马金二岛上登陆成功之后,在夏威夷的太平洋舰队潜艇司令部将“北美乌鱼”划归第7舰队指挥,而且发送电文指定其前往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去报到,并要求“北美乌鱼”在接受到电文后立刻回电“收到(Roger)”。但是已经葬身海底的“北美乌鱼”再也发送不出回电了。(U. S. Submarine Operation in World War II, T. Roscoe)
彩虹!
小结# S2 x& ~! \5 o; y# E6 D+ u& Z
  除了苏联海军的L-16号潜艇,日本海军潜艇部队在太平洋战争中真正击沉的盟军潜艇只有伊176击沉的美国海军的“北美乌鱼”和伊25击沉的荷兰皇家海军的K-16。美国海军潜艇部队击沉日本潜艇的战绩可远不止此,伊28、伊164、伊43、伊42、伊183、伊29、吕112、吕113、伊365、伊373、伊351、伊168、伊364和伊122共计14艘。另外英国潜艇部队击沉的日军潜艇有伊34和伊166这2艘。由此可见,盟军海军潜艇部队对日本海军潜艇部队是16比2一边倒的比分。) X8 `  R, T5 P& ?" b

3 n5 j/ D. h( ]. }; K1 q1 r■被盟军潜艇击沉的日本潜艇一览$ V+ B& A: X4 z* a
3 G: \3 z5 K% z; P: q
  1943年6月后美军潜艇基本上都已经装备了雷达,尽管如此“北美乌鱼”还是被没装备雷达的伊176号潜艇击沉。其中自然有“北美乌鱼”刚下水不久实战经验不足的原因,但是在危险海域贸然上浮换气则是最主要的原因。在大西洋上,潜艇之间的战斗也是先发现对手先下潜者胜,因为浮出水面的潜艇要击沉潜航中的潜艇的机率几乎为零。二战中,都在水中潜航的双方潜艇之间的决斗最终决出胜负仅有英国潜艇只依靠声纳击沉德国U艇这唯一的战例。1945年2月9日,英国皇家海军的“冒险家”号潜艇(V级,Venturer)在挪威卑尔根湾以潜望镜深度游弋时发现4500米外的目标。在通过潜望镜几度观察确认目标是潜艇之后,“冒险家”使用声纳追踪其2小时40分钟,在1800米距离齐射4枚鱼雷,击沉了德国海军的U-864号(IXD2级)潜艇。然而在太平洋上斗得昏天黑地的美日双方的潜艇部队却没有一个成功的战例。
彩虹!
只有梨木鹰一的那次进攻可谓惊天地泣鬼神,一次攻击就击沉一条舰队CV一条DD,重创一BB...何等威武...
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完全没有人道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