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瓜岛实际上比的是双方谁犯的错误少,总的来说,日本人把能犯的错误都犯了,而美国在初期出了几次昏招之后及时换将,确保了胜利。( y; ~( B9 x! |& i1 W9 b6 s  |7 U
就指挥方面来看,双方表现的都很差劲。
日本方面:梯次增兵,决心不足。海军兵力的使用方面缺少足够的弹性,尤其是为了争夺制空权不惜让海航上陆,这种做法最终导致了人力资源的巨大损失。* V5 @7 ^- H$ T
美国方面初期也是作战决心不足,兵力投放也有点缩手缩脚,后期,哈尔西上任后,其勇猛的作风带来了有益的作用,加上美国对这个战场的重视超出了日本,敢于把最后一点兵力也赌上去,所以最终取得了主动权。
/ O# `$ O, w  b' c临战指挥上,双方几次水面交战,真的可以说是比着犯错误。! l# H9 y( @% h. ~& Q4 K- Y: @# @- n+ H
美国:巡洋舰几次在敌我识别,开火时机上发生失误,夜间作战能力不足暴露无遗。华盛顿号的优异表现虽然要归功于“中国烟鬼”的指挥,但是同样不能掩盖作战素质上的整体差距。6 A% j. q$ {1 K  z" O* c: E$ |+ L
日本:对后勤的忽视不用说了,对敌情的判断失误加上指挥官过多的顾虑导致屡屡丧失翻盘的机会,就连传说中的“强大的雷击舰队”也没有体现出应有的水平。而仅有的几次成功的岸轰,海陆居然没有协同一致,白白放弃了为数不多的攻占亨德森机场的机会。套用刘伯承元帅的一句话“六根不静,只能输得干干净净”
海军条约根本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对待条约问题上,日本是出了名的会钻空子。条约废除后更是对日本有利,日本是全民上下都想发展海军,成为世界大国,美国却是孤立主义横行的年代。
对于日本来说绝不可能也绝不应该把瓜岛作为决战地点,实际上美国人也不是。4 R- d! r/ i8 f# V% a$ L  w
前面说的大多是战术层面的因素,战略层面上,日本决策层的问题就大了,从战争开始之初,日本的决策层就在南进北进策略上摇摆,当南进的大框架明确后,东南亚——印度——中东方向,东南亚——南太平洋——澳大利亚方向,各个指导思想的对立就一直存在,这也可以看作是陆海军之间的对立。
7 g* m/ O1 ^# N这种战略思想不明确的背景下最直接的反应就是作战计划的不确定性、不持续性。
' q  I" j& k. x% g0 ]0 a( N; x在瓜岛,突出的就是对于该地的战略定位和相应的计划准备不足。
5 _$ W6 [- {3 `; ~3 T: L7 g* ]+ s由于日本方面缺少足够的认识,这次战役实际上就是美国人牵着日本人的鼻子走,在日本人不希望的地方,不希望的时间开始了一次“决定性”作战。
中途岛之前美国是不会和日本坐下来谈判的,在美国人眼里,中途岛之前日本的一系列胜利都是建立在卑鄙无耻的偷袭上的,对于美国来说,不是损失大小的问题而是国家荣誉的问题。这决不是空话,美国人员比我们想象的更注重荣誉感。另一方面,珊瑚海、空袭日本等作战已经让国人看到了战胜的希望,在没有报仇之前就谈判这是绝对不现实的。4 p0 g& |' B2 g7 ]5 i8 h+ Y
中途岛之后就更不可能了,对美国人来说,胜利就在眼前了。
5 c) K& p! b2 ]" L, L至于瓜岛,仅看当时的实力,日本勉强占有一定的优势,而且还有一线胜利的可能,就是去全力以赴加大南太平洋的作战力度,尽快的迫使澳大利亚退出战争。在南线建立防御体系,这样,美国人的反击就会变得更加困难,失去了澳大利亚新西兰,南线的反击就缺少稳固的出发点,而中线的进攻会把侧翼暴露在日本的打击之下。拖下去美国固然会实力大增,但是美国能造出100条埃塞克斯就要造出足够的飞机,培训出足够的飞行员,建立超出人们想象的庞大后勤体系,而这些还要考虑先欧后亚的国家政策……/ @8 p& X* P. X9 q; N/ W
感谢中国人的抗战,感谢日本内部的陆海不合吧
日本想要获得太平洋战争的胜利本身就是希望很渺茫的事情,这里只是找出可能性的最大的方案而以。
, Q7 J2 T8 ?" z* w) Z* ?对日本来说,如果不急于求成,可以缓慢蚕食,不断在中国扶持傀儡政权,用几十年乃至更多的时间把中国日本化。
5 s" }! j4 b2 k. x6 S0 }不过对于日本这个国家来说,存在着一种野性,这就是这种野性使得日本变成了一个永不认输的国家,即使二战给他和其他国家带来了灾难,日本也绝对不会有丝毫的改变。
