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 G4 B6 u! N, I% U其他的故事情节不必赘述了,施陶芬贝格冒死安放了炸弹,不过由于以下这些原因,希特勒大难不死,第一是会议地点由密闭的地下室改为了一排窗户敞开的会议室,爆炸的能量大部分扩散出去。影片中也有镜头交代,第二是因为时间原因,本来下午一点的会议提前了半个小时,施陶芬贝格没有来得及装好第2枚炸弹;第三就是陆军作战处副处长勃兰特上校被施陶芬贝格安防的皮包绊了一下,顺便把皮包移动了位置,使得一层厚实的橡木桌腿搁在了希特勒和炸弹之间。另外一个原因是当时希特勒正好趴在厚厚的橡木桌子上看地图,桌子也挡住了很大的能量。 $ T2 H$ D9 r3 l! h: f' y爆炸发生后,施陶芬贝格有惊无险的回到了柏林,但是政变却因为柏林方面的犹豫而失去了时机,政变失败,几乎所有的人都被处决。" |' _6 @; s' t H* C
4 h+ U0 @/ l: n) j: C }影片很好的交代了政变的过程,很多人说大部分篇幅描写了政变,的确如此,刺杀希特勒只是行动的开始,实际上如果行动果断迅速,并且有得力的人员,即使希特勒没有死政变也有成功的可能。政变如何失败大家已经很清楚了,不过可能很多人对历史不是很了解,对剧中的一些人物关系没有理顺,这里说说片中的一些主要人物。1 q" W2 L: [* |1 m6 T
首先是密谋团成员:) z! d; i! \8 p& c
路德维希·贝克,他在政变成功后内定为新政府的总理,片中的贝克和历史上的贝克还是很像的,他始终穿着一身整洁的西服,即使在行动开始后,也没有换上军服,让政变是一种平民行为。贝克是名老将军,但是早在1938年就因为反对纳粹而退役。和影片不同,贝克自杀并没有成功,最胡还是被枪杀。 6 U( K1 N5 |0 c9 D4 S. a奥尔布里希特将军,他是后备军副司令,就是杀死施陶芬贝格的那个弗洛姆的副手,他是启动瓦尔基里计划的重要成员,但是却在行动中功亏一篑。犹豫不决,丧失了时间。 , M$ Y" I8 w/ v维茨勒本元帅,元帅早在攻占法国后就称为德军西线总司令,但是42年因病退役,他内定为政变后新政府的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在片中,最后被审讯是,双手抓着裤子的人就是他,为了羞辱这些密谋团成员,他被审判的时候被扒掉军服,抽去了裤带。. ^# ^- l0 {6 u
特雷斯考少将,进行了影片中的第一次刺杀,并且联系到了施陶芬贝格。行动前他被调往东线担任中央集团军群参谋长,政变失败后,他走到战线中的无人地带,用手榴弹自杀。3 Q' [4 q0 @! a" s5 d
弗洛姆,后备军总司令,密谋团接触了他,但是他犹豫不绝,政变失利后他迫不及待的杀死了施陶芬贝格等人,但是自己同样没有逃脱干系。 ! u ]/ b* @) T, I* X. Q- H另外还有很多重要人物,比如赫赫有名的非洲之狐隆美尔元帅,政变前他在西线被盟军飞机击中了座车,受了重伤。因此政变没有出力,后来被迫自杀。$ D# g! `4 A: D9 x2 s# H+ x: y
克卢格,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他同情密谋团,但是又不敢反抗希特勒,政变失败后他虽然向希特勒表示忠心,但仍在在回国途中服毒自杀。 " w' W- c# d) [- D2 Y1 o希特勒方面:: K4 Q% J" A1 m; U* w
希姆莱,党卫军头子,本来密谋团是打算把他和希特勒一起干掉的,爆炸后,希姆莱迅速行动,很快查出了密谋团的行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纳粹德国犯下的最主要的暴行,灭绝犹太人,就是在他授意下进行的。 : m, }; l- r4 [) q: {7 f0 _戈培尔,纳粹宣传部长,影片中,面对前来逮捕他的柏林卫戍营营长雷默少校,他接通了希特勒的电话,称为政变中扭转事件的关键。戈培尔后来在柏林城破的时候毒死了自己的六个孩子,然后让警卫打死了自己和妻子。2 _5 t% o) W7 P* z
奥托 雷默,柏林卫戍营营长,指挥着柏林唯一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柏林卫戍营。本来他是一个小人物,令人费解的是密谋团即没有拉拢他也没有派人取代他的位置。雷默是一个典型的不问政治只知服从的军人。也许密谋团以为利用命令可以指挥他,但是希特勒活着改变了这一切。( @8 r7 c+ \7 C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