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红叶 于 2011-5-12 15:01 编辑 {' O, Q. O5 q8 i
$ q' {2 G1 G, h克拉克阻击战完全炽热化! 1 h+ b/ i. {1 V- z% Q+ p- i
- S4 f. T: g) q3 D% W+ B/ d1 x41年12月30日,日军菲律宾攻略部队在休整数日后发起了第三次克拉克战役,盟军部队英勇的抵抗再次粉碎了日军的进攻,并令日军遭受了巨大伤亡,日军短时间内拿下菲律宾的企图遭到严重打击,这是盟军在即将进入42年前听到的最鼓舞人心的消息了。
4 k' {5 z5 h+ b根据统计,日军在三次克拉克进攻战斗中累计伤亡已经突破21000人,盟军损失约11000人。# ^/ \; z5 K5 x s! O. C: b, r
在 克拉克基地 (79,76) 的地面战5 C6 Q7 f6 T/ L& K2 E
. E! C: p# f# O! A9 j" U! W日军 突击 攻击* G: G% z8 K& m2 s% [! C: y$ H
: p9 R: I, E" x( {+ i
进攻兵力 102777 人, 1145 门火炮, 769 台车辆, 攻击值 = 3422 o8 O I9 S( ]. G R @2 r6 [0 Q! x
# c6 h4 c* Z |4 w! D( Q4 Q
防守兵力 32116 人, 701 门火炮, 433 台车辆, 攻击值 = 1133
1 `" I( u: k7 b- L% ^ 8 n, V! H" M$ f5 y/ V
日军 调整后攻击值: 1982
% U( J2 E+ G1 I- X . F9 M, k: \7 @4 l/ ?
盟军 调整后防御值: 1105
5 Y7 ^- I" k* D # b. y! L- g# M4 q1 t
日军 攻击优势: 1 比 1 (工事等级 0级) : T" O' c+ V. B" A. j
2 P" Q* N( l" o; i' q" M a
日军的攻击将对方工事降低到0级
% J! i& {+ Q) G) f* k g4 s7 i / `6 J f7 O; }
战斗修正) V2 z/ ?) ^8 ~$ J
防守方: 地形(+), 准备度(-), 疲劳度(-), 经验(-)& e: }# W2 z+ K" F5 F( o6 B1 |
进攻方: 突击(+)0 y9 T6 r/ J& p- h V- C4 V K
5 D( O# Q6 y0 b* ~日军 地面部队损失:
9 w) j8 ]1 X5 E0 B$ A2 w1 T 8566 人伤亡8 n0 X; O. C* G7 |- ]
战斗班组: 76个被歼, 352个伤残; ?; L; t3 p/ w: E# U
非战斗人员班组: 47个被歼, 446个伤残 z' [! ^. E; e
工兵班组: 5个被歼, 96个伤残
$ ^+ {, T! ?3 p0 v9 k; k, e 损失96台车辆 (5台被击毁,91台失去战斗力), U$ _' a1 Q5 Z
5 X9 k8 F6 v4 l' _" }
1 S; D( k: D' T0 W% z
盟军 地面部队损失:4 s7 ?7 @- x; ]: C9 ~
2324 人伤亡7 Q; {4 ~* _% j
战斗班组: 63个被歼, 147个伤残4 H- `, _4 p9 e3 X1 l
非战斗人员班组: 170个被歼, 110个伤残7 a$ g' g6 D4 X
工兵班组: 12个被歼, 17个伤残. N* g$ ^% y9 B+ Q) w% x' l; s
损失9门火炮 (0门被击毁,9门失去战斗力)
: ~1 L6 r v. A6 x1 u* g 损失165台车辆 (117台被击毁,48台失去战斗力)
& u+ q/ `0 x+ P
* t/ M5 A# p9 E& K& _& ]
& n; i( ~; i$ D) p攻方部队:& t/ D/ O) b! U% `
第48师团田中支队 (支队)$ p B- X( W U# ]
第4师团 * b+ j" R8 G" ]- i+ U
第38师团 & ?- h* n: D% v6 j4 y: Q
第20独立工兵联队 ; Y1 t: y! }( l" W. A% V
第47步兵联队
: C0 L$ F* S3 {: n5 |" S( w 第16步兵联队 + U2 T9 z" }; z/ _1 `
第24步兵联队
; P a2 _6 B& j' h, C3 Y% [+ i 第48工兵联队
3 v6 H$ g4 M3 n1 y' A3 d 第48师团营野支队 (支队) J, ~2 `3 u! V) J# [! s' f
第56搜索联队
