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丹陷落 
+ ~# q9 U, X8 q                 
; \" X% w9 M" X9 k* O& x% A1942年1月12日,经过一个月的激烈战斗,疲惫不堪且兵力越来越少的盟军菲律宾部队在英勇奋战后终于崩溃了。( B4 C, E8 z1 X- f4 a" }0 r8 ^5 i0 B! B' f 
这是意料之中的事。( P0 H: B5 ?) p3 a 
从amdddr天皇的开战布局来看,日军明显集中了南方军主要的攻击力量3000多战力,并配备了南方军半数以上的炮兵部队,主攻部队计有: 
6 |& G9 e8 `" c% Q第4师团、第21师团、第33师团、第38师团、第41师团、第65旅团以及多达7个步兵联队力图在第一时间拿下菲律宾。 
: @( }" U5 \& `# n: w% @3 F+ G" M因此,盟国对于菲律宾战事的主要方针就是拖延日军脚步,大量消耗敌军,从这个角度来说,盟军完美达成了目的。 
# U' o# i* o( o5 c: l在持续一个月战斗中,日军共计伤亡35000余人,这个数字仅仅比盟军在菲律宾部队的总人数少4000多人,可以说,在压倒性劣势的战斗中盟军仍然打出了1:1的交换比,利用低劣的菲律宾仆从部队成功消耗了大量日军部队,从战斗动画过程中可以观察,日军第38师团损失过半,战力降到仅仅180左右,第65旅团只剩下100左右战斗力,这两支部队需要休整相当时间来恢复战斗力了,而日军的7支步兵联队更是基本上调整不出什么战斗力,几乎被打瘫,在最后的巴丹之战中,主要的战斗全部是4个师团在担负,10万之众的日本部队最后仅仅调整出区区1200冒头的战斗力,这还是在有突击加成的情况下完成的,差点又让盟军部队打出1:1。 
& d/ t8 q8 U9 |: l" d% `最后贴上战斗报告 
8 K1 ]8 M6 c- d, v/ p在 巴丹 (78,77) 的地面战 
8 E. R; I* d% H) ?: o* m6 G9 Z $ X$ ?$ ~8 Z0 t- n 
日军 突击 攻击 
5 v2 G8 n9 `% ~: q4 F6 N1 u: A! t$ a  
$ ]6 ]; M. i4 u2 _# B进攻兵力 96703 人, 1154 门火炮, 521 台车辆, 攻击值 = 2821: |8 a; R  v6 b/ i! X+ T 
  
3 T; c, k3 W* j/ t' c) n0 c% L; M防守兵力 33146 人, 666 门火炮, 568 台车辆, 攻击值 = 647 
3 @& R9 G( j, \  M# p% g3 q9 G ! N& F/ Q1 \' _) G, p+ t 
日军的工兵将对方工事降低到0级( p  i! R) w+ H4 C$ F7 Q* U 
  
& T/ \: n, {5 L* G5 `日军 调整后攻击值: 1205 , l8 C9 R( I9 e8 i" a7 ] 
 6 X, B  f7 R: O; b 
盟军 调整后防御值: 529 7 p. @, |  ^+ C8 F. @( K 
 6 `0 T9 \) @$ k3 V 
日军 攻击优势: 2 比 1 (工事等级 0级) , `- ~" ^  b5 v& w' Z' a 
 9 e: y" S5 L- y! u5 V 
日军 部队占领了 巴丹 !!! 
