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从上面发帖时间来看扇子天皇早上6点就爬起来了,真是够勤劳的...
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完全没有人道的
战斗进行到5月24号,日军在澳洲的陆攻机队设置了对海,对盟军各港口的水面船只发动了多次不甚成功的空袭,在盟军港口直掩的打击下,损失了11架陆攻机,只击沉一艘空运输船,另有一艘被击伤。& `) D! {3 F0 b( v. I
同时,在奥古斯塔港东面一格的山地上,盟军澳西主力兵团和最后残存的日军澳西登陆部队一个旅团对峙中,预感到即将面临厄运的日军部署了大量远程直掩战斗机企图再做一次阻止盟军轰炸机的徒劳努力,结果盟军战斗机群以逸待劳,轻松化解了日军的拦截,没有一架轰炸机被日军战斗机攻击,地面上的日军部队又一次遭到炸弹洗礼,下一回合,这支旅团的命运就见分晓。日军救援澳西部队的援军尚在罗托装载火车中,肯定是来不及赶来了....
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完全没有人道的
1:2而已,盟军没受到什么损失。
6 a+ U$ b/ G/ Z/ F下回合必下
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完全没有人道的
数天内缅甸盟军主要航空基地马圭上空爆发两场惨烈的空战,参战的数个英国飓风中队被日军钟馗战斗机打得毫无招架之力,战损比十分悬殊,这样的交换比就算财大气粗的盟军也是无法承受的,盟军指挥部正在紧锣密鼓的研究对付这种新型飞机的办法,飓风战斗机似乎有过时的嫌疑。
1 H8 x* G# l/ w  O! H& ^; @- c同时澳洲战事发展继续以奥古斯塔港附近的战斗为主,日军第21旅团利用地形展开了顽强的防守,同时日军增援部队在再次打通铁路线之后开始接近战场,大量日军战斗机部队集中在澳西为第21旅团提供强劲的空中支援,阻拦盟军轰炸机部队的轰炸,双方的飞机损失基本在1:1左右。
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完全没有人道的
经过长达一个多星期的澳西空中拉锯,日本航空兵部队开始逐渐掌握澳西的战役制空权,然而,日军虽然集中了大部分机队投入到澳西空战中,仍不能像之前的战役那样完全彻底的掌握天空,盟军驻扎在澳洲的战斗机部队浴血奋战,经过数星期的战斗与占据数量和经验优势的日本空军基本打成平手,由于制空权掌握得不彻底,日军航空兵始终未能为在地面上苦苦坚持的第21独立混成旅团提供强有力的支援,经过一个多星期山地苦战的旅团在6月1日开始出现崩溃的征兆,盟军地面部队顶着不断加强的空中轰炸强攻21旅团阵地,其战力调整值开始出现大幅下降。并出现大量伤亡。首次被盟军打出1:1' p4 t% S9 ?8 I  ], @
同时由于铁路线尚未打通到奥古斯塔港,日军后方赶来增援的地面部队进展十分缓慢,21旅团长每天登上附近最高的小山丘向东期盼,援军遥遥不可望。
+ t- k* s4 l- S) x# J# m( ^) {在 76,160 的地面战
& g* ]0 a5 o' d' \5 l( A
8 _# S' U9 c/ K/ N; j盟军 突击 攻击; q  U! ?  d" z( D7 W+ m6 d
2 W& g4 T5 c  c7 @
进攻兵力 7090 人, 53 门火炮, 354 台车辆, 攻击值 = 282$ l* j0 x8 y0 t; b& _% `

( `" J+ ^; K# |8 t# D防守兵力 2874 人, 21 门火炮, 11 台车辆, 攻击值 = 57+ v3 O# c! U" p3 x* D

) ^) D1 {, y. Y1 G盟军 调整后攻击值: 99
" n. D7 w1 {% Q7 S( J& F+ h& ~! ^8 l* i
; X2 e7 E" M3 ]5 a日军 调整后防御值: 59
1 N* E; g! o+ ?! B- a" X
# h, f/ r/ \/ L! @1 l0 \盟军 攻击优势: 1 比 1 ! [6 ^" l4 E+ s/ X* o1 p9 O. Z! c

8 B( k5 m: s1 F7 F. r* {) M战斗修正: V, R. ?6 c2 ]9 T. J$ c1 X1 e
防守方: 地形(+), 将领(+)
& v  i/ s( C0 I0 T8 h进攻方: 突击(+), 混乱度(-)
: _, T, Z2 N9 a( p7 ?6 q5 A3 r
