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美军的兵力部署和编成
5 ^: I: D3 V9 ?, W# q1 H 美国太平洋舰队及太平洋战区司令官,切斯特·W·尼米兹海军上将.7 f+ L- F% `3 J5 ^
1.航空母舰突击部队:弗兰克·杰克·弗莱彻海军少将
$ u5 M1 {7 U; N) V: ? (1)作战任务:布置在中途岛东北约325海里处,在日军空中搜索圈外隐蔽待机,等中途岛警戒飞机判明敌情,立即接近并奇袭敌航空母舰。. L5 `$ N. a7 ^
(2)兵力编成:5月28日,斯普鲁恩斯的第十六特混舰队开始出征。" `+ A* x0 D( H( d) \
第十六特混舰队:斯普鲁恩斯海军少将
/ e8 m2 j7 K& H0 F, x, y( e 第五航空母舰分队 默里海军上校. v: _4 u! H2 f% E
“企业号”航空母舰 舰长默里海军上校
7 n R3 ^( J3 A 战斗机中队 F4F-4“野猫”式战斗机-27架
6 N7 z- T' q B" l* @ 轰炸机中队 SBD-2和SBD-3“无畏”式 俯冲轰炸机-19架/ ? O# ?, ^6 w. {, n
侦察机中队 SBD-2和SBD-3“无畏”式 俯冲轰炸机-19架
% Z. n6 w3 {9 V0 I/ k- t% N' e 鱼雷机中队 TBD-1“蹂躏者”式 鱼雷轰炸机-14架
+ G$ d5 U# p/ n “大黄蜂号”航空母舰 舰长米彻尔海军上校3 B6 B; G5 ~0 F, Z6 m9 n- Q
战斗机中队 F4F-4“野猫”式战斗机-27架 p' ^$ g$ V$ z: U, a/ r; \
轰炸机中队 SBD-2和SBD-3“无畏”式 俯冲轰炸机-19架. G! ~9 q! T8 O! A
侦察机中队 SBD-1、SBD-2,SBD-3“无畏”式 俯冲轰炸机-18架9 R$ } e+ J9 d& G
鱼雷机中队 TBD“蹂躏者”式 鱼雷轰炸机-15架, U+ Z* \; M$ ]' f
第二巡洋舰分队 金凯德海军少将(第六巡洋舰分队司令)% y$ j- P/ u W2 e6 J r
重巡洋舰:“新奥尔良号”、“明尼阿波利斯号”、“文森斯号”、“北安普顿号”、“彭萨科拉号”
