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战役进入白热化 : v4 z' I" D/ s* v' J7 u$ p+ g* ]2 @
$ A; v7 ^( |/ @$ w. y$ P: s1 R0 p
27日,日军准备近一个星期的第二次克拉克战役终于打响了!
) E; j+ V4 [5 j4 w! u% C在盟军当面,amd天皇集中了10万余人的强大攻击兵团,每天铺以数百架次的飞机轰炸,而盟军自上一次战斗结束后几乎没有得到什么增援,amd天皇可以说是志在必得,第一天的突击打出1:1。7 Y- Q; B( |1 ]9 z! P) c1 \1 D7 \
在 克拉克基地 (79,76) 的地面战, j. c! e+ `( }+ V' R) ~+ q
4 ?7 ]+ G% R, Y5 w9 \
日军 突击 攻击
7 P5 ?( \& b$ L
6 m" P4 P5 x! g- m* G进攻兵力 103763 人, 1103 门火炮, 674 台车辆, 攻击值 = 35342 R) \+ y% t* ]1 O# N0 J1 [
3 k- T8 T8 x2 ~% F7 i* H. j
防守兵力 37393 人, 703 门火炮, 453 台车辆, 攻击值 = 14793 T% x/ N, X: I2 z
6 d k# q: j* E6 c4 g8 v \
日军 调整后攻击值: 2473
, L9 ^$ g# R8 P" _' z6 v
: U. p* u: k0 ~1 {! m C# V; r盟军 调整后防御值: 1264 ( X, o) C0 ~$ D' y
1 W* K6 ]; I1 u8 C( N) T2 q- S
日军 攻击优势: 1 比 1 (工事等级 0级)
) t0 O8 [, ?% x0 H' \5 S! t
8 B, e! H( ^# @4 l日军的攻击将对方工事降低到0级
5 d/ @3 A7 h% p. D" i5 ` v7 |. [
3 I8 b, @5 H0 m战斗修正
! B) _3 S8 f. R+ B- S }: o: e防守方: 地形(+), 准备度(-), 经验(-)
/ n q$ Q" v! R进攻方: 突击(+)* j7 [- U5 j" l, R
: [! Z7 t3 `% f1 f- o/ _
日军 地面部队损失:$ p7 N5 P. D7 `4 V2 f
7813 人伤亡
9 s7 H- z" k- E& L# G5 G 战斗班组: 26个被歼, 330个伤残$ u1 L5 v# w# F# ^( z `5 T. v7 P l
非战斗人员班组: 35个被歼, 353个伤残# B- D+ ~$ m% E; ^
工兵班组: 36个被歼, 119个伤残
2 c! t7 B, K' n j 损失1门火炮 (0门被击毁,1门失去战斗力)' [& N+ \2 `, W- y8 n
损失87台车辆 (10台被击毁,77台失去战斗力)
9 k+ ~% N8 ^( q( [ 0 {( w6 l/ ~3 U( j
1 g( {2 A, L1 P5 |& M- B( S
盟军 地面部队损失:- i! y; D( G/ t
5116 人伤亡4 P( _+ X# F! v2 z9 V
战斗班组: 59个被歼, 217个伤残, F5 T* j0 Q. f5 }; V P- @
非战斗人员班组: 98个被歼, 446个伤残( J, a. |; F) ~" o
工兵班组: 3个被歼, 71个伤残
3 P) H- {* }9 z0 }/ \( ]. I 损失3门火炮 (0门被击毁,3门失去战斗力)
/ w9 `" f! L1 S3 `5 S: g/ t 损失133台车辆 (18台被击毁,115台失去战斗力)
7 ]5 \$ {2 R, j- X7 I$ O + [. r* ?) |5 |, D
7 {* @8 S5 J; h: ]* w3 _$ K( P, `
攻方部队:
2 d7 \3 @' p. i 第19独立工兵联队
* N7 I( R9 x% L 第9步兵联队 0 V7 _2 m- [" O
第20步兵联队
9 }$ J. q; R& B: E 第2战车联队 . y( ^; P1 z1 W8 ]' i
第48搜索联队 7 T( h; @. o3 i, {+ G. ?