  d9 s+ X7 h9 s" O" | 6 r& H( }: X: {5 `6 E 
战斗修正 
1 M6 ~' f9 i. ^1 V: G防守方: 地形(+), 准备度(-), 经验(-) 
; q& W% ^2 h4 C/ y进攻方: 突击(+)6 G: s- [5 {0 S" ]+ J 
 - O8 Q# }, _1 r/ b. ` 
日军 地面部队损失: 
% e( {8 [) K, M; V5 N: |( E      5484 人伤亡+ A% p2 J  R5 p0 k7 J 
         战斗班组: 34个被歼, 204个伤残 
; Z+ |# D5 n9 e% h1 W) t7 D         非战斗人员班组: 30个被歼, 237个伤残 
) g  x! e+ F0 J# V* I         工兵班组: 12个被歼, 38个伤残 
; Q* d+ p4 N3 \6 |3 w      损失1门火炮 (0门被击毁,1门失去战斗力) 
$ a7 q+ ~# @) a3 d1 H; _. c      损失24台车辆 (10台被击毁,14台失去战斗力) 
3 a: h# v) d0 r+ g. e  h  
7 I& U0 J# H# {5 C" U: u$ E 7 j  Q% F0 l5 k0 x- d 
盟军 地面部队损失:& V/ X9 v3 |' Z$ i2 {; ^ 
      39656 人伤亡 
- u# d7 L8 K$ s8 J) E& g+ O         战斗班组: 1967个被歼, 589个伤残 
4 Q7 C, t: M2 k( Y# m% C; T         非战斗人员班组: 5883个被歼, 1112个伤残& s- g+ N5 y+ M6 X1 O7 o 
         工兵班组: 171个被歼, 14个伤残: F1 H+ ?7 R4 q; R 
      损失1275门火炮 (1217门被击毁,58门失去战斗力) 
% y: v% A$ z4 f2 d      损失1002台车辆 (926台被击毁,76台失去战斗力)- M- ^' J- b" T  T 
      40支部队被歼灭$ g: o/ Q7 \3 t: r! ?: B: A  d5 M 
 + x% f9 ?5 P* Q* H3 ]# J% O8 w7 W) S' N 
 ( ]3 h  ]. v2 ^  a. h+ d3 I! P 
攻方部队: 
- @& O7 s  ]+ \0 y& P    第16步兵联队  + w, h) b  E$ z4 W2 P 
    第56搜索联队   
. A  U! @3 N- l, e    第16师团木村支队 ! F5 [9 V1 v* `  }% W 
    第9步兵联队  : o1 F5 i* z8 a 
    第21师团  * O9 f" X; b; Q8 J 
    第38师团   
: \% ?) R: d: B1 ~! Z( G- w& u    第48师团   
& l- m( A; B' y5 I) a    第56工兵联队  , R4 @- j* R0 e& Y9 z7 x 
    第19独立工兵联队  2 v" V' @) ?. P( f$ l 
    第3独立工兵联队  ! ]* D5 O7 C% @$ K: i9 c 
    第24步兵联队   
* `' M; X# f  U    第33师团  , C; Q6 d. W7 n4 N; s; a) E2 u 
    第20独立工兵联队  , k- T+ d6 o6 J 
    第16工兵联队   
  D& U; ?. {- L! ^8 W& Q" J; V; D    第20步兵联队  ' J( o6 ]! A; i 
    第148步兵联队   
9 V* [8 _1 a+ l. Z6 w" l+ A    第21独立工兵联队  3 |' O; u( O9 N( V2 d; |" g1 q: Q1 S- R 
    第65旅团   
) H/ G7 q9 t, l5 n    第113步兵联队  * @6 a4 q' u% O7 v1 X# w 
    第4师团  5 a5 m' X) A& G4 O8 _  @/ t 
    海军吴港第1特战队 , S5 `6 d! g% i5 r 
    第8野战重炮联队   
2 F( T- U/ @" D7 |! ?    第3独立攻城重炮大队  * L+ Z; i+ `" I7 w1 r1 | 
    第20独立山炮大队   
+ L; u# O1 @1 `  m) l4 c" n/ W    海军第2设营队  ; Y0 [+ ?2 D4 n8 I- U 
    第2独立重迫击炮大队   
! c+ A7 g2 L2 R    第2独立重炮大队   
2 {, z' P& w4 m- c" L8 q& [    海军第6设营队   
