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 y6 e9 K- d2 q" K 从第一波开始起飞后的九个小时里,“企业”号一直在沃特杰岛附近水域忙碌——不停地起飞和回收飞机。而且,“企业”号几乎就在沃特杰岛的视野之内,但是没有遭到任何实质性的袭扰——上午9时左右,雷达曾显示在特混舰队西北有一不明飞机,但派去巡查的战斗机却空手而归。有几次,空袭归来的友机引起了虚警,但都在灾难发生前正确地得到识别。然而,哈尔西知道,上帝的恩惠很快就要被使用到极限。在与斯普鲁恩斯编队会合以及回收了全部攻击编队之后,他理智地判断,是该撤退了。13时22分,刚回收了最后一批去轰炸沃特杰岛的SBD之后,他一声令下,编队向东北方以25节高速离去。对于此,美国南方来的水兵戏称“哈尔西溜得飞快”。 9 H; H) F+ M% h$ U7 r+ {5 o 美军舰队的撤退不可谓不及时,但是还是被日军飞机赶上了。13时30分,5架日本96式陆攻排成“人”字形,从“企业”号右前方25度角的云层中突然杀出(当时高度6千英尺,距离3500码)。这些飞机来自遭到轰炸的塔罗阿岛,它们在进入攻击前就被雷达发现,并在距离编队15英里处遭到战斗机第6中队4架F4F战斗机的拦截。但是由于云层的掩护和F4F机枪的卡壳,它们得以突破空中巡逻圈。此时,护航军舰奋力开火,在空中交织成火网。但是初次参加实战的炮手们把战术要领抛在了脑后,他们急于击中敌机,而没有充分将火力导向目标,结果是炮弹都在目标身后爆炸。而空中巡逻的战斗机担心遭到误射,只能在高炮射击圈外徘徊,准备在敌机离去时进行攻击。5架日机以20度俯冲角的小角度度俯冲,朝“企业”号猛扑过来。舰长默里命令加速到30节,先是一个左满舵,马上跟着右满舵,“企业”号反应非常灵敏,“让开”了高速接近的轰炸机。当4联装的28毫米机关炮震耳欲聋地开始射击时,5架敌机在3500英尺的高度各投下3颗60千克装有瞬发引信的普通炸弹。大部分炸弹都落在了右舷外,没有造成损伤,剧烈的冲击波敲打着舰体,将她从水中举起。最近一颗落在距左舷船尾130号肋骨约50英尺,掀起100-125英尺高的水花。炸弹碎片在130号至133号肋骨间的机库隔壁被覆的1/4英寸中等钢板上造成一个4.5英寸的破口,在机库卷帘上造成6个破口。在119号到135号肋骨之间的,暴露在外的一根2到2.5英寸的汽油管线被碎片贯穿9处。从汽油管内喷出来的汽油被灼热的碎片或电路短路所点燃,大火在第130号肋骨和第144号肋骨之间的左舷走道和救生艇甲板上燃烧。在126号肋骨附近的M-1、M-2和M-6消磁电缆盘和15个小电缆盘被炸弹碎片贯穿后,又被汽油引起的大火烧坏。二等水手长乔治·史密斯(George Smith)伤重不治,另外两人轻伤。看起来破损很多,实际损失微不足道,仅有大火猖獗一时,汽油引起的火灾点燃了覆盖的帆布、破碎的地板、飞机加油软管、甲板上的橡胶垫和救生衣,在甲板和防水隔壁上肆虐。尽管大火看上去很危险,但是很快就被消防人员用泡沫发生器产生的化学泡沫压了下去。依靠这种快速高效的灭火设备,“企业”号迅速修复,度过了第一次实战的考验。1 u r& x0 D* Q; S6 O+ ~
然而事情还没有结束,日本飞机投弹完成后,从“企业”号500米上空改出俯冲,以250节的航速平飞而过。突然领头的一架飞机左转,从“企业”号舰首飞过,绕到舰尾俯冲下来,机上机枪向停着飞机的飞行甲板扫射。这让水兵们大吃一惊,防空火力一齐开火,打中了日本飞机。然而,由于距离太近,被击中的机体象流星一般撞向“企业”号(也许是机械问题,也许是日本飞行员根本就是要撞击“企业”号)。操纵“企业”号的默里舰长立即向右急转舵,同时,大胆的二等航空机械员布鲁诺·盖多(Bruno Gaido)跳进一架停在甲板上最后一排的SBD飞机(侦察机第6中队5号机)的后座舱,用机枪射击,企图打死日本飞行员。转舵避免了日本飞机直接撞击航空母舰,但是射击没起到什么作用。