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幌筵岛的第74步兵旅团(旅团长佐藤政次少将,辖独立第288,第289,第287,第291步兵大队和第74通信队) * N4 g+ O" n3 u
8 l' L! \( E1 g/ O+ P 第11坦克联队(联队长池田末男大佐),第31防空联队(直辖于第5方面军),北千岛要塞炮兵队
1 ]& Y7 u/ `* a0 c$ V+ o! c# P% e3 G u6 v7 I+ u- L; q
第91速射炮队,第91炮兵队,第91防空队,第91工兵队,第91通信队,第91辎重队,第91兵器勤务队和千岛第一陆军医院 松轮岛:驻扎有第41独立混成步兵联队。得抚岛:驻扎有第129独立混成旅团(旅团长仁保进少将)辖独立第807,第808,第809步兵大队。千岛群岛南端的择捉,国后,色丹,志发各岛(即日本“北方四岛”):驻扎有第89师团(师团长小川权之助中将)下辖有: / \( Z) m+ ^0 {
' s& K% A5 S4 U+ X 第3混成旅团(辖独立第294,第295,第296,第297,第419,第420步兵大队,第3炮兵队,第3工兵队,第3通信队,第3兵器勤务队) % V1 X/ p* \) r$ k! N, b1 e
; t( T8 k* A% q: Z$ ]* I
第4混成旅团(辖第421,第422,第423,第424,第460,第461步兵大队,第4炮兵队,第4通信队)第89通信队,第89兵器勤务队,第89卫生队和千岛第三陆军医院驻千岛群岛的这些部队大都是1944年后陆续在原驻军的基础上扩编组建而成的。(例如第91师团就是于1944年4月在原千岛第1守备队的基础上扩建的)因此对这里严酷的气候环境较为适应。而且在北线一直没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日军有充足的时间作后勤准备。加之恶劣的气候地理条件作掩护和完善的战防工事作为依托,日军在千岛方面的防御力量还是不容小视的。 : }2 N6 `. ]8 b7 d" c7 d3 e0 |% `
, z$ I/ Q! o* L' B: n 千岛群岛诸岛的日军兵力部署 舒姆舒岛(占守岛):第73步兵旅团(第91师团),千岛要塞炮兵团,第31防空联队,第11坦克联队一部,海军陆战队(大队) ( z8 Z% ]0 t! A w/ C
4 g- A( R9 _: P; C2 d+ @# \- ? 帕拉木希尔岛(幌筵岛):第91师团师部及特种部队,第74步兵旅团(第91师团),第18,第19臼炮大队,第11坦克联队一部,舟桥大队
8 S5 `; W6 |! A9 D5 J" Z% t9 ?& h. a& y/ J0 g4 k
奥涅科坦岛(温弥古丹岛):第74步兵旅团的两个步兵中队
A2 g( q C# \0 [7 o6 W# j4 c+ c9 h, H. T1 }. e i7 J
施阿什科坦岛(舍子古丹岛):第74步兵旅团的一个步兵中队
/ ?9 `4 @4 _- [4 Q- J1 ?5 s- f4 K
马土阿岛(松轮岛):第41独立混成步兵联队
3 x4 w" h3 L. m( R* Z P& z5 N8 \" N% S0 m, Q: r0 w2 f4 Z
乌鲁普岛(得抚岛):第129独立混成旅团,独立坦克第4中队,机动驳船队
, B0 Z" y7 w7 ?9 g4 E; ]0 T: B$ f' l0 F1 } i" ^
伊土鲁普岛(择捉岛):第89师团师部及特种部队,第3混成旅团(第89师团),独立第6机枪大队,独立第15臼炮大队,独立第13反坦克中队,独立第23高炮中队 3 S) l, U; g3 z, i- h$ U
- X/ S) j/ S4 I3 X- X' n& B
库纳施尔岛(国后岛):第4混成旅团的两个步兵中队(第89师团) 4 C1 W L$ Z4 c
( X9 z: l6 C: k( P+ X# v6 j
施科坦岛(色丹岛):第4混成旅团总部及两个步兵大队(第89师团)
, v2 F! x9 ~5 U$ S/ ]6 x
5 A$ O4 `) M( P" V7 [6 Z" T! z 波郎斯基岛(多乐岛):第421步兵大队(第89师团) . c# _! ~, `( ?# J" d* ?6 }, n5 b5 C
' ]8 F, X3 d* K+ Y9 \ g4 | 在雅尔塔会议后,苏军方面开始明显地加快对日作战的准备工作。到1945年8月初,苏军已经在远东集结了约174万人部队准备对日作战。但是担负着进攻千岛群岛任务的堪察加防区(隶属于远东第2方面军)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只有通过海运和少量的空运进行军事调动和后勤补给,而且从苏联远东中心地区到堪察加半岛的海上交通线上的几个重要海峡均在日军控制之下。因此苏军提前在堪察加防区储备了足够使用一年以上的军用物资,部分弥补了一旦开战后因交通不便造成的补充困难。
! I' L( | L+ G, ~/ k0 e9 r" Q* f7 G% A. O
对日战争开始前,苏军部署在堪察加防区(司令格涅奇科少将)的部队包括:第101步兵师(师长季亚科夫少将,下辖第138步兵团,第302步兵团,第373步兵团以及第279炮兵团),独立步兵第198团,独立步兵第5,第7营以及分布在堪察加半岛沿岸的一些边防独立部队和分队。另外,隶属于空军第10集团军(司令日加列夫空军上将)的混成航空兵第128师(师长叶列明上校)和驻扎在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海军基地(司令波诺马廖夫海军上校)隶属于太平洋舰队的三十余艘小型战舰,1个海军独立轰炸航空兵团以及海军陆战队的一些部队也将参与进攻千岛群岛的战役。
+ a8 J2 ?: I6 A6 q( @
, r2 ?9 w6 @, H# { n/ k- w1 Z 苏军的这场战役是在日军战败前夕打响的,是占有先发制人的优势的。而且此时整个日军已经大势已去,守岛日军的战斗信念是值得怀疑的。但由于参加作战的这些苏军部队长期仅限于担负堪察加半岛的防御任务(1938年,第101步兵师在彼得洛巴甫斯克组建,在整个卫国战争期间,该师长期作为战略预备队驻扎在堪察加半岛)“这对部队状况和战斗素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参战部队缺乏登陆作战的经验及协同训练,海军登陆舰只的数量非常不足,战前侦察也进行得很不得力,甚至直到登陆前苏军还未能掌握日军布防的详细情报。这些都对即将进行的登陆作战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