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军4 L* U2 G/ F- R! o& O0 r: {; m
该军由四川军务督办所属部队改编而成.1926年12月17日,刘湘就任第二十一军军长,所部共8个师:第一师师长唐式遵.第二师师长李雅材,第三师师长王陵基,第四师师长王瓒绪,第五师师长向成杰,第六师师长潘文华,第八师师长朱宗悫。 4 B5 e# q' e F1928年8月,刘湘为分化反对自己的保定系.在政治上争取主动,讨好蒋介石,取消第六路军总指挥的名义,并将原有部队7个师、1个旅、2个司令缩编为3个师。委唐式遵为第一师师长,蓝文彬为副师长;王缵绪为第二师师长,潘文华为副师长;第三师刘自兼师长,王陵基为副师长。不久,刘又将第三师师长职让与王陵基担任.年底,杨森。罗泽洲、李家钰等在下川东发动倒刘之战,在混战中,刘湘击溃了罗泽洲并占领了杨森的下川东防地.1930年.郭汝栋第二十军出川。该军又收编郭部留在四川的陈兰亭、廖泽2个师。. f! M! |! e1 t. W8 @$ u1 L
1931年初,刘湘支援杨森、罗泽洲进占广安、渠县。继而又在3月指挥所部3个师进占合川,驱走邓锡侯部陈书农师,陈退走依附刘文辉。从此,二刘防区壤地相接,形成对峙。刘湘为第二十一军军长兼四川善后督办.至1932年上半年刘湘的防区近30个县市,并占有鄂西防地,辖有兵力6个师、川东边防3路司令和机枪、工兵、空、海军司令等;第—师师长唐式遵,第二师师长王缵绪,第三师师长王陵基.第四师师长范绍增,教导师师长潘文华,模范师师长刘湘兼任(实际由顾问刘从云负责,称为“总理”);川东边防第一路司令陈兰亭.第二路司令穆瀛洲,第三路司令魏楷;机枪司令刘炳勋,工兵司令蓝田玉,空军兼海军司令蒋逵(蒋未到,由季宗孟代理). ! n6 R$ k. }2 s% W7 O5 C从1932年8月至1933年底,刘湘、刘文辉经过数次大战,刘湘因联合邓、田获胜,实力大增.其所部唐式遵、潘文华、王缵绪收编刘文辉部降兵,军队扩大10余万人,地盘除川北以外,另扩大了川东、川南、川西地区80余县、刘湘于1933年10月就任蒋介石委任的四川“剿匪”总司令职,指挥川军向川陕红军进攻。 . h7 k- V. L- p8 u j$ A( m- f7 H8 q, m( E! `) Q: n0 h# O( I
刘湘第二十一军原辖9个师,5个独立旅.4路边防司令,3路警卫司令,2路警备司令,1城防警备司令,1独立支队.刘存厚之第二十三军辖1个师,罗泽洲新编第二十三师均并入刘湘第二十一军。因部队较多,分别编为第二十一、第二十三、第四十四军,归刘湘统辖. 0 k! K5 M# E m; A
1935年10月3日国民政府任命唐式遵为军长,范绍增为副军长,刘熙鉴为参谋长,辖第一师,师长饶国华,所属第一、第二、第十旅,旅长为彭焕章、佟毅、周绍轩;暂编第二师,师长彭诚孚,所属第四、第五旅,旅长王纯一、周成虎;第四师,师长范绍增(兼).所属第三、第十一、第十二旅.旅长为刘兆藜、傅楠、孟浩然.& p, p5 v4 ~% g: U# m, Z
0 K6 f4 N( n$ W$ B1937年第二十一军军长由唐式遵兼任,原辖第一四五、第一四六、第一六二师。该军出川时第一六二师留驻成都。10月至前线,即隶属第十九集团军参加淞沪会战。第一四五师,师长饶国华,1937年11月30日在广德守城战中殉国,1938年5月佟毅接任师长;第一四六师,师长原为刘兆藜,1938年周绍轩接刘任师长职。 % h' c5 U l9 j- K2 ?7 F- \2 z5 U- ]- N1 a* l
1939年2月由原第二十一、第二十三军2个军合并而成.辖第一四六、第一四七、第一四五师共3个师.军长由唐式遵兼任.1939年2月陈万仞接唐任军长.1942年1月刘雨卿接陈万仞军长职.该军曾参加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第二次长沙会战和浙赣会战.第一四六师.师长周绍轩.1940年6月石照益接任师长.1943年1月戴传薪接石任师长.第一四五师,师长佟毅.1939年12月孟浩然接佟任师长,1944年7月岳星明任师长,8月凌谏衔任师长.第一四七师,师长章安平,1941年10月徐元勋接章任师长,1944年8月傅秉勋任师长. ' l" T( m8 U) M7 F7 l* r/ P( U, Y$ p) C) n7 V4 m( z( V; c