第4师团 ! ~0 k j& k( U/ N) f. n/ m
第20独立工兵联队
6 ]- m& J, A5 u( o% p- ?, Q 第48工兵联队
' j y/ F/ q$ Z; t9 C, O0 T* H( t 第56工兵联队 9 N) L, f% c7 B, b+ }1 H
第4战车联队 $ O4 l( U& K1 r( S9 @! L& e) v
第38师团
3 @+ b& i! M, ~' B6 p( E 第113步兵联队 + f9 g8 s+ z7 g& X
第16工兵联队
/ n' a: |/ t% |9 X2 u5 x5 N& k 第48师团营野支队 (支队)
/ w5 R% P' `& ?" i) O 第16步兵联队 * T4 Z& A' O) Q% E4 h
第24步兵联队
& a' T) D1 y, }( V 第21师团
$ [# h+ ?" T5 `+ H) C6 G 第33师团 ) f0 F4 ]7 {' Z$ ?% s
第1台湾步兵联队 $ h% c2 D5 H1 u) j; P
第65旅团 3 ?7 G) I- r' n1 }
第7战车联队 $ d- L) I9 i) E: r! [
第56搜索联队
7 r1 Z4 z6 ^, z2 p9 K" w$ X 第47步兵联队 # d0 z& m( Q7 P" ~4 m
第148步兵联队 # b' Q2 v: S4 ^" j6 g
第16师团木村支队 ) R3 V4 ^3 B+ h8 ?
海军吴港第1特战队 . @! I. i' L) ?; {$ j2 @8 V( l, P
第10独立山炮联队 8 [$ q+ m+ _3 z! b4 b+ Y; B
第20独立山炮大队
$ L+ N6 [! t* c% t# q 第15独立重迫击炮大队 ?) j/ p' i- w2 P: J
第9独立重炮大队 - q& `# D# Q* a% Z' n
第56野炮联队 D2 m# e3 N. a/ H" G7 u' O
海军第1设营队 % c+ ?0 m) A9 x3 Z% @ v
第1野战重炮联队
# \- ?( g) o7 C9 r! L2 t, g& P5 x 第2迫击炮大队
- @1 B# z* e1 z k" |- X4 s/ A& } 第2野战炮兵联队 ) V+ ~( f' g* f8 E
第48野炮联队
2 }+ x" B) f" v- S! S 第2独立重迫击炮大队 - c! N2 M# a+ D7 d
第14军
! ?; M0 l! q1 g' ~8 U9 e2 Z. w+ v Q 第8野战重炮联队 & b9 r d6 G0 a5 E t# J, d2 X* v
陆航第11根据地队
) P# }: X9 `; w/ O3 v1 ?- N $ X y* C$ E8 E# [* \. ~# Z- x. R6 y
守方部队:
/ Y# \7 T# C& o# l* Y* Z 菲军第51步兵师 " k' V- C! u; V! F- D
菲军第21步兵师
+ J [& e2 y4 \; X1 H, ? 第14菲律宾战斗工兵团 * a4 a2 D$ w* l4 ]; Y, U' K: c- S
菲军第11步兵师
4 F6 Z+ n# w7 k* k) F5 m7 S& f* U 菲军第26骑兵团 7 J& X& C# g- y
第194坦克营 a9 Z7 H9 L- n7 n- ~6 [* s
菲军第57团级战斗群 0 V B2 k9 b8 Y/ o5 _+ n8 ^
菲军第31步兵师
" W, ], y; f3 V* q1 A M 苏比克湾要塞 o6 m2 y B7 y9 Z$ Z$ _
菲律宾第1警察团 e4 X: y, Z! ~8 f- h: O
菲军第12步兵团3营 0 ~6 x7 s9 n0 G. O
菲军第91步兵师
0 P! K" v' @& h$ T+ t+ t6 |. G 菲军第41步兵师 , S; y! J; b9 \# G. J
陆战队第4步兵团 \0 }# x% ] c% [7 @, H
第192坦克营
+ _% Y: W' ]2 | 第86菲律宾海岸炮兵营 & q. _6 H) [) {( \0 x( C
美军第31步兵团
& f: O& Y6 s2 _9 N6 u p* p! i, L u 菲军第71步兵师
4 e0 j# w+ u8 Z, y 菲军第45团级战斗群 . T1 U' w2 ], H
菲律宾第2警察团
' K* T& Q' o0 P2 f- z. s 第803建筑工兵营
' o5 ]9 H( d+ u/ w+ ` 陆航马尼拉基地营 - R k3 Y i9 c1 `/ q
第515岸防高炮团 1 V6 b) n3 P7 p' ]
菲军第88野战炮兵团
6 K3 }0 ~2 e H& d4 h 陆战队第1高炮营 : L) | ?4 E& x( s8 b' N, n( X
菲军第301重炮兵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