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这房规大部分是我想出来的,当时主要为了顾及历史真实性,一般对战没必要全部遵守,假如你对历史真实性没兴趣。不过鱼雷艇和四发高度最好规定一下,四发就不得低于10000英尺吧,反舰不得低于15000英尺。拿盟军的应该自己克制一下,少钻空子,要不然日军不陪你玩了,你费那么多心机干嘛呢。
3 T# i& {# C* ]3 s/ [# r; v+ o3 N5 C
潜艇应该就不能载人。实在要载人的话就米军那三个6英寸炮的怪物可以载人好了。
Soldiers and sailors would fight like madmen to hang on to the red-light district . . . wouldn’t they?
关于四发和鱼雷艇,我就说个简化版的规定吧。
) u; x$ k9 u- |3 r! l! o
: z; B/ C$ j+ b4 D3 W& P! p四发任何情况不得低于15000,你爱升多少都无妨,如果你觉得这样仍旧有效费比的话。8 ~. N: J, ?- y8 \& c4 Z' h
鱼雷艇不得离开生成港口。你哪儿造出来就呆哪儿别动了,省得你把它当辅助驱逐舰来使用。要那样日军也应该允许造PT海,要不太不公平了,毕竟这个又没有技术含量。凡是抓住一次盟军鱼雷艇出现在非港口格一律罚款20艘派去日军港口供岸炮打靶。
Soldiers and sailors would fight like madmen to hang on to the red-light district . . . wouldn’t they?
2发限高6000好了,二发低空轰炸的例子很多的。B-29可以限20000。
Soldiers and sailors would fight like madmen to hang on to the red-light district . . . wouldn’t they?
夜间空袭是盟军特色,问题是那些资源和重工业没那么容易破坏,就算B-29也要出动很多次才能给一个地方的工业生产重创(还加上东海大地震帮忙),现在倒好,四发流两次一出动,一个地方的资源工业什么的基本瘫痪,这难道就合理了?这个游戏过分放大了四发的威力,所以要在其他地方加以限制。还有侦察也太灵了,什么地方生产什么,有什么资源工业,都知道地一清二楚,实际上哪里可能知道?
Soldiers and sailors would fight like madmen to hang on to the red-light district . . . wouldn’t they?
实际上战争追求全胜是很不现实的。米军打垮了日本,结果只是白白拖垮了校长和英国,便宜了毛子和中共(米国那时候还不知道老毛根本就不打算屈居苏联之下,实际上谁当了中共的头都不会听苏联的),打翻了一个,又跳起来两个。米国人就一直这么蠢,直到中苏翻脸才明白过来,马上开始越南化运动,减少在越南的军事存在,从此一门心思只干挑拨离间的事,效果好多了。总之米国对日政策和太平洋战争的进程都是很不明智的,可能是他们清教徒的思想太严重了,总想着要拯救世界。
Soldiers and sailors would fight like madmen to hang on to the red-light district . . . wouldn’t they?
就算摧毁了也没用的。举个假想的例子,中国跟日本打仗,中国朝日本丢了1000颗核弹,把岛上的人都杀死了。接下来如何呢?岛上没人了,土地都深度辐射,总该太平了吧?是的,太平了,但只是有限的一段时间而已。慢慢地,就会有来自大陆上的冒险家向岛上开辟“新边疆”。一个人群里总有喜欢冒险的,辐射是不可能完全挡住他们的。慢慢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辐射等有害因素渐渐消失,移民速度也逐渐加快。等到岛上有了一定量的人口后,他们就不再是“探险家”,而变成了“定居者”。几个世代的时间过去了,现在岛上的人口几乎都是在当地出生的,对他们来说,大陆只是个地理名词而已。他们有了自己的俚语,慢慢地,他们与大陆上的人的共同语言变得越来越少,他们的共同利益也越来越少,而冲突越来越多。当岛民达到了一定实力后,与母国可以分庭抗礼了,于是又形成了新的大陆人、海岛人(虽然不一定还叫日本人)。当然一开始的结果也可能是日本杀死了全部中国人,但是结果就是一样的。这就不简单地是政治学的问题了。
, R! A6 Y  @: L$ F( e# A  \# \
' W4 q8 o  W! F9 r6 e以上我说的一个极端的例子,有个不那么极端的例子就是美国的产生,古代还有希腊移民城邦与母城邦之间关系的变迁。
Soldiers and sailors would fight like madmen to hang on to the red-light district . . . wouldn’t they?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