+ ?# D6 v- b7 g! ^$ T    海军第3设营队  / b  c3 @, u: P, o8 S 
    第9独立重炮大队  5 s& }( b9 W1 W! G 
    第15独立重迫击炮大队   
+ e* l7 j0 ~! H6 L; e" v    第14军  ! t  O5 I. \, @' N 
    第56野炮联队  - ~$ A( s2 h# O$ t' v% P 
    第1攻城重炮联队   
3 }' r7 a( w9 S- w1 N    第10独立山炮联队   
2 o. _  p! [9 k) o    第2迫击炮大队   
1 F# w! J. B7 B  x  q( k    海军第5设营队   
3 b$ L$ I1 a( J$ T) W; ]7 N, j    第2野战炮兵联队   
) t. L8 f  @) I( R; B    第1野战重炮联队  5 u  C* O% ^# D3 o* j" H  r 
    陆航第11根据地队   
6 A( C6 }! L7 f$ b2 d7 B- y 9 U7 Q4 T" g3 z' S( @ 
守方部队: 
, ]- d* c  q0 i    菲军第45团级战斗群   
$ P1 g' G" y/ x& ~2 i# h    菲军第11步兵师   
; E/ W& R  g7 X+ r7 {* V0 N1 R1 o    第14菲律宾战斗工兵团  / x( a7 k. l0 B8 ?2 ~ 
    美军第31步兵团   
6 ]" k* y+ A# p% K& J" h& ]    马尼拉湾要塞  
; U: d8 F" q2 G4 S    菲律宾第1警察团  0 a% a' u9 r7 R/ i 
    陆战队第4步兵团   
) l2 _/ S: E$ q1 U" ]    菲律宾第2警察团   
5 p+ T; E, A) \3 M    菲军第21步兵师   
8 X) O/ b3 `! j( k0 ~! D& D    菲军第71步兵师  % K2 ]% u. R: i 
    菲军第57团级战斗群   
6 z, s9 |% }/ ]$ B8 d5 P" }    菲军第41步兵师  7 ?& e* o- @" M- J, y 
    第192坦克营   
; E3 X: N7 Y5 }5 ^! b2 H: [    菲军第26骑兵团   
/ K( m0 ]4 B4 i* W/ M, ~    菲律宾第2重装警察团   
- X6 @) _! E6 R5 J    菲军第31步兵师    K: `1 B: O8 S 
    菲军第91步兵师  7 }/ a. x* ]' T% A  _4 s: Y 
    第194坦克营   
# b6 A8 I# x, [6 |. }/ E  R' D    菲军第51步兵师   
9 `7 j  D$ S" x) \+ V    菲军第81步兵师   /2 
- E; e7 o- m, @, d; e+ L' \    美国远东陆军航空队  
) T. v, o* l5 |    第515岸防高炮团   
. |' ]+ S0 L  O+ g. e* G    远东美国陆军司令部  
# x" _& n. r6 @; m& ^# W4 f7 C8 \    菲律宾航空地勤营 . e- b% \( f( q; R$ u" y) c5 b2 N 
    美国海军亚洲舰队  
! A4 t0 q* E7 e! b    Provisional GMC Gp  
  @; z0 G5 t( x6 W  W0 y) w6 O    菲军第88野战炮兵团  : J, T2 W3 Q0 c( c9 ? 
    菲军第201建筑工兵营  - _3 k. r7 O! M" N  J 
    甲米地海军基地营  + Z, M& _! t2 w& [2 _- e 
    菲律宾第1军 1 V# I. L) }+ Z. I 
    菲律宾第2军 9 M; ~# e, Y/ s 
    菲军第201建筑工兵营   
+ }9 }, U; ^1 ^( U    陆航马尼拉基地营   
6 k( [7 ~! L) w! t$ \    陆战队第1高炮营  / m' |) W7 E, u( S9 k  N+ P 
    第803建筑工兵营  + R  q. v+ d" s$ q$ l- j! F/ k) W! } 
    巴丹海军基地营   
/ e2 `& G; z6 m" m    菲军第301建筑工兵营  5 x) b7 @) P6 N0 @) A2 [* M 
    陆航克拉克机场基地营  - x/ K, u/ ]" ]" N$ m: o 
    菲军第1基地营  2 n! R' |& t, } 
    菲军第301重炮兵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