4 ]: q9 |  V$ @8 I  q# b! s7 q6 o日军 地面部队损失:; `$ U* C7 }4 z$ J, a
      640 人伤亡% |) c/ U  `; ~0 r  p4 B' o& x( [
         战斗班组: 1个被歼, 33个伤残: j9 P- q6 i3 t6 }+ C. S7 N& d
         非战斗人员班组: 2个被歼, 41个伤残
. K- U) V7 Q9 E. @9 c% T3 w         工兵班组: 0个被歼, 11个伤残) s/ ]" R! H( a3 K) F, y: x4 C
      损失1台车辆 (0台被击毁,1台失去战斗力)
* f, o3 I4 h+ ]7 O9 ^
$ t( n: Z3 Z  h2 M/ t
) m: t1 L. p; _: v9 g! p+ |) k* @, l! W* C盟军 地面部队损失:
4 o( J: e2 t3 X3 g+ b; g5 A7 D      140 人伤亡: ]0 i8 t1 F) }6 Q  F' C
         战斗班组: 1个被歼, 13个伤残
; C2 ?) i/ s6 m5 |3 p8 ^9 ?4 f' U         非战斗人员班组: 1个被歼, 34个伤残
8 N! A/ X* g2 f3 P, {         工兵班组: 0个被歼, 0个伤残
" j) d& E0 U2 W9 l      损失17台车辆 (1台被击毁,16台失去战斗力)5 u& k& m# s* f" g( Z- D, h: B
' t8 L- D, N1 q& H

6 Q% O9 Y: p; k攻方部队:+ l$ E" e. D% T+ Z$ B8 U  @/ Y1 N4 E
    澳军第5装甲团  % D6 S2 z  x* q1 Q5 d
    澳军第6装甲团  ) O- G9 g, H: w4 @3 }. r
    澳军第9装甲团  6 P# ]! E6 f; @% d, a
    澳军第3摩步旅  
' g5 z" y$ o9 t  h' P1 o    澳军第10装甲团  ! B8 W2 T! j; |8 _
    澳军第4装甲团  ; W9 ?* M" ?: V' J! @/ L% h' k
    澳军第8装甲团  3 s8 l2 e6 i8 k1 {! U0 C) p
    澳军第22摩步营  
7 V8 O8 x6 O; |- r
7 a/ c2 D+ A6 l8 a* l- U0 ~守方部队:" m6 d* r; H* N) L$ J; h6 q
    第21独立混成旅团  
% l; d+ l- j, B同时,不必要的盟军部队已经基本撤出墨尔本,集中兵力于悉尼防守这个澳洲最重要的港口。日军大力宣传的墨尔本“攻坚战”只是一场阅兵秀而已。日军攻克悉尼北面最后的山地防线后开始冲向平原,这本来也是装甲部队最好的选择,但是这个战术动作完全在盟军的意料之中,提前部署撤离了后方的辎重部队,日军部队虽然突飞猛进进,但只是占领了一座座空城,基本没有消灭任何有价值的盟军地面兵力。
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完全没有人道的
已经在撰写澳洲战役第一阶段的段落了,本星期内估计可以写完
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完全没有人道的
多明显!现在澳洲战役还没完结啊,你叫我怎么一口气写完,肯定要分开写喽
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完全没有人道的
第21旅团和124联队第3大队虽然调整出了有利比值,但是实际损失却相当不小,看起来,AE里的陆战原理是这样的:
4 ?$ W9 X3 s. y) {  K6 R4 v防守一方的部队在尚有未受损兵力时,进攻方如果打出劣势比值那么防御方伤亡较小,但是,一旦像第21旅团这种情况出现,反复在没有支援的情况下被盟军突击突击再突击,那么,在所有兵力均负伤失去战斗力的情况下,尽管游戏里的战斗动画中显示的调整值为零,但是实际上被歼灭而不是伤残的班组不少。只是由于盟军进攻兵力不断遭到日军航空兵的削弱,调整值也很难看,因此,虽然日军仍然可以打出优势比值。这种优势比值是标准的人肉战术填出来的,随着被歼灭的班组越来越多,第21旅团的覆灭应该指日可待了。盟军奥古斯塔集群已经圆满完成了任务,消灭了与自己战力值相等的日军部队。! Q3 t6 Y% o& D6 ]! q
