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苏日远东战场第一次较量:诺门罕战争

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扩张战略中,原来有两个战略选择:一个是北进战略,即将苏联作为主要假想敌,向北进攻西伯利亚;一个是南进战略,即以美国、英国为主要假想敌,向南进攻南洋群岛。日本陆军主张采取北进战略,巩固和扩大在中国的侵略利益,向北进攻苏联的西伯利亚。而日本海军主张采取南进战略,以中国为根据地,向南进攻南洋群岛。究竟采取哪一种战略,关系到把日本军事力量的重点放在什么方向的问题。日本陆海军争得非常厉害。1936年8月7日,日本最高决策层决定采取“南北并进”战略。根据这个方案,陆军军备以实施北进战略为目标,准备同苏联作战;海军军备以实施南进战略为目标,准备同美国作战。
8 l9 C& V8 I2 s  c. v( `. e2 R4 u8 i: J& R( f, w

( f# t# S; M% j- Q) }+ W4 k2 X3 j- ^( [
9 K% p8 d; U- Q7 ]' F4 O
  这个战略是个折衷方案。但是,北进战略仍然强势,日本并没有动摇北进的企图。然而,1939年后,日军却放弃了南北并进的战略,采取了“南进战略”。
  A, t4 R! f: e$ a5 k0 Q: s" x# b; a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 x' Z3 \7 j$ j; n, S* r9 u/ N' X3 P! M! U! s# O

1 h/ X( J- ?7 A; T- \: j
6 p9 t' A; c; `" ^  这要从诺门坎事件说起。 ( I+ H$ y! ?) L

5 ]& b) J( ~# o4 q
8 t! ^. X! T  z; K- s! Y* ~  F) s0 f) ~2 T

1 i3 O4 V' n3 _! b6 R- T* D  一直主张“北进战略”的日本陆军,积极准备对苏联的进攻。1939年,中日战争已进入相持阶段,日本陆军认为可以在中国东北集中兵力与苏联作“武力侦察”式作战,于是挑起了诺门坎事件。
* C2 B7 \/ P' r& H9 D3 y2 N0 \% i6 R, q

$ ?+ [$ G. j- V3 l2 M( m( v8 z
/ ^6 D. P/ K9 f1 T" C* W7 p. O  }+ x4 v
  诺门坎位于中国内蒙古与蒙古交界地区,隔哈拉欣河与蒙古相望。苏联把这个事件称为“哈拉欣河事件”。1939年5月12日,日本关东军第23师师长小松原道太郎中将率部向驻守在这一带的苏军第57特别军发起攻击。后来,日本关东军第6集团军也投入了作战。 ) W. F+ O5 _4 z& @4 v/ x" ~; s

: w, ~# q4 ~' ^/ p. Y
4 O$ q6 G3 k0 B+ h  ~2 c3 o( g. L7 i5 U8 [" g2 |' x: F" E

" p( h! H6 U( W  诺门坎事件开始时,苏军第57特别军军长名叫费克连科,这个人是苏联国内大清洗后当的军长,缺乏作战经验,而且怕死。日军发起进攻后,他还在离战场120公里的地方指挥,对战场情况几乎完全不了解。所以,战役初期,苏军接连失利。
' H- H# L. |( y; M/ R. z  S* j$ @6 Q1 N2 S8 x  U9 p4 Y

  y( i' n. i7 [4 n! L7 _4 V
/ R# u& X  t% w" J: ~7 d% C" E1 D9 P; R: ?
  斯大林接到报告后,敏锐地觉察到日本的意图是试探苏军的实力,为其日后进攻苏联做准备。他认为,必须坚决粉碎日军的进攻,否则后患无穷。他决定派一个能征善战的人到那里指挥,这个人就是朱可夫。 6 y- H  i# l6 y6 Z* a$ c
3 F2 H3 o8 H. g& q, i. o

( e) K3 r7 G+ {7 h+ @9 a, R
/ |* Q& x1 Z* w" [: U4 [. l
# e% S3 U7 t3 }1 l5 D4 s  当时,朱可夫正担任白俄罗斯军区副司令。斯大林之所以选择他,是因为他在中国战场考察过日军作战,对日军有所了解。
' ~% x. [; |0 I5 \
5 ~; X6 p- D0 m8 J6 b: n0 H: [6 q$ j[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 \4 o) j& m$ r9 u' r" {
& P7 I7 O9 v3 z9 y+ l+ u! x' W: Z$ n! s9 B

