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再回南北战争(8)——波普的悲剧(第二次牛奔战役)
本帖最后由 人猿 于 2009-6-9 09:16 编辑
' H% @8 G4 s8 J: ?) W# l V% g2 X% Z2 q$ z6 r9 j. \
就在麦克莱伦的部队在半岛战役中被抽得鼻青脸肿的时候,林肯在弗吉尼亚州重新组织了新的军团。至于部队的指挥官,林肯将目光投向了刚刚在孟菲斯上游十号岛取得胜利的波普少将。波普在华盛顿得到了热烈的欢迎,他那充满自信的发言也博得了政府官员的一致肯定。6月26日,波普被任命为新的弗吉尼亚军团司令,部下总共45000人。他们分别是齐格尔少将的第一军,班克斯少将的第二军以及麦克道威尔的第三军。后来,他们还得到麦克莱伦指挥的波特马克军团一部和波恩塞德少将第9军的增援。
/ `6 X: D& R3 Y* D5 K
. m% x! x$ q2 @6 R y& K 波普" b0 ?6 x4 h& u* U8 ?8 ^; ~) l- F
9 P6 J% V+ L' G$ C 7月,在七日战役结束后不久,波普就率军南下,开始威胁谢南多拉峡谷与里士满的联系。李趁着麦克莱伦率部正在舔伤口之时,派遣杰克逊带领12000人(后增至24000人)北上去对付波普。9 g: a( k0 J% J& h4 d
兵力不及北军的杰克逊根本就没想过防守,他立即前进,在8月9日遇上了老对手班克斯将军的部队(8000人)。难得人数占优的杰克逊这次却被班克斯抢了先机,被北军的进攻杀了个措手不及。最后,得到支援的杰克逊才好不容易击退了北军的进攻。此战,北军损失2300人,南军1200人。不过,杰克逊却没有什么可以欣慰的成绩。首先,班克斯是主动撤出战场的,其二,杰克逊的动向引起了波普的注意并使得其率军后撤,追踪起杰克逊来。1 s! a( w" F* f+ D8 i# G
8月13日,朗斯特里特率领十个旅的南军与杰克逊会师。李将北弗吉尼亚军团的两翼交给这两员爱将去指挥,并希望在波普和麦克莱伦会师以前击败波普。麦克莱伦的按兵不动帮了李的大忙,因为对于麦克莱伦而言,对喜欢夸夸其谈的波普除了蔑视以外就没有其他想法。) A0 F' o! `5 @) u- X
8月25日,在李的提议下,杰克逊率领三个师开始北进迂回波普的侧翼。在两天之内,他率部前进86公里,挺进到了波普军后勤补给中心的布里斯托车站。在这里,南军士兵使得北军的补给列车脱轨,并怀着愉快的心情眼看着后一列火车与之相撞(他们的行为很快就迫使波普加快了北归的脚步)然后,杰克逊获悉北军在马纳萨斯有一个大型的补给仓库,便留下尤厄尔师阻击波普,率领另两个师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北进。在前进了五公里以后,杰克逊和他饥肠辘辘的士兵们终于看到了传说中的聚宝盆。南军官兵个个奋勇争先,四处劫掠。从粮食、被服到罐头咖啡、色拉酱、牙刷、蜡烛台,南军看到什么抢什么,人人满载而归。
: y! }/ X2 Z" l8 K 不过大肆劫掠的杰克逊还没意识到自己的危险处境。因为除了波普的部队以外,从华盛顿方向,也有北军的小部队过来探头探脑。但是,杰克逊在抢劫和破坏之外,并没有西撤等待朗斯特里特的到来,相反,他退到了西面一个不陡的小丘隐蔽起来,准备给到来的波普一个“惊喜”。而波普也没有让杰克逊失望。
) d% f( U7 _8 x4 X) b( b: b4 D 8月27日的下午,匆匆忙忙北上的波普将尤厄尔的部队赶出了布里斯托车站,并首次得知在自己的后方兴风作浪的居然是杰克逊全军。毫无惧色的波普觉得这是全歼杰克逊部的好机会,下令全军火速赶往马纳萨斯车站。7 b/ `7 \* U+ Q
