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WITP大战役各个阶段双方总体实力对比估计

评判标准为,官方战役,潜艇全关,其他打开,第一天突袭效果。苏军不参战,但考虑其“存在”的影响。不考虑使用原子弹。双方水平接近或者日军比较高,没有产生类似中途岛KB全灭等等因为偶然性因素而一面倒的决定性战役。 9 J7 H- L( v, X! D& q5 |6 q

, N$ l7 S) h% @6 @" z( b- U% |4 \以盟军实力为100%,日军实力的相应数值
  U6 f7 A8 i. y) H ; m# g0 x+ H  u; c% K

1 M7 R- s+ ]( J7 ^9 p. j5 x我的估计为:开战时80%    (开战时盟军兵力过于分散)$ H% m, p# x. s2 V) \

4 o: c# g6 p4 I% B42年底:60%
' N* l3 c7 S7 ?6 S # ]4 ], O1 l$ m# ~9 R& U5 x
43年底--44年初:30%
& I) B3 l( V9 O0 R- j : r; x4 C: q; z9 P; z
44年底--45年初:20%
- ~9 x2 Z2 Q7 |& s" x( r
3 r% y% b- y& e/ c" l45年夏末:15%以下 (苏军参战的话为10%以下)
% v# b( x" M( U! Y+ u 6 i) A3 Z8 [: `& F3 Q8 n5 ?/ y
, {" O3 w" K% @' O! y
CHS日陆显著削弱,但海空军略有增强,盟军方面主要因为四发载弹量降低而有所吃亏。总的来说,日军在前期变化不大,后期日军比官版处境略好,但估计提升也就最多5%) N% n9 z& ~) Y" K! ?

; T, G; E( ]5 e ( G9 ~% ?0 ]& `6 Z9 b; Q
我想这大概可以解释为什么那么多人争做盟军。
Soldiers and sailors would fight like madmen to hang on to the red-light district . . . wouldn’t they?
日陆师团多,但大陆资源和重工业都不是日本手里的重点,而且原油奇缺。盟军虽然分散,但具有选择进攻地点的自由。不信去看free对hades那局。飞龙你觉得吃力是因为你跟free水平差距比较大,前期打得不好,都被他堵在容易防守的地方了。
Soldiers and sailors would fight like madmen to hang on to the red-light district . . . wouldn’t they?
我水平不高啊,没看见水平高的都不愿意跟我练,找的老外也是一个比一个烂…………现在这个唯一的优点大概就是比较坚韧不拔了…………
Soldiers and sailors would fight like madmen to hang on to the red-light district . . . wouldn’t they?
可现在是老外被鱼肉阿,所以说他坚韧不拔。其实我也觉得没劲了,可惜这游戏不能改密码。否则我早提出来拿日军了。唉,老外的平均水平也是相当低的。
  I. ]) @2 B: H7 R
+ J! ^) b# r( I# a本来是跟两个老外开了两个档,另一个在连续惨败后还没坚持到42年就跑了,直到现在也没人接…………
Soldiers and sailors would fight like madmen to hang on to the red-light district . . . wouldn’t they?
43年首先潜艇鱼雷就好了不少,然后水面舰艇普遍换装雷达。42年末到43年底装备的飞机,比如解放者,海盗等等,即便到最后也是很有战斗力的,而日本现在的主力战机到45年就又过时了,囤积也没用。另外由于后期制空权越来越向盟军倾斜,一些过时飞机也能发挥作用,相反日军如果不是性能非常好的飞机,出来就越来越是送死,越到后来,日本能发挥作用的飞机的性能要求就越高,而盟军正相反。
Soldiers and sailors would fight like madmen to hang on to the red-light district . . . wouldn’t they?
就地面部队来说,作为主力的步兵班(这个不会有人反对把),盟军从41年到44年,火力提升是跑步前进,日军几乎是原地踏步。经济方面,越到后来日军资源和重工业越少,盟军四发越来越猛。盟军不用生产补给和燃料,盟军要操心的是把取之不尽的补给从美国和卡拉奇运出来。在这一点上,越到后来盟军商船越多,日军破交能力越弱。也就是马太效应了。指数级的扩大差距。
Soldiers and sailors would fight like madmen to hang on to the red-light district . . . wouldn’t they?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