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 太平洋战争:马里亚纳群岛战役(2) 作战计划
一、美军“征粮者”计划
; ~+ B+ K/ {, p8 ]
0 [2 [# \, d& M7 H5 y+ Y# f 有"太平洋防波堤"之称的马里亚纳群岛,是个南北走向,绵延长达425海里的火山群岛,由大小近百个岛屿组成,较大的火山岛有十六个,自北向南主要有第二大岛塞班岛、第三大岛提尼安岛、罗塔岛和最大岛是关岛,马里亚纳群岛各岛由于是火山岛,面积远远超过珊瑚环礁,岛上山峰林立,天然岩洞无数。( E9 V- Y/ \! |
马里亚纳群岛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它扼守着中太平洋航道,是美洲与亚洲的交通要冲,是扼中太平洋航道的咽喉,与北面的小笠原群岛、硫黄列岛,南边的加罗林群岛形成一条屏护日本本土、东南亚的岛链,是美军进攻日本本土和远东的必经之路。被日本大本营定为"绝对防御圈"。
2 h! U7 P, ~/ w6 ]- Y! Q 如果马里亚纳群岛被美军占领,日本本土与东南亚的海上生命线就将被切断;台湾和菲律宾也将处在美军直接打击范围下;更严重的是就可以开辟关岛和塞班岛作为前进中的海军基地,从马里亚纳起飞的美军B—29轰炸机可以将日本本土纳入其轰炸半径。正因为马里亚纳群岛如此至关重要,就被日军誉为“太平洋的防波堤”。而美军所实施的马里亚纳登陆战役也就被称作“破堤之战”!
7 f! l% l$ n) j2 y/ Y 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在1944年1月开始的马绍尔群岛战役中,不但没能出海迎战,反而退至帛琉群岛,直接导致了马绍尔群岛于4月失守,这引起了日本内阁和陆军对海军的强烈不信任,甚至有些人提出放弃马里亚纳群岛。但日本大本营非常清楚马里亚纳的重要性,决定沿千岛群岛、小笠原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加罗林群岛和新几内亚群岛西部建立必须绝对予以确保的防线——“绝对国防圈”,马里亚纳则是该防线的核心。3 D p# Y0 ]' m6 R- E
因此,日军自1944年2月起,开始着手加强该地区的防御,由于以前马里亚纳群岛是海军负责防御,岛上的陆军部队很有限,大本营计划将中国战场上的第3和第13师团调往中太平洋,以加强该地区的地面部队,但这两个师团在中国战场上一时无法脱身,大本营只好于2月10日将驻中国东北的关东军第二十九师团调到马里亚纳,陆军部还将新组建的八个支队也调到该地区。 A' i, y1 @/ v m5 _5 }5 `
2月25日,日军大本营将中太平洋地区所有陆军部队整编为第31集团军,由小畑英良中将任军长,规定该军服从于联合舰队司令的调遣。从3月起,日军进一步动员大批船只向该地区调集部队,至5月下旬,第31集团军已拥有五个师团又八个旅团,分别防守马里亚纳、特鲁克、小笠原和帛琉等岛屿。其中部署在马里亚纳群岛的是两个师团又两个旅团,约六万余人。防御工事计划要到11月方能完成,此时才完成工程量的一半,火炮掩体几乎没有,地雷和铁丝网也没铺设,总体防御根本谈不上坚固。 T8 ]2 k* q+ z/ V
美军对于马里亚纳群岛的情况除关岛外,知之甚少,而对日军的设防情况,更是一无所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军飞机从未到过该群岛,直到1944年2月攻占埃尼威托克时,才出动航母编队袭击马里亚纳诸岛,攻击机群中美军特意派出了数架装备最先进照相侦察器材的飞机,对马里亚纳群岛进行了系统的照相侦察,这才掌握了日军在这些岛屿的防御部署和机场情况,还将适合登陆的海滩完整地拍摄下来,为登陆作战提供了翔实而可靠的依据。
}0 ?2 H/ | a# E 美军在制定作战计划的同时,各参战部队抓紧时间进行针对性的战术训练和备战备航,岸基航空兵则不断袭击马里亚纳群岛和加罗林群岛。% s" [' k# V9 a3 K5 e. z$ R
