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缅甸的天气对于进攻方来说造成很多困难啊,扫场机队迟于轰炸机进场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
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完全没有人道的
具体原因我也说不准,总之计划的行动总是出意外~~
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完全没有人道的
42年度11月份,盟军在缅甸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以地面上的杰沙保卫战为核心,展开了一场开战以来最血腥的空中战斗,日盟两军各自付出了约600架飞机的代价同时赔上了大量飞行员。
, w2 z2 X7 d+ L3 {3 d) G缅甸的地形对于双方来说各有优劣。9 {+ {+ ~+ i% D, F
首先在地面战方面,对于日军来说,不能拿下杰沙和密支那的确就如鲠在喉一般,盟军部队只要在实力充足之后一股而下就是面对着一览无余的中部缅甸大平原,日军防御起来不仅正面大,而且难度非常高,缅甸地区又属于热带地区,部队就算退守后方据点也很难得到充分喘息恢复,这些都是促使日军决意扫除盟军在缅北山区最后的落脚点的动机。6 G& }" A9 s' y5 A
反观盟军方面,虽然在防御地理上占有绝妙的优势,但是由于印度与缅北并没有直接到道路相连,而且受限于房规规定,不能一口气大量将隶属印度司令部的部队调到缅甸,因此能调用到缅北参加防御作战的地面部队战力也是有限的,跟日军一样,实际上也打成了添油战术,不断地攒PP点将部队一点一点改属再派遣到缅甸,而且中间还需要穿越无路可走的山区,部队行军速度非常缓慢,增援速度远不如日军,这是非常令人焦虑的一点,目前日军第二波增援部队主力已经快到抵达两军对垒的阵地,而盟军自前一次战斗之后得到的增援力量有限,目测日军增援兵力不会少于6个师团,至少3000+战力,说不定还会有更多。4 c9 G; F0 t9 ]& ?8 c: R7 X: u: H
在地面战中盟军占有地利优势,但是在空中战斗中情况就相反了,缅甸中部拥有大量大型航空基地,从最北面的瑞波到曼德勒,密铁拉,马圭等聚集成团的航空基地可以相互支援,且相互之间有铁路相连接,如果盟军摧毁了一个机场,这个机场不能起飞的机队都可以战略转移到别的基地,不用担心堆积在基地里被全部炸毁在地面上,因此盟军必须全部同时摧毁这4个航空基地才能部分地保障轰炸机部队的安全,我之所以说是部分的保障,是因为日军除了这4个基地可以覆盖到缅甸空域外还有东北方向上的腊戎航空基地也一样可以提供远程直掩,而且这个基地位于丛林地区,4发20000英尺高度的轰炸命中率无法摧毁之
, r# {. B/ u& A4 C因为日军航空基地众多和彼此之间的相互支援,即便盟军4发机群很给力,也难以做到同时摧毁全部航空基地,日军在组织防御空战时特别舒服,基本没有后顾之忧,实在不行,暂时先撤回仰光休整就可以了。
6 K6 g0 }; \1 C5 L/ V' |9 p盟军驻印度航空兵在11月间几乎每天都组织空袭活动,每次空袭必倾巢而出,但是仍然无法彻底压制日军航空基地的活动,而且随着战斗机第二战斗高度房规的生效,日军战斗机的战斗能力迅速提升,盟军到后期几乎每次突袭都必日军损失更多的飞机,战至11月底,几乎所有的盟军战斗机队都已经疲惫不堪,飞行员损失率普遍超过编制的一半,战前经过大半年精心训练积累起来的优秀飞行员损失很大,同时盟军轰炸机群也遭受严重损失,在一天之内被击落击毁138架布伦海姆4型轻轰炸机,除了飞机外,损失了大量技能熟练的轰炸机飞行员,这对于盟军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这样的损失率即便是财大气粗的盟军也承受不起。同时,盟军拼命突破日军防线的主要目标:日军地面上的增援部队也已经接近杰沙丛林地带,给予盟军用来轰炸的时间已经寥寥无几,鉴于损失实在太大,一线机队急需休整,盟军指挥部决定在12月暂时停止一切进攻性的作战任务,重新建立训练机队和训练大量轰炸机飞行员。1 t% I8 f3 T6 y% u- G
虽然日军也在战斗中损失了大量飞机和飞行员,但是毕竟由于是处于防御作战,日军飞行员的损失率估计不会比盟军严重,在11月份中的这次空中战役中,盟军与日军在飞机损失数量上基本打成平手,但是盟军的战役目标并没有受到什么严重打击,而日军基本完成了保护行军状态中的地面部队的艰巨任务。