杰克逊部队的阵地不算坚固,但由于前面有一条没有建成的铁路,所以隐蔽性极佳。8月28日,联邦军第一军的金师列队通过杰克逊的埋伏地域,早已迫不及待地杰克逊立刻命令全军出击。虽然北军受到伏击,但很快组织起来,北军第2威斯康星团穿过树林,在150码的距离上与石墙旅进行了激烈的对射。石墙旅在北军接近到80码处开始了反击。双方都不断派出部队投入战斗,在空阔地带血战了近两个小时。先是北军派出第19印地安那团增援,紧接着,杰克逊跳过尤厄尔直接命令罗腾旅的三个佐治亚团投入战斗。见此情景,不甘示弱的北军把威斯康星第7团派了上去。杰克逊针锋相对下令特林布尔旅上去增援罗腾旅进行反突击。北军很快又将威斯康星第6团投入战斗,但依旧处于劣势。关键时刻,北军的第56宾西法尼亚团和第76纽约团赶到,及时稳定了局势。两军一直打到晚上9时,才撤出了战斗。一场混战之后,双方都损失惨重——北军1150,南军1250。其参战官兵的三分之一都或死或伤。南军尤厄尔将军右腿中弹,最终被截肢。0 s% E7 C, B. W
28日的战斗是一场没有战术,没有策略,纯粹的近距离肉搏战。杰克逊的这次出击除了将自己的位置暴露给了波普以外,什么也没捞着。而接到金的报告的波普也没想到杰克逊会胆子那么大,反而误认为杰克逊的出击是为了掩护其的撤退。所以他下令兵分两路,一路由麦克道威尔指挥,一路由自己率领。29日,他下令从半岛撤回来不久的波特马克军团的珀特部火速占领盖斯威尔以便切断杰克逊全军与后续南军的联系,并在战役的最后阶段席卷杰克逊的整个战线后方。但是,珀特和他的部队对于波普的好感与他们的指挥官麦克莱伦可谓是半斤八两。所以,原本就含糊不清的波普的命令又被珀特打了折扣。再加上珀特的部队在前进路上被斯图亚特的骑兵部队所阻,结果到死也没有前进到盖斯威尔(战后,波普将会战失败的责任一股脑儿推给了珀特,而珀特也确实被军事法庭判为失职有罪。)! ~0 Y% l+ d" Y- y6 R f5 w7 s# Z
但是,即便珀特按计划赶到盖斯威尔,是否能够阻止朗斯特里特的援兵也值得怀疑。而明确得到朗斯特里特的部队即将到来这个消息的杰克逊重组了防线。两万南军官兵防守着一条长2700米的防线,等待北军的进攻。
6 v9 O* f; c3 a3 [# ~3 r( u 29日上午7时许,战斗首先在同盟军的左翼开始。联邦军齐格尔的军对A·P·希尔的师发起了进攻。在南军的弹性防御面前,北军陷入了苦战。不过,北军的舒尔茨师在得到两个团的支援后,取得了一定进展,突破了一段南军的防线,但最终他们还是被南蛮子给赶了出来。上午10时许,舒尔茨师决定再发动新的攻势。他本以为第3军的卡尼师会来支援自己,但是,卡尼出于对齐格尔的个人成见,按兵不动。结果,舒尔茨的两次进攻都没有成功。
. e# s0 N' K y0 h- H) u5 R1 ~" z6 J$ N
29日下午一时,自信胜利在望的波普来到了战场。得到第3军和第9军一个旅增援的齐格尔再次发起了猛攻。不过,随着朗斯特里特的部队逐渐来到了战场,北军的攻势最终无功而返。整个下午,北军在进攻中没有利用人数上的优势进行协同,相反一味地正面强攻反倒使得北军耗尽了气力。联邦军一共进行了4次独自的进攻,但都被击退。下午三时,北军格洛巴旅意外地从两支南军的空隙处杀入,用猛烈的刺刀战打开了一个缺口。可惜,原本负责支援的卡尼师再次按兵不动,使得这次突破没有起到作用。格洛巴的孤军被南军的反击杀得屁滚尿流,垮了下来。直到此时,波普依然没有意识到自己所犯下的两个判断失误:
% u5 e9 U6 ^! w, g. m 1.珀特的第5军正插入南军“虚弱”的右翼。& v) C, D, E. P9 ^- s1 \; P
2.杰克逊的部队正试图撤出战场。7 j0 U) h* N4 B- g+ H3 a
所以,当波普得到雷诺兹将军的报告,说一股新的敌军正在进入战场之时,波普反而将其误认为是珀特的部队,并没有放在心上。
4 X0 A5 C$ D/ }$ G% n1 ]0 y8 b, W
3 v K+ o5 p6 |4 M9 F; H
不走运的帕特
! t2 Y2 J$ \" u9 Q2 z2 H
9 S& a5 m. s! o( I% U+ _3 { 下午4时半,已经等的不耐烦的波普向珀特下令立即向南军的右翼发起进攻。可是,传送命令的副官由于迷了路,直到两个小时以后才将命令送到珀特手中。同时,为了配合珀特的“进攻”,波普命令北军在南军的左翼也发起进攻,争取一个两翼齐飞的局面。一直表现不加的卡尼终于在下午5时发了飙,他带领10个团的联邦军猛打猛冲,蹂躏了本就疲惫不堪的A·P·希尔把守的防线。当天最激烈的战斗在爆发。最终,南军厄利的旅和布朗齐的旅用决死的反击,终于将北军的攻势瓦解了。# s; ?( \# s+ q2 m3 `: B9 F