在 76,160 的地面战.- a  [6 V% J- Q5 P
盟军 突击 攻击9 _! C. G. ]3 `! U
进攻兵力 6310 人, 53 门火炮, 351 台车辆, 攻击值 = 251' ~6 x9 i- C* @' t$ ^' D
防守兵力 2230 人, 21 门火炮, 11 台车辆, 攻击值 = 14
2 c8 C7 q/ S$ d1 }; h3 \盟军 调整后攻击值: 31
( E1 X3 ?) V$ k3 |$ N  z8 S1 L日军 调整后防御值: 39
  d% o8 p" P5 B4 i# m) M; [盟军 攻击优势: 1 比 2 ! |  }. f; ~, S2 s! F! W2 @" ^
战斗修正! G* y  u* Q: r8 r" ?" N! E
防守方: 地形(+), 将领(+)
/ U: U9 w1 |) {! e" L进攻方: 突击(+), 混乱度(-)
( Z1 z+ G) T% [3 R5 l- x$ g日军 地面部队损失$ u9 \/ d8 f0 B* L4 T) G
276 人伤亡7 p3 P  G8 K( ]( m
战斗班组: 7个被歼, 0个伤残5 }$ B6 ^" A. ?3 C) q% t
非战斗人员班组: 15个被歼, 4个伤残
, _3 o# f6 n" G工兵班组: 0个被歼, 4个伤残

6 X% x0 @' U# j( l损失1台车辆 (0台被击毁,1台失去战斗力)
. t4 J  q/ U5 ^盟军 地面部队损失:
6 l5 m5 Z0 j9 x1 \! F0 T38 人伤亡
+ ?: k  `- @4 m: c: w2 c# ~战斗班组: 0个被歼, 2个伤残1 O0 N8 C, ~; X$ d
非战斗人员班组: 0个被歼, 9个伤残
6 r0 b- r1 K  p  k% P: e工兵班组: 0个被歼, 0个伤残  ?% y, Y/ k' }3 j5 f3 [7 M
损失5台车辆 (0台被击毁,5台失去战斗力)! A; \3 {6 R5 ~  |6 {% Z. ]
攻方部队:/ [" y1 ^1 V* l! _
澳军第3摩步旅  + t  K$ ?! F% b
澳军第10装甲团  % Y) @& g2 [2 B
澳军第8装甲团    F0 o( @1 i  Y+ ^. W* c
澳军第6装甲团  
5 E$ l: V9 [1 N( V$ H# }澳军第9装甲团  
2 f; k1 o: g8 U6 O) @3 d/ G澳军第5装甲团  
) Z! q! O1 V! e! W! o- ]% f6 m澳军第4装甲团  
5 z7 V0 V, e+ |4 u澳军第22摩步营  
3 |5 K9 \, u4 q! h, C5 G" ?守方部队:+ o2 r! L3 Q" M
第21独立混成旅团( Y* o# i. W5 ?/ |
5 _! d2 h" _/ k, y" `
* A2 k* [' p, C8 l1 H
在 76,158 的地面战
' X9 R/ U# S. u8 r盟军 突击 攻击5 Z6 @; S, V8 H/ b. W% c8 R
进攻兵力 785 人, 0 门火炮, 98 台车辆, 攻击值 = 440 O" G" v5 e! F7 u; l
防守兵力 539 人, 7 门火炮, 0 台车辆, 攻击值 = 8
! y% s9 @: w* H4 C; C" ?盟军 调整后攻击值: 3
/ p- I) V# W% |8 N* e1 K日军 调整后防御值: 7 2 x3 w0 W$ f  |4 T) g5 V! O
盟军 攻击优势: 1 比 2
, d$ F4 R$ @3 a  A& M" O战斗修正- d2 p: C* ^; L) D: F$ B) w& A, h
防守方: 将领(+),( x$ v3 Y/ P' x: |; s
进攻方: 突击(+), 混乱度(-)
. C" D( [4 A/ u' _& c日军 地面部队损失:
, l) K. s/ k6 ~. d" t138 人伤亡
$ v( C! O9 f  J( P* R" X战斗班组: 4个被歼, 0个伤残: Y+ J. u! q+ S* W
非战斗人员班组: 1个被歼, 6个伤残
$ m  j, g. A* W) n! A2 E工兵班组: 0个被歼, 0个伤残
9 u; `2 m; `8 \3 K0 g4 w  C
攻方部队:
; r4 R) \* N1 p0 [* ~! @澳军第7装甲团 : F' R6 b# B7 l1 E4 y. O
澳军第10轻骑兵营    ?# ^1 Z  ~* a& |- N. h
守方部队:
" p) ^) Y' z; y第124步兵联队3大队
. T- y; f9 e& X. ~6 j+ U. d大家可以看到,虽然日军调整值占优,但是实际损失远大于盟军,战力微弱的第124联队第3大队甚至没能对盟军的进攻部队造成任何伤害。
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完全没有人道的
本帖最后由 红叶 于 2011-10-3 09:46 编辑 " X' Y- I; C* A4 O/ Y; o

. j) m2 H9 n. d  J) U0 C5月~6月   总结
0 s# a% A# P8 B. z0 S
5 t  Z4 L+ e1 [; z自4月25日日军正式登陆澳洲起,标志着开战以来日军最大规模的一次战略进攻终于进入实施阶段,同时,也可以看做是日军第一阶段攻势的结束和第二阶段攻势的开始。
: V& n6 w1 S  B. {' \此刻对于盟军来说,在澳洲防守并与日军展开消耗战是一件完全可以接受的事情。, W& |, ~4 o3 X* s8 `
首先从战略上讲,澳洲战役必然牵制了大量的日军地面兵力,使得日军再想在别的方向发动攻势徒增很多困难。同时,进攻澳洲使得澳洲政府紧急召回了在北非作战的大量精锐地面部队,这些部队虽然不能马上赶回澳洲参加作战,但是却大大充实了印度大陆的战斗力。使得印度大陆被攻击的可能性更加低下。由此,盟军保留了未来东方重要的进攻出发阵地。澳洲非常广阔,想要完全封锁是不可能的,这样就为盟军源源不断地为澳洲提供支援部队打消耗战创造了良好条件。只要盟军在澳洲与日军打成僵持局面,就可以慢慢消耗并拖死日军。7 z7 O/ w+ M' F9 C- M, P
从战术上讲,由于澳洲幅员辽阔,兵力比之前的殖民地也要多得多,尤其是空军部队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相对于之前的战役得到了大大增强,数十种新型飞机投入服役,使得日军在澳洲夺取制空权的努力比之前任何一次战役都要困难许多,大大有利于地面部队的作战。海军方面,盟国海军大量巡洋舰驱逐舰以及作为舰队中坚的航空母舰都云集于新澳海域,指挥得当的话,盟国海军完全有能力与日本海军一较高下。
6 ?. }. ~! q  r4 M在判明当前形势后,盟军指挥部迅速从被战略欺骗的打击中解脱出来,满怀激情地投入到紧张的澳洲防御战之中。大量潜艇被紧急部署到日军登陆船队所在的海域,令来往日舰受到严重的威胁并取得大量战果,包括一艘护航航母在内的大量船只被击伤击沉。日军登陆点布里斯班港附近港口的船只不得不紧急加强反潜措施,盟军本来考虑过在布里斯班部署大量飞机攻击日舰队,不过估计到日军必然会炮击机场果断放弃了,果然日军9艘重巡洋舰不顾岸防火炮的打击强行对机场实施了炮击,岸炮部队回击轻伤5艘重巡洋舰。
4 E9 ^3 b7 G) a( a这些前奏完成之时,日军真正的登陆部队终于开始登陆,为了策应主攻部队的登陆行动,在布里斯班以北的马伯里勒日军也派出了两支步兵联队登陆,企图切断澳北汤斯维尔等地驻守的澳洲部队与南方部队的联系,防止北方部队增援南方。由于兵力对比悬殊,两地均很快失守,盟军损失了一个澳洲师,数个岸炮部队。不过直接被消灭的兵力并不多,主要都是负伤。日军在登陆战斗过程中也损失近2000人,并有大量运输船和护航的军舰损失。总的来说日军踏出的第一步比较顺利地完成。- y& r5 @) J. p7 X& D1 T/ L8 F
登陆成功之后,日军迅速在布里斯班机场堆上了大量的飞机,意图建立强大的防空力量防止盟军空袭,但是无法阻止盟军4发舰队的突防,机场屡次遭到狂轰滥炸,在地面上被炸毁的飞机近百架,在空中的战斗中还损失了数十架战斗机,盟军在行动中总共只损失了10多架B-17,这一方面是由于日军机场堆叠太严重,一方面也是由于盟军飞行员普遍经过3个月以上不间断的训练,士气饱满,战术技能非常纯熟,远非之前日本飞行员遇到的杂牌空军可比,20000英尺高度的命中率非常令人满意,只可惜数量还是偏少,无法形成连续不断的空袭,使得日军地勤部队始终有喘息之机,对于机场的压制目标始终没能完全达到。从实际的作战情况来看,盟军虽然拥有多种型号的4发轰炸机,但是生存能力最强的还是B-17E型,在开战之初,为了增加4发轰炸机群的数量,盟军还专门准备了一中队B-17D型和一中队解放者型。但是,从战斗中的损失情况来看,损失4发中一半以上是这两种型号的飞机。据分析,这由多种原因造成:7 h3 Y2 J- T) k9 @