, x, }& H7 l  f1 M8 Z' ^  朱可夫是6月5日到达战场的。他严厉责备了费克连科,然后马不停蹄地赶往前线,视察部队。他根据最新情报认为,必须向这一地区增派部队,并决定使用航空兵配合下的装甲作战。
+ c" k+ L* F& r7 g3 y, b* [
1 g! h! g" h, a9 M
. u! r# X" L! @2 q
. U6 F* F: Q  e# Q3 z' F3 b; {& c+ w! h% f1 K
  斯大林满足了朱可夫的要求,连续向前线增派了57000人、542门火炮、498辆坦克、385辆装甲车和515架飞机。斯大林对朱可夫只有一句话: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击溃入侵的日军,但行动不越过蒙古人民共和国边界! 5 K$ e5 j6 c' X& v. F

0 d( q- t5 ]3 p( _: v4 H9 B. ?- d1 @
  j6 [- a. T% _# k; a; B! z
6 D, l. V  [$ v1 [' k
  7月2日,日军趁苏军增援部队还没有到达战场的机会,向苏军和蒙古军队发起了猛烈进攻。当时,双方的兵力对比是:日军有38000人,苏蒙联军只有12541人,日军占有绝对优势。然而,朱可夫沉着组织防御。苏军人少,但是坦克和装甲车却多于日军。朱可夫指挥坦克和装甲部队连续实施反击,不断疲惫和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使日军伤亡惨重。 ) }% v$ X; x$ g3 _' `# P
, v; F$ D% @$ p3 r  v/ U+ O

; a" p9 T4 g! i% n4 d+ w+ T8 y. n- Q3 V
6 W, n5 a! {' @2 b2 Z2 w# E
  小松原道太郎原来担任过驻苏武官,应该说对苏军的作战样式有所了解,特别是苏军一度取消了装甲部队,使他记忆犹新。他没有想到苏军的装甲部队竟然能如此深藏不露,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他对眼下这个名叫朱可夫的对手了解得太少了。日本人没有想到,他们的一个师可以打败中国国民党的军队十余万人,却在兵力优于苏军的情况下,被打得如此狼狈。
& w1 x$ h4 u3 ^9 |; D6 t, R  r! v( b. T" ^
- y" ^8 |9 q& m: Y* B8 w

) q' a2 o+ z; s& b) y  z% G+ Q0 X& t  ^3 K! y! a5 e" Y, r) f
  于是,日本开始大规模地向诺门坎地区增兵,为此,还专门组建了第6集团军实施诺门坎作战,司令官名叫荻州立兵。这时,日军兵力已达75000多人,并准备在8月24日向苏军发起更大的进攻。然而朱可夫却悄悄做好了反攻的准备。他使用的战法是:发挥机械化部队的优势,诸兵种联合作战! 4 }: p8 z; ?8 A* [* V4 `" Y- Y

# t! f0 a) s" L2 S9 @- d) A8 G% y+ Y' L' l2 x. T
( L& B: L& @3 g* U

6 j& e) }4 R% T) f' L  为了迷惑敌人,朱可夫在实施反攻前成功地进行了战役欺骗。比如,为了实现坦克攻击的突然性,他将几辆坦克卸去了消音器,然后沿前沿阵地不断地来回行驶,以此让日军对苏军的坦克调动习以为常;为了隐蔽反攻企图,朱可夫把几部功率猛烈的音响装置搬到前沿,模仿打桩机的声音,逼真地造成大规模修筑防御工事的假象,让日军误以为苏军不是想反攻,而是要实施防御。
$ F$ Q9 T$ {7 q0 R% v4 [2 g# h0 x8 |% v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1 K, X4 t' H2 {