不知是由于机械破坏,亦或是飞行员技术问题,日本飞机没有能够撞上目标,只是歪斜地擦到飞行甲板尾部。日本飞机的右翼切断了布鲁诺·盖多所在的那架SBD,然后滑落到左舷舰尾的大海中。在检查损失时,人们发现,布鲁诺·盖多的SBD被日本飞机扯去了尾部机身,他则和前半部则被撞离了原位,一直滑到右舷的一条步道前才停下来,汽油淋到了舰岛和前面的飞行甲板。对于“企业”号来说,幸运的是没有其他损失,也没有引发火灾。不过目睹这一切的许多舰员却惊魂不定,一些炮手常常因为觉得看到了什么目标,又发疯地开火。另外,也许是因为紧张,一些目睹这一攻击的人坚持认为他们看到第6架飞机从机群中窜出并向“盐湖城”号近旁投掷了炸弹。 ; j' h4 x+ r. }2 S4 g6 [ 14时,威胁再度降临。一架日本水上飞机突然从远处云层中钻出来,但是它还没来得及接近舰队就被巡逻的战斗机咬住。在经过一番猫捉老鼠的游戏后击落。黄昏时分,也许就是因为这架水上飞机的情报,又有2架日本轰炸机出现在编队后方的空中,高度大约1万4千英尺,速度140节,正对着“企业”号飞来。起初,巡逻的战斗机企图拦截,但是他们所处的位置不好,兜了个圈子转过来,已经追不上日本飞机了。此时,编队的防空火力已经开火,于是带队的战斗机中队长麦克拉斯基用无线电告知舰上高射火力的偏差(舰上广播系统可以直接切到战斗机使用的频道)。实际是否起到校射的作用不得而知,但是确实高射炮弹击中了一架日本飞机,其尾部开始冒烟。然而2架日本飞机还在前进,它们从穿越一大片稀松的云层并背光从右舷前方45度角进入,各自投下2枚炸弹,然后躲进了云层。炸弹落在距离“企业”号很远的地方,没有造成任何损失。美军的战斗机也开始杀进云层,寻找日本飞机。不久,那架受伤的日机冲出云层,尾部的浓烟越来越浓。看见此景,美军飞行员认为它肯定不行了,去追击另一架日本飞机。云层中传来飞机马达轰鸣和机枪的咆哮,很快飞机碎片如同雨点搬从云层中飘落。 ) M1 u: K O0 e* x/ q; i0 h 之后,在一小时内巡逻的F4F战斗机又攻击了一支日本人的飞行队,击落了1架鱼雷机。这是日本人对舰队安全的最后一次威胁。到18时35分日落时,战斗机第6中队所有14架F4F都在空中巡逻,警惕的巡逻战斗机也已疲惫不堪——其中一些飞行员已经是当天第五次执行任务了。“企业”号开始回收战斗机。这时满月的月光照亮了母舰的航迹,借助于此,最后一架巡逻战斗机在19时02分安全降落。为了摆脱敌人的一切窥探骚扰,哈尔西短暂地将航线改为远离基地的西北航向。而且编队幸运地进入一个湿冷锋下,得到了保护。在这个后来被称作“企业号天气”的掩护下,“企业”号编队再折向东北,一路顺风地返回基地。作者: 爱澜 时间: 2007-2-4 13:53
塑造英雄# p! v- V) v. I9 b8 s
9 D9 p# P- {. J" Q
在返航的3天里,舰队开始总结这次作战。哈尔西根据飞行员报告的汇总,估计航空攻击击沉2艘潜艇、1艘轻巡洋舰、1艘小型航空母舰和3-4艘辅助船只,炸伤许多船只(注1)。对岸上目标的攻击成果也很大,消灭了日军许多飞机(注2)。而损失仅是“企业”号轻微受伤、“切斯特”号重巡洋舰轻伤,以及1架TBD、6架SBD、1架F4F。战果可谓辉煌,损失可谓轻微。炮击战果的评估也被夸大,美国人认为,沃特杰岛的全部设施被摧毁,包括2座机库以及油槽、仓库、商店、兵营。2门防空炮和所有的岸防炮被压制。4-5艘辅助船只和货船,3-4艘小型船只被击沉或重创。塔罗阿岛的2座机库被摧毁,数座建筑被击中起火,所有油槽起火。奥洛特岛的无线电站被摧毁。罗伊岛的2座机库被摧毁,弹药堆积处被击中爆炸起火,通讯建筑被摧毁,所有的仓储设施被摧毁。古盖杰岛4座建筑被摧毁。而斯普鲁恩斯本人对沃特杰岛炮击战果的评估相当低调,他认为战果并非出色:炮击行动中,编队一共消耗了690发8英寸炮弹和1300发5英寸炮弹。可能击沉了2艘小船,击伤了其他数艘船只。