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这个话题不是政治话题,我无意讨论这个战争的是非与否。实际上这是个讨论witp战略的问题,但因为有人可能作不恰当的联想,所以发表在这里。
/ W" }7 X9 ~4 q4 `
; h ?6 u' \1 ~ V$ f; A$ J伊拉克战争失败了吗?现在此类新闻甚嚣尘上。我们可以反问一个问题,假如witp打到1946年3月,日本又被打回了他们那四个岛,但盟军无法占领本土四岛以及很多日本人战前把持的地盘,那么到底是谁胜了?1 l( d1 d) h% z P4 y
! g6 @ p, m. V: B+ Z这两个问题的共同点就是难于回答。从字面上来看,日本发动战争五年,损兵折将,最后哪儿来哪儿回去,应该算是失败了,但我看,没有一个拿日军的人在取得这种结果后会承认失败,也没有一个盟军玩家有脸认为这是他的胜利。
# Q! g7 o& ?% H, Z: P" M ; @/ D6 K! ~2 |& @1 }- }
伊拉克战争的问题是,当西方世界与回子教的冲突不可避免时,应该在何时,何地以及何种方式与宗教狂热者作战。把这个问题映射到witp中,就是当美军的反攻不可避免时,应该在何时,何地,以什么样的兵力与其交战。$ _) L1 n6 L/ G* K3 p3 T
3 B$ e( Z7 A7 d; {
拉姆斯菲尔德犯下的错误是以为敲掉了萨达姆政权就可以结束战争。是的,擒贼擒王,这套不是老拉发明的,版权属于我国人。不过,并不是百试百灵的战略,也许对希特勒政权,甚至对日本帝国有效,但对原教旨主义宗教狂们并不一定有效。日本海军在二战(以及之前)战略上的一个误区是盲目追求总决战思想,力求重演对马海战,一战定乾坤,所以对消耗战,破交战等准备不足,因为不屑一顾,所以没有好好发挥手中兵器的作用。问题是,总决战会不会发生,如何发生,并不取决于日本一家,而敌人的行动也占有很大分量。鉴于敌人在物质上占有绝对优势,所以敌人的意志甚至压倒了日本军队的意志,最后,日军在他们准备不足的消耗战中被拖垮,而仅有的一两次总决战,也是按照敌人的条件,在敌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开打的,同样以日军的惨败告终。: L: f/ F" @. x" D7 H! b" w
$ M# P/ S, g- u/ n. W( k& ]( L
美军在胜利进军巴格达的战斗中付出的损失远不及随后的镇压暴乱的行动。日军损失的主要舰艇,在消耗战和一系列小海战中损失的,远大于在主要海战中的损失。如果放到一个细节中,从莱特湾海战分析,美军辅助兵力和扫荡败退日军的战斗中消灭的日舰并不比三次主要战斗中消灭的日舰为少(萨马岛海战不算是主要战斗,而是一场计划外的遭遇战)。9 E. _/ s% V/ g& k; ^% k
r4 g8 W; ]$ U
既然总决战并不一定如人们希望的那样定乾坤,而消耗战中持续不断的损失不可避免,那么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应该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用何种方式与敌人进行消耗战,怎么样使得消耗战与总决战保持有机联系,使之互相服务。如何评判消耗战的成果和形势走向。
' J% r" C; Q" D# U5 @$ l& b0 s; L
% k) p& L( V9 Z; q9 s错误地估计总决战的意义,对消耗战准备不足,不恰当地选择消耗战的时间和地点,对消耗战的成果和形势发展作不恰当的评价,美国及伊拉克战争的评价者在现实中就犯了其中一些错误,历史上,有更多的人犯了这其中的某些或全部错误,在游戏里,日军玩家很容易失去整体战略概念,犯其中的某些错误,从而大大减轻盟军反攻的难度。
7 y# A% H+ j: O2 z6 G8 X8 Q' p
3 W* w+ e9 \6 [, l, Q, x* }' j& n " O$ L# u8 M. ^8 j# P( x
(讨论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