; i0 }7 y1 O9 d6 u, x& D" B% e$ \' }5 t8 H" Z) a0 o

8 g" h8 M1 r% c) B. v0 G3 k  这一切战役欺骗都取得了成功。日军没有料到苏军真的发动了反攻,他们的恶梦来了!
* }9 j  q1 g) g" O% c
- Z0 F7 J" p) W3 K8月20日5时45分,朱可夫指挥苏蒙联军向当面日军发起猛烈的反攻。150架轰炸机、几百门火炮向日军前沿阵地、纵深炮兵阵地及部队集结地域实施了猛烈的轰炸和炮击。睡梦中的日军非死即伤,侥幸活命者也被眼前这一切惊呆了。一个名叫小谷的日军上士这样记录当时的情景:   j7 A' Z1 z2 M, L  \  c2 U' [% J

/ F2 b* f$ h/ I7 _+ J$ |, I8 g$ j( i: p; [, V

: ~6 I9 e/ h: r4 G
, @) x+ o, D' i* }% l0 [  炮弹遮天盖地般地落在我们的前前后后,真可怕!观察哨想尽一切办法找寻敌人的炮兵阵地,但都失败了。因为敌人的轰炸机在轰炸,歼击机在扫射。敌人全线获胜!
* U1 H" |7 N5 f, [% Z; @
0 d. L8 k7 M3 ^1 Q' y! o: t' h; i0 \8 a
. Z% R4 [2 c; E/ B! w, R
# \1 `; _3 J; }
  随后,朱可夫下令全线实施进攻,日军狼狈溃逃。
8 }( Y6 B' ~1 E9 w" H* z) ?* _. o
+ F+ j8 L$ V  n7 n9 ^% p/ `" c2 v% t! N

; w' B+ k, {) S( `5 M' K) y
6 l& a3 O3 j5 x: p6 F2 K  作战中,朱可夫展露了他严厉果断的指挥风格。他曾在半天的时间里,在一个师撤换了2个师长。 6 [4 j) \! @" r; X0 h: k0 C+ ^  I

0 q/ J/ T4 J$ }8 r  k- ], ~2 B' e& ?  x6 o5 {2 q% j$ Y: k0 m

- [: C9 Q) Y2 i9 G! u
# R% p9 }- t5 N) G& f/ Z/ F4 v  当苏军向纵深进攻时,朱可夫命令步兵第36师攻打日军的一个阵地。这个阵地关系到整个战役的成败,日军抵抗得十分顽强,苏军这个师伤亡很大,师长发现再次进攻有困难,于是打电话给朱可夫请求暂缓进攻。朱可夫命令他再次进攻。过了一会儿,朱可夫打电话问这个师长是否继续进攻了,那个师长说,部队伤亡大,一时还无法向前推进。 1 e/ I8 p# Y, ^: [# S" i1 F1 `
6 k( p% I- o0 T4 z3 Z0 X: u% W: L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 C/ G- U# d7 N2 g/ s  O
* J1 I4 \( y& \! V

' I; z- E* y. R0 {0 O3 |1 }$ k
4 v- R+ y6 b- g8 t& }) j  朱可夫对那位师长说:“现在,我只问你一句话,你还能不能发起攻击?” ) q) N/ `* C- }- [2 _/ w+ U
; Z+ J; h6 x' t0 w+ _% g( f
/ H! [3 X% {& m9 `8 K5 L, U( n

: C1 D4 U) {! u& U: Y1 S- m: K) Y) D  ~/ ]( S# b9 K
  那位师长回答:“有困难!” & i& U" H( A1 ]% f5 d
9 L( |$ r! H# @( W3 K

. N( o6 V2 l% }. `. v2 ~6 H3 Y4 I* i. A. S8 x* ?  R

$ h! x4 F+ a% S9 j7 u6 i% ?  朱可夫立即说:“好,我现在解除你的师长职务,让参谋长接电话!” ' Y  V/ S) U: J& T

+ v4 W- k6 u+ I: j$ u# V! i# n! [6 t' l/ q+ Q7 C

) g3 @4 i2 t9 y! b4 h6 r
# }! ~0 y4 p0 C# J7 T  参谋长接过电话后,朱可夫问:“你能否继续进攻,完成任务?” 8 n: b1 R; A" A% m# s5 J

  M' N6 @4 s$ T( q% |5 \
! t: j! v( s4 w. D& U
. Y$ A& |6 O  v& Q3 ~
' L7 R. e" P) H" {- D* l  参谋长说:“没有问题,司令员同志!” ! [9 B# l5 Z! a) J
# c# n, H% ?. e7 G

