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1 F }% N- v& b& J' K从此作为南军统帅的李将军再也没有回过阿灵顿。 ! v& J9 J/ e7 ]7 y) q( F + K/ B. t# {$ _0 V
1863年6月15日,北军从阿灵顿庄园划出200英亩做国家公墓。1925年,阿灵顿大厦改称为李将军纪念堂。如今那座纪念大桥一头连接李将军纪念堂,一头连接林肯纪念堂,象征着南北永久的和谐。 " E/ A w8 E! p7 E8 \/ g( F/ o; Y) B' d4 o( d
1865年4月3日,联邦军攻占南部邦联的“首都”里士满(现为弗吉尼亚州首府)。 0 \& |) d, N* T/ A' I# Q; {
1 e( R) U. Q) m( g" K7 K7 Q5 A
1865年4月9日,在里士满以西95英里处的一个叫阿波马托克斯的村子里,58岁、银发如霜、仪表华贵的罗伯特。李,向神采飞扬的格兰特交出了他的总计28231人的军队。李将军也起草了他一生戎马生涯中的最后一份告战士书:我无需对这些身经无数恶战、始终坚贞如一的勇敢幸存者说,我同意这样做并不是因为信任你们,只是因为感到英勇和忠诚是无法补偿继续战斗所招到的损失,所以我决定避免无谓的牺牲。我永远敬佩你们对自己国家的坚贞和忠诚,永远铭记你们对我本人的宽宏大量,我在此向你们全体深情地道别。 / {2 {( p* N# k3 k- T# R ! Y1 `* G& p W/ B, K1 h罗伯特·李将军所说:\"战争如此残酷是件好事,否则就会有人喜欢它。”在率部向格兰特投降后,李就强调:“为重建和平与和睦尽力是每个公民的职责。”他劝说其部下,回家乡去,做一个美国的好公民。1865年9月18日,李来到弗吉尼亚州列克星敦山区濒临倒闭的华盛顿学院当院长。 2 {% D8 F# j' N' D; V; ^1 j4 G1 F1 T: K; K7 x; ?1 |" m: a J) u& r* R
这时的华盛顿学院有4位教授,招收40名学员。出任院长的李同时又是教务长、规划主任、教员顾问,甚至还是采购员、管理员,而协助他工作的只有一名秘书。这位西点军校的高才生、职业军人出身的新院长坚信,应该尽可能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他对学生在学院大声喧哗采取了宽容态度。但是,李特别强调向学生灌输个人荣誉感。学校只有一个校规:每个学生都必须做个绅士。直至今日,学校唯一可以开除学生的理由,就是违反和玷污这个荣誉制度。李废除了必修课制度,采用选修课制度,并在选修课中设立了新闻学,亲自制订了美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新闻学教育大纲。他创立法学院,开设了化学、力学、土木建筑、现代语文等课程,李还觉得不够,他筹备再开商业、银行管理、保险、铁路、电报等课程,甚至还准备增设一个农业专业,办一个实验农场。在李的领导下华盛顿学院蒸蒸日上,在校学生从40名发展到400名。 1 c/ B" @& z5 e7 F4 c" R2 R" n" X- y7 E' r' O; \
依山而建的大学校园历经两百多年沧桑依然保持着古朴的风貌。大厦下坡的一片绿荫中,是一座更为古旧的小教堂。教堂是大学生们举办各种讲座、音乐会的地方。在舞台凹进去的地方安放着李的大理石卧像。李仰面向上,身着军服,双手交叉放在胸前,一袭薄毯随意地搭在身上,在灯光的照射下,卧像雪白如银,令人想起西点军校的同学送给李的绰号:“大理石人”(寓意毫无瑕疵)。 - W/ g/ K7 [9 R/ q% x, ]
- }. v% W: q- w. F; X+ T
直到他去世,他始终没有得到联邦政府表示宽恕的一纸赦免, 就是说,他终身没有摘帽。作者: 飞龙 时间: 2007-8-29 04:24
以下摘自百度百科 ; I% k/ \, Q# [; d0 b% T5 R4 a: Q6 U( I* C M, g3 j8 H
(Robert Edward Lee 1807年1月19日—1870年10月12日),美国职业军人,为南北战争期间美利坚联盟国最出色的将军。他最终以总司令的身份指挥联盟国军队。如同古代的汉尼拔(Hannibal)与尔文·罗密尔(Erwin Rommel)一样,其以寡击众以少胜多但最终不敌的情势为他赢得长久的名声。战后,他积极推动重建,在其生命的最后数年成为进步的大学校长。李将军维持著联盟国代表象征及重要教育家的形象至今。 , w& d/ M% `. B, e" G/ d; X: ~9 k' w2 d+ b4 o/ M
早年生涯与事业 * s5 w! U7 s& K, F罗伯特·爱德华·李出生于维吉尼亚州威斯特摩兰县的Stratford Hall Plantation,为独立战争英雄亨利·李(Henry Lee)(绰号轻骑兵哈利)与安·希尔·李(Anne Hill (née Carter) Lee)的第四子。他在1825年入学美国军事学院(西点军校)(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并于1829年在46名同学中以第二名的成绩毕业。不仅在校成绩顶尖,他同时也是该校第一个(至目前为止也是唯一的一个)完美无缺失的毕业生。 + [5 h* ~* d% t6 B, t4 w