一部分原因是不同型号的4发之间似乎存在一定的协同困难,哪怕在有7级机场和空军HQ的情况下也不能改善,造成这两种飞机经常单独脱离大编队突防,容易遭遇大量优势敌直掩战斗机的袭击,反过来还加剧了这些飞机的趴窝率,往往一场战斗下来,大半个机队的飞机就受损严重,需要修理很久了。
( v6 E; R& R. K; [1 g$ i9 r另一部分原因是,这两种飞机确实相对B-17E皮薄些,生存能力似乎比较低下。不太适合无护航裸奔。当然,也许凑足数量也可以形成强大威慑,不过鉴于这两种早期型号在42年中期就会停止生产,数量上完全不能满足需求,只能充当训练机,因此没有必要对它们进行深入研究。& |' G# [- Z# S6 |8 h5 Y. x3 F
地面上,在完成登陆部队上陆后,日军兵力开始分成三路进军:
; w% a. I, |0 I% B* Y. U! c北路包括登陆马里博勒的两个步兵联队,向北推进,这是一个兵力不多的牵制方向,意图在于切断北部澳军向南支援的道路,将南北两部澳军彻底分割开。* h. J# K- _3 H# S
西路日军是主力推进的方向,目的自然在于夺占布里斯班西面的连接南北的铁路交通枢纽图文巴,日军集中了绝大多数战车部队配合少量步兵部队,企图快速推进,从布里斯班败退的澳军部队英勇地拖住了日军脚步,他们且战且退,且战且退。最终,驻守澳洲北部的盟军所有主力部队均成功赶在日军占领图文巴前坐火车通过此地,一路向南,呼啸离去。然而我们英勇的后卫部队则由于敌军在前没有机会装上火车,最终被击溃在回悉尼的路上。
' g) t# ]3 [( S2 b南路日军由日军两个非主力师团为主,包括大量攻城用炮兵部队,这部分日军似乎是最后登陆的部队,尽管南下的道路几乎完全畅通无阻,但是在战斗打响快一个星期后,才开始缓缓向南进军,没有配合西路日军包抄正在图文巴以南缓缓南撤的澳军部队后路,浪费了一个宝贵的围歼大量澳军的战机。此路日军一度停止前进,等待日军空降部队的一次大规模空降,意图占领离悉尼近在咫尺的纽卡斯尔,再利用铁路线迅速机动到纽卡斯尔。结果日军两个空降中队的行动完全失败,在纽卡斯尔被盟军两个装甲团歼灭上千人,同时还损失了大量运输机。直到此时,恍然大悟的南路日军才重新开始缓缓推进。! k  {5 ?2 C2 `$ T5 ?( p
在以上战斗发生的过程中,盟军空军部队依靠强劲的4发轰炸机群基本掌控着制空权,但是由于盟军护航战斗机普遍短腿的问题,大大制约了盟军空军作战的协同,很多战斗机够不着的地方不敢贸然派遣轰炸机轰炸。这个阶段,由于盟军空军的有力支援,日军地面部队在山地上进展缓慢。' ?# U9 ]; Z3 i3 Y9 ]0 ^9 Z

9 J' ?, L" n- x, B2 Z但是由于盟军航母部队比较活跃地在战区四周活动,多次击伤击沉日军部署在外围的哨戒舰只,也暴露了自己的行动规律,终于在4月30日,遭到日军KB和MINIKB全部航母的邀击,损失三艘CV和上面的舰载机,同时还损失了4艘重巡两艘轻巡一些驱逐舰。日军只损失了一艘CVL另有几艘CV受轻伤,飞机损失近百架。
1 n" k+ F$ x. m0 p+ a对于盟军来说,这无疑又是一个“卧槽,到底发生了什么?”的时刻。
. V5 a0 F, t; ^$ f5 N8 G另外,在此前,日军所有战报和宣传机器上经常将此次海战的战果宣传为击沉美国海军全部4艘航母。在此,盟军宣传部郑重宣布:; j" x1 L4 B) m/ z
事实上,盟军一共损失三艘航母,其中包括一艘英国CV,此外,另有两艘美国CV受伤,现已转移到安全的港口修理。这里特别要提的是某列克星敦级CV,挨了大量鱼雷炸弹之后,居然还能以20+以上航速撤退,而且收容了大量其他航母的舰载机,在整个战斗中挽救了不少飞机和飞行员。而且受损不严重,重新修理所需时间甚少,表现极其抢眼。而日军KB在海战完成后当夜选择北上撤离作战海域以避免可能遭遇的水面战的决定,也使得盟军大部分军舰船只成功撤退,只留下在头一天受伤严重的军舰在原地等死。事实上,如果不是日军KB指挥官南云中将过于谨慎的话,很可能会取得比这大得多的战果——整整一个特混舰队5艘CV,10来艘巡洋舰和20多艘驱逐舰都可能会面临灭顶之灾。
# K9 h1 G, t, R" }+ y尤其是在当时的作战海域上,还有3支大规模的油轮运输船队正在航行,这些船有些是从澳洲撤退的,有些则是配属盟军航母舰队的专用高速18节型的大型海上油料补给船,这种油船及其金贵,目前盟军一共只有5艘,其普通巡航速度可以跟上航母编队,是海战中不可多得的战术力量。这些慢吞吞的巨轮也都幸存了下来,这真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
  x$ T, i$ h* Z$ }9 F. M% h4 [因此,日军实际上只击沉两艘真正具有较强大的攻击能力的美国舰队航母。! U: J# X6 _; C! H