6 ~+ t- V# E( e9 w- V 轻巡洋舰:“亚特兰大号”) t. z7 e, L0 t! X
第四驱逐舰警戒部队 厄尔利海军上校(第一驱逐舰中队司令) ' m: @: G: l4 ]9 E2 w
第1驱逐舰中队:“菲尔普斯”号、“沃登”号、“莫纳汉”号、“艾尔文”号4艘$ m4 P8 J- B" ~
第6驱逐舰中队:“巴尔奇”号、“科宁厄姆”号、“本纳姆”号、“埃利特”号、“莫里”号5艘# r4 X' M0 J0 w% Q3 t5 w
运油船队
# y6 k6 g+ l# R, E8 e, N1 f; I1 O 油船:“西马伦”号和“普拉特”号2艘,由“杜威”号和“蒙森”号驱逐舰护航.
+ K. M4 Z4 Q" l* Y% X4 i
; s4 R% v8 o. ^8 p9 I% O- ` 5月28日8时50分,拖轮开始撤出“企业号”右舷上的防雷网。
, l. l1 i7 Z# p; I- i! ` 5月28日9时许,水上飞机供应船“柯蒂斯号”起锚,驶出港口。
/ U3 b! O/ P( E! O; b 40分钟后,垃圾驳船“YG17号”靠上“大黄蜂号”,10时15分,载着臭气熏天的垃圾驶离该舰。
( `, R+ I! w' v; e6 K" i 在各航母检验驾驶装置、测量吃水深度、试验主机、对消磁器加电压时,第四驱逐舰部队接连出港。: L7 s1 v9 }0 k+ I8 [; k+ l- D% e
10时40分左右,第二巡洋舰分队的“北安普顿号”在前,其它巡洋舰相继出港。
" f9 r+ Y( [. @! U; K 11时10分,“企业号”发动主机的二号锅炉。所有拖轮均已离开,“企业号”开始起动。它依照航道各段的要求,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航向、航速。全舰进入二级战备状态。11时59分,“企业号”驶出珍珠港,旋即以25节的航速行驶。
3 T; f1 b( e( z& A! `# p" B 11时34分,航空母舰“大黄蜂”号起锚。港口的一名领航员驾驶着军舰,舰长及驾驶员在舰桥上。12时21分,领航员将舰交给舰长米彻尔海军上校。“大黄蜂”号从一号浮标左侧40码处驶出港口旋即以20节航速行驶。
- e) Q! i! W7 V/ t, J5 {0 b. S8 b 第16特混舰队排成单行队离开珍珠港,然后变成环形队形,载着飞机向西北方向驶去。斯普鲁恩斯及他的舰队和分舰队指挥官都已收到太平洋舰队的作战计划。看到这份计划的军官们认为,那是一份具有迷惑力和令人提心吊胆的文件。计划虽没有透露情报来源,却叙述了敌人进攻中途岛的具体细节和时间,其详尽程度确实令人震惊。
9 r2 t' G) U* V9 b2 C& i 斯普鲁恩斯立在舰桥上,望着珍珠港向身后逝去。尽管他对完成任务的信心很大,但仍拿不准在他再次见到珍珠港的时候,他手下的这支舰队是满载成功的喜悦,还是遍体鳞伤,甚至全军覆没也未可知。斯普鲁恩斯有责任尽一切可能把他的舰队保存下来,他打定主意,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决不脱离中途岛上岸基航空兵的势力范围,哪怕前面的目标多么诱人,他也决不上日军的当。
* O2 F; O; N: @5 [# }& c7 s4 r( _% Q 5月28日(日本时间5月29日),这也正是山本部队和近藤部队离开柱岛驶往中途岛北东海域的一天。
! o' B+ @9 y4 s9 f/ p' q* F4 T 在斯普鲁恩斯率领第16特混舰队出发的时候,海军船厂的修船队员正在加紧抢修“约克城”号。28日早上6时45分,“约克城号”从第十六号泊位转入一号干坞。刚刚停稳,1400名电工、装配工、机械工、电焊工就蜂拥而上,刹时间,舰上到处飘落着电焊的火花,到处可闻铆钉枪发出的嗒嗒声。由于时间太紧,根本没有时间设计,没有时间按比例作图,需要换上的部件先在舰上做出木模板,迅速送修理车间依样加工,旋即拿回换上,对于不影响作战或舰体安全的部分没有修理。为满足修船时所消耗的巨大电能,檀香山停止了部分民用电的供应,引起了居民的极大抱怨。7 I2 l9 c4 m) F
经过两天多的轮番抢修,“约克城”号离开船厂时已经面貌大变。它不仅能够开动,而且也能够起降飞机了——虽然速度已大大降低。这在修船史上是一个奇迹。3 J! D* L9 y4 Q, { d
在第十七特混舰队启航之前,尼米兹亲自登上了“约克城”号航空母舰,对修理工人表示感谢,并致贺道“一路平安,胜利而归!”。对“约克城号”来说,更值得欢迎的是巴克迈斯特舰长许下的诺言,他说这艘舰真正是最后一次作战,然后进行长期检修,舰艇人员届时将会得到盼望已久的休假,“再也不会是短短的两个星期!”
