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瑞鹤级航空母舰,楼上的糊涂了吧,这一级是你发明的不成.回帖前先想一下.
翔鹤级之外就没有以鹤为级名的日本CV了
瑞鹤设计是84的,当然如果装96舰战可以最大到96机,但日本载机严重不足,且84中有12是零件状态,虽然可以快速组装,但相比美国CV,鹤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不过确实是日本设计得最成功的CV之一了.
全機今ヨリ発進、敵空母ヲ撃滅セントス!!!
看来装甲空母党的支持者又多了BB党
一般薄皮空母虽然舰载量大 但是一旦甲板被k到立刻失去战力
经由不断的实战教训 各国逐渐体认投注重金的<火柴盒>空母太冒险了
一旦甲板被k到立刻失去战力
非也,中途岛的约克城丧失战斗力了么,紧急抢修后继续作战,甲板被K必须到达严重的地步才会丧失航空作战能力,比如中4-6枚500KG炸弹,在这种情况下,装甲空母一样得撤出战斗修理,而且因为装甲空母甲板材料的特殊性,反而不容易修理.
经由不断的实战教训 各国逐渐体认投注重金的<火柴盒>空母太冒险了
故舰载量少一点没办法 但是强力的飞行甲板装甲还是必须的
又错了,经由不断的实战教训 ,载机量大的航母才是大航空时代的主流
请看马里亚纳海战,美国埃塞克斯级的威力,而且甲板装甲和载机量完全可以平衡,比如中途岛....
战争中期装甲空母成为各国的主流 例如大凤 光辉和中途岛级
像胡蜂级 苍龙级这种薄皮空母 事实上就是经不起考验
可怜人,再次错误了,战争末期装甲空母都不是主流,美国的主力是埃塞克斯,日本的主力应该是两鹤加后来的云龙,至于英国,本来就不是太平洋的主流
另外说一下,胡蜂是中了三条鱼雷爆炸沉没的,他的防御是薄弱的可怜,这是特例,苍龙的飞行甲板并不薄,载机也不多,所以不能算薄皮大载机.......
所以,如果说从不同的吨位来看,非装甲空母中攻防兼备的典型是两鹤,装甲空母中,中途岛当然是极品.....因此,单纯的追求高防护而把载机牺牲到较低的水平,50机以下,是非常不可取的......
全機今ヨリ発進、敵空母ヲ撃滅セントス!!!
回完帖才发现原来是reinhot兄来了,下手有点重,莫怪.....
全機今ヨリ発進、敵空母ヲ撃滅セントス!!!
看起來壯碩又凶猛
武器实用就是美,毕竟航空母舰一类的武器不是放博物馆展览用的,不过说实话,美国航母难看的并不多.....多还过得去....
全機今ヨリ発進、敵空母ヲ撃滅セントス!!!
美国航母机库一点都不缺保护,美国是飞行甲板缺保护......
全機今ヨリ発進、敵空母ヲ撃滅セントス!!!
就是250KG,炸到装甲板上也不会火都不起,一点损伤没有的.....只是损伤少点罢了...
全機今ヨリ発進、敵空母ヲ撃滅セントス!!!
最长命的航母好像是“隼鹰”吧,战后解体的,从42年服役起就参加N多战役,
我们来看看楼上说的N多有多少
隼鹰号
竣工1942年5月
1942年6月参加中途岛海战,配置于阿留申方面的佯攻作战。
1942年10月25日参加南太平洋海战,
1942末到1943初,隼鹰号在土鲁克待命
1943年11月,隼鹰号在冲之岛海域遭受美国潜艇雷击受伤,由重巡洋舰利根号拖曳回吴港进厂大修。
1944年修复完毕参加马里亚纳海战,再次被击伤,回国修理完成后,从事于对马尼拉方面的物资运送工作。1944年12月9日,从台湾海峡的马公启程往佐世保的航行途中,遭受到美国潜艇的鱼雷攻击,分别击中右舷机械室和舰首,浸水达5000吨,并丧失水面下舰首约10公尺。
入港后修理三月都未能完成的隼鹰号就地伪装,直到解体。
就两次战役,能叫N多,楼上的肯定没查资料.