另外,炮击在岸上引发了三处大火,不过究竟对岸上设施造成了多大的损伤难以判断。直到战后核对日方资料时,美军才发现,日本人的损失实际并不大。莫里森在《二战美国海军作战史》中根据日方资料修正后的夸贾林环礁的攻击战果为:6500吨的运输船波尔多丸和1艘猎潜艇被击沉,防潜网布设船“鹿岛丸”和炮艇“丰洋丸”被重创,9240吨的布雷舰“常磐”号,运输船“永田丸”,轻巡洋舰“香取”号和8600吨的弹药供应船“关东丸”和1艘潜艇供应船被击伤。共有18架飞机被炸毁或严重损坏,包括基地指挥官八代右吉少将在内的90人被炸死。而根据别的资料,确认沃特杰岛击沉2艘小船,分别为巡逻炮艇丰津丸和第十湘南丸。' @/ ~* ~' |0 ^# W" ~9 b
但是当时,美国人根本就不知道实情,他们还以为自己取得了莫大的胜利,因此当舰队于2月5日返回珍珠港时,受到了空前的英雄般的欢迎——珍珠港已经接到了哈尔西那饱含水分的胜利战报。“企业”号打着胜利的旗号进港,港内军舰汽笛齐鸣,士兵们和船坞工人一齐欢呼。当军舰靠上码头,亲自来迎接的尼米兹没等放下舷梯就跳了上去,紧握着哈尔西的手,高呼:“干得好!”而之前反对此次突袭的太平洋舰队驱逐舰编队司令罗伯特·A·西奥博尔德(Robert A.Theobald)少将紧跟着尼米兹上了舰,摇晃地身躯用手指着哈尔西的脸说:“该死的比尔,这里没有什么事,你回来干啥!”当记者蜂拥而至的时候,尼米兹将哈尔西推到了他们面前。哈尔西眉飞色舞地把如何与日本人战斗的经历告诉了大家,获得了记者的青睐,很快被塑造成了一个美国式的英雄。之后,尼米兹为哈尔西申请了优异服务勋章获得了批准,而表现不俗的布朗宁中校则被晋升为上校。9 v; O& `# N' E7 G$ p
然而媒体并非公平,新闻记者大肆追捧哈尔西,却对指挥炮击行动的斯普鲁恩斯只字不提。不过对军事无知的记者会忽略他,睿智仁厚的尼米兹不会。尽管斯普鲁恩斯个人认为这次袭击是场人为的失败,但是尼米兹仍然授予其海军荣誉勋章。授勋词上如是说:“在第5巡洋舰分队司令这个职位上,他的表现相当出色。在1942年2月1日的行动中,他勇敢而有效地指挥了炮击编队。他率座舰冒着敌海岸火炮的反击逼近敌据点,摧毁了敌人的大炮,重创了敌人的船只和海岸目标。”(在笔者看来,这份授勋词多少有点讽刺的意味。)9 z" u& i2 {) b0 S
* G- ~, h3 h7 |0 V0 w1 s# w) C( Z
战斗评价2 K2 `- z$ ~4 P) ^" _; H' l$ u
: B" K* P0 {$ f5 @2 H+ L! P/ J 对一场战斗的评价必须从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进行剖析。从战术角度而言,首先美军的作战计划从构思、准备到执行是相当成功的。行动是在“缺乏情报的情况下,自发摸索完成的”(尼米兹给海军部长的报告语),这对初次接触实战的美国海军来说,是难能可贵的。但是从战术成果和损失来说,两者基本可以忽略。 ' }' L9 k7 f1 d0 R; n 然而,美军的战术素养实在令人难以恭维。在所有总结之中,暴露的问题和缺陷比比皆是。例如尼米兹在给海军部长的报告中提到美军的防空问题存在严重缺陷。一是无法及时提供正确的目标信息给炮手;一是Mk18-0和-1机械定时引信存在严重问题,而Mark 13 MCBD引信3次过早爆炸;一是缺乏各种攻击情况下的训练,年轻的士兵缺乏经验。他还对潜艇提供的情报如此评价:“(报告)对船只情况还算清楚,但是对于防御工事、飞机和其他防御设施就显得不足”。“企业”号舰长默里在给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报告中除了提到防空炮手缺乏射击经验之外,还建议安装炮瞄雷达以及进行25节航速以上的大机动防空射击训练,并提供装敌我识别系统的战斗机。“企业”号的损害报告提示,按常规已经采用封闭式安装的消磁电缆仍然裸露在外(这直到1943年才解决)。