8 }4 r* l& R) ?: J& f- ~8 \- m( ]+ ? 5月30日9时,第十七特混舰队完成了各项准备工作,开始驶离珍珠港。在瓦胡岛附近海面上航行的时候,“约克城号”甲板人员接受了七十二架舰载飞机。有等待着“萨拉托加号”到达的一个中队的十七架鱼雷轰炸机,以及最新型号的“野猫式”战斗机,人们对这种战斗机的新式折迭翼很不熟悉,必须先看看说明书,才知道如何把它们弄进机库。最后,第十七特混舰队,驶向被恰如其分地称作“幸运角”的地方——中途岛以北大约三百五十英里的一个指定的洋面上,弗莱彻海军少将将于六月一日在那里同斯普鲁恩斯会合。1 E+ m) I( D$ P c1 Z8 Y9 s
第十七特混舰队:弗莱彻海军少将0 S& [$ O7 G* }, n* W, _ i* F: [
第五航空母舰分队 巴克马斯特海军上校
4 R- I4 a+ ?* ~) T “约克城号”航空母舰--舰长巴克马斯特海军上校
, i- x n4 O7 G( V4 X9 C 战斗机中队 F4F-4“野猫”式战斗机-25架; f1 }. p6 p: P9 Y
轰炸机中队 SBD-3“无畏”式 俯冲轰炸机-18架
, i' s& a0 F$ U7 m* L2 E 侦察机中队 SBD-3“无畏”式 俯冲轰炸机-19架
5 T* E8 p$ G5 U- U* Z* e 鱼雷机中队 TBD-1“蹂躏者”式 鱼雷轰炸机-13架
, r3 W) b$ O4 J. C1 b- D" u 第二巡洋舰分队 威廉·史密斯海军少将
( _" z% V2 s- @1 ]' s7 l$ A 重巡洋舰:“阿斯托利亚号”、“波特兰号”
" Z' g2 i1 m* u- X 第四驱逐舰中队 胡佛海军上校(第二驱逐舰中队司令)" e2 o2 z B) L' e% h/ e. s
驱逐舰:“汉曼号”、“休斯号”、“莫里斯号”、“安德森号”、“拉塞尔号”6艘 ( V ^0 l8 M% M, T
至此,参加中途岛之战的美军第16、17特混舰队,均已踏上与舰队决战的征程。两支离弦之箭,向山本五十六率领的舰队射将过去。
( w. d4 u, ~1 v; i6 H 2.中途岛、阿留申防御部队 3 ]2 B2 y/ g* E" v
(1)作战任务:中途岛的航空兵,对日军航空母舰部队的空中攻击,应在其空袭中途岛之前实施。为此,航空兵实行700海里的空中巡逻,发现敌航空母舰部队之后,首先以中途岛上的陆军航空兵B-17型轰炸机进行远距离攻击,夏威夷方面的轰炸机也立即出动,袭击在甲板上摆满待飞飞机的日军航空母舰,使其舰载机在起飞前就遭到重创;中途岛的高炮部队和守军尽力对付进攻的日军飞机和登陆部队;重点防卫荷兰港至阿拉斯加之间区域,尽力阻挠日军对阿留申群岛的进攻。
6 O( l7 D j/ _0 Y4 S$ p" ] (2)兵力编成:
6 q5 G! q0 I g: m8 j+ u, c 中途岛是由东岛和沙岛组成的,两个岛屿围成一个直径约6海里(约11千米)的圆形环礁,陆地面积4.7平方千米,是个天然良港。
0 V) m5 O, ~$ H* ? `/ }* v% k 5月2日,尼米兹在视察中途岛时,中途岛的防御还很薄弱。小小的中途岛上的机场容纳不了多少飞机,而且现有的飞机都不适于袭击敌人军舰。
! Q" h6 R0 I& r6 k# n9 [/ H; `3 I PBY-5A“卡塔林纳式”水上侦察/轰炸机,速度缓慢、易受攻击,除了巡逻以外担负不了其他任务。) F9 R5 l9 f- G8 y& Z% w. k
