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与美国不同,俄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存在没有任何有益和建设性的作用,完全是多余的。俄国占用了亚洲过多的资源,是导致亚洲国家间关系紧张的主要因素。俄国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在亚洲各地制造“热点”和纠纷。
Soldiers and sailors would fight like madmen to hang on to the red-light district . . . wouldn’t they?

回复 #61 bf109 的帖子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但是从地缘政治和历史渊源来说,亚洲缺乏俄国这样势力的进入又是极端不正常的。至于有益的和建设性的作用,那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啦,对于20世纪3、40年代来说,苏联对亚洲问题的介入还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比如牵制了日本一定的力量、增加了中国的援助等……
张学良??不就是那个抽鸦片玩女人,把老爹传给他的三千里江山败光的那个二世祖么??
- A9 K; m7 }9 D% e7 F" o' h/ x
* a/ g5 z" D: S' W) P6 a7 a% }张作霖辛辛苦苦创下的基业,一炮没发就这么给送人了。。
自己的老爹给日本人弄死了,又来抢老爹留的遗产。。碰着谁总得拼一下再说。。地主老财家里的地给人占了都得跟人拼命。。何况这人还是杀父仇人? 老蒋不是张作霖的儿子,这东北也不是他爸爸开的,可张少帅可是嫡亲的儿子。
) `, q) ?; M2 H
' v* R. W$ R5 b) w当初学历史课的时候讲到不抵抗, 咱老师就笑了: 自己爸爸留给你的东西,别人叫你丢你就丢呀??
军阀没有地,就什么都不是,兵再强,也是“客兵”,不久就散失殆尽了。除非是特别牛,特别能打的人,短时间内就可反客为主抢下别人的老窝。% ^% D8 @5 f( X7 x. U* o
, Q  n% m! k$ ]0 x3 l8 |: r
观看晚唐五代的历史,就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晚唐五代的历史,堪称是中国军阀的教科书。不过这桥段估计小张既不学,也不爱看的。
Soldiers and sailors would fight like madmen to hang on to the red-light district . . . wouldn’t they?
小土匪害怕打的话会把自己的老本输光,1929年“中东路”事件就让小土匪叫苦不迭。这次小土匪是无论如何不敢再做“好汉”了。
罗思鼎向各位同好问好

回复 #67 罗思鼎 的帖子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当时东北有一条“中东铁路”,自沙俄时代以来一直为俄国控制,29年张学良试图收回对这条铁路的控制权,结果东北军精锐被苏军打得抱头鼠窜。

转一篇google出来的文字

中东路事件,是对1929年发生的中苏冲突的称谓。
1 r1 k) q* i% `4 t+ m+ l5 y0 G5 l4 V1 ]2 L, X6 _8 s8 w1 o
起源# g' y$ Q0 ?7 a+ p. E2 `# a
$ \: O, B' [8 g5 j9 y+ X: h
“中东铁路”,是“中国东清铁路”的简称。1896年俄国从清朝政府手中取得横贯中国东北修筑铁路的特权,以缩短西伯利亚铁路的路程。这条宽轨铁路连同从哈尔滨到旅顺军港的支线(实际上又纵贯整个东北)到1903年全部完成。命名为“东清铁路”。俄国的东省铁路公司又取得沿铁路两侧数十公里宽地带的行政管理权甚至司法管理权。于是在东北的心脏地带出现一个远比普通租界规模庞大得多的不受中国管理的“国中之国”。俄国也得以方便地控制整个中国东北地区。 ( ?' ?8 O  ^7 ^5 E
( ~9 u& d& m8 u4 u! y
日俄战争爆发后,日本控制了长春以南的路段,一般称为南满铁路;长春以北的路段则继续被俄国控制。该铁路和中国铁路路轨宽度不一样,不能同中国的铁路接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长春以北路段继续由中苏合办。基本仍维持“国中之国”的状态。 $ V" P. f$ g0 ]/ o6 B) W2 p! {6 F