# e5 e9 S) `* {' u& b& @! X" c- A% E, U0 X5 |& H& X

1 N. [6 _. |4 G4 U$ u  “那好,从现在起,你就是师长了!”
' F( x+ X% u# s- u" {# U+ J8 M( W) c& h% O( c. h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W! R( |2 ~8 Y: b0 W4 V
2 |; X8 y) U4 m
/ W; b$ T" c- D1 H& X7 J

4 K* }% S/ h% M2 B; l4 ~8 V  可是,这位新的师长还是没有组织起新的进攻。朱可夫还没有听完对方诉说困难的电话,就打断道:“从现在起,你不再是师长,等候新师长的到来!” * `1 i, r; M7 W9 c( ^

1 `0 d( X  M" \5 D& X
3 t# d8 S) |4 o# x0 q2 i. U) y6 R" P" C% F+ l
9 X' p: S% g: R. F% G+ T
  他转过身,在自己的司令部里找到一名上校军官,向他明确了任务,并把炮兵预备队加强给了他。
$ y2 z2 p4 v1 v# q. A3 S
$ Z. {" P+ w% U7 ~, D
5 b% c9 S5 ^3 `/ B4 [7 T
2 r" Q2 `) [+ G
! s# [5 L0 T; U0 F; ?  第三个师长坚决按照朱可夫的意图发起了进攻,最后终于攻占了这个要地。 3 f4 b; ]8 n; U- F8 W) C& ?, c
  C$ r7 z( a* Y) O: B

: h# a9 D3 N* M' ?5 o5 u& S9 A
) C" j7 @  r; {7 ]/ p9 c3 Y; {. a! V  R/ z  a- O% `
  美国学者奥·钱尼在谈到这个故事时说:“这件事情奠定了朱可夫在斯大林心目中的位置。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朱可夫成为斯大林的困难排除人,被派遣去解决一个又一个危急问题!”
5 z9 [" h, {7 V# `7 i& y. S; i0 k3 w. `
7 O9 d9 \) ]. Z+ N9 W# G1 D) N3 L1 ~7 S3 n/ l* N
/ u- N8 E1 ~, E" a6 J

& G" H3 S, z- g3 Q' p  在朱可夫卓越的指挥下,日军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伤亡和被俘了61000人,损失了660架飞机,被迫向苏联求和。9月16日,苏联与日本根据达成的停战协定结束了诺门坎战役。
7 k+ Y$ v1 X7 o
- F/ @6 h4 k) a% ^/ n3 I# V: f3 f, O; F4 {' c7 o

9 w/ K: e5 _( K8 h5 B) }# f, l
& N+ ]# s1 e* W, ]% i  日军在诺门坎战役遭到失败后,才感到自己不是苏联的对手,进攻苏联无异于以卵击石。这样,北进战略发生了动摇。不久,日本放弃“南北并进战略”,开始推行南进战略——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就是日本南进战略的产物。朱可夫通过诺门坎战役,成为了改写历史的人。正因为此,当朱可夫回到莫斯科时,斯大林亲自接见,表示祝贺与感谢,并授予他苏联英雄称号。
3 o6 u8 M7 h( J" G; z
3 L/ P, `; S/ }& `7 Z. V可以看做日本最终没有进攻苏联的原因之一。
此类文请去强国垃圾场和舰船疯人俱乐部发表,谢谢!
) N/ K; f3 A- G
& @  l2 f, k2 o% V铁血的垃圾请勿随便到处倾倒,谢谢!
Soldiers and sailors would fight like madmen to hang on to the red-light district . . . wouldn’t they?
铁血那帮人看来是娱乐新闻看多了。。。
  }0 |0 H# {+ c( i& N( {* R% [. s1 F# o
连主人公的对话都给造了出来。。。7 }% J/ e. s$ Y: q" I

* x! z4 [+ C: s; u$ S( b膜拜一个。。。
日本人怎能与苏联人打?
谁知道战场的具体位置,这个月去看看
计划去海拉尔,貌似距离战场已经不远了
海拉尔的确是日军后勤基地....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