海军陆战队的十六架TBF俯冲轰炸机,又叫“复仇者”。这些老古董常常发生故障,1942年初在进行俯冲试验时,由于机械构件与机翼脱离,只好用胶布粘上去。
6 f- J: Q) B: a6 m0 y' X4 G 二十一架F2A-3“水牛”式战斗机,它有个可怕的名字——“空中棺材”。“水牛”式虽然机动性能好,易于驾驶,但它有若干缺陷,特别是飞行速度慢。日军的“零”式战斗机的水平飞行速度比“水牛”式最高安全俯冲速度还要大。* m l* g4 L; C+ U* E8 B
老式的SC270型雷达。这种雷达连目标的高度都显示不出来,而且荧光屏上显示出的许多亮点,可能是日机,也可能是低空飞翔的信天翁。为了能及时准确地判断情况,有人提议,规定美军飞机进入中途岛的进入角度,以便判断荧光屏上显示出的亮点,只要符合这一进入角度就可认为是美国飞机。但是,中途岛的指挥官赛马德海军上校认为不可。因为在日本空袭珍珠港时,日军空袭机群的进入角度与美军预先安排的美国B-17机群的进入角度在荧光屏上仅差几度,为此美国雷达兵当时没能及时判断出日机的入侵。这一教训已经证明,此种识别方式是难以保证万无一失的。8 t1 d+ @4 c: {% A" N
更加令人忧愁的是:根本没有中途岛防空作战的协同计划。尽管飞行人员英勇顽强,求战心切,但他们分别来自陆军、海军及海军陆战队,不习惯于协同作战。对他们最大的希望是,打乱敌舰编队和驱散敌机,为美军航空母舰上训练有素的飞行员发挥更大作用创造条件。
6 E8 Z/ A- V3 p1 `' a6 F+ C 5月18日起,尽管尼米兹不打算依靠中途岛自身的防御力量击退日本人的进攻,但他还是通过不断增兵,使中途岛防御开始加强起来。
) {7 g7 K& F4 d( O 5月25日,海军陆战队第3守备营1个高炮连抵达中途岛,并迅速在东岛和沙岛上部署了4门37毫米口径高炮。当天还有由卡尔森少校指挥的第2突击营的第3连和第4连。第3连很快就消失在沙岛的矮树丛里,第4连被派至东岛。4 [; R- Q- h0 {! J. m+ ~6 A/ N
5月26日,美舰“小鹰”号给中途岛运来了22名军官和35名士兵。
2 D3 B' B$ s: ?" ]9 B) v( p9 c 5月29日,1架B-17轰炸机、4架临时改为鱼雷机的B-26轰炸机、15名军官和20名士兵运到中途岛 。
( B4 [3 _$ g$ Q$ a% M4 R 5月30日,22名军官、50名士兵、7架B-17轰炸机,从瓦胡岛飞抵中途岛。
8 N. Q" w- w4 r7 f2 l! N. h7 V 这天,尼米兹还从珍珠港抽调2艘重巡洋舰去加强北太平洋部队,并向北太平洋部队司令西奥博尔德海军少将通报了敌情,但西奥博尔德不相信日军兴师动众只是为了占领几个荒芜小岛,他认为这是日军的诡计,目的是为了吸引美军注意而在荷兰港或阿拉斯加登陆,所以他将部队布置在科迪亚克岛以南400海里海域,静候日军的进犯。" {' K" _8 g! u1 c3 E4 }' v
5月31日,又有31名军官、60名士兵和9架B-17轰炸机加入中途岛防御力量的行列。
( r! `/ `9 Z, f, I 到中途岛之战打响前,有23架“卡塔林纳”水上巡逻机、27架“野猫”和“水牛”式战斗机、16架“无畏”式俯冲轰炸机、17架“复仇者”鱼雷轰炸机、4架B-26“掠夺者”中型轰炸机和17架B-17“空中堡垒”式重型轰炸机进驻中途岛;3 K; l1 ~$ X# z8 d
