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集团军群在全力压上的11月获得的物资仅仅为需求的一半,夺取莫斯科差不多就意味着要放弃41年内合围苏联二线部队的打算,在比历史糟糕的多的条件下以巨大的莫斯科突出部固守至来年夏季,大概只有把攻取莫斯科就意味着战争结束的人会坚持这样做,在这个方面希特勒清醒的多,或者更准确的说是更好的直觉" Y, y( {4 b# |/ s r+ v
德国历来把攻取要塞作为相当重要的军功,将军们百般不满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j1 ]8 J* l- q+ o
BBLS时在国境线配置大量部队,反映了苏军一贯的秉持的重视进攻的军事战略,其基本设想是当对方发起进攻后,在抵抗第一波打击译后或者其中,立即以强大兵力反击,把战争带到对方领土去,很容易知道,这时的苏军根本没有完成原先构想的能力,实际上相对了解军队实际情况的部分将领(包括朱可夫)是反对在一线大量部署部队的,并希望提高苏军的战备等级) O, T( h5 S) k* t8 K5 w
最终,苏军在没有做好战争准备的情况下,被部署在有利攻击而不是防御的位置上,而它的真正的领导者却不相信战争会很快到来,这也是苏军看起来要进攻,却被偷袭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