要没2鹰日本根本坚持不到1944年
天哪,经常待命的两鹰居然成了联合舰队保存的关键
飞鹰号
竣工1942年7月
1942年10月22日初次参战就因轮机损坏提前离开战场,返回本土大修直到1943年
1943年6月10日,飞鹰号在从横须贺出发前往土鲁克基地的途中于日本近海的三宅岛遭受美国潜艇的伏击,一枚鱼雷造成第一罐室严重损坏,再次回到了横须贺进行修理。其后仅从事过航空机输送任务直到1944年被美机在马里亚纳击沉。
楼上的,多看点资料吧,在TEKCN还能糊弄下小白,.跑这来就不中啦........
全機今ヨリ発進、敵空母ヲ撃滅セントス!!!
楼上的理解是正确的,这篇文章有错漏,小泽确实没有换到过降鹤上,他先是去了羽黑,后来又换到瑞鹤..................
全機今ヨリ発進、敵空母ヲ撃滅セントス!!!
埃塞克斯可不是薄皮,人家就是飞行甲板装甲薄弱了一点,仔细去看看ESSEX的构造,防护还是很好的..............另外,英国人能出动50机战斗机来直掩的话,至少要有2艘航母,美国人也一样,不可能一艘船就装100机战斗机了,另外还要考虑飞行员素质和雷达,以及防空火力等要素......
全機今ヨリ発進、敵空母ヲ撃滅セントス!!!
另外用比例推测也不够准确,如果综合考量,不用说肯定是美国人的舰队更安全...........
全機今ヨリ発進、敵空母ヲ撃滅セントス!!!
英国人的航母载机小,跟机库尺寸,舰载机尺寸,是否是封闭式机库都有关系,另外计算方法和机种的差异也是需要考虑的,美国也一样,早期装F4F,TBD和SBD时,萨拉最大可以装90机,而舰载机大型化以后就下降到69机了,这个需要仔细考证才行,一定要注意数据的口径.
全機今ヨリ発進、敵空母ヲ撃滅セントス!!!
什么定石战法,日本指挥官就喜欢瞎取名字,都不是航空战法之正道,TF58就用常规的航空战法,攻击防御基本都是完美的............
全機今ヨリ発進、敵空母ヲ撃滅セントス!!!
楼上不用给我科普,定石我知道是什么东西,这种战法完全亵渎航空作战之精遂,远距离的大集群攻击才是王道,其实,我一直怀疑战研那书是故意歪曲了角田的行为,其实那书字里行间还是受了某些影响,这也没办法..........其实,角田在南太平洋海战中是没有权利指挥战列舰的,何来说他的战术中有用战舰来扫荡残余,所谓用战列舰打扫战场这样的东西,确实是有,但不是角田发明的,应该是指在航空部队攻击并使米舰队丧失作战能力后,由前卫部队最后打扫战场,和什么蛮勇应该没啥关系,毕竟还强调先用航空舰队削弱和瘫痪敌舰队,这种战法的产生是有道理的,在中途岛战败后,日本主战航母数量由6变成了2,数量严重不足,加上本身单舰载机量就不如美方,所以,单纯依靠航空母舰部队战胜强敌已经比较困难了,加之通过从中途岛海战中吸收的战训,而改变了航母载机的编队配置,以鹤为例,从先前标配的18,27,27(战,爆,攻)改成了27,27,18(战,爆,攻)这样加强了战斗机防卫力量的同时,由于总载机量之限制,就减少了作为主力攻击力量鱼雷机的配置(日本军的99爆击机攻击力不足以直接摧毁米国航母),因此,航母主要的目标是通过连续出击飞机,破坏美国舰队的战斗力,瘫痪米航母,最后由配置在航空战队前方的前卫舰队打扫战场...........同时前卫舰队还要担任警戒和分散敌机的任务,实战中的使用效果也还是可以.
再说角田,因为其是与近藤的前卫部队编在一起,所以,持续向美舰突进也不奇怪,加之,隼鹰载机有限,距离美国航母距离较进的话,则连续发动攻击的次数和频率都可以加大(往返航程短),另外美国人此时已基本丧失了反击能力,也是角田敢于深入米空击圈的重要原因之一,后面就不多说了
如果看看日本人写的机动部队一书及一些E文书,就会发现,对于角田,山口(包括山口这种相对冷静的指挥官都成了蛮勇之徒)之流的评价是否和国内书刊一样,国内的书,出的质量比较好的,也只能略做参考,还是看外文书比较合适.

[ 本帖最后由 hyyy 于 2008-8-8 10:08 编辑 ]
全機今ヨリ発進、敵空母ヲ撃滅セントス!!!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