0 T5 B, a; t. y/ l  \5 [- c2 j这也说明,在42年底,盟军空中力量还不能彻底压制日军空军,日本空军尚具有相当战斗力,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第二战斗高度房规的基础之上。
+ @% R! E! H) L) y$ T' r42年12月份必然将是一个血腥的月份,因为在这个月份中,本年度最后一场大规模地面战役即将打响,日军将集中可能超过10000的战力向盟军不足4000战力的防御部队展开强攻,盟军部队苦于道路艰险,房规限制,无法迅速大量地投入增援部队,因此,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日军还是存在一举击溃盟军防御兵团的可能的,如果日军成功,则盟军方面不仅会丢掉缅北,而且连印度都会受到威胁,反之,如果盟军成功防御住了日军的这次全力反扑,则不仅在缅北站稳脚跟,而且可以有机会大量杀伤日军部队并牵制日军在其他方向上投入兵力。
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完全没有人道的
这几个加拿大旅是我留在杰沙做战略预备队用的,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似乎还是不够啊
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完全没有人道的
12月4日,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在美国西海岸经过长达近一年的修理后终于修复完毕回归现役,目前盟军手里能用的新锐高速BB已经达到5艘之多,远超日本海军两条大和级,不过航母潮还没有到来啊
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完全没有人道的
12月5日,日军地面部队主力终于在大量轰炸机群的掩护下发动试探性进攻,当日10000+战力日军向盟军战线发起强大冲击,盟军部队首先用高炮部队击落20多架日军轰炸机,接着对发起攻击的日军部队展开防御,战斗首日日军伤亡20000余人,盟军伤亡3000多人,但是由于印度部队众多,无谓伤亡还是不小。
) e/ D0 d) R2 Q5 o& v/ P在 60,43 的地面战& k( M2 F' Q# H9 W

( A. p! @$ ~% V& F& G日军 谨慎 攻击
3 S$ `2 i& A) F9 _ 3 D0 I$ P! M3 `6 U5 J' \
进攻兵力 300212 人, 3333 门火炮, 3635 台车辆, 攻击值 = 11040
5 b% _& M9 f0 b% X5 I( |3 G
+ f5 s+ \& U) c6 s5 N% |防守兵力 89692 人, 1205 门火炮, 1041 台车辆, 攻击值 = 3415: S( p, \* Q7 y  y
) ~0 [+ P6 l% c
日军 调整后攻击值: 4984
# n. E1 w) _$ ^1 p 1 W: f7 D1 Q& {, Y) _3 [
盟军 调整后防御值: 5491 9 A5 w( l- q4 r& v. @0 B

1 u3 C9 {0 x+ [, \; Z9 z  x' G: [日军 攻击优势: 1 比 2 * J) J( |5 Y" Z. h- A
2 V7 W  N1 r0 M; D. {2 A
战斗修正
( N) ~! M$ j; r2 M1 h# Z防守方: 地形(+), 补给(-)* q' n: V9 q1 P2 y2 V# g) N
进攻方:
6 }9 M# o( U3 ?8 [7 e* p
7 s' h! N: e, Y2 f' ?( K日军 地面部队损失:
, {& g$ I. ^. h( R8 Z% g7 g      23426 人伤亡
# W! i# s8 [0 N) j         战斗班组: 66个被歼, 1385个伤残" V2 {5 Q# P6 f& M
         非战斗人员班组: 42个被歼, 1278个伤残, e- W, K) q! {' w/ \
         工兵班组: 7个被歼, 129个伤残' y4 ^4 P7 [3 e1 Z
      损失1门火炮 (0门被击毁,1门失去战斗力)
$ v: f9 Y3 x/ t% w      损失757台车辆 (62台被击毁,695台失去战斗力)
6 d; z7 E& G2 ~6 C/ _
+ D: l9 |2 D2 o
$ j. h7 F5 v6 F" B盟军 地面部队损失:8 N: ~, e* V: u" x5 Q$ S- \
      3922 人伤亡! G: S- Y& z* d