% S r( G% Y7 g1 A1 m$ C+ l& D0 C
李将军其后曾驻防于佐治亚州考克斯珀岛(Cockspur Island)上的普拉斯基堡(Fort Pulaski)七个月。1831年,他转调至维吉尼亚州的门罗堡(Fort Monroe)担任助理工程师。驻扎该地期间,他与玛莎·华盛顿(Martha Washington)的曾孙女玛丽·安娜·伦道夫·蒄提斯·李(Mary Anna Randolph Custis Lee,1808年–1873年)结褵于其父母位于华盛顿特区对面的住处,阿灵顿之屋(Arlington House)。他们共有三子四女:George Washington Custis Lee、William Henry Fitzhugh Lee、Robert Edward、Mary、Annie、Agnes、与Mildred。 1 B! F& E G& O3 f2 a, J( {) H$ O0 R) O0 p* t0 P
工兵生涯 & ]5 n, o* x$ P8 n1834年至1837年间,李在位于华盛顿的工兵总司令部担任助手,且于1835年夏协助勘定俄亥俄州与密西根州之间的州界。1837年,他接获生平第一个重要任命,担任工兵中尉,监督圣路易斯(St. Louis)港口以及密西西比河上游与密苏里河的工程。其成果使他得升为上尉。1841年,他奉调至纽约港的汉弥尔顿堡(Fort Hamilton),在当地负责构筑碉堡。 5 T$ |6 S6 U+ ?2 X1 D 1 a: F0 }3 y; K- \0 J J美墨战争、西点与德州 . E0 Y9 h) L2 z0 [% m# V! X李将军于美墨战争期间(1846年–1848年)表现卓越超群。他当时在由韦拉克鲁斯(Veracruz)推进至墨西哥市的过程中,是温菲尔德·史考特(Winfield Scott)的主要助手之一。身为幕僚的他以个人侦搜促成了美军多场胜仗。他找出了数条可用的攻击路线,墨军犹以为这些路线无法穿越而未加防守。 $ s- j8 o! v& @0 B' o0 d3 ]$ e+ s' t6 p Z. N; b; r
他于1847年四月的塞罗戈多战役(Battle of Cerro Gordo)后升为少校。他曾参与的战役有康崔拉斯(Contreras)、楚鲁巴斯科之役(Battle of Churubusco)、以及夏布尔特佩克之役(Battle of Chapultepec)。他在此役中负伤。战争结束后擢升为中校。 * |: k. u- L* ^6 Y0 T & ?& n; O% `$ A s5 L美墨战争之后,他驻防于巴尔的摩港的卡洛堡(Fort Carroll)三年。其后于1852年成为西点军校校长。在西点的三年中,他改善了校园内的建筑与课程,并付出时间与官校生相处。其长子George Washington Custis Lee于其任内入学西点军校,并在1854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7 B) n+ P5 r) N6 V
/ V. M: `8 X7 Q4 j5 B4 \
1855年,奉调至第二骑兵队开赴德州前线,协助保护当地移民免受阿帕契与卡曼契族印地安人的攻击。那一阵子并不是李感到称心如意的日子。他不喜欢长期远离家人,尤其时当他的妻子病重。李只能尽可能的经常回家探视。 - }* V2 i& m! `7 }4 X% g
/ q7 L9 f; W- r; h `, Q6 W
1859年,当约翰·布朗(John Brown )于维吉尼亚州的哈普斯渡口(Harpers Ferry)(今位于西维吉尼亚)发动突袭时,李正好人在华盛顿。于是奉命逮捕布朗并重建秩序。他迅速达成任务并返回德州的驻地。当德州于1861年脱离联邦时,李奉召至华盛顿待命。 _7 W+ m L( a+ Z. x: W9 K6 E D' d \& R! h) g
身为奴隶主2 G; ^9 p+ n3 O2 e. @
身为维吉尼亚上流社会成员,李终身与奴隶制度接触密切,但他名下拥有的奴隶未曾多于半打。实际上,在于维吉尼亚石桥郡(Rockbridge County)的记载中重新发现其1846年的遗嘱前,未能确知其名下是否拥有任何奴隶。其遗嘱内容为在他去世时解放一名叫做Nancy的女奴及其子女。[1] & E' x0 j) O; f, Q- s6 i% b% p% Z7 M# y8 X; q" G: V5 v+ P