一批一批的海军陆战队被送往中途岛,使驻守中途岛的兵力增加了3倍多,岛上军官食堂已有175名军官用餐,只好日夜供应。驻防军这时有2138名海军陆战队队员;飞行员与后勤部队共1494人,包括1000名海军人员、374名海军陆战队队员,和120名陆军人员。7 S1 S* [7 [# u7 r
中途岛周围有十一艘鱼雷艇巡逻、一艘游艇和四艘经过改装的渔船也派到附近的沙洲上,既可增强地面部队的防空火力,也可搭救近降海上的飞行员;
" p& B8 [: \9 J# R: J! G# j* W' ^ 小小的中途岛承载了3,000多官兵和115架各类飞机。凡是能驻扎部队的地方都塞满了人;大批枪支弹药和物资已经下发,并分散储藏在各处的防空洞内;到处都是大炮,到处竖着带刺的铁丝网,海滩和周围水域密布着地雷和水雷。! T% n; o" R: t) I, w6 D
中途岛岸基航空部队 赛马德海军上校
+ h2 }* h _; {" ]8 q3 I& Y 第一、第二巡逻机联队分遣队' {5 W1 {% A1 R
PBY-5和PBY-5A“卡塔林纳式”水上侦察/轰炸机--33架
4 U0 V5 W# q" ?. k7 \3 K “大黄蜂号”鱼雷机中队分遣队4 W+ q! \6 i4 l# ~+ r
TBF“复仇者”式 鱼雷轰炸机--6架 % O/ I5 h) ~$ D3 C/ d
海军陆战队第二航空联队第22航空大队/ B7 o8 ^* p3 s# z- I: T, B( T
第221战斗机中队+ F/ [4 f" e4 F) g! g9 \7 R
F2A-3“水牛”式战斗机--20架' \2 x5 w2 V2 l3 B
F4F-3“野猫”式 战斗机--7架
3 Q- W, w1 T5 c. {3 n# | 第241侦察轰炸机中队+ q5 F& V2 r9 w6 l: j- Y
SB2U-3“复仇者”式 俯冲轰炸机--11架
+ J5 t% ]" k/ ^5 g5 C! M$ @7 C9 c SBD-2“无畏”式 俯冲轰炸机--16架- @3 n3 ]* A8 a: Q$ i" h2 ~ o9 C
陆军第七航空队分遣队$ o) k Q) P4 N2 G
B-26“掠夺者”式 中型轰炸机--4架( R" t, G& `& D% y8 ? N
B-17“空中堡垒”式 重型轰炸机--19架$ g9 N, ?/ d( @
中途岛守备部队 赛马德海军上校
' s/ F- M8 t2 Q+ L$ u. z 第一鱼雷快艇中队( i, A1 t6 n' ` ?, o1 \
鱼雷快艇8艘(在中途岛)
# |8 g( h2 {) f7 K% y 鱼雷快艇2艘(在库雷岛)3 N) \" L: u( Q2 s: `) M/ t3 F
小型巡逻艇4艘(部署在当地) 1 {' ]- v4 {9 K1 X% z5 Z
供应船2艘及驱逐舰1艘(在弗伦奇—弗里盖特沙洲): {* Y( ?7 E# P/ G
油船1艘,改装游艇1艘,扫雷舰1艘(在珀尔—赫米斯礁). U4 K+ {: {) z, T% t2 G9 e
改装金枪鱼捕捞船2艘(在利西安斯基岛、加德纳岛、莱桑岛及内克岛一带)
# _/ y" U ~6 U$ O& A 中途岛救护加油部队2 {/ T0 |1 c6 C3 a+ ?. o! F$ z, M
油船1艘 驱逐舰2艘
( V0 N* X! }5 k; f# } 阿留申战役参战部队 & ]" P' D4 V1 P$ @5 q7 y# {