         战斗班组: 137个被歼, 335个伤残4 s& K, j9 r; N8 T8 I
         非战斗人员班组: 140个被歼, 705个伤残" J" Z5 r% L2 L: r3 `
         工兵班组: 9个被歼, 53个伤残/ x( M2 w' N; M' ^3 {/ f  l+ {) _
      损失5门火炮 (0门被击毁,5门失去战斗力)
5 ~" \+ V2 D9 {0 U) k7 P8 ^      损失164台车辆 (10台被击毁,154台失去战斗力)$ ^5 g8 Q& ^! i

5 {9 o0 _* C% w  [+ v* f # _0 O- R7 b3 u' B3 u' N. [$ `
攻方部队:3 G% k( r9 Q2 B- s* t. ~2 }
    第2战车师团  
2 Z1 y" Z3 {  {( q, m    第36师团  
5 V5 k, w4 m/ C2 A    第4师团  
5 ^# p0 F+ O6 S* f# \  n    第16搜索联队  
/ _: m* ~* ]. O$ |  Y0 s9 S# i3 t    第38师团  
8 |+ @5 _$ e! u5 e: v- n: Z    第18师团  
2 b  H; D" r9 _' x3 k7 z" v3 l& H0 X    近卫战车师团  
* Q5 n3 _9 x; u( i( B! b% \    第4近卫师团  ; N, o/ Z" A2 `, M* x) d! [+ c! ?$ b9 V
    第24步兵联队  ' e* [& p& G9 Q5 {, @) y2 I
    第32师团  2 ]3 P3 P5 d# O# ^; Q" G
    第5师团  8 _  [" [+ O- a( s
    第53师团  
% b7 x6 ~  Y; |9 W: d    第21师团  
# [4 L* e- Y" ^/ O0 T& f; l    第52师团  3 X" P) x' V) H7 m1 F1 d; D
    第104师团  / T; M. Z+ a! d
    近卫师团  ; U5 |- Y9 x7 r+ G4 O* B" v
    第8战车联队  / F, g" g* B/ p; Y
    第55工兵联队  
6 u2 c. o4 X1 ?$ T    第33师团  
4 @3 q# N2 {* b* k2 Z& O; n    第48师团  
% U! L! h5 v7 F9 w    第26师团  1 r# h6 |# r2 Y) l7 j% b: F
    第4独立工兵联队  
* k6 u# o6 Z4 {( p* E% X; y! `    第6师团  
# x9 l- G; y9 t3 ]    第1战车师团  
, f9 W( b: `* }% l0 F# r& p. O  @4 Q    第54师团  
; ?/ h6 M- V5 G8 R. M    第6近卫师团  
+ G) G8 ]$ L1 O7 u$ D0 v& @( e7 P5 d    泰国陆军第4步兵师  9 o  I" v0 H2 C9 f3 I  L
    第22战车联队  / ~+ S' g# t0 E1 k8 U* C
    第56搜索联队  
2 n9 Y8 ^( [1 }, Y. H/ k    第12战车联队  
. y6 K. G# |! Q- J! N2 I    第112步兵联队  % B% b3 b+ J$ k
    第56工兵联队  
0 f5 V9 r7 z' R  K    第14师团  1 t& M" g+ O' @) X
    第15战车联队  5 R- ^0 I" A- d& c
    第7独立战车旅团  
4 v' f2 p2 ~0 O- h- M$ Y5 W4 I1 q    第17独立近卫联队  
4 C" [' \; ]) ]* K9 M    第31野战高炮大队  5 E" |6 n0 U6 Y% T
    第25野战防空联队  
- y) o6 h9 E. U8 s4 ?    第1野战重炮联队    n0 _7 {' }+ {- ]! M& @0 H4 i9 S
    第17军  
6 B8 v( P. v0 V& G8 Y  x8 i; R    第15军  
7 l& D' n! H5 |' c) h0 o+ X    第18野战重炮联队  ( E/ g( d; a( [) w" U# Z" \0 [+ y
    第25军  
4 z; U" E) M, V, `' o4 E    第56野炮联队  
