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人猿 于 2010-8-2 12:13 编辑
9 p9 E0 Z% _6 O* T
/ n; U3 v8 t! Z& w5 x/ } 自从1864年6月南北两军在彼得斯堡交战以来,双方一直在此对峙,隔着战壕相互射击。李连守住防线的兵力都不够,岂敢奢望发动任何进攻,而格兰特则是因为在上任之后的几个月里伤亡了7.5万人后,一时之间也抽不出那么多的人力对李的阵地再次进行正面强攻。为此,格兰特不断地将战线向西延伸,试图包抄李的右翼。4 I, N) p( E& ^" ^2 k7 l6 D
在这段对峙期内,北军在7月作过一次非常惊人的努力。由宾夕法尼亚来的煤矿工人组成的团,在北军防线内挖了一条156米长,0.9米宽,1.4米高的T字形坑道,并直通南军主阵地的地下15米处。在地道顶端埋下了大批地雷以后,北军于7月30日黎明点燃了导火索。(电影《冷山》真实地反映了这场战斗)
+ C9 |6 ?2 Y3 L2 b; A/ _9 q" ? 4时44分,南军阵地上发出巨响。这是一次令人惊叹的爆破,南军至少有300名官兵当场被炸飞,巨大的爆炸轰出了一个深近9米的长方形巨坑!按原计划,伯恩塞德麾下的黑人部队,将率先发起进攻——因为他们已经接受过了绕过爆破后的障碍,从两翼渗透突破的战术训练。然后,两个白人师将紧跟其后,快速通过黑人部队打开的突破口,直扑彼得斯堡。但战前,米德临时改变了计划,将黑人部队换了下来——这主要是担心作战失败,黑人部队损失巨大的话会产生政治上的风波。此举虽遭到了伯恩赛德强烈地抗议,但一直对政治很敏感的格兰特站到了米德一边。结果,由兰德立准将指挥的,毫无准备的第1师接过了这项任务。可是,兰德立准将不仅没有向部下交代任务细节,而且在战斗中远离一线部队(据说当时他已经喝得烂醉)) ?' q8 s% G" G1 j" W% h, k
结果,发起进攻的北军没有绕开,反而涌入了了爆炸后产生的巨大陷坑内。他们原以为可以用来提供掩护的巨坑很快就成了他们的坟墓。北军陷在坑内,无法前进或是后退,根本动弹不得。而开始受惊,之后大喜的南军立刻在马洪将军的指挥下冲出阵地对无法动弹的北军进行了屠杀。马洪本人在回忆说,当时简直就是“射火鸡表演”。尽管伯恩塞得又派了一个师上去解救陷入困境的第1师,但北军依然被杀得尸横遍地。最后,遍体鳞伤的联邦军在死伤了4000人之后,空手而回。而南军的伤亡则不过千人。# m( u6 i5 o) z7 x" a7 p! j3 t
战后,兰德立被免职。伯恩塞德也被解除了职务,只有米德没有受到任何指责!打破对峙的最好机会,就这样一去不复返了。5 h* y; O4 S) G- I6 M# }6 R! I M- n
/ u8 l6 M5 a3 ~\" H 战后所拍摄的爆破现场
# b1 x1 p- `' N7 V; N8 D+ o) R# o; Q* u) s( _7 A3 D
现在的战场遗迹$ \! x, k {& L1 k2 ?6 D" a
; p0 J$ T2 M* i2 v4 Z 8月,格兰特派遣汉考克的部队向西控制通向威尔顿的铁道线。18日,北军在格洛普酒店遭到了南军的反击。尽管汉考克的部队顶住了对手的进攻,守住了阵地,但是南军很快修改了铁道线,绕开了北军的突出部,继续毫无阻拦地向李运送着各种物资。, v" K6 t- D6 ^. z' A4 H' b
从九月至年末,围绕南军右翼的延伸区域,双方又爆发了数次较大规模的战斗,但都没有分出胜负。(在此同时,谢里登和谢尔曼则在所在区域内大肆破坏,把南部同盟逼上了绝路). q- A# a# o2 ?0 T3 q( }8 T2 x
进入冬季,双方基本上处于半休战状态,等待着其他战线的消息。
# `$ A2 M/ Q- d& u! f/ D 与物资充足的北军相比,南军的冬天显得更加寒冷。同盟军官兵在战壕内饥肠辘辘,衣不蔽体,耳朵里听到都是北军在自己的家乡或是后方四处蹂躏的新闻,部队的士气可谓是急剧下降。
+ M% W4 H8 i$ y; o 到了1865年春天,格兰特和李都觉得,最后的时刻即将到来。随着威明顿的失守,正在彼得斯堡东面防守的南军的补给线被切断了。李不得不放弃已经坚守了将近九个月的阵地,他决心南下与在北卡罗来纳的约翰斯顿合兵一处,争取击败谢尔曼之后,再北上迎击格兰特。6 f5 U9 }: r* \$ @ J8 M