第八特混部队 西奥博尔德海军少将' T) V! H! M1 W- q6 o- R8 Q1 c
主力部队
. h: W( z5 @( c2 W2 h 重巡洋舰:“印第安纳波利斯号”、“路易斯维尔号”2艘;" N5 c. R/ E& T7 V5 J
轻巡洋舰:“火努鲁鲁号”、“圣路易斯号”、“纳什维尔号”3艘
- u9 a3 v+ i" `3 M, f6 @ 第十一驱逐舰分队:驱逐舰4艘
" c4 R0 c. @/ F3 W# D$ [ 空中搜索部队1 r2 L {7 M, t' V; h9 j' ^: v/ m
供应舰三艘:携第四巡逻机联队的PBY“卡塔林纳”式 水上侦察/轰炸机--20架7 P8 X: g1 N* Z2 H& n
B-17轰炸机1架) v& @& t5 u4 O0 h5 O
海面搜索或侦察部队. Q( X6 M' Z5 K7 J
炮艇1艘 油船1艘 巡逻艇14艘 9 [- F' ^; {) f# {( t+ ^
海岸警卫队快艇5艘
. G5 P/ A, J+ H+ |# Y I$ z 空中攻击部队$ K: Y3 y8 B$ ?5 j) Y# \8 V
兰德尔要塞: 战斗机21架 轰炸机14架4 g6 _3 f) G3 d% h/ U; M( e3 S) ~
乌姆纳克岛格伦要塞:战斗机12架" Q3 x; d5 @; w* _3 z. }
科迪亚克岛: 战斗机32架 轰炸机5架 轻型轰炸机2架2 ?' e! t# |* O% U6 P
安克雷奇: 战斗机44架 轰炸机24架 轻型轰炸机2架& R3 ~( F' V7 p7 \* m
驱逐舰攻击部队
2 i9 L3 ~7 J* \ 驱逐舰9艘
R; {. o3 E+ T- z! @/ ]% H 潜艇部队! ^( q. D! I0 {7 I9 n, o
潜艇6艘& H; a6 u2 j) L! G; P' I2 {
油船部队, X& h8 A# L! n3 \& V1 E" B. j7 L
油船2艘 “彗星号”轮船
# ]& P* \# _9 D, C) H 3.潜艇部队 英格利希海军少将9 w3 M5 ~. m" E8 n8 v! \. f' `
(1)作战任务:为实现对来犯日军的早期预警,潜艇部队在中途岛以西150海里、300海里和700海里处构成3道警戒线;发现敌航空母舰部队之后,潜艇部队应相机实施攻击。
m# F* ?, F+ V, h0 Q% L* @1 ? (2)兵力编成:
# k' u# I; B% @3 Q7 t9 H' b/ q 中途岛巡逻分队 潜艇12艘
0 a$ ^- M6 B# B8 Y) f 游动警戒分队 潜艇3艘/ ?, \8 X- Q* \# t( \# h+ I
瓦胡岛北方巡逻分队 潜艇4艘
4 ]0 l& M, _: ]0 P " T2 K6 L& ^: i2 L, h) G& i0 ]
夏威夷时间6月1日,“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全速离开了圣迭戈,希望能及时赶到中途岛海区参加战斗(实际上,它到达珍珠港那天,中途岛海战已告结束)。
! z8 J) e* i- P5 `2 O* y 弗莱彻的第17特混舰队接受了“西马伦号”和“普拉特号”战前的最后一次加油。