整编第二十一师,1946年5月由第二十一军整编而成,原军长刘雨卿改任师长。1947年3月该师奉调去台湾镇压“二二八起义”,同时恢复第二十一军番号;事件平息后,该师又奉命返回。该师辖:整编第一四五旅,旅长凌谏衔;整编第一四六旅,旅长戴传薪。后由岳星明任旅长。) H* v6 J3 L( W4 M9 }0 B& a- S4 V8 K; v
9 [, s- c2 j" G9 c' w
第二十一军军长刘雨卿。1948年4月王克俊接任军长。辖第一四五师,师长凌谏衔,1948年7月李志熙接任师长。第一四六师,师长岳星明,1948年6月李前荣接任师长;第二三O师、师长骆周能,后邓朝彦任师长。1949年5月在上海大部被歼,残部编入第七十五军,为第102师(原第45军),其他入川,在四川重建。 F: k; e6 u n, x/ k9 c0 \7 _! G * H9 e( y. ~) O1949年10月1日以由华东撤退到四川的原第二十一军残部为基干重新编成,仍以王克俊为军长,辖第一四五,第一四六师。11月5日又将第二三五师拔属该军,12月该军被歼。 9 q& y9 ?9 G+ |+ r) `& h# Mhttp://cache.baidu.com/c?word=%B9%FA%C3%F1%3B%B8%EF%C3%FC%3B%BE%FC%3B%B5%DA%3B21%3B%BE%FC&url=http%3A//m84%2Ea%2Elunqun%2Ecom/read%2Dhtm%2Dtid%2D110113%2Ehtml&p=882a964f9d8200b50be2947d5943c9&user=baidu作者: 浆糊 时间: 2007-6-12 17:12 标题: 国民革命军第22军
1 N: R6 Z$ Y! ]0 q, v: R4 {+ OWitp 7 j: {) J6 N0 j8 _, P66th Chinese Corps2 P- ~ ^. k6 }* r, ~# A+ a1 ], i
66C founded in 1937, and been withdraw in 1940. $ M u( v" u5 R8 S * V. z% U' U6 X- c5 K4 j# [3 z66C has rebuild in 1942.3, including N28D, N38D, N39D. * h' z( h6 n. T8 [1 ~( Q& kComander: Zhang, Zhen (1942.3) ' f/ ~( e; E7 P; l. {66C fight against Japanese at Lashio in Burma, and been withdraw in 1942.3.29.8 q+ n" Z, _1 c2 v9 N9 Q
5 A ^2 O/ W2 h' t; _; [0 f
66C has rebuild from the 9th temp. corps in 1942.12, inluding Temp.32D, Temp.33D, Temp.34D, Temp.35D.4 |& q8 u. I; m2 E, v- W8 `
Comander: Feng, Sheng-fa (1942.12~1943.2)2 b+ J" e5 W, E. W9 G4 S
Comander: Fang, Jin (1943.2)# Z7 Z8 o: u" C( u9 D1 R
66C fight in Zhejiang Province, east of China, and been withdraw in 1943.2.+ C: t( j4 {" n! H
& g/ y# A$ \' U3 y66C has rebuild from the 9th temp. corps again in 1943.10, including 185D, 199D. 5 p; q3 D' p/ I- ]: {+ `+ fComander: Fang, Jin (1943.10~1944.8)' g* e5 X8 i/ E" U" c5 B) x5 D
Comander: Song, Rui-ke (1944.8~) + i' q& A3 O; C# @9 Y5 i" [0 l66C fight against Japanese near Changsha作者: 浆糊 时间: 2007-6-16 18:02 标题: 国民革命军第67军