3月底,美军航母编队从马朱罗环礁出发,攻击了从特鲁克后撤至帛琉群岛的日军联合舰队,迫使联合舰队再次后撤到新加坡的林加锚地。同时,美军潜艇部队积极出击,严重破坏了日军的海上运输线,使得日军在马里亚纳的守备部队逐渐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为即将发起的登陆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 N$ d, t- ~5 k9 W$ z+ | 马绍尔群岛战役后,尼米兹把斯普鲁恩斯、特纳、霍兰·史密斯等人召到珍珠港,讨论如何、何时发起马里亚纳之役。众将一致认为,美国军队应乘胜尽快进攻,不给日本人以组织防御的时间,为B-29轰炸机取得基地,加快结束战争的进程。0 l, D/ _6 k3 @
美军根据侦察,日军在关岛防御相对薄弱,先占领关岛可取得一个跳板,同时关岛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可以解决军队饮水问题。但如果先取关岛,美军会遭到以提尼安、塞班岛和特鲁克为基地的日机的猛烈袭击,同时日本航空兵可以从本土经小笠原群岛、硫磺岛迅速驰援,因此尼米兹决定先取塞班,阻断日军的增援线。尼米兹计划分三阶段完成:第一阶段是占领塞班和提尼安,第二阶段是收复关岛,第三阶段是扫荡其余各岛,并占领特鲁克。% t' p; |9 K8 Z1 D* S9 x
此时的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已经远远不是1942年时的样子了。 5 X+ k$ j, X- P) K: g# p, w. A+ M
1.从1942年12月到1944年1月间,8艘崭新的“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被送到了只剩下两艘航空母舰的太平洋舰队手中,其实力不仅得到了完全的恢复,而且还大大超过了战前的水平。: h: a' _ Z; Q8 j# p6 v
“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标准排水量约27,000吨,设计载机数82架,航速33节,同时装有令人生畏的高炮体系。简单的说,“埃塞克斯”级差不多就是“约克城”级航母的放大版,但是增大了机库空间和安装了更大的航空储油设施,因而拥有更强大的攻击力。该级航母舰上装有12门127毫米高平两用炮,用以对付远距离目标。至于高炮数量,总的威力都已增大。每舰装有8座四联装40毫米“博福斯”炮,共32门;并装有46门单管20毫米“厄利孔”高炮。
5 A e! c6 p* [' s/ V4 F, ]& N5 q 舰载机航空大队由以下中队组成:2个战斗机中队(36架)、1个侦察轰炸机中队(18架);1个俯冲轰炸机中队(18架)、1个鱼雷机中队(18架)、1架担任联络任务伪俯冲轰炸机,共计91架飞机;另有9架备用(战斗机、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各3架)。% q4 l& ^% I9 g& `4 }6 Q* n
这8艘新型航空母舰中,有6艘参加马里亚纳海战。另外,在1942年的战斗中战功卓著的“企业”号也已完成改装,即将将重披战袍,参加此次会战。
, X' k$ j; M7 N' ^ 在大力建造大型航母的同时,美军还利用“克里夫兰”级轻巡洋舰的舰体改造了9艘“独立”级轻型航母。这一级轻型航母的标准排水量为11,000吨,航速32节,载机30-45架。作为一种基于巡洋舰舰体的轻型航母,“独立”级虽然尺寸比大型航母小了不少,但却是一种完全能够参加舰队作战的航空母舰。该级舰在适航性、航程和生存性能等方面和其母型“克里夫兰”级相差不大,这样就保持了整个舰队在行动能力上的一致。单这一点就使得“独立”级比日本人那些改自辅助舰船的航空母舰要强得多。在太平洋战争中后期,这些轻型航母与大型舰队航母并肩作战,在最终埋葬日本帝国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马里亚纳海战中,出现在战场上的“独立”级轻型航母将达到8艘。
! ^ `+ o5 F( i& z1 `( H 2.除了航空母舰和飞机数量上的大大增加,美军飞行员们手中的飞机性能上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日本飞机在1942年时的质量优势不复存在。1943年8月,一种在格斗性能直逼日本零式战斗机的新型战斗机F6F“地狱猫”开始装备美军的舰载航空兵。4 m0 R5 {3 F4 d: A1 F