扯远了,回到原话题吧。% g3 L3 _8 I% p9 V! T# c- i& T
说道最值得关注的,其实杜利特空袭日本也是一个关键性战斗(算不上战役规模,但是属于单独的作战行动)。可以说这是一次“催化剂行动”,对其后的一系列战役进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我说的不是行动本身,而是其产生的连锁反应。
" H0 F+ M+ m! T; T0 O. D对日本来说,牵制了部分海航力量保卫本土,影响了珊瑚海海战的兵力投入,影响了中途岛的战役决策。
7 J( f) @) D) R! G2 [1 c# R5 R对美国来说,影响了珊瑚海的兵力投入,间接影响了中途岛的兵力投入。
呵呵,这个嘛就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了,不过我觉得至少从联系的紧密程度以及时间间隔上看,空袭东京——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这三者基本是连续的
主要是兵力投入和决策影响上。
7 d6 I9 A2 w1 |8 s比较明显的就是如果没有空袭日本,那么尼米兹在珊瑚海就可以多两条航母参战,即有可能直接把两鹤干掉。
% K: T2 Y; ?+ Y4 [同样,珊瑚海战役使得两鹤错过了中途岛,如果山本可调动兵力更多,那么中途岛的走势就会大变,届时将会是日美正规航母6:4的大碰撞 : Y0 ^- @7 [* P# ^
  R7 k8 ^: O; G
诸如此类的假设还有很多,有兴趣我慢慢整理一下。/ I! ]$ E( C, \0 _' x
之所以提到这个,就是感觉在战争中,类似空袭日本这样一个非战略层面,更多的是鼓舞士气的赌博行动往往比精心策划,调动大军百万的大规模战役更能左右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也是吸引我们研究战史的因素之一吧
是的,以前曾考虑过各种可能情况,总体上美国人占便宜,最坏的结果是中途岛之前日本形成对美国在航母上6:2的优势,但是根据尼米兹的风格,这种态势他肯定不会发动中途岛战役,更大的可能是选择把中途岛让给日本人(如果山本还是选择分兵,尼米兹倒是有可能在次要方向上形成优势兵力找些便宜),随后,在中途岛展开绞杀战。
实际上中途岛美军在掌握了足够情报之后仍然是做了战术“赌博”,如果日本的阵容再强大一点美国人绝对不会拿太平洋舰队最后的家底冒险。. m9 C, J& n" [5 Y: S1 d4 B' Y
尼米兹问题不大,毕竟老罗是海军出身,内行。
第一,日本人不可能拿出那么多0来防空,遭打击前的防空已经动用了第二波的护航用0。! t/ Y( O( X- W2 _- p& r3 v
第二,同样说运气,如果不是南云回收全部飞机后向北机动的决定,美国人就不会在错过第一攻击机会,而且将是一次有护航的俯冲轰炸机鱼雷机的协同攻击,最重要的一点,如果不是中途岛上的侦察机情报不准,弗莱彻不会死拿着半数的兵力不放,算上这些“如果”美国人一次解决日本四条航母的机会更大,也不会损失约克敦了。
如果按这么算,第二波出击后,南云用于制空的0也就10-20左右,指望这点兵力来保护四条航母不太可能。
/ x9 k& D  t0 b& g对于美国来说即使第一波没有能全灭日本航母至少可以利用中途岛的机场。
$ u8 `9 K+ F7 H, r这就是南云最痛苦的地方,美军由于海陆两方的存在,在兵力投放上比日本人强得多,就算日本人在被打击后能及时转移飞机飞行员,作战仍然是吃大亏的。这也是为什么南云一直企图先压制中途岛,并且在关键时刻出现了大家所诟病的换弹命令的原因了# M# b. ^& {4 t) Q6 `
& s* G8 l- O' g; c* J: [
[ 本帖最后由 luckpanzer 于 2006-11-10 13:59 编辑 ]
回到瓜岛,日本有没有可能选择其他点作为进攻基地?
1 U( W" ^- w3 b3 k4 g+ [- V在瓜岛争夺期间,日本暴露的最大问题是机场离得太远,自己的飞机飞过来滞空时间太短,加上美国人以逸待劳,使日本丧失了制空权。(和不列颠空战中的德国空军一样)$ ~0 x: E8 Y& T: _* g) E. O: k! L
这可以说是日本高层战略短视的体现。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