对于这次引起火灾的裸露油管,因为采用装甲封闭后会使走廊上的大火更容易蔓延到机库而无法给予防护。飞行指挥官的总结的更多,霍林斯沃思少校在攻击夸贾林锚地的报告中写到:“向飞行员提供的敌人基地的资料不仅少还不准确。”还提到:“类似这样的攻击应该采用重磅炸弹,在高高度以通常的70度角俯冲;对停泊船只的俯冲轰炸应该从船首方向进入,可能的话选择顺风射击,在高命中区域的距离投弹以最大速度撤退。”同样他在对塔罗阿岛的第二次袭击的报告中这样叙述:“我建议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所有攻击都应先考虑使用俯冲轰炸而不是滑翔轰炸……当飞机较为分散并且每架飞机都采取略有不同的攻击角度以避免危及上方的飞机时,进行俯冲投弹时很容易完成的。但值得注意的是炸弹必须投在离第一架投弹飞机最远的目标上,这样可以造成一个不同飞机投弹间的时间差从而避免炸弹碰到飞机爆炸的危险。假如开始俯冲的角度够陡的话投弹是非常准确的……由于朝不同方向拉起后我各机间非常分散,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每人都有职责通过广播向飞行队长机报告任何出现的空中抵抗…..即使敌机抵抗被成功对付,也必须向长机报告这一情况。若出现不报的情况,第二波攻击飞机就会很惊奇地发现目标上空有战斗机,因为第一波长机报告没有空中抵抗,而他的报告是没有人修正的。” 比这些官方报告更尖刻的是,斯普鲁恩斯在私下谈论时认为,自己对沃特杰的炮击纯粹就是一场令人沮丧的失利。重巡洋舰在战斗中表现不佳;防空火力效能低下;虚假的潜艇警报打乱了炮击计划,破坏了指挥纪律。他说:“我们的船分散在许多方向,我发出再多的信号也无法让他们返回。我完全失去了对编队的控制。” 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参战是如何的仓促,美国海军军官和水兵的整体素质是何等的低下。不过话说回来,战争对美军来说只是开了个头,留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和改正错误的时间还很多。 ; E4 l, Z% E h/ N 再从战略角度来看,一场战斗的成败一个是要看战略目的是否达成;一个是看战斗对整个战争进程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美军发动这场袭击的目的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提高全国和全军的士气。无疑这个目的完全达到了,美军航空母舰编队成功奔袭日本“防御坚固”的据点,取得了“相当”的战果,这在开战失利的阴霾上撕开了一个大口子,鼓舞了美国军队的士气和斗志。而且美国媒体对胜利的连篇累牍、不厌其烦的报道,甚至夸张地将胜利描述成“珍珠港复仇”并将战斗指挥官哈尔西塑造成一个危难英雄,都使得珍珠港事件之后备受痛苦折磨的美国公众获得了安慰和鼓舞。另一个是牵制日本在太平洋其他战场的推进。这个目的完全没有达到,可谓有得有失。8 ] s- r' A+ H: ]+ [2 Q
而从战斗所造成的影响来看,似乎是微乎其微的,但是笔者却认为没有那么简单。首先包括这次行动在内的几次袭击,引起了日本海军高层(尤其是山本五十六)的相当注意。他们认为,美军太平洋舰队的航母具备一定的实力,需要尽快解决,这也促成了日本海军在研究第二阶段作战时出现东进决战论。其次,也是笔者认为相当关键而容易被人忽略的一点。无论什么人,新官上任,总是要先点些火以服众的。尤其尼米兹刚到太平洋舰队的时候,正是许多海军军官认为少了金梅尔他们不知道怎么作战的时候。加上第14海区司令布洛克少将一贯以长者自居,经常教育尼米兹该怎样打仗。其实,许多人不同意袭击方案,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尼米兹刚到太平洋舰队时的窘境。