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山本在战场上有点过于自信,南云,始终给人的感觉的就是保住舰队比取得胜利还重要,也许因为南云出身地主家庭,所以把军舰看成了地产……反正从空袭珍珠港执意取消第三波攻击,到中途岛的犹豫换弹,骨子里作祟的都是这种保住舰队第一的小农地主思想。
轻敌不轻敌其实不重要了,其实仔细想想看,中途岛海战双方从实力对比来看,也分明是美军占优势。虽然山本九路大军,但是真正前线作战不过就是南云的机动舰队那不到300架的舰载机。战列舰××:0没有用,大炮多没有,关键时刻,美军三艘航母加上中途岛上的飞机比你多。作为一次双方军舰都没有见面的海战,从实力上说,完全是美军占优势。9 h0 N& X. r) M% N) o# }
至于战果,从某种角度来说,战术上也可以认为是平手,双方的飞机都消耗的差不多,日军的飞机基地:四艘航母遭到重创,沉入海底。美军重要的飞机基地,中途岛,也遭到重创,不同的是,岛是不沉的。
" Y8 A! t) Q( u+ x$ u换句话说,日军就是用会沉没的航母和美军航母+不沉的航母在作战,双方拼了个鱼死网破。吃亏的,最终是会沉没的机动舰队。
空袭特鲁克时候美军已经有了绝对优势了,航母就是9艘,第一波出动的都是战斗机,楼上也说了,还没有登陆舰队拖累,和中途岛还不一样。
% |0 ^1 w5 H2 K
, y/ w5 ~% V! d其实我觉得按照山本的开战后一年可以应付的想法,中途岛就应该把大和等主力舰队开上去,虽然机动舰队挂了,但是也消耗了美军的舰载机。用占绝对优势的大炮把中途岛轰个底朝天,然后登陆,让轻型航母的舰载机立即进入。美军一时也凑不出力量来反扑。
" b, a# b2 H5 }% w! k4 l: }8 v5 ?' \# [
不过虽然传说山本是赌徒,但是他身边工作的人回忆说,山本玩牌也不是那种孤注一掷型,而是虚张声势,稳扎稳打的……
独立级的舰载机数量也不算少了,而且第一波攻击时候CVL上的战斗机都没有动,全部留作防空了,和南云就是不一样,南云总是共产共荣的,四艘航母一起动。+ I; R! L7 e1 k

/ O. y4 p$ w+ C) R/ h' q* c5 B: G2 [不过中途岛作战的目的不是占领,而是消灭美军舰队,所以山本收了也有道理,不过不知道他有没有考虑到美军舰队会乘胜追击,所以将主力舰队迎头赶上呢,其实斯普鲁恩斯撤退也是受到了参谋们的职责的,如果哈尔西没有住院,由公牛来指挥,按照哈尔西的性格,会不会在取得第一天战果,但是舰载机损伤惨重的情况还让舰队追进日舰呢?毕竟象斯普鲁恩斯那样谨慎的人没有几个了。
从莱特湾来看,公牛是有可能冲出去的,不过没有发生,假设也没有用处。公牛最应该指挥的一次海战应该是马里亚纳群岛海战,那个时候美军真应该冲上去的。如果哈尔西指挥马里亚纳,斯普鲁恩斯指挥莱特湾,那么大和不用等到菊水特攻就的挂了。
虽然小说不是历史,不过看了战争回忆中对中途岛的描写,我觉得还是非常生动的,和虚构人物无关,小说中提到斯普鲁恩斯执意撤退,引起了参谋,他们都是哈尔西的参谋的强烈不满,甚至有飞行员认为这是临阵脱逃,连尼米兹一开始也不同意后撤。当然现在我们站在局外觉得打了一天重创南云KB,撤退是很正常的,但当时在战场上的人怎么想的我们是体会不到的。
而且斯普鲁恩斯也对哈尔西的参谋比较失望,大黄蜂号对飞龙的攻击因为参谋们忘记通知,从而延误了半个多小时
高性能的雷达才能影响战局。在韦拉湾夜战中,日军的瞭望员甚至和美军雷达同时发现了对方,只不过瞭望员容易被其他的诸如海岸浪花干扰。但是那次海战美军取胜的关键也不光是雷达。
又不是神风,可以跳伞。说不上明知送死。而且我觉得作为飞行员来讲,本身也有优越感,不知坛子里有没有人飞过作战飞机,天之骄子的骄傲感也让他们有“我可不会那么容易被干掉”或者“我能轻松躲过鬼子的攻击”这样的想法,兄弟连一书中很多老兵也谈到在诺曼第,很多人都觉得自己“英俊,有好运,训练好,装备好,不会被德国人干掉”等到他们成为老兵,也觉得初上战场的很多行为是危险的,会送命,以后再也不那么干类。
  ]. i: Z: _2 W8 I& P2 J另外米国人其实是一点也不在乎装备的损失,对人命还是很重视的。米军潜艇营救类那么多飞行员,也不是白干的。+ o, c$ ~; o3 S. e- q& m
而东方民族,总有一种装备大于人命的价值观,日本如此,中国也是,所以在东方人看来,飞行员的飞机被击落,他就应该死。
不能跳伞就跳水呗 反正高度很低,鱼雷机又不快。! m. z1 i  D# U% M
我的意思就是企业号,还有约克城号上这些鱼雷机飞行员们不见得在投入进攻前就抱着“必死”的信念,虽然斯普鲁恩斯有把飞机当炮弹用的“调调”,但是不管是他还是勃朗宁都没有让飞行员作必死攻击的打算。- W$ _- S; n- A+ [( q
你那说法未免有点以“武士道”之心,度民主之腹了~
1 z( N; @) f; R9 x: F, k& h当然,我也不是说民主好,具体到中途岛的那一天,我觉得扯到民主还有点远! C6 {2 ^! g1 @0 M
8 }& ~1 Y3 R+ q
[ 本帖最后由 半日光辉 于 2008-3-26 20:54 编辑 ]
和日本人有区别,我就是这个意思。

回复 142楼 的帖子

我替牛牛说句话,他说话就那样,有时候明明他说的对,还让人家咽不下气。 # N/ c' H7 }5 X: z% h! ], t9 w; Y: j1 g
不过最近牛牛事多,压力大……他是绝对没有恶意。
虽然小说不是历史,不过我始终觉得赫尔曼沃克的《战争与回忆》中对中途岛海战的描写非常出色。主角华伦虽说是SBD飞行员,不过他和鱼雷机飞行员过往甚密,作者对这些飞行员的心理描写也很出色,他毕竟是采访过参战的飞行员的。
从书胆角度说,应该是他们哥俩的爹地
  a) }5 R- v' U$ e3 {; A4 T+ }不过我觉得虽然华伦在1942年就阵亡了,但是对他的描写还是超过了拜伦的,个人喜好。我倒是觉得里面对几个历史人物诸如尼米兹,斯普鲁恩斯,哈尔西乃至罗斯福,斯大林,小胡子,大胖子等人的描写挺有意思。
什么时候我们看到诸如致远号的阵亡名单出现在文艺作品中呢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