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路事件,是对1929年发生的中苏冲突的称谓。
1 r1 k) q* i% `4 t+ m+ l5 y0 G5 l4 V1 ]2 L, X6 _8 s8 w1 o
起源# g' y$ Q0 ?7 a+ p. E2 `# a
$ \: O, B' [8 g5 j9 y+ X: h
“中东铁路”,是“中国东清铁路”的简称。1896年俄国从清朝政府手中取得横贯中国东北修筑铁路的特权,以缩短西伯利亚铁路的路程。这条宽轨铁路连同从哈尔滨到旅顺军港的支线(实际上又纵贯整个东北)到1903年全部完成。命名为“东清铁路”。俄国的东省铁路公司又取得沿铁路两侧数十公里宽地带的行政管理权甚至司法管理权。于是在东北的心脏地带出现一个远比普通租界规模庞大得多的不受中国管理的“国中之国”。俄国也得以方便地控制整个中国东北地区。 ( ?' ?8 O ^7 ^5 E
( ~9 u& d& m8 u4 u! y
日俄战争爆发后,日本控制了长春以南的路段,一般称为南满铁路;长春以北的路段则继续被俄国控制。该铁路和中国铁路路轨宽度不一样,不能同中国的铁路接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长春以北路段继续由中苏合办。基本仍维持“国中之国”的状态。 $ V" P. f$ g0 ]/ o6 B) W2 p! {6 F
1 t# I+ M; C+ h1928年,东北军阀张学良将军宣布归附南京中央政府,中国实现了表面上的统一。张学良愤怒声讨红白两大帝国主义(俄、日)对中国东北进行疯狂渗透,导致北患无休无止。1929年7月,张学良的东北政府决心夺回失去的主权,并切断苏联对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开始驱逐中东铁路苏联职员,查封哈尔滨苏联商业机构,开始着手收回中东铁路。同年7月18日,斯大林掌握实权后的苏联政府宣布对华断交,并命令苏军在中苏边境黑龙江吉林段准备武装介入。
* Q) W. P$ c6 y1 o9 {9 b& @) S3 ?; f+ `& m) _- N% F
经过& C3 b/ w* Q# X4 O/ e m7 |. i
# M0 |4 b- B+ k1929年8月14日,苏联沿中东路一线向中国进攻,战争开始,张学良领导下的王树常、胡毓坤、于学忠、邹作华、沈鸿烈等将领均试图遏止苏联进攻,不过,因为苏联动员新进武器与大量兵力,使东北军在随后被苏军击败,东北多处地方被苏军占领。 " v3 l- m2 S- k8 ~5 R. d
- P4 C- k4 T2 g1 g& @3 N% R; D# x' n
# w7 K+ k! i5 q: ~" q1 ]4 p由于当时中国共产党对此事件态度暧昧,让其被认为几近“卖国”,失去了不少中国民众的支持。中东路事件后,对中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中国间接失去了可以在东北地区可以借以抗衡日本影响的力量,为日本发动对中国东北的占领铺平了道路。而东北军的迅速溃败,暴露了东北军外强中干的实际情况,也直接鼓励了日本关东军在东北采取行动的决心。另外,张学良,王树常,胡毓坤,于学忠,邹作华,沈鸿烈虽未能于该役获胜,但是积极抵抗苏联红军的态度与立场,让他们获得了中华民国国军首批青天白日勋章。* d! f$ R. L/ B# y8 ~9 u
6 X4 b# v3 E" o8 X, D% x
: m* Z, \: a9 q" n0 M- _
中东路事件后果2 e- z& c4 P% W( ?* R5 k
6 }: `, ] ^/ ~2 B/ u3 V7 y" j# U8 d中国军人死伤及被俘人员9000余名(伤亡2000名,被俘7000余名)。据苏方统计,苏军被击毙143人,失踪4人,受伤665人。2 J* }* N5 W% g N. X9 [) ]. g
+ C) A. q% W& J0 e" t* R
值得一提的是,中东路事件期间,苏占据中国领土黑瞎子岛,这是日后中俄在领土争端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