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三年式50口径20cm炮

三年式50口径20cm炮是日本海军中的舰载炮。被大正昭和时期的重巡洋舰等装载。



概要
(1号)20cm炮
这种炮被华盛顿裁军条约后竣工了的古鹰型重巡洋舰第一次装载了。随后的青叶型、妙高型重巡洋舰也装载了这种炮。
是大正、昭和时期日本重巡洋舰的标准主炮。
考虑到当时的空母可能与敌水面部队交战。为此空母「赤城」「加贺」在条约限制下装载了10门20cm炮。
2号20cm炮
到妙高型重巡洋舰为止的炮都是20cm(200mm=7.9英寸)。不过,列强各国的重巡洋舰在条约限制下都装载了8英寸(203.2mm)炮。
虽然只差了3.2mm,然而,穿甲弹的重量也重了16kg(14%)(就日本海军的穿甲弹而言)。当然破坏力还是8英寸炮大。因为这个缘故从高雄型重巡洋舰开始,与他国装载了同样的口径203.2mm炮。这种2号20cm炮(正式名称为三年式50口径2号20cm炮)的称呼与原先的20cm炮区别开了。
而对于原先的20cm炮,为了方便被称作1号20cm炮的较多。此后的最上型(主炮换装后),利根型重巡洋舰也装载了这种2号20cm炮。而原本装载1号20cm炮的重巡洋舰各舰在近现代化改装时,换装了2号20cm炮。也有换装时因2号20cm炮的炮身不够,而使用钻孔将炮身直径扩大的例子。(古鹰型,青叶型各舰)
暂称3号20cm炮
根据伦敦条约对军舰的限制。日本海军考虑对个别军舰进行强化。为与美国海军的55口径炮对抗,昭和5年,决定将20cm炮改做55口径的长炮身。计划高雄型重巡洋舰4艘和羽黑的主炮换装。换装用的炮身和内筒约60门的制造被预定,昭和6年制造1门试制炮,测试结果也很好。可是昭和8年计划被中止了。中止理由不明。为了隐藏55口径长炮身的秘密暂称为50口径3号20cm炮。



炮塔形式
A型单装炮

古鹰型重巡洋舰装载的炮室形式为单装炮。炮弹是人力装填,凭借人力想要维持发射速度很困难。为此古鹰型在改装时换装了后述的E2形联装炮。
空母「赤城」「加贺」在船舷圆锥台架里装上了A1(1号20cm)形式的单装炮。


古鹰型的A型单装炮

B型联装炮
空母「赤城」「加贺」装载的炮塔。估计如果与前述的敌舰遭遇而进行的炮击战,对竣工时在中部飞行甲板的前边左右1基被装载。仰角为70度,能对空射击。另一方面装甲是以25mmNVNC钢板。以后的联装炮塔装甲也全部是25mmNVNC钢板。

赤诚号1931年时状态,可清晰看到前端的B型联装炮和后部的A型单装炮

加贺号1930年时状态,可清晰看到前端的B型联装炮和后部的A型单装炮

C型联装炮
青叶型重巡洋舰装载。炮弹根据扬弹筒由弹药库直接对炮尾扬进行扬弹,装填机械化(固定仰角5度时)发射速度的维持变成了可能。1937年(昭和12年)的近代化改装时改为吊桶式。炮塔的形状与下面的D型相似。

青叶型的C型联装炮

D型联装炮
妙高型重巡洋舰装载。形状与前文的C型炮塔相似,不过,装填机构被改良。外表上炮塔周围防热板被追加,有效防止了由于日光直射导致炮塔内部的温度上升。出入口在炮塔后部(A型,C型是侧面。B型,D型同样在后部)。妙高型各舰第一次近代化改装时炮身换做203.2mm的2号20cm炮。

妙高型的D型联装炮

E型联装炮
高雄型重巡洋舰第一次装载了的炮塔。E型的最大的特征是把仰角提高到70度,对空射击成为可能。因为装填速度与固定5度时的发射速度有很大的落差,射击指挥装置也没有考虑到对空战斗,所以不能称为完全的两用炮。

高雄型的E型联装炮

高雄型的「摩耶」号装载了仰角55度的E1形炮塔。因为明白了实际的对空战斗在水平线附近射击雷击机的机会多。外表与E型相同。

E2形炮塔被改装后的古鹰型重巡洋舰装载了。仰角是与E1形同样的55度,外表与E型,E1形式也几乎相同。一般认为炮身是从妙高型卸下的1号20cm炮的内筒,作为2号20cm炮再利用了。

古鹰号改装后的E2型联装炮

E3形炮塔被利根型重巡洋舰装载了。外形与前头的E型炮几乎相同。利根型的2号,4号炮重新装载了8米测距仪(以前是6米测距仪式)。


利根型的E3型联装炮

最上型炮塔
主炮换装后的最上型重巡洋舰的20cm炮与利根型装载的E3形在外表上几乎相同。炮搭上面装载的测距仪与利根型同样的8米形。

最上型炮塔


炮塔要目
同左。 空白不明


参考文献
長谷川藤一『軍艦メカニズム図鑑-日本の航空母艦』(グランプリ出版、1997年) ISBN 4-87687-184-1
「丸」編集部編『軍艦メカ2 日本の空母』(光人社、1991年)ISBN 4-7698-0562-4
「丸」編集部編『軍艦メカ3 日本の重巡』(光人社、1991年)ISBN 4-7698-0563-2
森恒英『軍艦メカニズム図鑑-日本の巡洋艦』(グランプリ出版、1993年) ISBN 4-87687-132-9
国本康文「50口径3年式2号20センチ砲」『歴史群像太平洋戦史シリーズVol.16 高雄型重巡』学習研究社、1997年 ISBN 4-05-601685-2

[ 本帖最后由 百日祈祷 于 2008-7-23 09:21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3

评分次数

  • 飞龙

  • kevin_hx

  • hyyy

翻译日本wiki的文章
图片是自己搜的

[ 本帖最后由 百日祈祷 于 2008-7-23 11:16 编辑 ]

补充资料

五十口徑三年式一號二十公分砲射程諸元


五十口徑三年式二號二十公分砲射程諸元


二號砲發射的九一式穿甲彈穿甲值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巴尔地摩级(含)以后使用Mark 12和15的重巡因有较强的机构,足可发射152kg穿甲弹.而巴尔地摩号于43年4月15才竣工.日本的2号20cm炮是31年服役的.我认为已经是两个时代的东西了.没什么可比性.

[ 本帖最后由 百日祈祷 于 2008-7-28 10:36 编辑 ]
1号20cm炮设计于20年,在23年服役.
2号炮14年设计,31年才服役.(可能是需要克服的技术难关较多?)
个人认为,美日重巡的口径舰炮都是条约时代的产物,归类其为"同时代产品"还是很客观的.
我上述所说的"两个时代的东西"指的是使用了超重穿甲弹的Marks 12 ,15和使用91式的2号炮之间的比较.或者说此两种穿甲弹已经不是一个级别的了.也许刚刚没有表述明白,请见谅.

[ 本帖最后由 百日祈祷 于 2008-7-28 13:23 编辑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