我们相信,是金子就会放光,但是究竟在何时何地呢?试想,如果这次袭击惨败,整个海军会怎么样看待他?那些反对者又会如何反应?就算尼米兹手段高明,又需要多少时间来重整威信呢?我们无法预测,如果尼米兹去职,美国海军是否还有更好的领导人来统帅太平洋舰队,不过我们可以肯定的是,通过这场胜利,尼米兹打消了许多人的怀疑,初步在太平洋舰队司令这个座位上坐稳了屁股,有了自己发挥的空间,这才有了后来一系列战役的胜利。这也是为什么尼米兹要亲自迎送哈尔西,并对哈尔西如此感恩戴德,以至于后来哈尔西担任舰队司令时,因遭遇台风和其他的战术失误遭到批评和指责时,尼米兹总是奋不顾身站出来为他说话的深刻原因。最后,笔者还认为,这是一场代价极小的课堂,初次进行反击作战的美军虽然暴露了许多不足,但是这些不足没有导致恶劣的后果,反而使他们得到锻炼,及时发现了问题的所在,进行必要的修正。我们可以看到,最后在中途岛战役中起到决定作用的一串指挥官和飞行员的名字:斯普鲁恩斯、布朗宁、默里、麦克拉斯基、贝斯特、加拉赫、格雷、林塞、麦塞…… 4 D4 @' a3 `' Y2 p 最后我想以一句话总结这场平庸而有意义的战斗:这是“珍珠港复仇”的起点。: Y' W1 Z5 I( R- O; f# s& B
+ H. q7 r1 z- r注1:根据美军的一份统计,沃特杰岛: 4-5艘4-5千吨的辅助船只和货船,3-4艘小型“鸟”级船艇。到11时30分,仅看见2艘船只在水面。一只重创搁浅,一只受伤在漂浮。夸贾林环礁:2艘潜艇沉没,500磅直击弹,一艘大的八幡级船只被3枚500磅炸弹和1条鱼雷命中。1艘现代化的重巡或轻巡命中2枚500磅炸弹1条鱼雷,1条鱼雷可能命中。3艘大的油轮,一艘被命中2枚500磅炸弹,2艘被1枚500磅炸弹命中,1艘被2条鱼雷命中,1艘被1条鱼雷命中。2艘货船被500磅近靠弹重创,1艘搁浅在海滩。1条鱼雷命中。1艘炮艇重创搁浅。(请注意,由于资料来源不同,统计内容与正文不尽相同,注2同理。另外本统计明显夸大了战果)# A6 u% ] n* a7 ` \$ d% a9 F
/ i' n" f: V0 e H. J3 k/ e8 a
注2:根据美军的一份统计,塔罗阿岛:7架战斗机被击落,5架单发轰炸机和1架双发轰炸机被摧毁在地面,1架战斗机在空中被击伤。在海上3架双发轰炸机和1架单发双浮筒单翼水上飞机被击落。夸贾林岛:2架4发巡逻机被摧毁在水中。罗伊岛:3架战斗机被击落,6架单发轰炸机,1架双发轰炸机被摧毁在地面。作者: 爱澜 时间: 2007-2-4 13:55
马绍尔群岛简介 ; K8 F$ h) [" V, ?+ N8 Y8 H7 ^" w % `! }" m! l" g# [马绍尔群岛位于中太平洋,属于大洋洲北部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的一部分。群岛分成西北和东南两个大岛群。西北为拉塔克群岛(Radak Islands),东南为拉利克群岛(Ralik Islands)。两者共有29个环礁岛群和5个小岛群,大小岛屿1225个。群岛总面积180平方公里,为热带气候。16世纪初,该群岛被西方航海者首次发现。1788年,英国船长约翰·马绍尔到此勘察,因此得名。1886年,它成为德国的殖民地。一战初期,参加协约国一方的日本占领了该群岛。二战中,它是日本重要的海军基地。1944年1月,美军发起“燧发枪行动“,登陆该群岛,取得成功。随后,它成为美国占领地。1947年7月,联合国决定将其交给美国托管。1983年6月25日,该群岛与美国签署《自由联邦条约》,于条约生效日1986年10月21日 获得内政、外交自主权。1990年12月22日,根据联合国决议解除托管地位。图为马绍尔群岛共和国国旗。 ' u+ S" V) ]7 j0 y' V& A! W! w: i) S4 l) z/ a1 Q- m