不过,尽管实际损失有限,然而由于暂时失去了重要的航母力量,这场海战的影响仍然巨大,本来,盟军统帅部对澳洲战役的预想是发展成为类似瓜岛的消耗战,在广袤的澳洲大陆将日军的战略进攻力量牢牢拖住,并在43年逐渐展开反攻。但是,随着航母部队的香消玉殒,继续向澳洲运输增援部队变得十分困难而且危险,盟军统帅部到此时不得不放弃了澳洲长期消耗战的想法,决定只利用澳洲现有力量进行接下来的澳洲防御战。1 B8 Q" }; _. M! R

* I' {# G* l9 q5 s% O这是整个澳洲战役的一个转折点。
5 w1 s8 D3 |* }; O  M9 B. Z
/ |. B( r7 `* ?) `在这之后,澳洲盟军部队仍然奋勇抵抗,但是损失逐渐加剧,重要的4发轰炸机由于储量有限,补充比较缓慢,而且日军逐渐拥有了新型战斗机钟馗,对疲劳的4发轰炸机的行动能构成一定程度的威胁。综合多种原因,盟军统帅部认为在已经取得重大战果之后,目前没有必要继续把宝贵的4发轰炸机消耗在澳洲战场,因此,在开战之初共103架4发损失了30多架之后,盟军统帅部在5月20日下令将这些机队全部转场到安全的后方。
4 _, Y# W& M" n9 r% A4 b5 x* [, z大约在航母大战爆发的同时,日军一支小船队装载着一个战车团一个海警部队一个旅团和一个步兵大队在一支水雷战队的掩护下,在没有航空兵力护航的条件下冒险偷袭盟军位于澳西的铁路枢纽奥古斯塔港,切断澳东和澳西的交通。& I6 y. t7 a( J" |5 O% L8 Q
同大多数偷袭一样,这次偷袭得逞了,因为这毫无意义,盟军在澳西实际上没有部署任何值得一提的兵力,而日军投入了接近一个乙等师团的兵力在此的唯一用处就是宣传。很快他们就会面对毁灭。/ o& @# o2 d8 \: I7 Y
运输这些兵力上岸的日本船队没有机会再撤退了,很快就被赶来的盟军舰队消灭干净,水雷战队似乎凭借着航速优势成功丢下战友溜掉了。
* P7 M: c' c0 a9 f' n* {在澳洲地面战场上,盟军在逐步撤退中形成的计划兵力部署是:
! n& m2 r* U3 b; z, f9 ]一,        在悉尼部署主要兵力防御将到来的攻城。3 j9 j. q: \. M; b8 a- Z7 W
二,        在悉尼以北的山地有利地形上利用撤退到那里的一些残余部队建立一道防线,用来抵御日军追击而来的战车集群。那里的盟军部队包括澳军第5师残部,澳军第一摩步旅,数个装甲团和1个专门的反坦克炮团,两个高射炮团,对付日军的豆丁坦克是足够的。# n; b4 X$ N  W: Q
三,        奥古斯塔集群扫荡完澳西日军后返回悉尼,协防悉尼。
) W' @4 I" x! \地面部队方面,盟军主力集中于悉尼防守,从布里斯班一路撤退来的部队也都集中到悉尼,另一部分装甲集群则北上奥古斯塔港(后面称奥古斯塔集群),迎战在此登陆的日本澳西集团。: }% t) c  Y; w$ r
由于盟军装甲集群的迅速北上,本来蠢蠢欲动准备南下阿德莱德的日军澳西部队不得不转而防守,此时他们发现脚下几乎都是平原,几无可防守之地,而且四周都是在逼近的盟军部队,没有可望增援的力量,处境十分不妙。
  Q6 m1 a/ _3 u0 J3 J盟军奥古斯塔集群部队尽管完全是在仓促中临时组建而成,但是表现却很优异,其中的主力澳军第三摩步旅首先是在长途追击中全歼了脱离主力企图往东的日军一支战车部队。紧接着汇合后的奥古斯塔集群在后面的地面战中打出了一次十分出彩的战术配合,利用日军部队前后脱节的机会,充分利用装甲部队的速度优势果断出击,将日军奥古斯塔集群拦腰截为两段,使得本来势均力敌的双方部队瞬间变成了盟军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日军的态势,并利用日军航空兵暂时还够不到澳西的机会集中大量轰炸机群对日军澳西集团各个部队进行了反复轰炸将这些日军部队先后击溃之。这是这个阶段盟军陆军非常值得称道的胜利,首次将骄横的日本陆军打得全无招架之力。但是,在最后解决依山防守的日军第21独混旅团时,由于日本航空兵已经开始能覆盖到澳西,双方空军在阵地上空展开了反复的争夺,盟军初生的战斗机部队浴血奋战,给予日本空军不小的打击,但是自身也损失不轻。盟军在澳西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地面战局仍然僵持,盟军和日军部队均陷入进攻乏力的状态。僵持到了6月5日,日军第21旅团终于等来了姗姗来迟的增援部队,盟军消灭这支部队的努力最终没有达成,仅重创而已。
