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1、施里芬要求43.5个军(包括意大利2个军)投入西线,而直到1914年小毛齐也只有35个军可以用在西线,施里芬伯爵对这些额外部队从哪来,理所当然的没有任何论述
9 X- s; g! R8 p4 i7 s- ]5 W2 o2、施里芬要求接道比利时和荷兰去攻击,而在他死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已经毫无疑问的意味着英国的必然干涉,施里芬十分清楚的知道这一点,但却对此完全无动于衷,似乎自己的计划并不是军事计划,而更像是德国外交部晋升为金手指部的考核方案& O! q; G2 Q3 l
3、施里芬伯爵从来没有对空前规模的穿越比利时的右勾拳做出详细的有关后勤调度方面的计划论证,虽然这本来就是总参谋长制订战略计划时的基本工作,而事实证明比利时的铁路网连缩水版的右勾拳都承受不了4 D. s5 q; c1 C
有了以上三点,即使可以把身后的责任,推给没有化腐朽为神奇能力的小毛奇,作为始作俑者的施里芬伯爵,在以总参谋长而不是某个刚出军校的愣头青的身份制订关乎国家命运的总体作战方案的时候,其“自我意识”是否也如他的名气一样,有些超过常人太多了呢
3 d% k* s2 |5 a2 [6 P1 d7 [# I' D( ^+ q: Z8 ]" ?8 ]  w8 M
[ 本帖最后由 xuanyuan 于 2009-1-6 17:17 编辑 ]
原帖由 Donnie_Brasco 于 2009-1-6 22:11 发表 6 i- y1 r1 B: H6 J
施利芬计划只是对一方作战的方案。结果一战德国外交失败,搞成了两线作战,自然失败了。
指望比利时和荷兰这两个夹在欧陆最强陆军强国之间的“小国”,会允许其中一方的军队进行旨在对另一方全面战争的所谓的“无害通过”,同时日快落帝国会对此一切无动于衷,本来就是个只会存在某些“军事天才”大脑中的绝妙作战计划,与之类似的还有东亚某国军事爱好者们架空中无米帝参加的台海战争,而后者一般还会多少带几句为什么
  d0 U+ d! w& u; H2 c! ~3 V史里芬伯爵这个对军事历史有很深刻研究的人本应该不属于这种人的范畴
- h( ]* V0 I8 \" p施力芬与彩虹计划那种方案不同,彩虹中除了橙色以外,都很少有深入的研究,而如果其中某个真的成为米国的指导计划,那么毫无疑问会补全其中关于政治的部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