不过,在行动之前,李必须将格兰特的部队滞留在彼得斯堡附近,为此,李命令戈登将军带领部队进攻斯坦德曼要塞,然后绕到北军的背后,打击联邦军的整条防线。而李带领的南军将乘着北军混乱之际,杀出一条血路,夺路而逃。
3 t. W: F& @9 M+ Y2 U7 R9 T# Q 3月25日,戈登的部队在经过精心准备之后,一鼓作气攻占了斯坦德曼要塞。不过,反应迅速的联邦部队展开反击,又将戈登的人马赶了回去。南军为这次得不偿失的进攻损失了3500人,几乎占到了总兵力的10%。而且,格兰特很快察觉了南军的动向,他命令谢里登的骑兵在沃伦军的掩护下,快速赶往南军右翼的顶端,堵住李的南撤之念。尽管北军开始行动的不顺利,但是很快在4月1日的战斗中击垮了南军的右翼,并且大有横扫整个同盟军防线之势。现在,李不要说南撤了,就连现有的阵地是否能够顶住都成了问题。& F8 I6 a! q+ d9 S1 h0 f6 V0 q" n5 _
就在李焦头烂额之际,格兰特在4月2日下令在全线展开总攻。当日,赖特的部队就取得重大突破,并击毙了南军的A·P·希尔将军。2日夜,李被迫带领全军从彼得斯堡、里士满向西开始了撤退。南部同盟的首都在一片哭喊和大火中被放弃。南方人为了不让扬基们得到丝毫胜利的果实,亲自点燃了这座城市。整个里士满就在这熊熊大火中,化为了灰烬。之后,北军照例用黑人部队作先导,率先进城,占领了这座废墟。
$ _" r5 K; @9 G" O 此时,对李来说,撤退的关键是速度,他的部队必须比北军抢先占领通往南部的道路。但是,谢里登的骑兵却捷足先登,首先封锁了南军的南撤之路。不得以,李只得带领部队向西夺路狂奔,边打边撤。
5 E5 \7 p3 ~2 t* F: ^ 4月6日,只剩下两万多人的李在塞拉河畔停下来,转身迎战越比越近的北军,不过,江河日下的南军战列在第一次北军的冲锋之下就体无完肤,全线崩溃。北军一口气抓到了8000名南军老兵做俘虏。% ]5 w. ?/ ?4 ?* p4 X ?7 ]
现在,兵力不到1.3万人的李不得不再次狂奔,不过,他们很快又被谢里登的骑兵和两个军的联邦步兵赶上。事已至此,李深刻体会到,万事休矣这句话的含义。尽管有人提议率领部队上山打游击,但是李冷静地说道:“现在我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立即去和格兰特将军会面。”/ e0 i8 }# B# V; f8 `5 v
自从1861年4月9日,博雷加德炮轰萨姆特要塞至今,这场战争正好经过4年。
3 L4 B( n) M t' H" F* ~3 `- @ 1865年4月9日早晨,李的副官奉命去寻找一处适合双方进行谈判的地点。当这名副官来到阿波马托克斯村(里士满以西95英里处)之时,他只找到了一间白人的私宅,主人叫迈克林,一个战争前居住在弗吉尼亚北部牛奔河畔的人。正是因为在他家附近发生了南北战争中第一次大规模的会战,并且当时他的房子被伯雷加德征用为指挥部,所以迈克林才举家迁移,寻找一个平和、安静的小村庄,试图避免受战火的侵袭。在他家举行北弗吉尼亚军团的投降仪式,是再适合不过了。3 c! t2 D8 S7 D" t
下午1时许,单身匹马,一生戎装,手提配剑的李提前到达现场。他一身笔挺的军礼服与这次投降谈判显得那样的格格不入——李的老兵们并不知道他们所敬爱的统帅穿得如此的正装竟是去进行投降谈判的,否则,他们一定也会追随到此。脸色阴沉的李一声不响进屋以后,在一张大理石桌子前坐下,静静地等待格兰特的到来。# |9 |/ Y1 ]4 V
下午1时半,格兰特在十几个军官(包括谢里登、奥托、张伯伦等人)的簇拥下来到了李的面前。由于连续地在一线指挥追击行动,格兰特的军服皱皱巴巴、不干不净,甚至还沾了不少泥。这与坐在对面的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不知实情的话真相,真不知道哪一方才是被逼上绝路,不得不降的主。而他的部下,则环绕站在格兰特的周围。- ]; D+ V. ?0 ]. s/ J
