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美军在战区除了瓜岛还有其他机场,而且B-17这类家伙对付水面舰只基本是撞大运,但是对付狭窄海域的大型水面舰只中奖机率太大了。
" J" F2 Y8 }' U. Q另外,必须考虑一个问题,日本联合舰队选择夜间炮击,除了顾忌美军的空中打击以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日本人相信自己的夜战优势,而白天作战,美日之间的差距就会减小。
( ?/ P4 R. [9 w9 M5 c$ C7 F只要美国水面舰只出战,日本人就要转入水面炮战,而海蜂们就有足够的时间恢复机场,况且,美国人再寒酸,还是有航母在的。
原帖由 大漠老兔 于 2008-8-25 19:06 发表 $ E1 b2 A; u- d" M, Z9 ~$ l& ?
按上述所说,0 B& q2 l  _/ W# P6 M' \( y
如果到了白天就一定要撤退的话,还不如不去炮击。) T  _" M; E" k/ [. y" o6 v) h6 a  A
反正到早晨美国就能修好,跟没挨揍一样。+ @! Y- O' h( Y& d6 a0 X/ Z2 B; g
废那个劲干啥?- c1 W  ?: D' n  d8 l5 a
日本炮击机场不是想要瘫痪它去么?
; y4 G% L% s7 s+ h
炮击至少还能获得有限的效果,埋怨海军的炮击还不如埋怨陆军为什么每次炮击后都不能发起有效的进攻。
原帖由 kevinyac 于 2008-8-26 11:26 发表 + D0 G1 h+ O1 [
4 d- N" s$ k" ~% {( J' f- A" F0 b
海军的炮击貌似打击重点是机场,对于美国守军的实力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影响。
+ W# w# D3 }6 G+ _0 e& Y美军也不是坐等日军来打的呆子,9月8日就发动过一次突袭,毁掉了川口支队大量的辎重。
+ d2 K4 u! E( C. h1 A日本陆军总攻击的最好时机我以为是10月12日,当 ...
) G1 u" l5 g$ @2 u8 H
这是个问题,但是美军的防御阵地就是以机场为核心建立的,实际上美军的地面防御在几次炮击中也是受到了打击的,只不过日本陆军的进攻没有跟上,或者说是没有达到效果,给了美军恢复阵地的时间。7 I) w8 T1 r2 D5 U, _! X( k
瓜岛的话题还是有意思的,日本方面海军炮击陆军跟不上趟,陆军进攻海军帮不上忙,除了几次运输总体上是各干各的。
+ j, j9 }# r6 _. t$ S+ |在炮击上,地面缺少足够的引导和回馈,海军舰只不知道实际效果,只能打了就跑。
原帖由 kevinyac 于 2008-8-26 12:29 发表
. d; D# g1 `" ^( J# j
, `0 ^$ n3 W/ \# Z7 V. L4 }" r: x# V4 Q" I4 Q0 W! D6 e
陆军没法引导炮轰吧,海军卸了陆军上岛后,陆军可不是跑到美军阵地前面挖战壕的,隔得很远,都是每次进攻才跑到美军阵地跟前,没法知道美军的具体部署。11月27号的那次小突破是正好打在陆战7团两个营的交界处,算 ...