$ Y- q0 e4 ~9 B/ ]" o* L' o" }2 K9 h1 n1 H' w
可能也正是由于奥古斯塔集群的表现过于抢眼,吸引了日军的注意。无论是出于政治宣传还是军事目的,日本天皇下令,必须先解决掉这部分盟军,以除心头大恨。因此,日军的主要进攻方向并没有预料中那样首先向悉尼发动进攻,而是将主力集中调集到悉尼以北突破山地的阻碍,之后向着墨尔本和澳西方向进军。在悉尼只留下两个乙等师团带着大群炮兵进行堵门战术,因此,完全靠残兵败将组成的山地阻击兵团很轻易地被击败,原定在完成任务之后返回悉尼协防的的奥古斯塔集群被迫放弃原来的计划,将在澳西单独面对日军主力兵团的攻势,显然,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些部队将在消灭尽可能多的敌人后拖延日军的时间,为悉尼的防御提供更多的时间。. x, t5 P  x2 d: j
澳西战役的实际战果差不多是盟军以300多战力交换日军250左右的战力,对于盟军来说,还算是一笔不算差的买卖,考虑到日军部队的整体经验在盟军之上,打出这样的战果盟军指挥部几乎可以说是欣然接受。8 I& N3 {0 w! D. m+ c# a4 o; R

" B+ ~3 w$ {" e# S6 J0 K5 i未来澳洲战役的其余战事均已接近尾声,重中之重的悉尼攻坚战即将打响,盟军集中主要的兵力在此坚守。日军在澳洲的总战力估计在4500~5000左右。& U# Z/ z1 S( z3 n% c
0 x; g- E3 i0 t
在澳洲战役的发展进程中,盟军明显感觉到日军航空兵力量的下降,跟之前的殖民地战役相比,日军在澳洲损失的飞机数量相当巨大。在盟军主要的航空兵力量——4发轰炸机退出战区后才逐渐取得压倒性的空中优势,而零战的优势几乎已经感觉不到。通过这场战役的演练,大大提高了盟军空军的技战术水平,并加强了广大前线将士们的信心。当然,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日军无疑仍然占据着空中优势,但是差距正在迅速缩小。
; _- Y" i/ Z5 A( i! E; _7 u2 y. f从澳西地面战役的进程来看,在兵力相差不远的情况下,AE里地面战况完全取决于谁掌握着制空权,谁的飞机能肆无忌惮的在对方部队头上丢下炸弹,谁就能取得不败之地。
4 }1 D: O+ m* x5 L6 J( U, g! M% R% g
此外说点小发现,也许之前已经有玩AE的人感觉到了,AE里的海军炮击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在机场堆有飞机的情况下,海军炮击的效果会非常良好,机场跑道和设施都会遭到严重打击。但是,如果机场上空空如也,那么海军炮击的效果就几乎等于零,跑道和其他设施基本上不会被破坏,这是我通过澳洲战役中日军驻岛舰队先后4次炮击悉尼的结果得出的结论,原理尚不清楚,但是结论无疑。
% I+ j* D; O  d0 r, g5 L6 W$ Q% Q# N在前两次炮击中,我仗着悉尼拥有两个大口径岸炮要塞,毫不担忧地在悉尼部署机队,结果遭到驻岛舰队两次炮击,损失颇为不小,而岸炮部队居然一炮不发!后两次炮击中,我没有再部署任何飞行队,结果,岸炮部队猛烈开火,将驻岛舰队多艘击伤起火,机场和港口设施几乎毫毛未损。
" R) ?/ m8 y) S6 `) ?' H2 v5 `1 E( T如果希望岸炮发挥威力,那就不要部署机队在上面,如果部署了机队在机场,被炮击了损失就会很大,因此如果发现有被炮击的危险,请第一时间撤离飞行队,千万不要幻想岸炮部队可以单独击退敌人。(人家不会开火的!)9 z: `+ r, X0 x+ V; C- g4 ?' v
* ]9 Y( r, \" I2 W
在澳洲战役进行的过程中,缅甸日军也完成了集结,攻占新加坡后的南方军一部分主力完成修整,通过海运在之前已经攻占的仰光登陆,盟军长期以来一直密切监视着缅甸日军的动向,当发现当面日军接近10W之众时,日军的攻击意图已经是非常明显了。5 D; [+ }+ D2 h
经过5月中旬两场惨烈的空战(对于日本空军来说可谓战果辉煌),盟军意识到,飓风型战斗机在制空权争夺战中不是新服役的钟馗的对手,因此,在制空权堪忧的情况下更有必要集中缅甸兵力进行防守,而不是分散在各个地方。6 Y  J+ \& p: R7 K8 {, {
日军展开攻势后,缅甸盟军的大撤退在井然有序中进行,所有部队均通过铁路或公路线撤退到杰沙,日军的进军速度虽然不算慢,但是受到盟军空军对马圭机场的破坏(缅甸中部唯一的4级机场),前线的直掩力量空虚,因此不敢过于冒进,盟军主力再次成功完成敌前大撤退,集中兵力退守于杰沙以西一格。现在盟军统帅部操作这种业务真是越来越熟练了=。=