为了缓解气氛,格兰特首先谈到,当年在与墨西哥的战争中,曾经和李有过一面之识云云。不过李很快就单刀直入,提出了核心问题,“格兰特将军,您和我都知道此次会面的目的,就是讨论接受我军投降的事宜。”7 x; s2 h, _# o: n- m
格兰特的条件不算过分。所有俘虏放下武器,在没有正式的交换俘虏的文件下达以前,宣誓不再从军之后,可以就地解散。对此,李立即表示首肯。不过,他要求以正式文件的方式提出。格兰特立刻从副官手中要过签署命令书的复写纸,亲手书写了投降条件,包括军官可以不必上交自己的枪支、马匹、刀剑以及私人物品等。写完之后,李逐条进行核对。因为这不仅关系着自己和北弗吉尼亚军团的命运,也许今后还可以以此为条件,为将来全国范围内各支南军的投降打下良好的基础。) [+ |8 o/ z) K& b+ l' G: r/ c
看完草稿之后,李基本同意了所有的条件。不过,他有个难以启齿的请求,就是希望联邦军允许他部队的炮兵以及骑兵将属于自己的牲口带走。他在格兰特书写投降条款之前,曾经口头询问过,但被告知可能性不大。但是,李决定再作一次努力。: F! h+ x; U6 s! J" ?1 a Z2 H
“没有其它解决办法了吗?”。/ h1 \) W8 R/ r, A
“这不能写在正式文件内,您知道的。”! b' t. r( }+ O- Y; c$ `0 M
房间内立刻出现一股尴尬的沉寂。不过,格兰特显示出了绅士的风度,安慰自己的老长官。( Y( y5 T$ m- p4 X
“不过,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圆满解决的。”! u: N8 H# {3 X8 g9 l) s
就在副官们将格兰特的草稿誊写为正式文件之时,格兰特向李介绍了自己的部下和幕僚,这也是一个比较紧张、尴尬的时刻。李从头至尾都沉默寡言,丝毫没有显示出动摇的神情。下午三时过后不久,正式的投降文件出笼,李确认之后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他与格兰特握手之后,离开了房间——在李离开以后,北军官兵们发出了胜利的欢呼,但被格兰特所阻止。因为,刚才的敌人如今又重新变为了同胞!
0 h, H- L% @0 @# @# ^ K) P, W8 z2 {6 g" {
回到营房之后,李就向饥肠辘辘的部下宣布,从现在开始,他们就是联邦政府的假释俘虏了。同时,他发布一篇告别文书,其内容可以和皇帝向近卫军的告别演说媲美:
* i0 V8 i& Y& n* l “我无需对这些身经无数恶战、始终坚贞如一的勇敢幸存者说,我同意这样做并不是因为失去了对你们的信任,只是因为感到英勇和忠诚是无法补偿继续战斗所招到的损失,所以我决定避免无谓的牺牲。我永远敬佩你们对自己国家的坚贞和忠诚,永远铭记你们对我本人的宽宏大量,我在此向你们全体深情地道别。” S% f5 h* r6 a0 j# f
3 P7 {- V, f/ f4 r7 T# ?
李向格兰特投降的消息立刻传开。4月17日,约翰斯顿与谢尔曼在北卡罗来纳的达拉姆村进行了投降事宜的协商。不过,此时讨论的已经是整个北美地区南军放下武器,停止抵抗的大问题了。18日,南部同盟新任陆军部长布莱肯里奇一起参与了会议,并在投降书上签了字。不过很快,这张军事投降文件就被认为是南部同盟承认失败,回归联邦的象征。+ m5 R9 F( T8 }( h
这个时候,全国正在为林肯总统14日遇刺的事情忙个不停,北部的占领者们并没有急于重建南方各州政府,反而准备颁布法律,彻底结束南方的黑奴时代。+ }9 ^; H4 s5 _
4月23日,约翰斯顿和谢尔曼再次签署了共同声明,为最终结束南北分裂铺平了道路。两个月之后,密西西比州西部最后一支南军部队放下了武器,历时4年的血腥战争就此结束。以林肯、格兰特为首的北方联邦政府最终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