该机虽然在盘旋性能上依旧比不上日军的零式战斗机,但却要比美军先前的“野猫”机强得多,而且凭借着马力强劲的发动机,“地狱猫”在获得足够的速度和爬升率的同时,也拥有结实的筋骨和密集的火力,足以在空战中克制日军引以为荣的零战。这种战斗机将成为马里亚纳上空的主角。凭借着新一代的战斗机,和后方源源而来的训练有素的飞行员,美国海军航空兵已经不再像1942年时那样惧怕日军的空中优势了。1 Z0 R: |$ x' j) x5 P6 c9 j
3.此外,在珍珠港几乎全军覆没的太平洋舰队战列舰力量到此时也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
# H/ Z: c5 }( c 时隔两年半,那些坐沉在珍珠港烂泥里的老式战列舰大多已经完成修复,加上从大西洋赶来的少量增援,太平洋舰队手中老式战列舰的数量重新达到了7艘,基本恢复到战前水平。但是,这些老舰已经不再是太平洋舰队的主要力量了——1937年后始建的一批新型战列舰已经取代了他们的位置。
5 d/ |1 K% u# j& V" p) u p) l: k 从1941年开始,配备406毫米主炮,排水量35,000吨的北卡罗来纳级和南达科他级战列舰陆续进入美国海军服役。这些新型战列舰的航速达到27节,虽然不算很快,但已足够伴随快速航母编队协同作战,用强壮的身躯和强大的火力为这些崭露头角的新秀提供强有力的对空支援,而舰上406毫米口径的巨炮也使得这些战列舰完全能够胜任传统的水面作战任务。1944年,45,000吨级的“衣阿华”级战列舰服役,该舰在完全保留前两级战列舰长处之外,其航速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33节,与“埃塞克斯”级航母相一致。
0 r+ G. O/ j9 k1 r( R1 G 在马里亚纳海战中,美军第58特混舰队中将出现6艘新型战列舰,在为航母特混舰队提供火力支援的同时,其炮战实力也足以与“大和”、“武藏”领军的日本战列舰队一较高下。
4 A: n: [* O, i$ |. V/ S 4.由于要同时承担支援登陆和舰队交战双重任务,此时的美军快速航母部队面临着与中途岛战役时日军南云舰队相同的困境:如何用有限的兵力解决两大任务间的冲突?若不解决,美军的作战行动同样会有巨大的风险。好在护航航空母舰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L+ c2 |2 n# ~$ \( H* k
所谓的“护航航空母舰”是用普通的商船船体改装而成,排水量从七、八千吨到一万余吨不等;航速低,载机量少,生存力差,根本不能参加舰队作战;但是,它们却有着造价低廉,改装容易,不影响其它舰艇生产的优点,而且可以执行海战以外的任何任务;在战斗不甚紧张的场合下,它们也可以充当简单的飞机起降平台而发挥作用。在海战最激烈的时刻,快速航母部队大可把支援登陆部队的任务甩给他们。在进攻马里亚纳群岛的战斗中,将有14艘护航航母参战。不过,护岸和歼敌之间的矛盾终归未能彻底解决,其结果将会出现在即将爆发的海战中。
- ]" v; l( _3 a/ {5 n
/ Q9 W! i3 e: O, v$ } 3月28日,尼米兹下达兵力编成和任务区分的命令,登陆部队及其护航输送船队称为联合远征军,由雷蒙德·特纳海军中将任司令,下辖三部分:3 c% g. |/ y& Z
1.第五十二特混编队,也称为北部登陆编队,由特纳兼任司令,运送由霍兰·史密斯中将任军长的海军陆战队第五军,辖有海军陆战第2师、陆战第4师和陆军第24炮兵军,准备从夏威夷和美国西海岸启航,在塞班和提尼安登陆。8 {* r5 Y5 ?6 L# B5 J& b
2.第五十三特混编队,也称为南部登陆编队,里查德·康诺利海军少将为司令,运送罗伊·盖格少将任军长的海军陆战队第三军,辖有海军陆战队第3师和陆战暂编第1旅为基本登陆兵力,从瓜达尔卡纳尔岛出发,负责攻占关岛。
7 ?4 j' S. O: F7 ? 3.第五十一特混编队第一大队,也称留船预备队或联合远征军预备队特混大队,布兰迪海军少将为司令,运送R·史密斯陆军少将为师长的陆军第27加强师,在登陆场附近海域待命,随时准备加入战斗。+ ^5 @4 P# V2 ^