* `) y, d. q! w( E : i4 W# L/ Z+ H- O0 A
中国战场维持原样,日军主力在贵阳南一格和国军对峙,双方相互打炮数月。
7 \) d2 L+ p' G * i" Q' w* H0 f; @3 P" x
最后附上截止到6月8号的情报图和飞机损失。
$ [; Y, y. D- L, s, o5 Q 7 o& J) @8 r  J* C4 D' z1 G
1

评分次数

  • kevin_hx

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完全没有人道的
由于我平时传图用的网站貌似有点问题,现在上传不了图片,等网站好了再贴图了
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完全没有人道的
从战术上讲,当然盟军奥古斯塔装甲集群在消灭日军澳西集群的战斗中没有达到100%的目的,而且自身也将被击溃,但是从战略上讲,澳洲盟军在增援无望的情况下,抓住机会主动出击,击溃数支日军,重创日本陆军第21旅团,牵制日军主攻集团浪费时间北上,远比坐困在悉尼被优势日军从容包围歼灭好得多,对于悉尼,盟军也从来没有抱着能够坚守到底的希望,无非是拖延时间,坚守尽可能长的时间,让日军损失更多的人肉。
( C  S4 _* G1 `' {  h在全世界人民雪亮的眼睛注视下,澳洲战役的发展进程无可辩驳的表明:日军的攻势越来越困难,付出的损失越来越巨大,收获的胜利越来越少,现如今只是42年6月初,开展仅仅半年时间,日军在没有58压力的情况下,已经打得越来越吃力,可以想象43年后盟军58成型后的情况,真是让人十分期待啊。8 Y7 E7 N  d5 ^( B- y4 O4 d* d
另外,盟军在悉尼也会给日军惊喜的。
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完全没有人道的
大战在即,双方的宣传火力全开啊
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完全没有人道的
感谢牛牛前辈的建议和关注
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完全没有人道的
盟军澳洲大撤退已经进入尾声,在撤离的最后阶段由于隐蔽的撤退接送点被日军侦察机发现,受到了一定的损失,尤其是最后一批撤离的慢速运输船队,基本上都沉没了。, M0 Y. U. p, U" J$ T' V
此外还有运送澳军第二军HQ的运输船队被击沉,这个HQ也与船同沉。1 ^$ L8 z. Q, v0 j
日军集中了超过6000+战力在悉尼,并且仍有不少部队在从四面八方赶来,看来攻城部队的最终集结还未结束,盟军预估计其攻坚战力最终将达到7000左右甚至跟高一点。
7 H" y' ^9 K* ~6 \1 B6 d从6月15日开始,日本航空兵开始空袭悉尼,不过成效及其微弱,全天超过百架陆轰的空袭仅仅造成微弱的伤害,而日军自身却由于被盟军部署在悉尼的防空火力击伤而OPS掉5架飞机,照这个速度的话,日本航空兵为了压制悉尼恐怕将损失不小的数量。
9 d; ?1 r5 t4 Z5 V0 t4 O在澳西战役的中后期,盟军深刻地体会到轰炸机群对于地面部队的影响,因此特意在悉尼部署了大量AA部队,看来是发挥了作用的。% |: c: Y3 u* X0 G+ m
同时日军地面部队在集中了优势火力之后也在6月16日开始展开新一轮炮击,准备为攻坚战做铺垫,首日炮击双方各有微弱损失。
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完全没有人道的
盟军方面来说,悉尼守军虽然是远比之前殖民地部队强悍的多的澳洲正规军,但是调整值估计是不可能达到理想的8000+的,保守的估计,攻击首日盟军的防御调整值大概会在4000到5000左右。不过日军应该也只能打出1:1的比值,因此能否拆掉城防还有的一看。
4 R. V5 `: w6 B' Z) J9 G9 G此外,从新加坡攻城战的情况来看,盟军也认为日军战斗力尚比较强大,可以承受一定的伤亡,因此悉尼应该不会坚持太久,但是估计可以杀伤不少日军有生力量。
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完全没有人道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