第六十七军 ) F h' H- O t# r/ U1933年2月以第一0七、第一一O、第一一七师及炮兵、工兵等部编成,王以哲任军长:6月27日翁照垣任副军长。 * e4 I* Z& ?/ x. m% R" k/ C
第一O七师,在1931年5月前为东北陆军第一旅.尔后改为独立第二旅,王以哲为旅长,驻沈阳北大营;“九一八”事变时,因执行蒋介石“绝对不抵抗”的命令,该旅损失严重,退至关内:1932年王以哲调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第一处处长,张政枋任旅长,1933年2月改为第一O七师;6月27日张政枋他调,吴克仁任师长。 3 n, j2 [- ~7 M. c( v 第——O师,1931年5月前为东北陆军第四旅,尔后改为独立第一旅,旅长刘翼飞。不久,旅长改为何立中。1933年2月改为第一一O师。 , B/ Q& y) u) l7 ]% ~3 T3 k% W 第一一七师 第十九路军将领,青年党人翁照垣愤于日军侵略.北上抗日 3月4日经北平军分会任命为第一一七师师长,该师由青年党人组织的东北义勇军独立第八梯队王慎庐部改编而成、是日翁又被任命为华侨救国军总指挥,6月27日翁升任副军长,刘翰东接任师长,翁于9月返归第十九路军. + C5 F0 ^( c% j/ T; L$ u3 Q% K长城抗战后驻河北.军长王以哲.1934年春张学良调该军至陕西围攻红军,被编成西北“剿匪”军第二路军第六纵队。时该军辖第一O七师,师长刘翰东;第一一O师,师长何立中;第一一七师,师长吴克仁;第——五师,师长刘启文.是年9月第一一O师在进攻红军时,几乎被歼,师长何立中等阵亡.10月榆林桥一役,第一O七师第六一九团被歼。11月,国民政府乘机取消了第一—O师番号。1937年“二.二事件”,军长王以哲被东北军少壮派打死,吴克仁继任军长:是年春该军调至安徽阜阳,整编时,第一一五、第一一七师番号被取消,保留第一O七、第一O八师,以金奎璧、张文清任师长.第—O七师,辖朱芝荣、吴骞2个旅;第一O八师,辖刘启文、夏树勋2个旅。 - u0 }2 k. e* H: a- }$ V1937年第六十七军军长吴克仁,辖第—O七师,师长金奎壁;第一O八师,师长张文清。抗战开始后,该军由皖北调至河北,隶属第六战区,参加津浦路北段沿线作战。尔后又调至松江,参加淞沪会战.吴克仁军长、刘启文旅长等为国捐躯。11月调至江西婺源整编。 % J5 b X+ `& i G
% g" [& U" o2 x6 ~
二.第六十七军 - q4 _6 J4 |4 L7 X& J1 L# c原吴克仁第六十七军于1937年11月被撤销番号。1938年2月以第一五O、第一六一师再编成该军,许绍宗为军长。第一五O师.原属第四十四军.师长原为廖震,1938年9月廖调升,杨勤安继任师长职;第一六一师,师长原为许绍宗,许调升后,9月宫焱森继任师长。 1 F' Z0 u# r8 J+ U$ e
1940年11月佘念慈接任军长.该军辖第一六一、第一六二师.先后参加随枣、枣宜、豫南、第二次长沙和鄂西等会战.1943年1月该军裁撤,所辖2个师转隶第四十四军.第一六一师,师长官焱森,1940年11月军长佘念慈兼任师长.1941年9月何葆恒接佘任师长.1943年1月转隶第四十四军,熊执中接何任师长.第—六二师,师长张竭诚,1939年2月佘念慈任师长.1940年佘升任军长,12月杨觉接任师长;1941年4月;孙黼任师长.1943年12月何葆恒接任师长. 1 ~4 X* @. `- i: A$ b3 [$ Q) G
& \: i% ^* W2 {8 t
三.第六十七军) F; M( q' Y9 }1 g
1943年9月以新编第二十六师和骑兵第七师编成.何文鼎任军长,新编第二十六师,陕西在乡军人张飞生、张介目于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汉中招募爱国志士编成陕西义勇军第一纵队,张飞生任司令,辖2个支队及2个补充团.1938年10月增隶陕西保安第八团,何文鼎任司令:1939年6月改编为新编第二十六师,何文鼎任师长,直隶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部、1945年6月张大智接任师长.骑兵第七师,师长门炳岳,隶属骑兵第六军.1939年2月骑兵第六军裁撤,该师改隶第八战区.1940年5月朱钜林接任师长.1943年10月张绍成接任师长,同时改隶该军。 & ?4 u6 M2 e) A# m* P5 P/ ?
