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芷江战役取得成功,赶在5万余增援国军到达之前,击溃芷江和芷江以东一格的国军部队。国军主力集团被分割为以贵阳以南周边为中心的约6000战力的中央集群,和以长沙为中心约2000战力的长沙集群。2 q9 Z: D3 c. w' s% W4 ^2 @9 r
在 芷江 (78,50) 的地面战
, M" I% f& x# W日军 突击 攻击
2 q) h8 M3 g5 t4 M! F进攻兵力 51328 人, 474 门火炮, 715 台车辆, 攻击值 = 1963
9 Z" _% s. ?4 }2 Z# y8 E! C防守兵力 7133 人, 21 门火炮, 0 台车辆, 攻击值 = 1231 \6 l+ C' P8 S$ T `
日军 调整后攻击值: 2031
+ u3 r0 `1 O3 Y- E7 ]% N( i" v( Y盟军 调整后防御值: 106 6 @& L' e( D4 ]0 ?: J9 f1 _; U
日军 攻击优势: 19 比 1 (工事等级 3级) {; N% h/ |! a. m$ r$ c5 Z) v
日军 部队占领了 芷江 !!!: \$ X/ e) x4 B% z, r6 i
盟军 飞机
7 f- O0 ?- V# \4 s: Z8 U( a 没有起飞, M8 m& U5 D6 k6 \6 p% u" D
盟军 飞机损失5 j) X% }$ v! g/ K
无盟军损失% T! e# d" ]' [
战斗修正
: l" n6 H3 U8 \. Q! S4 b; q+ k防守方: 地形(+), 工事(+),, 准备度(-), 经验(-), 补给(-)9 W3 R2 r! U; p1 v! s
进攻方: 突击(+)1 g* l: R4 i! O. i1 }3 ]
日军 地面部队损失:5 N y2 l" n/ t3 w5 e0 J, }
295 人伤亡
) ?- ?, Q# b" M Y 战斗班组: 1个被歼, 16个伤残
, N! a9 p6 a0 ]; c0 v: Q 非战斗人员班组: 0个被歼, 15个伤残8 k. R6 [# W0 K x. V6 N$ N* \
工兵班组: 0个被歼, 1个伤残7 U0 b6 S9 G2 J
损失2台车辆 (0台被击毁,2台失去战斗力), ~4 W& k {, i. F
盟军 地面部队损失:1 d2 ?4 G" J- D5 N3 Z
4387 人伤亡, ^& n) w7 }2 h$ C# N0 D% {
战斗班组: 75个被歼, 25个伤残
5 l; P0 I) L) ? v 非战斗人员班组: 254个被歼, 180个伤残+ \- v: ^# Q* Z8 M; y. u
工兵班组: 35个被歼, 1个伤残
9 a& D; i9 ]1 N* a0 R2 e 损失15门火炮 (15门被击毁,0门失去战斗力)) v; I1 e% ?& \/ M
5支部队撤退
* ], V* M7 Y5 h- t# O攻方部队:8 l+ p5 o5 K, Y7 l
第40师团
' S: @- G: d4 o 第138步兵联队 ) ^9 R' }" e' t* ]+ e7 V3 [+ y
第4近卫师团
) y C% }. y- q/ _- Q* O 第56独立旅团
( ?3 H, n1 x6 F+ [) W$ C# C 第55步兵旅团
% W! y8 H2 f$ F Z. s, k' c7 f 第19独立混成旅团 % C% e! X/ K; u/ g
近卫战车师团 3 B+ Z/ a* y3 v
第23军 & C8 |; U2 q0 Y3 k2 D
陆军第21军 5 J" ?) o, R; ~6 N4 h( s
守方部队:3 l+ z* D+ z+ J, Q% }9 ]) y
中国空军第7航空站 3 d6 x0 P) U( e% W( Z$ ?# j# @/ B
中国空军第9航空站
, b) s/ S( X; X+ J3 A8 D# A4 I 国民革命军第19集团军
Y3 n6 J8 q. q# _+ {; J 国民革命军第7战区
, S8 `1 N" F8 E) }* T, p! p 中国空军第18航空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