1 t# I+ M; C+ h1928年,东北军阀张学良将军宣布归附南京中央政府,中国实现了表面上的统一。张学良愤怒声讨红白两大帝国主义(俄、日)对中国东北进行疯狂渗透,导致北患无休无止。1929年7月,张学良的东北政府决心夺回失去的主权,并切断苏联对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开始驱逐中东铁路苏联职员,查封哈尔滨苏联商业机构,开始着手收回中东铁路。同年7月18日,斯大林掌握实权后的苏联政府宣布对华断交,并命令苏军在中苏边境黑龙江吉林段准备武装介入。
* Q) W. P$ c6 y1 o9 {9 b& @) S3 ?; f+ `& m) _- N% F
经过& C3 b/ w* Q# X4 O/ e  m7 |. i

# M0 |4 b- B+ k1929年8月14日,苏联沿中东路一线向中国进攻,战争开始,张学良领导下的王树常、胡毓坤、于学忠、邹作华、沈鸿烈等将领均试图遏止苏联进攻,不过,因为苏联动员新进武器与大量兵力,使东北军在随后被苏军击败,东北多处地方被苏军占领。 " v3 l- m2 S- k8 ~5 R. d

- P4 C- k4 T2 g1 g& @3 N% R; D# x' n

# w7 K+ k! i5 q: ~" q1 ]4 p由于当时中国共产党对此事件态度暧昧,让其被认为几近“卖国”,失去了不少中国民众的支持。中东路事件后,对中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中国间接失去了可以在东北地区可以借以抗衡日本影响的力量,为日本发动对中国东北的占领铺平了道路。而东北军的迅速溃败,暴露了东北军外强中干的实际情况,也直接鼓励了日本关东军在东北采取行动的决心。另外,张学良,王树常,胡毓坤,于学忠,邹作华,沈鸿烈虽未能于该役获胜,但是积极抵抗苏联红军的态度与立场,让他们获得了中华民国国军首批青天白日勋章。* d! f$ R. L/ B# y8 ~9 u
6 X4 b# v3 E" o8 X, D% x
: m* Z, \: a9 q" n0 M- _
中东路事件后果2 e- z& c4 P% W( ?* R5 k

6 }: `, ]  ^/ ~2 B/ u3 V7 y" j# U8 d中国军人死伤及被俘人员9000余名(伤亡2000名,被俘7000余名)。据苏方统计,苏军被击毙143人,失踪4人,受伤665人。2 J* }* N5 W% g  N. X9 [) ]. g
+ C) A. q% W& J0 e" t* R
值得一提的是,中东路事件期间,苏占据中国领土黑瞎子岛,这是日后中俄在领土争端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那他还有余力介入中原大战?而且俄国一开始就表明了不扩大化的态度。因为俄国不愿意捣毁张学良政权而让日本受益。2 Z7 O2 F0 e$ F4 v* a3 u

4 C; n& [5 J+ d说到兵员问题,不能不提孙殿英,这家伙也没什么实力,名声也很恶劣,就因为当时跟日本人干了一场,一下子竟拉起好几万的队伍。
Soldiers and sailors would fight like madmen to hang on to the red-light district . . . wouldn’t they?
老实说,张大帅在东北很懂得在俄日之间搞平衡的,怎么到了小张这儿一点遗传都没了??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原帖由 森林男孩 于 2007-7-22 10:16 发表! t/ ]  k+ V0 D# C: I
也难怪了,当时苏联在搞全国工业化,工业军事都有很大的进步~而中国的奉系虽然说是当时中国的最强军阀但也不能和工业国家苏联叫劲啊~~张学良将军能打这场战争就应该说很有勇气了  值得表扬!!!
6 _( i& s2 i7 r  `1 c, [
0 ]# f4 u* r7 L$ [3 F, `8 ?, h* s& m
/ D' S1 r' @2 N9 _6 S$ d9 X
  那是因为老将跟他说:“你去打吧,兵钱粮我一定支持你……”结果小张就颠啊颠得过去打了,结果顶不住败下阵来,最后一看,老将啥都没有给。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