第六十七军 军长何文鼎。该军辖新编第二旅。该军于1946年被撤销。9 S1 T, v- p6 _; [3 P
3 g2 w" b! q" p) x' l四.第六十七军 ! r7 M" J0 I8 n$ P9 q" J- D
1948年10月编成。刘廉一任军长,所辖第二一八、第二一九,第二八五师,3个师皆于同年12月编成,分别以郭文灿、何世统、余伯泉任师长。1949年2月隶属第二编练司令部,5月并入第十军。后第10军重新改编为第67军。第67军军长刘廉一。# T2 P& I7 v2 u b/ q( W
1950年5月从舟山撤退到台湾后全军缩编为67师。1952年11月编为84师, 又称登步师。 2 k" L! X" z E% d$ |" h在舟山的序列: , d- I; N" f% g! D: s2 F第67军军长刘廉一 7 ]6 Z1 j& P6 \1 h) L8 S- m第56师师长沈庄宇(该师系江西保安团改编) 0 l3 g. I1 n) L& P8 N% ]" H' E4 Y第67师师长何世统2 J0 e! o$ m4 A+ W/ d
第75师师长汪光尧。3 |9 O7 K, s! p$ o( K
6 o" c2 L5 G ]9 c: w8 p
资料来源( N1 k& U4 H- w$ X
国民革命军沿革实录9 e* ~" r. b+ s! a# |1 }; s
【作者】戚厚杰 等编著 + v- [" u- d9 G/ s- y【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 b K; K' k& |, s【ISBN】720202814X ! ~& g6 {" W. ]* A6 b【出版日期】2001年01月# a% I( Z A% ?9 b
1 J; c1 b# c. h& l; Q$ q; UWitp }1 W) D2 W' i. h6 t$ `/ ~
67th Chinese Corps ( S3 p- |8 E# }* h67C founded in 1933, and been withdraw in 1937.11. I0 ~0 J4 i1 {$ \& j) n
C5 | q8 x( A$ {/ k; y
67C rebuild in 1938.2, including 150D, 161D.' S* w$ S8 K" I }
67C changed to including 161D, 162D in 1940.11. . p+ r+ E" V3 m/ ?/ ^2 [+ bComander: She, Nian-ci (1942.3) ' n) A( M6 h( H* {+ B& {$ a) D! O1 A1 S67C fight Near Sinyang, Yichang and Changsha, and been withdraw in 1943.1. 2 ?8 m* |0 T( q8 G" h2 W; u 5 F3 I+ P2 K+ P
67C has rebuild in 1943.9, including N26D, 7CavDiv, N2Bde. * g6 F4 X$ O) m2 q+ `; d7 u8 l8WA, Near Baoji. - B9 X7 J9 M9 d, K; F+ sComander: He, Wen-ding (1943.9~)8 S) k7 y, q4 f) X6 w/ b% X
67C has been withdraw in 1946. $ t3 {) u$ E6 y2 t5 C# Z- f, \, r + b- D+ e+ o+ _4 ~4 L8 _# H# E67C has rebuid in 1948.10, including 218D, 219D, 285D. ; u; y1 ^ f( w) W: B7 z) L67C joined in 10C in 1949.5, 67C has been withdraw.4 X' Q I. K1 k( j% {# r/ y& R
10C changed to 67C in 1949. : W' b. |4 U# Z2 M" f67C withdraw from Zhoushan to Taiwan in 1950.5. / d* k: U: R( F$ U67C regrouped to 67D in 1950, and changed name to 84D finally.: \+ N/ f4 I- s,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