; T5 Z; \" y9 t/ }% b/ v. z1 r 第16特混舰队的斯普鲁恩斯的无线电员报告说,他们听到了瓦胡岛外的沿海巡逻队与珍珠港用TBS系统通话。TBS系统是短距离直线传播系统,原估计它的电波不会越出地平线而被窃听到。这次通话传到第十六特棍舰队上也许是大气或力学上的反常现象,这种反常现象可能数周或数年也不会出现一次,但斯普鲁恩斯还是不想冒险。他用目视信号通令全特混舰队:除非情况极为紧急,夜间不得使用TBS系统,白天只准使用目视信号。斯普鲁恩斯决心不丧失作战的突然性,也决不暴露自己的位置。因此,在下令禁止使用无线电的同时,他通知所有飞行员,在即将开始的战役中,各机自行返回航空母舰,不能再指望航空母舰用无线电导航。- R1 H, f& ^9 w( ?4 e0 X! k
夏威夷时间6月2日,斯普鲁恩斯向第16特混舰队的所有舰只发出信号:预计敌人将对我发起旨在夺取中途岛的进攻。其攻击部队可能由包括4或5艘航空母舰、运兵船和辎重船只在内的各种战斗舰只组成。如果第十六、十七特混舰队的位置仍不为敌所察觉,则我应能从中途岛东北方向从侧翼对敌航空母舰实施突然进攻。其后的作战将视这些进攻的结果、中途岛部队对敌造成的伤亡情况及关于敌军行动的情报而定。打赢即将开始的这场战役对我们的国家至关重要。在作战中各航空母舰万一被敌航空兵分割,也必须努力保持在相互可见的距离之内。$ l, @8 l" u' }( x6 h( i- C; [" N
真是文如其人。斯普鲁恩斯就像这份文件一样,陈述事实时不带感情色彩,语言朴实无华,分析各种动向时条理清楚,既不惊慌失措,也不骄矜自负。
; [; D0 Q9 M) n% n# f' u 16时,斯普鲁恩斯在尼米兹称为“运气点”的地方与弗莱彻的第十七特混舰队会合。这里得不到中途岛岸基航空兵的保护,只能靠自己。从这里开始,两支特混舰队正式合为一支战斗部队,由资历较深的弗莱彻统一指挥。但是在实际作战中,两支舰队仍然各自为战。; O9 V* H% U! Z; { S F
在中途岛第二线:美国本土和夏威夷,陆海空三军也进入战备状态。这里到处流传着日本大批舰队向夏威夷开来的消息。为了准备收容死伤人员,陆军医院的全部患者除特殊重病号外,一律转移,腾出床位;老弱病残和妇女儿童,一律疏散到安全地带;工厂停止生产,商店、餐厅和酒吧大门紧闭,工人和职员们自动组织民防义勇队,彼此一见面,就瞪着惊骇的大眼睛说:日本人正在到来! 美国西海岸几个重要城市的广播电台,停止民用广播,改由军用战时播音;夜里,灯火完全熄灭,普通的美国人守候在防空洞附近,日以夜继地注视着天空。哪怕有一点风吹草动,或者夜空中掠过一个流星,人们都毛骨悚然,以为日本飞机来了。
' R6 g! {" ]' v3 | S. |" J4 o6 Q+ u 在太平洋舰队司令部作战指挥室里,挂着灯火管制的窗帘,尼米兹将军和他的作战参谋们紧张地工作着,电报和电话连续不断。尼米兹只有3艘航母去攻击南云的4艘航母,但是他有1艘永不沉没的航母,这就是中途岛。他将海军最好的飞机和最优秀的飞行员都配置在这3艘航母上。他所统辖的陆军飞行员虽然没有受过对舰作战的训练,但是,他也将所有最好的和他认为最好的飞机调往中途岛。两天前,尼米兹已经派出侦察机,在中途岛600至700公里的范围内进行巡逻飞行,命令只要一发现敌舰队,就在攻击前发出战斗警报。12艘潜艇已经出动,它们带有双重战斗任务,一是攻击敌航空母舰,二是向司令部电告敌情。
8 J+ g$ }; {9 O0 v5 J! [# m. m 至此,美军严阵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