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岛津家首先使用火枪是在岛津忠良时代,但那时火枪非常的昂贵而不可靠,而且一次最多使用十来支,贵久时代“上千支定货”别说八板金兵卫清定做不出来,就是信长也要积攒差不多五六年才可以收集到3000支火枪用于战斗。火枪主要来源还是靠买,掌握了南蛮贸易的大名才组织得起,靠铸造村是不可能一月200支的造的。! K5 n6 M1 I! V/ o# p1 G
9 o; H8 w" k! R5 O E2 N二、火枪由于装填慢、射程近,很大程度上要靠火力密集度,但正面杀伤范围太窄的话,密集度也要打折扣,所以前装火枪时代的终极战术是普鲁士的双列阵排枪齐放战术。所谓三段战术已不能保证在大规模战斗中保证密集火力和正面杀伤范围同时兼备了。在同时代甚至更早的欧洲,捷克的杰士卡在大规模战斗中集中使用火枪和火炮比日本早了一百多年,他的战术是用大车将战场分隔割裂开,在小范围内形成火枪的密集射击,以抵消杀伤范围的不足,这让条顿骑士团吃足了苦头。日本的所谓“三段击”完全是在火枪不足、战场太小、规模不大的战斗才可以实现的。象信长那样拿三千支火枪来摆谱完全是靠有钱,而武田骑兵则白痴一般不去包抄迂回而是硬冲,成就了信长的战果。实际上,当时信长共有六万大军,武田的两万人也只有一小部分骑兵。熟悉那次战役的人也知道,没有金森长近的别动队穿插和挑衅,没有遍布河流的战场和预先布置的拒马栏,火枪绝对派不上用场。即使这样,真正消灭武田主力的还是六万大军而不是三千火枪,就算武田军站立不动,那时的火枪在这么短时间里也打不死多少人。骑兵在打起来之后主要优点是突击力和灵活性,前者是靠马的冲刺,后者是移动快战术上灵活多变,100骑兵冲起来能打败300步兵,但无法狂奔时一对一也未必是步兵的对手(岳家军就是利用步兵克制骑兵的典型),何况众寡悬殊。奇怪的是后人总把这一仗归功于火枪的新战术即所谓的“三段”,甚至把它誉为军事上的革命,从此火器成为野战的主力,可是火器代替刀剑虽是历史必然,但那个时代的火器代替刀剑无非是大跃进的日本版。尤其要说到的是,既然远程火力杀伤力不足,任何基于远程火力的战术先决条件都是用工事避免肉搏,或许可以加大威力,但本质上野战的主力始终是骑兵,没有任何铁砲战术可凭自身力量击破骑兵(哪怕是步兵)的顽强冲锋。当然,长篠合战信长用兵法和人数取胜未免太没味道了,用“三段”更能满足外行的趣味。; F( [) R6 v9 H* C. v
/ B' ]2 T: }5 ?8 e% g三、关于骑铁。欧洲的龙骑兵,行军时骑马,打仗步行,这本是马镫传入欧洲之前的战法(古罗马的骑兵),但近代火枪部队又用了这种方法。这是因为火器必须有工事支持,但骑兵体积大,不利于利用工事,何况杀伤力不足的火枪必须排成阵型放排枪交替射击,骑兵跑起来无法保持队形。所以,除非日本的铁砲比同时期欧洲的火枪准确性高,否则骑铁只是行军有用,打起来未必强到哪去,既不能密集射击,也不能精确狙击,终归是样子货。骑铁根本用处不大,一旦战斗打响,它只能完成和一般火枪队一样的任务。相比之下,倒是岛津家让铁砲兵坐下,敌人冲来也不跑的自杀战术更体会了早期火枪战术的精髓。& U6 I2 ]: r, n$ W. s
5 S. d$ d4 \# c
四、关于燧发枪,日本不可能在那个时代拥有。即使是到了战国后期,日本仍然使用的是火绳枪(英国直到1680年才装备)。& m( Z9 f- A8 S. H)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