“企业”号航空母舰简介: U4 R0 B. N F2 e
( y6 v6 l" I3 s& ^9 a6 C! \“企业”号航空母舰(CV-6 Enterprise)是美国海军历史上的第六艘航母,也是约克城级中型航母的第二艘。该舰于1933年8月3日批准建造,次年7月16日在弗吉尼亚州纽波特纽斯市的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开工,1936年10月3日下水,1938年5月12日服役。建成时标准排水量19800吨,满载排水量25500吨。舰长246.7米,飞行甲板宽33.4米,满载排水时水线长232米,水线宽25.4米,吃水7.9米。9台锅炉,4轴,输出功率12万马力。最高航速32.5节,续航力12500海里/15节。武备8座单管127毫米炮,4座4联装28毫米机关炮,24挺12.7毫米高射机枪。1941年编制人员2217名。) r+ `8 J! x! g2 T( y$ i. x
“企业”号服役后,起初在东海岸活动,1939年4月加入太平洋舰队。1941年珍珠港事件发生时,该舰因执行向威克岛运输飞机的任务并在返航途中遭遇恶劣天气而侥幸逃过一劫。此后,“企业”号几乎参加了太平洋上大部分海战,并一度成为美国太平洋舰队唯一的航母力量。其自参加的第一次实战起就受创,但是屡创不沉,立下诸多汗马功劳。1944年12月,该舰成为CV(N)-6(N为夜间的缩写),搭载经改装的F6F-5N夜间战斗机,执行夜间巡逻任务。1945年5月14日,它被神风飞机撞中,于2天后退出了战斗。就在美国修理期间,日本投降。此后,它参加了胜利庆典活动和载运驻欧洲美国军事人员回国的任务。从1946年1月18日起,停泊在新泽西州的Bayonne,从此未再出海。次年2月17日退役,转入大西洋预备舰队。1952年10月1日称为攻击航母CVA-6,1953年8月8日又改称反潜航母CVS-6。1956年10月2日,从海军舰艇名册中除籍,并于1958年7月1日出售拆毁。 | `' E/ b7 ]2 c6 J9 t: B. j在太平洋战争中,被荣幸地称为“大E”(Big E)的“企业”号历经九死一生,取得了20颗战役之星奖章,并成为第一艘荣获总统集体嘉奖的航母,也是美国二战唯一一艘同时荣获总统集体嘉奖和海军集体表彰的航母。 $ r5 _, l8 O8 F9 Q3 r& z8 m# m4 J7 j' q t& K
TF HOW编队护航军舰简介; m, n5 K! g7 _- I7 ?% |
+ x6 k* ^! A& z5 Y* R
重巡洋舰“北安普敦”号(CA-26 Northampton) ( I, D6 n2 O5 p0 T4 g, ^3 {“北安普敦”号为美国海军条约型重巡洋舰北安普敦级的首舰。该舰于1928年4月12日在马萨诸塞州奎因市伯利恒钢铁公司开工,次年9月5日下水,1930年5月17日完工服役。舰长183.0米,宽20.1米,吃水5.0米。标准排水量9050吨,满载排水量12150吨。8台锅炉4轴推进,输出功率107000马力,最大航速32.5节,续航力10000海里/15节。武备为3座3联装203毫米主炮,8座127毫米单管副炮,2座47毫米单管炮和8挺12.7毫米机枪。弹射器2具,水上侦察机4架。编制621人。曾参加太平洋战争早期作战,于1942年12月1日在塔萨法隆加海战中被日本驱逐舰“亲潮”号发射的鱼雷击沉。(此次海战及该舰经历请参阅笔者拙作《塔萨法窿加海战》和《塔萨法窿加冤魂》,分别刊登于《国际展望》第509期和第490期)该舰一共获得6颗战役之星。9 N9 U8 Q4 X1 K7 i( f% b
5 D. C; B) k K# W6 {
重巡洋舰“盐湖城”号(CA-25 Salt Lake City)0 y3 r5 [) n/ U {2 Q. `8 L2 c
