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angqifeng 于 2014-10-31 17:24 编辑
+ G- l* m/ H* }/ H9 F/ [( n
. h) q# j$ \ \8 K, d! }; g$ E% c这恰恰说明,德国并无灭亡苏联的实力。借1句前人名言:德国虽无灭亡苏联实力,但是也相差不远。1 L' |$ n' N' I+ [+ X, z0 ?
德国要取胜,就需要集中全力,携欧洲大陆的实力,在关键战场集中兵力,胜负尚可一搏。如果有实力,基辅莫斯科可以同时 ...5 P2 x+ z, t, m; X. _- N
player0001 发表于 2014-10-31 16:21  ' |% L, I9 U- Y( r美国可没一开始就站在毛子一边,美国的态度在二战前期就很清楚的表达了,希望你们打,我好坐收渔人之利,如一战一样,最后来捡便宜。之所以最后美国对苏援助而非对德,首先是德国占优的时候,美国不希望战争因此结束,那样到哪里去发战争财呢?而且德国要赢了,德国成为欧亚霸主,美国岂不是还要矮一分?精明的美国人民怎么会允许发生这种事呢?而其后德国处于劣势了,更不用说了,美国只不过是复制一战的办法,乘机来捡皮夹子而已,然后,以救世主的身份获得最大也是唯一的胜利果实,并仲裁其他国家的命运,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老大。从本质上说,美国支持苏联仅仅是出于以上这种自身利益的考虑,假设苏联速败,显然美国佬就会另一副嘴脸了,会不要脸皮的加入到争抢残羹剩饭的队伍中,然后等待下一个时机和德国一较高下。当然,最终一战二战都如了美国佬的愿,按照他们设想的结果进行的。; q6 f) T) H3 J1 P8 h/ z3 W
至于说基辅莫斯科的方向之争,我个人还是认同元首的选择,因为摊开地图一目了然,所谓的南方战场并非多南方,仅是相对而言,其实仍然是在德军西进方向上,换句话说,中央集团军群如果不管不顾直接奔莫斯科而去,这块南方战场其实就是在德军补给线上拴着的定时炸弹。当时的南方集团军群没能力包围消灭基辅方向的苏军集团,因此需要中央集团军群抽调核心兵力支援,如果不增加兵力,南方集团军群仅能和苏军对峙。换言之,苏军即可以在原地和南方集团军群对峙,也可以撤离到后方加固莫斯科方向的防守,还可以在得到必要休整增援后攻击因向莫斯科快速推进而拉长并变得薄弱的中央集团军群的侧翼,有可能截断突入苏联腹地上千里的中央集团军群和德军其他部分的联系(也就是说中央集团军群被包围),到时候史上最大歼灭战的赢家就是苏联了。
7 H# y. U) W$ j4 Y% h所以,我认为古德里安等人速推莫斯科的想法不是没有道理,但严格说是冒险主义,在法国,他这个主张能够成功,在苏联则未必能成功。首先是法国整体实力远不如苏联,其次是法国的国土纵深远不如苏联,最后,法国的抵抗意志大家也知道的,和苏联不是一个概念。
1 h! j& A+ m8 l( N9 m4 f& _元首的决定现在看来也许稍显保守,不过我相信,任何一个有理智的人坐上最高领导人的位置,都会通盘考虑,会较前线指挥官更慎重,而且他这个决定理论上也符合军事常识,现实中对后勤补给要求相当高的德军机械化部队也经不起补给线被切断的折腾(看看隆美尔在北非的失败就可以知道补给线对机械化部队的重要性比起普通步兵部队大多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