) j& B3 ^2 R4 f5 ^$ B1 s( N2 i 第16工兵联队
. @! v/ W8 w2 K7 A 第65旅团 ( u% K, e$ v& b' s( l& Y4 k$ V
第33师团 3 Q. K, b3 L+ ~+ l! [
第9步兵联队 ' J( b7 j r0 b0 H+ G! \
第56工兵联队 + S0 m, B$ J g1 s
第4战车联队 7 Q# ~& g- ~& [; y9 L) h
第7战车联队 1 Q5 U/ w z% `% c
第48搜索联队
! q6 }$ H! I) C" J 第113步兵联队 " ~: g2 _$ t6 M( Z
第20步兵联队 4 O( Y* k M" ]! o; \: [7 g: T
第16师团木村支队
! H6 s$ `2 h, b1 A' [( v 第1台湾步兵联队
2 U% q4 v' v; F, p 第148步兵联队 6 {. F$ Z$ u) F# l' L3 M. L4 _$ z
第2战车联队 1 p- p8 q4 |1 C- x% P- r
第21师团 s7 u$ U. V# q
海军吴港第1特战队
* V( @: Z# }2 g( ?' x9 w1 M 第15独立重迫击炮大队
& T D' q" h% c+ I' t/ m6 ^ 第2野战炮兵联队
5 Q. t: P5 Q2 {( C 第19独立工兵联队
; K: W! a* I. C: O. w& n# A 第1野战重炮联队 ' z- j) [; j# L% d$ _+ Y
第8野战重炮联队
( U4 f3 m2 I0 M5 @- o! ?# @ 第2独立重迫击炮大队 " \: g4 a, [) \/ r8 o
第14军 2 Z! f0 _$ {5 Y: Z8 T, J
第3独立攻城重炮大队
0 y2 q: Y0 z* U7 y$ P# s0 K2 z) \ 第2迫击炮大队
* f( W, U9 M" a' q: i 第2独立重炮大队
" c6 F6 h' K0 I; P. Z0 z 第20独立山炮大队
( H7 Y1 ?2 C' ~& Q 第56野炮联队
1 |/ H3 ~ G: T( o( G+ k 第1攻城重炮联队 8 w' R) U( B, h
第10独立山炮联队 # K, Z/ G" [+ R& c) E. v& D
第48野炮联队
3 n+ ]- r: b/ N+ q" x- m( g 第9独立重炮大队
- K& i/ \# ]# b 陆航第11根据地队
\) |/ C7 z. l ( i- H0 I0 V" A3 w P5 x% z
守方部队:
! o3 Y/ L/ q, a 菲军第26骑兵团 . y! ~& S5 f) G- J0 d0 ^( T5 p, p
第192坦克营
: x) z. t* h# w) U4 p* U 菲军第57团级战斗群 , p0 W4 _; P* X9 U0 J
陆战队第4步兵团 ! S, p! [/ i- I! d W: W2 S6 W- L
第194坦克营
* `, \- e+ t4 t% \5 P& s 菲军第91步兵师
1 @! a' Y/ }! T6 |4 Z 菲军第41步兵师
5 m: k2 b* |# ~/ k" u O" {/ I 美军第31步兵团 ! T. v' ] c# t4 q4 B _! V1 s, _' C
苏比克湾要塞
' D* M! _2 J" N* y% Z 菲军第31步兵师
4 j8 ]+ w/ G) ~ 菲军第71步兵师
$ } H! `4 e! ~0 D. Z 第86菲律宾海岸炮兵营 7 S/ N2 c3 E6 U2 T# J% A3 G9 S
菲律宾第1警察团
; q/ k- s7 e2 A. p 菲军第45团级战斗群
) V/ ?( k, t9 w; W, C% u3 | 菲军第21步兵师 & F9 H5 g/ B# Q; k! I$ Y
菲军第12步兵团3营 " {6 F, W; F- K* I% Y7 _5 Z
菲军第11步兵师
0 N: H$ W$ x6 n% U' {6 ^ 菲军第51步兵师
% d2 q/ u' @! V, c 第14菲律宾战斗工兵团
2 x# P% e8 T" @7 w 菲律宾第2警察团
& m1 A; N+ m" i6 x4 r) z 陆航马尼拉基地营 : e1 y2 o0 V+ r8 j6 w7 e7 B% q, Q8 s
第515岸防高炮团
Z1 f, C. m# O1 ] 第803建筑工兵营
2 J' w5 b( \) n# O 菲军第88野战炮兵团
6 N$ h5 n+ ?; M( @ 陆战队第1高炮营
" ?& \3 g1 e/ L, ^) e* T' K 菲军第301重炮兵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