然而,当李的岳父George Washington Parke Custis于1857年十月去世时,李经由于执行其遗嘱,自妻方获得了可观的房产,并有权暂时支配63名奴隶,包含男女及小孩。依Custis[2]遗嘱所言,自其去世起的五年内,在“遗嘱执行人自视最为得当时”解放这些奴隶。 * F1 F( R7 s. q$ a& j7 S: o8 I 4 e3 }5 {: {% SCustis的遗嘱于1857年12月7日认证。虽然Robert Lee Randolph、Right Reverend William Meade、与George Washington Peter与李共为遗嘱执行人,但另三人不符资格,所以仅剩李一人单独负责结算房产及支配Custis的奴隶。李发觉自己需要资金来清偿其岳父所遗留的债务,及修缮所继承的房产。于是,尽管遗嘱提供奴隶们在“遗嘱执行人自视最为得当时”得到解放的机会,他仍决定充分利用遗嘱所给予的五年支配权,雇用这些奴隶们到邻近的农场以及有更多工作机会的维吉尼亚东部去工作,以资获利。这项决定使Custis的奴隶们感到不满,他们曾被告知在Custis去世后即可获得自由。 ! x$ c0 C9 G3 {0 y& M8 w& ] Z 9 E: P0 R1 p# q( D+ R. [' ^) z1859年,这群奴隶中的三名-Wesley Norris、他的姐妹Mary、及他们的一名表亲-逃到北方。纽约论坛报(New York Tribune)收到两封(日期为 June 19与 June 21)的匿名信。这两封信基于传闻与1866年全国反蓄奴规范(National Anti-Slavery Standard)所印行的Wesley Norris的访谈记录,声称Norris等人在距宾州边界数哩处遭捕获,并送回给李,遭李施以鞭刑并以浓盐水擦拭伤痕累累的背部。他们在行刑后被迫到维吉尼亚的里士满工作,后又被转送至亚拉巴马。Wesley Norris在1863年1月于该州潜越战线至北军所控制的区域而获得自由。 ' N% B% n2 t( y0 I2 P4 G2 @8 L
; g3 n8 d0 I) R* y. w李于1862年秋,五年期满后,释放Custis的其余奴隶。* u! p! N$ a. n% e* W
2 k' ?8 b5 F9 D0 N( z- [% P2 ^7 c) Z1 ?; `) `
对奴隶制度的观点 # }+ Z( b& ^! i. q5 [; D8 |& L8 Y7 B9 P. x! \8 a
自内战结束后起,李通常被视为在一定程度上反对蓄奴。在战后及重建期间,李成为联盟国错失伟业论的中心象征。而当分离世代视蓄奴为严重错误后,李在一定程度上反对蓄奴的概念有助于他作为南方光荣的象征,及建立全国性共识。 $ s% B) t4 T" V $ V+ G" c8 K! P" d, A最常被引用来主张李反对奴隶制的证据有:(1)解放Custis的奴隶,一如上述;(2)李1856年写给妻子的信函。信中写道:“我相信,在这个开化的时代,只有少数人不明白制度性蓄奴在道德上与政治上皆属有害。”(3)在战争最末期,他支持奴隶登记加入联盟国部队,并以解放其自由作为服务功绩的最后犒赏。 ! M/ H/ ?4 x# ]( p2 s 6 G3 l7 z0 B$ l; w9 M1 e批评家则认为这些反对奴隶制度的描述误解了李的真正言行。例如说,解放Custis的奴隶之举通常被误解为是李本人的决定,而实际上是Custis遗嘱内的要求。李写给妻子的信函也因选择性引用而遭误述。在描述奴隶制度的害处后,他随后写道: v" ~1 D- N3 w$ R% F
, _4 f2 S% y/ k, k
详述其诸般缺失到底无用。我认为,这种制度无论如何对白种男性的祸害更甚于对黑色种族,而虽说我在感情上强烈支持后者的行径,我对前者更加同情。黑人在道德观念上、社会心理上与实际情形上若身在非洲会大大的好过于身在此处。我希望他们所经历的痛苦折磨-对其种族而言是必需的-可以把他们变好。他们要过多久才得受感化,端视全知全能的悲悯天意之所识与所为。(原文:It is useless to expatiate on its disadvantages. I think it however a greater evil to the white man than to the black race, & while my feelings are strongly enlisted in behalf of the latter, my sympathies are more strong for the former. The blacks are immeasurably better off here than in Africa, morally, socially & physically. The painful discipline they are undergoing, is necessary for their instruction as a race, & I hope will prepare & lead them to better things. How long their subjugation may be necessary is known & ordered by a wise Merciful Providence.[3]) 2 m+ H: c; X- B/ `- J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