* a# v4 {! E4 S. f0 l' c没办法归没办法,我只是说,海军炮击缺少地面引导和回馈,是不可能正确掌握炮击效果的,也无法做出正确的决定。同样,美国人的两栖登陆战也吃过这方面的亏。
大漠老兔:整个瓜岛作战期间,山本是组织了多次机动部队的全面出击的,并非你所说的“不敢发起一次决战”。
' p& O# |5 ?$ i5 [其次,看前面我的回复,整个战区不是只有瓜岛有机场,实际作战中来自其它岛屿机场的美国飞机也是多次击沉日舰的。所以说,即便是压制了瓜岛机场,日本人还是要跑路。
9 P' x, `) J! A3 K* w+ P; ?: ^整个环境就决定了,胜负的关键在于日本陆军占领瓜岛机场,然后进驻航空队争夺战区制空权。陆军占领瓜岛,就需要增援,而海军把增援送上岸就需要相对安全的环境,于是他们需要压制机场,而首选就是瓜岛,,压制住最有威胁的瓜岛机场,运输队在有限空中支援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把增援送上岸。7 K) t4 U; t' b3 Q' F  @
实际上,整个战役,日本的陆海军各自不同的走入了一个死循环。
另外,瓜岛的航空队应该是陆战队航空队为主,他们可是先装备的海盗
原帖由 oldcat 于 2008-8-26 00:05 发表 $ F6 t2 Z4 Y! T; E

) d8 c* {2 ~8 i. ]6 s- k: \' Z8 q& O! T9 ~& e; O! F" l; @
SD是全舰9门炮全部开火才做到的“每分钟7发”的射速3 @0 m" q) z! ?: `
可不是一门炮做到“每分钟7发”
' U9 i& S0 J8 B7 Q$ I5 F2 e3 q8 k3 O1 P根据战报,华盛顿号在当日0016-0019,3分钟内射击42次,0100-0107,7分钟内射击75次。这两个数据哪个能算出来每分钟7发?
海盗算了,记错了,43年9月才到南太平洋……1 l, r8 Z, V% t: h3 X0 _6 c- J

1 c2 q0 I1 S; x+ s不过对于日本人来说,航程太远是很麻烦的事情。
原帖由 oldcat 于 2008-8-26 13:05 发表
9 w. P( s& g: h3 ^! N+ Y
; C9 M8 P) B! Q& |! i1 A; ?) o% g) H3 v( U2 ?
陆军的篝火是用来核准炮击队的舰位的
1 V. a" x7 w& x* {& }: W& j: J核准了舰位的炮击队按照海图坐标开始射击
& }. r# h7 `! O1 O9 E1 O- J然后由舰载水侦完成大略的较射和修正
0 ?7 ^8 ~6 b& a4 o2 R7 j
这就是问题了,篝火只是提供三角定位的参照点,而实际炮击效果需要海军自己,而水侦在夜间观测的效果值得商榷……
$ E9 I4 z- l: ^. y- h" ?至于陆军早期提供的那份报告,说实话更像是陆军看到了一次大规模焰火表演的感谢信。
原帖由 oldcat 于 2008-8-26 13:13 发表
) W: H) h% ~& T. o( |* Y( J" O: \+ y/ \9 U! ]& O2 L% O
& g5 h* j1 K* L
这个您应该去问提出一分钟射7发的人
8 Z, x& }2 _3 `8 G6 J  ?- u
  A1 ^! W( A- l$ H0 A: c
# p3 W$ ]: w9 }6 h: |实际上就上面的两个射击次数: U5 Z$ l( V1 ~; ?
就可以很明显的说明当时根本就不是“9炮齐射”了; X& `4 f1 v# T/ J. a
1 |: M- B+ A- ^1 s. t
当天的效力射实际上走的是“单炮备便即射击”炮台长控制方式
3 I+ P5 m' k' N4 l
3 E; c5 \5 _# s  u* f- G" t9 P. p2 B( @2 k8 f
推测:% C' V, N- P8 l+ M  m, |
哪个1分钟7 ...
7 g, z/ K. S$ P. J- u第二次射击射速明显低于第一次,显然是重新测距的结果。第一次的射击时机太完美了。" H* U/ l8 y# ^) J$ ]7 ^7 P
至于射击方式,美国人一向走的就是准备完成便射击的模式,这样才能提高射速并且减少齐射时产生的相互干扰。
乱了,被你们搞糊涂了,7发/分这个东西哪里出来的?
From 0016 to 0019 fired 42 rounds 16", opening at 18,500 yards, at large cruiser or battleship which it is believed was sunk. . F+ p, f3 f( q
第一次射击目标应该确定就是雾岛吧(雷达锁定目标,只是没有确认是哪一型)
+ N0 y& A) d! Q/ K  Z9 p射击前导舰的应该是5寸炮,0016-0017,100次射击。
  d: _( `4 Z0 _9 K. ]) W, f+ ~2 y
[ 本帖最后由 luckpanzer 于 2008-8-26 13:41 编辑 ]
hyyy和oldcat,7发/分那个问题就算了吧,我觉得是误会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