“盐湖城”号为美国海军首级条约型重巡洋舰彭萨科拉级的2号舰。该舰于1927年6月9日在纽约造船厂开工,1929年1月23日下水,同年12月11日完工服役。舰长178.5米,宽19.9米,吃水5.9米。标准排水量9100吨,满载排水量12050吨。8台锅炉4轴推进,输出功率107000马力,最大航速32.5节,续航力10000海里/15节。武备为2座3联装和2座双联装203毫米主炮,8座127毫米单管副炮,2座47毫米单管炮和8挺12.7毫米机枪。弹射器2具,水上侦察机4架。编制653人。曾参加多次海上作战。二战末期,改装大量40毫米和20毫米防空机关炮。1946年7月,在比基尼岛接受核试验而受损。同年8月29日退役,1948年5月25日在南加州130英里外海被当作靶船击沉。该舰一共获得11颗战役之星。' \! H8 }5 p9 ?( j- o6 u
# f( g6 [6 r0 o) ~/ }8 ?
重巡洋舰“切斯特”号(CA-27 Chester) ) A8 ?% o( b; k6 X! T" |5 E“切斯特”号为美国海军条约型重巡洋舰北安普敦级的2号舰。该舰于1929年7月3日在纽约造船厂下水,次年6月24日完工服役。其基本战术数据与“北安普敦”号类似,但标准排水量达9200吨。太平洋战争期间,该舰参与了多次护航和炮击任务。战后参与了一些运输任务。1946年6月10日退役,转入预备役舰队。1959年3月1日除籍,并于同年8月出售拆毁。该舰一共获得11颗战役之星。 0 B5 [3 t# |" S% x0 q. P4 m* y# G8 m. c& v
驱逐舰 “巴尔奇”号(DD-363 Balch) . `2 ?+ B; j7 q6 M4 n0 A5 F “巴尔奇”号为美国海军波特级(Porter)驱逐舰的第8艘。1934年5月16日在奎因市伯利恒钢铁公司开工,1936年3月24日下水,同年10月20日完工服役。舰长116.15米,宽11.28米,吃水3.96米。标准排水量1850吨。4台锅炉双轴推进,输出功率5万马力,最大航速37节,续航力7800海里/12节。武备4座双联装127毫米炮,2座4联装28毫米机关炮,2座4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深水炸弹投放轨2条。编制206人。该舰于1945年10月19日退役,同年11月1日除籍,次年出售拆毁。该舰一共获得6颗战役之星。; r$ g" h) f6 b' s+ @
' \% |: Y$ x* r8 ?0 x; n/ j5 [
驱逐舰“克雷文”号(DD-382 Craven)' o8 x1 X$ a) o1 Z( ~: n' y
“克雷文”号为美国海军格里德利级(Gridley)驱逐舰的第2艘。该舰于1935年6月3日在奎因市伯利恒钢铁公司开工,1937年2月25日下水,同年9月2日完工服役。舰长103.89米,宽10.67米,吃水3.89米。标准排水量1500吨。4台锅炉双轴推进,输出功率44000马力,最大航速37节,续航力6500海里/12节。武备4座单管127毫米炮,4挺12.7毫米高射机枪,4座4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深水炸弹投放轨2条。编制158人。该舰于1946年4月18日退役,次年2月25日除籍,10月2日出售拆毁。该舰一共获得10颗战役之星。 d5 r: r9 p5 y9 R0 {8 h. M 3 k; I( k1 ^; F! T8 P: p驱逐舰“拉尔夫·塔尔博特”号(DD-390 Ralph Talbot)' t8 S: u+ @/ ^# z7 X- v% B