8 Y# v# p$ l+ z$ S2 _4 J" L    第33独立高炮中队 3 y% U9 S' ]4 x% \
    第3速射炮大队  ; k- a" i- s2 O
    第2野战炮兵联队  
/ l  D* N0 |. ]  i8 {( H5 l" ?    第44野战高炮大队  ' s  {; g; _1 b% M& j
    第23高炮联队  ' L8 U$ f4 n; V% [# e
    第1迫击炮联队  2 l8 A/ \, |  e) a0 o5 q: l
    第32野战防空大队  3 o3 _4 d' E' q, M8 e% p; I
    第36野战高炮大队  6 C$ P1 f  X! Y
    第1速射炮大队  - H) X: b0 F& G3 Y. ]
    第34独立高炮中队 ' s# g  T& |( p; ?& K' {6 s3 M3 d7 k
    第51野战高炮大队  5 k5 ?3 h( P7 S) y0 T
    第31独立高炮中队 $ u+ ~0 t. [# o0 m
    第16军  - l+ M" |& @: s
    第5迫击炮大队  & {: |# o5 r  [& a
    第3迫击炮大队  
1 m$ w; o4 r$ U( G: O. O# a& V+ C    南方军  
* @1 u/ K# `' K) p; Z) g    第2独立重炮大队  
3 U" u1 k9 A- J- k7 `    第31野战防空大队  4 V. L, a' q+ d- c) p$ ]6 r, Q
    第2独立重迫击炮大队  
  F  }5 N1 W" N% w: @! S    第2迫击炮大队  ; `. r' q5 z& P3 j
    第9独立重炮大队  + p( V( U$ K! l& J+ Q0 a, z% F+ a
    第23野战高炮中队
5 J7 O0 s1 o- U0 `    第55山炮兵联队  
" f, G- e+ j; U3 h    第14独立臼炮大队  
4 Q% U' A. Q$ v' r6 v. {    第50野战高炮大队  / N7 i- M8 `& i8 t, H) n
    第3独立山炮联队  4 G6 P4 S% Y- L
    第10独立山炮联队  
8 J4 t; x0 a- K8 A0 G    第1攻城重炮联队  
, c6 V' h3 L1 N; P    第20独立山炮大队  
6 i9 J" Q2 Q" F1 P4 \    第3野战重炮联队  6 l7 K+ i& p5 T+ i9 e* h9 Q6 d
    第21野战重炮大队  6 J3 C; v0 y( W: t
    第3独立攻城重炮大队  
8 Z" n* G' e+ p1 ~4 }2 i2 _    第15独立重迫击炮大队  
& o1 |% }; y9 l# Y+ m; i9 P. p( W    第6速射炮大队  
, W7 C3 l3 ]. X    第8野战重炮联队  . e9 W# T) k9 q4 q
    第39野战高炮大队  
  v! z0 k5 H! |# c9 p9 B- |
5 q' M( B& M) N+ `* M2 M& K守方部队:3 I3 T' @3 m% L' G' m5 s
    加军第13步兵旅  
5 r3 E% z2 V+ S    英军第16步兵旅  9 u) r& Q  ]: C8 f' X. F
    加军第16步兵旅  3 C5 c( ^& V9 m2 U% n2 H) q4 [3 s, r
    英军第23步兵旅  3 V4 T3 N( ~* w0 W7 l7 r7 W: o
    印军第98步兵旅  + E* R  n+ v+ \  `
    印军第99步兵旅  6 y8 Z4 R; }4 x& u5 D  c& U
    英印军第17步兵师  * p2 N" u) @, _9 [' j
    英军第45侦察团  : [( e2 v  I: C) ~0 W8 \8 g
    加军第14步兵旅  
  Y% o) d! S+ T- m( w    英印军第44步兵旅  . Y' v: p5 a4 Y( e- o0 N) a1 `
    印军第26步兵旅  3 i3 h: I4 e- e1 e( c3 G
    英联邦第22东非步兵旅  8 W% r% E( d$ x: T
    第39英印步兵师  " o+ ^+ K( {. m/ H2 B( I( N: [# V
    印军第100步兵旅  
) r1 s7 M! R6 D    英印军第45步兵旅  