上述地面部队共计12.7万人,担负运送和护航任务的舰船535艘。此外,陆军第七十七师为战役总预备队,在夏威夷待命,准备于7月投入战斗。& P6 W& n3 }. q+ m) m3 A, _$ P* o; h, h
为这支登陆编队提供海空掩护的有两支部队:% }6 K1 K# }2 H7 G/ m# z* Y
1.一支是米切尔中将指挥的第五十八特混编队,下辖四个特混大队,共有航母15艘、战列舰7艘、重巡洋舰8艘、轻巡洋舰13艘、驱逐舰67艘、舰载机约900架。0 M) r0 x2 X I; V3 b
2.另一支是胡佛海军中将指挥的岸基航空兵620架各型飞机。/ ^9 R9 \' {* C6 `) W% P) L8 Z
第五舰队司令斯普鲁恩斯海军上将担任海上总指挥,尼米兹则坐镇珍珠港实施全局指挥,并组织潜艇和后勤部队协同行动。
+ e5 T" B- t4 G5 E) ~; L 此役美军共投入包括航母15艘、护航航母14艘、战列舰7艘、巡洋舰25艘、驱逐舰180艘、潜艇35艘在内的600余舰艇,飞机2000架,地面部队四个师又一个旅,15万人。
! Q2 u7 F6 k: @5 O4 W( k% n 战役密语代号“征粮者”,登陆日定于6月15日。
8 R$ k% v" E3 S; M0 E 由于马里亚纳群岛的几大岛面积都比较大,日军防御兵力都有数万之众,可以作纵深梯次防御,美军必须投入优势兵力,在很宽的海滩上实施正面登陆,以求迅速推进,以防止日军做有组织的节节抵抗。这就对后勤运输提出很高的要求,马里亚纳距离美军在中太平洋上最西面的基地埃尼威托克有1000海里,距离珍珠港3500海里,距离美国本土5000海里,后勤补给线非常漫长,运输船一年中只能往返两次,也就无法进行往返运输;而与此同时,欧洲的盟军也在组织诺曼底登陆,短期内不可能向太平洋战区调集更多船只,因此,参战部队必须全部集结在马里亚纳海域,但缺乏足够的登陆艇和两栖履带车,无法同时组织部队在几个岛上实施登陆,只得先夺取塞班,再攻提尼安和关岛,这样在美军攻打塞班时,提尼安和关岛的日军极可能乘机加强防御,所以,迅速攻占塞班是此战的关键。: V2 n4 D' b3 k1 v
根据这一要求及日军在塞班的布防特点,特纳与霍兰·史密斯中将决定以两个陆战师(第2、第4陆战师)在塞班西南海岸7200米的海滩同时登陆。" D( F6 m F& B& v" F6 \
登陆和岸上作战分三阶段完成:第一阶段是登陆和占领滩头;第二阶段是占领阿斯利托机场,前出至东海岸;第三阶段是向北进攻。
' M- \5 n5 @/ F' y& Q" n: u/ X3 s8 E 为了加快陆上的进攻速度,霍兰·史密斯决定两栖登陆车冲滩后前进500米,占领环绕滩头的一系列山丘才卸载,并以重炮轰击3海里外的提尼安。8 }% l2 B2 I1 p8 o k( a+ i, z9 E
在二个陆战师上岸时,第27步兵师在船上待命。若陆战师进攻顺利,即在提尼安西北海岸登陆;若不顺利,则在塞班上岸。# g/ N0 c. Q# f0 v& D$ N
应该指出的是: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此时的登陆战虽然已经成熟,但没有占领像塞班这样的大火山岛的经验,低估了岛上的崎岖地形对海空炮火准备和陆战队岸上进攻速度的影响。% g3 \' Q4 E. V: h) k$ @" x
霍兰·史密斯打算把两栖车当作坦克使用,但两栖车不是坦克,其装甲、陆上机动能力和火力均不适于陆战。
" a) L8 `* \% E- f1 Y* C 陆军第27师的几个团在马金岛、埃尼威托克岛战斗中曾陷于困境;陆军第77师则是第一次参加战斗。
! d' e2 }( h% N 美国海军陆战队空中火力支援的指挥过于集中,程序复杂,延迟了舰载机的反应速度,陆战队陆上机动车辆不足,都给塞班的陆上战斗造成不利影响。
7 z3 c+ X/ ^( X! c* h 但如此规模的登陆战役,美军从制定作战计划到完成战役准备只有短短三个月,不能不说是战争史上的奇迹。
8 X6 l: g& O* F; S 1944年5月5日-6日,美国舰队——太平洋舰队总部在旧金山举行联席会议。$ T% `& T6 `: \
金将军带着他的首席作战官查理斯·M·库克少将(绰号“萨威”),
# Y2 U( [. h. Y J3 }; t0 \8 o/ W, Q 尼米兹将军带着他的作战处长福雷斯特·谢尔曼少将参加了会议,
6 s7 N$ {& ]: p, w" [ 哈尔西将军带着他的参谋长米克·卡尼少将也参加了会议。