“拉尔夫·塔尔博特”号为美国海军巴格雷级(Bagley)驱逐舰的第5艘。1935年10月28日于波士顿海军工厂开工,次年10月31日下水,1937年10月14日完工服役。舰长104.43米,宽10.82米,吃水3.91米。标准排水量1500吨。4台锅炉双轴推进,输出功率46000马力,最大航速37节,续航力6500海里/12节。武备4座单管127毫米炮,4挺12.7毫米高射机枪,4座4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深水炸弹投放轨2条。编制158人(以下同级参照此数据,不重复)。1946年7月,在比基尼岛核试验中遭到重创,同年8月28日退役,并于1948年4月8日沉没。1 m4 K' B) g0 r% x( w
0 l( J. F& t. C" N驱逐舰“麦考尔”号(DD-400 McCall): i7 M& z+ h4 }
“麦考尔”号为美国海军巴格雷级(Bagley)驱逐舰的第12艘。该舰于1936年3月17日在旧金山伯利恒钢铁公司开工,次年11月20日下水,1938年6月22日完工服役。该舰于1945年11月30日退役,1947年1月28日除籍,同年11月17日出售拆毁。该舰一共获得9颗战役之星。# y/ ?+ v* _/ S1 F5 w# V! C
* ~( p4 t" {: l, [0 C& P- Q
驱逐舰“莫里”号(DD-401 Maury401)* t; G2 c% W7 G5 c
“莫里”号为美国海军巴格雷级(Bagley)驱逐舰的第13艘。该舰于1936年3月24日在旧金山伯利恒钢铁公司开工,1938年2月14日下水,同年8月5日完工服役。该舰于1945年10月19日退役,同年11月1日除籍,1946年6月13日出售拆毁。该舰一共获得16颗战役之星。8 ?, a2 U3 P) U- D* d: ?
; d. a( Q' \ @: f
驱逐舰“邓拉普”号(DD-384 Dunlap)- Q4 t& l$ C* z G& Z
“邓拉普”号为美国海军马汉级(Mahan)驱逐舰的第17艘。该舰于1935年4月10日在斯塔滕岛伯利恒钢铁公司开工,次年4月18日下水,1937年6月12日完工服役。舰长104.04米,宽10.67米,吃水3.76米。标准排水量1500吨。4台锅炉双轴推进,输出功率46000马力,最大航速37节,续航力6500海里/12节。武备5座单管127毫米炮,4挺12.7毫米高射机枪,3座4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深水炸弹投放轨2条。编制158人。该舰于1945年12月14日退役,1947年1月28日除籍,同年12月31日出售拆毁。该舰一共获得6颗战役之星。" C: |9 P+ }8 i1 @# q/ Y7 ?# [
. Z. [1 m. U* o9 _( o! b驱逐舰“布鲁”号 (DD-387 Blue) ! b5 _, D7 I/ ]“布鲁”号为美国海军巴格雷级(Bagley)驱逐舰的第2艘。该舰于1935年9月25日在诺福克海军工厂开工,1937年5月27日下水,同年8月14日完工服役。1942年8月22日,在瓜岛水域被日本驱逐舰“江风”号打成重伤,次日破坏自沉于铁底湾。该舰一共获得5颗战役之星。) K/ |/ N. E2 ]
! U! j" S# }2 _. C4 |( Z4 d
油轮“普拉特河”号(AO-24 Platte) # J4 I, T. b' q, p0 Y8 }2 x“普拉特河”号在巴尔的摩伯利恒钢铁集团开工,1939年7月8日下水,同年12月10日在诺福克服役,成为海军标准补给油轮。该舰长553英尺,宽75英尺,吃水32英尺4英寸,双轴推进,输出功率30400马力,航速18节,编制276人,可携带燃料146000桶。参加过二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1972年退役。在二战中,它获得了11颗战役之星。9 N5 S* ]! n. U4 ~7 v1 |# M)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