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重巡伊吹型的概要5 u1 G6 C( T d+ ^
) G, U+ w- p$ P2 X! j 日本海军最后的重巡是根据昭和八年②计划建造的二艘利根型,本来利根型是计划作为八,四五○吨轻巡的。作为重巡,高雄型可以说是最后的。
4 b" }, D, E- {6 D9 v8 i8 ~ o 根据华盛顿裁军条约出现的重巡——条约型巡洋舰,作为在战列舰建造休止期的最大的战斗军舰,各国竞相建造。
. A. L3 R: z: x) `6 H0 ^$ s/ T
) _( g7 Z2 @) J% B根据伦敦条约对各国的保有量限制,日本一二艘、一○八,四○○吨,被扼制成对美(一八艘,一八万吨)六成的劣势。
, h/ z; _3 d' v' Y5 L 这个缘故,日本为了弥补劣势建造了最上型轻巡,这也可称为准条约型巡洋舰。有事就换装二○·三厘米炮主炮,如文字表示的重巡。9 P3 h, k" d0 b2 Z
结果,昭和十六年最上型的主炮换装完成,加上利根型,日本海军的重巡共计一八艘,艘数变成对等。
+ g! s& g& |* D+ E0 ^ 昭和十六年十一月的○急计划中计划了隔了很久的二艘重巡,不是彻底考虑增强这个舰种,而是考虑战时消耗的补充。军令部对计划的二艘要求是4 l# F" G( }: q/ b$ R! D. l0 k
基准排水量=一二,二○○吨
& Z; ^( L) o7 J& w. A2 | 速度=三五节" N, ]6 G+ c% g ?/ m
二○厘米炮=一○门
# B9 [% h* l+ B, E 一二·七厘米高射炮=八门& s* Y3 S& ]1 M- d9 H' @
发射管=一六门4 o( i/ }3 ]2 j5 L
飞机=三架4 Y6 H( q, E' N% S/ m
这二艘在昭和十七年的七九届帝国议会上得到认可,每一艘的单价是六,○○○万日元。3 B6 D% d4 g. N6 ?& W# Z2 Z3 k
二艘各自的暂定舰名是第三○○号舰、第三○一号舰,首舰第三○○号舰于昭和十七年四月二十四日在吴兵工厂开工。
9 o9 |5 b! _9 j' F E3 K1 o5 h 考虑这个重巡是在战时下建造的,不作为新型,而是改铃谷型,差异是新设了防空指挥所与后桅移至后方。
: {8 r& p* \8 {9 A8 W2 [6 w 但昭和十六年十一月时按以舰种的兵力整备缓急顺序,重巡由于与战列舰同时是第七位和最后一位,建造步伐十分缓慢。8 V& A# Q, k2 y
那么,关于这个第三○○号舰,除了是前面叙述过是改铃谷型以外,详细不太知道。舰型当然是挪用铃谷型,关于上部结构,仿效高雄型的近代化,后桅转移到后方的4号炮塔前;延长天线,提高通讯能力。0 ]: }1 y3 S( a7 y; r/ c& G9 q; U
在罗针舰桥上的顶盖部设立了防空指挥所。除了这些以外只是推定,当然还要实施增加机枪,还有考虑装备电侦吧。, {! w4 o: B4 _6 B0 Y
主炮,一般认为关于高射炮与铃谷型没有变化。但主炮塔的位置, 2号炮塔的炮身换装二○·三厘米炮后,无法完全纳入1号炮塔之间,低仰角作为定位置,是不是改变不清楚。关于雷装,好象把铃谷型的三联装四座改成四联装四座。$ @( B b: m1 i$ {- b2 O
基准排水量一二,二○○吨,并不与主炮换装后的铃谷型相同,特别大型化了。
7 e; @ P1 ]: x9 e" k 在这里很有兴趣的,这个○急计划中建造的重巡不是铃谷型,而是利根型。这个利根型与日本理想的重巡评价相反,证据是海军当局仍然认为重巡标准炮为一○门舰。. G' J6 @: H4 H. v- F! q e" V
前面已经说了第三○○号舰一双大体上开工了,不过,第三○一号舰于昭和十七年六月一日在三菱长崎造船所虽然开工了,但是紧接之后的中途岛海战战败的余波,工程立刻停止解体,建造中止。
! m$ L5 a, s, m 工程进展着的第三○○号舰,从吴兵工厂中建造航空母舰的情况上,有必要火速结束船台,不管怎样只需必要的工程推进到下水就行,翌十八年四月五日,被命名为伊吹,五月二十一日下水。- H, r. c' w% Y* N% c3 K
以后,本舰中止工程在吴港外系留,这因为当时对本舰变更为航空母舰还没有自信,到同年八月,终于统一了对本舰的航空母舰再利用的方案,开始向轻航空母舰改装。
2 d) q$ `' Q8 u1 @1 f 工程由佐世保兵工厂担任,同年十一月,被潜水母舰迅鲸拖航至佐世保开始工程。可是工程到昭和二十年三月,优先小型潜水艇的建造,即使已达大致八○%的工序也被中止,结果就那样迎来了战争结束。
9 k) G/ d8 G+ U" L- ~# s# N9 p
: N6 S" J" p/ d[ 本帖最后由 SHJ 于 2008-5-24 15:57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