! \& M( Y, Y F" @! D0 V 会议开始时,金照例在介绍世界战局后传达盟军参谋长联合会议和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计划和决策。由于盟军在一个月以后,将横跨英吉利海峡在诺曼底登陆,进攻法国南部,并向德国推进,参谋长联席会议计划在打败德国一年之内结束对日作战。1 c- j: t/ J" {* ]( h
会议明确了马里亚纳群岛登陆战的作战目的,在于夺取塞班、提尼安和关岛,以便控制住中太平洋海上的交通线,为进一步攻击日军实施支援。
/ g+ q, e8 w/ \% ~6 D7 } 会议最重要的决议,是太平洋舰队各级司令部将采取两班轮换制。
( f; r) Z7 w+ U* t z 两班制的产生,是由于对哈尔西的安排问题而引起的。他的南太平洋海区远离战线,逐步降为守备部队的地位。隶属他的陆军部队和一些军舰已经移交麦克阿瑟;海军陆战队和大部分海军部队已调给尼米兹。如果再让哈尔西这样有经验有技术的高级将领留在这个缩小职权的岗位上工作,就未免浪费人才了。 , N/ \( o% D- ~5 B% B% u, Q
对此,金的首席作战官萨威·库克提出一个解决的方案,他建议把南太平洋海区司令和第3舰队司令分开:当庞大的太平洋舰队归斯普鲁恩斯指挥时,称为第5舰队,而在哈尔西统帅时则称作第3舰队。这样,一套班子进行整训,另一套班子实施作战,两套班子交替进行,两个战役之间的间隔也就缩小了。对这次改组,尼米兹曾形象地称为:“车还是那套车,不过赶车的人却换了。”这次改组反映出太平洋舰队人才济济的景象,也可给日军造成美舰队进一步壮大的错觉。
) y6 j! g) C" V+ L, Q太平洋舰队所属的全部两栖兵力由特纳中将指挥;米切尔的快速航空母舰编队;当隶属斯普鲁恩斯时,称第58特混编队,而当隶属哈尔西时,称第38特混编队,它和大部分炮火支援舰一样,几乎是连续作战的。" X g7 c, g5 z# h$ R1 N+ t6 C) a
就在日本联合舰队备战“阿号作战”计划的时候,在珍珠港,“征粮者战役”计划正在加紧制订。此时,珍珠港方面已获悉,“阿号作战”计划只不过是“Z行动”的具体翻版。尼米兹看了“Z行动”的译文后,便下令把文件发给集结在马里亚纳群岛附件的所有舰长。
' u) n. W* P. m% h 1944年6月初,美军参战各部在马朱罗环礁集结完毕,并做好了一切作战准备。
0 j y+ o: x+ T3 E, N 6月3日起,美国海军的舰载机、岸基飞机和军舰对马里亚纳群岛和邻近岛屿开始进行预先炮火准备。
8 I' l" E% [1 [) ]& e# b" {" ], r4 H 1944年6月6日,当盟军在欧洲开始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登陆战——诺曼底登陆的时候,在中太平洋战场,以斯普鲁恩斯海军上将乘座“印第安纳波利斯”号重巡洋舰,指挥着威武显赫的第5舰队、米切尔统帅的庞大的第58特混编队为开路先锋,从马绍尔群岛的马朱罗环礁基地出航了。跟在待混舰队后面的是拥有535艘舰艇,装载着12.7万名官兵的第5两栖作战部队。
1 P1 t! U/ c& ?% [# h7 _' [ 在舰艇编队进行海上航渡时,由胡佛中将指挥的岸基航空兵和西南太平洋战区所属的航空兵,对加罗林群岛日军机场进行频繁空袭,给那里的日军航空力量以沉重打击,使其无力支援马里亚纳群岛日军,保障了登陆部队航渡的安全。
2 g- A3 s4 j! T9 U 美军在塞班岛所进行的登陆战役,其复杂性并不亚于诺曼底登陆战役。因为要从珍珠港把大量兵力遣送到塞班岛,必须在海上航渡3000海里;即使从美国海军在中太平洋最西边的基地——埃尼威托克出发,也得在海上航渡1000余海里。
0 G2 ]$ D9 E- o* U 可是,制定诺曼底登陆战役的计划花了两年多的时间,而斯普鲁恩斯、特纳、霍兰·史密斯及其参谋人员可以用于制定进攻马里亚纳群岛计划和进行组织准备的时间,只有三个月。美军同时出兵法国和马里亚纳群岛,乃是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创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