3 r" w3 F  z5 d, B* n; J    英印军第46步兵旅  $ w1 Q2 Z: _3 b
    英军第2步兵师  
: H2 P' a: b+ K( I$ m2 q    国民革命军第5军  
( b) A, i" v: S; `: |  K    印军第20山炮团  * Y% F/ `. P+ E5 x
    印军第25山炮团  / _" m) k* z: B0 {1 |/ n# q! ]
    英军第6重炮团  
% }2 u# V$ W9 g- M: n9 E    英印第9军  ) a0 P* p* B, t" L
    印军第24山炮团  
; l; X: h: _( U/ J    英国缅甸军
6 |- \) V2 S! b! \3 t; A4 ^    印军第23山炮团  6 S2 W, U# _- r5 Z9 ^  k
    英国东方集团军  
! O) X: e( A7 H  W/ f2 p    英军第8榴弹炮团
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完全没有人道的
伤亡倒尚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奇怪的是,我在杰沙还有不少补给,但是前线部队似乎已经受到补给不足的影响了,很奇怪
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完全没有人道的
已经进行到了42年12月7日,开战一周年纪念日啊
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完全没有人道的
日军这波突击算是顶住了。但预备队基本耗尽。
% `' h/ Q  T' z  [目前来看,日军动用的兵力超出大统领原先的估计,实际兵力估计超过13000+,而盟军方面目前已经几乎用完了所有预备队,日军至少还有望得到1000+战力的新部队支援,当前形势非常严峻,从英帕尔翻山而来的增援部队无论如何不可能在日军之前赶到,盟军缅北集团至少还要孤军奋战两个星期左右,盟军新部队才会接近战场,这期间,日军以手中的优势兵力可以发起多次突击,盟军部队将不得不面临部队越打越少的险境,愿上帝保佑盟军可以顶住日军的疯狂攻势。
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完全没有人道的
最后的加拿大预备队一个旅到了而已,实际损失500战力,而且后继无援
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完全没有人道的
不仅缺少补给,而且日军第二次突击比第一次谨慎造成的盟军实际伤亡要大得多,第一次才损失不到4000人,第二次直接伤亡10000+,估计是因为突击加成的缘故,而且日军第二次打出1:1的比值比较有利。
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完全没有人道的
日军这回复速度无敌了,照这个回复速度,再加上几支增援部队,盟军未必能顶得住这波突击了
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完全没有人道的
战斗到今日,在大量消耗日军战斗力之后,盟军新一轮战役预备队抵达战场,日军战力回复到10000大关,然而盟军战力已经达到日军发动首次进攻之时的水平,在未来还将有更多的盟军新部队抵达战场,以养精蓄锐之师替换下已经疲惫的伤残部队,杰沙大战不过是刚刚拉开帷幕而已!
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完全没有人道的
日本南方军企图用谨慎攻击消耗盟军战力,但是今天的战斗显示,日军即便是用谨慎攻击其交换比也和上次突击差不多,这说明日军的攻击力正在持续下降,新锐的盟军援兵表现出了比之前用来消耗日军的阿三部队更高的战斗水准。) [! V. J  H" p6 Q5 F/ i
另外尤其是使大统领欣慰的是,困扰盟军前两次战斗的补给短缺问题已经得到圆满解决,堆积在杰沙的补给通畅无阻源源不断地流入杰沙前线盟军将士手中,在不受补给困扰之后,盟军部队的调整值相当令人满意。
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完全没有人道的
拆开部队果然恢复速度快许多,一天之后盟军部队战力已经回升到3150+
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完全没有人道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