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尔的“进攻力学” / o% a0 D' W6 U" ?9 e7 W! c; c $ m y$ P3 o' h7 B; b; b& o+ {面对英军的防线,隆美尔一直在思考着最佳作战方案。他重新改编了自己的装甲集团军,谨小慎微地避免向敌人暴露企图,使对方摸不清他究竟是在加强防御还是在准备一次新的进攻。由于英军沿着防线,自与大海毗邻的卡扎拉一直到比尔哈希姆,已埋下了一百万枚地雷,隆美尔感到震惊和沮丧。因为英军的这条防线恰好切断了所有理想的沙漠小道,使得隆美尔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他既不能直接发起正面进攻,也不能做漫长的迂回运动以越过比尔哈希姆尽头的沙漠。+ q& |7 w8 `- \
+ E' b+ u3 ~3 B. }隆美尔思来想去,克劳塞维茨著名的“进攻力学理论”浮上了脑海。进攻力学,也称“杠杆”战术。这种战术的核心内容是正面佯攻敌人,而将主力迂回到被攻击方的后方或一侧,给敌人以致命打击。为什么称为“杠杆”战术呢?可以这样理解,同样的力,作用力臂不同,产生的力矩的大小也不同。假如把整个战场看作是一个力臂的话,以进攻某个山头为例,从正面进攻这是一个力点,从山的一侧进攻或从背后进攻都是一个力点。一个战场分三个力点,正面、一侧和后方,如果把兵力全部配置在正面,就好比把力用在杠杆贴近支点上一样,对作战战斗力发挥得很小。可是如果把一部分兵力从正面移置敌人的一侧或后方进行迂回,那么所发挥的力就不一样了。对于敌人而言,因为后路被堵死了,就很可能陷入完全无法退却的困境,从而丧失了他原有的优势。2 Z5 |0 B ^+ P. n
隆美尔决定抢先动手。1942年5月26日下午2时,4个意大利步兵师对卡扎拉防线发起正面进攻,一个德国坦克营开着大汽车,汽车后面拖着砍倒的大树,在沙漠上兜圈子,卷起了滚滚沙尘,以迷惑英军。英军果然上当了,他们误认为,德意联军主力将从卡扎拉防线的北端(也就是英军第8集团军的正面)实施突破,而忽视了防线的南翼。隆美尔恰恰就是从这个最薄弱的部位突进防线的。晚上大约8点30分,隆美尔宣布“开始行动!”这是他向南运动的出发信号。乘英军防线正面混战之机,隆美尔率领主要突击部队乘夜色掩护急速迂回卡扎拉防线。凌晨3点,隆美尔的部队到达位于比尔哈希姆以南的第一道停留线上,这是一个离托布鲁克70公里的沙漠前哨。非洲军已成功地绕过英军的防线。隆美尔下令部队进行阵前编队,左翼是第21装甲师,右翼是第15装甲师。每个师又进行了“区域编队”——330辆坦克后面跟着工兵、炮兵和信号兵,两翼是乘坐卡车的步兵以及反坦克部队;中间是他的“驼峰”——成千辆编成梯队的给养卡车。5月27日清晨4点30分,编队开始向北推进。- E# S- }) N" R4 g
/ P1 L6 O. Z" [5 z- e" Q. D ]
第一天,隆美尔达成了战术突然性。因为英军判断失误,没有及时向南翼调派装甲部队。但隆美尔并未能如愿以偿,他没有冲到海边,从而切断卡扎拉防线上的那些英军师的退路。这天结束时,他离海边仍有近40公里,却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坦克。第二天,隆美尔继续北进,但进展很小,损失却很大。天黑时,他速战速决的企图已经失败,他只剩下150辆坦克可用了,而英军手里还有420辆。这是英军把隆美尔打翻在地的绝好机会,可惜英军并未能抓住战机。第8集团军司令里奇没有集结起他的装甲部队,协同打击共同的目标,也没花力气打击德军的补给线。4 S5 x5 d2 `+ E' T/ h. Z8 ~, C. v+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