此时此刻,李正在苦苦等待南军反击的时机,当他看到北军在左翼的攻势已经被击退,立即命令朗斯特里特率部发起全线反击。但是,朗斯特列特以太阳即将落山,不宜进攻为由加以拒绝。李最终听从了朗斯特里特的建议,撤销了反击命令,这已经是当天的第三次进攻命令撤销了。
' q7 t- V6 d( r* G' C8 `: |9 w3 a 29日晚,波普终于了解到朗斯特里特的部队已经到达战场了。但他依然认为,朗斯特里特是为了掩护南军的全线撤退才出现在此地的,因此,他并没有在意,除了下令珀特的立即和自己会师意外,他决定在次日继续发起进攻。
; W% i4 f' b3 _; { 30日凌晨三时,朗斯特里特最后一支部队,安德森师来到了战场。由于过度的疲劳和连夜的行军迷失了方向,所以,安德森的部队居然在一个紧邻北军的地方安营扎寨,休息起来。不过,当太阳升起之时,安德森发现了自己的错误,急忙率军后退。而这个行动恰恰被波普认为是南军全线撤退的信号,更加坚定了他打下去的信心。
0 u m& A' O9 l; Y9 K5 \: x 30日刚过中午,北军兵分两路,向“退却中的南蛮子进行追击”。结果,他们迎来的是南军劈头盖脸的火力。负责主攻的珀特军巴塔菲尔德师首先要穿过410米的空地,然后爬上一段140米的陡坡,然后才能来到南军的阵地前。而另一支北军哈奇的师,则由于受到地形的限制,必须在南军的火网下进行复杂的右转机动,方可看到敌人。就这样,联邦军官兵迎着南军飞蝗般的炮弹以及密集的排枪射击,还是依靠惊人的毅力,一举突破了第48弗吉尼亚团的阵地,杀得后者溃不成军。全线动摇的南军急忙投入了石墙旅进行反击,用较大的伤亡才稳住了局面。战斗中,弹尽粮绝的南军官兵用石块扔向纽约州的第24团,给予后者一定损失。吃了一惊的纽约人也捡起石块还击。最终,筋疲力尽的南军在朗斯特里特的炮兵团的支援下,打垮了北军的攻势。8 {2 ]) ]: _/ z
5 p: G( Y/ [6 ?. e" x1 {, c% t/ Y# I
2 T: M) r2 m* r G
8 e8 E& N: Y: [- u' q7 N# h& | 1 `: C$ w- X+ F+ B" W4 Y
至此,战斗陷入了胶着状态。杰克逊的部队经过两天的战斗,已经疲惫不堪,战斗力下降得严重。而北军珀特军的攻击失败,也动摇了北军的信心。麦克道威尔下令雷诺兹将军的师立刻放弃北军侧翼的守卫任务,前去支援珀特军。就这样,联邦军的左翼出现了一个大空洞,这就是李和朗斯特里特苦苦等待的战机。
+ V2 h+ H* {5 q6 S& O: o" h 做事一丝不苟的朗斯特里特用充足的时间把进攻队形排好,为了弥补各个队列中的空隙,朗斯特里特甚至作为营长去现场进行指导。南军5个师摆开的反击线绵延2.4公里。下午4时,朗斯特里特带着他那19世纪最漂亮的队形加入了战场并开始进攻联邦军的侧翼。守卫北军南翼的两个团在十分钟内就被打成了碎片。同盟军如同一股洪流,横扫过北军战线的后方。在这股洪流之中,来自俄亥俄的马克林旅在一个炮兵营的支援下,顽强地打退了南军的两波进攻。不过,南军的第三次冲锋终于取得了成功。俄亥俄旅用33%的伤亡,拖住了南军三十分钟。
, `+ l. {, ^" J 波普要求部队紧急回援的命令一个接一个。首先赶到的塔尔旅在南军的三面夹攻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全线崩溃,炮兵部队全部被俘,塔尔准将也身负重伤。紧跟着塔尔旅赶来的斯塔伊卢斯旅连脚跟也没有站稳,就被淹没在南军汹涌的进攻浪潮下没有了踪影。从第1军赶来的两个旅虽然坚持的时间长一些,但也没有能够阻挡住南军的攻势。但是,这些部队的牺牲换来了宝贵的时间,还使得南军的部队出现了较大的损失。南军的几个先头部队甚至一时之间丧失了进攻能力。
$ D8 H: z. [' U+ n 此时,南军离北军的指挥部所亨利宅岗在还有几百码的距离,而在山上,已经有了联邦军的4个旅摆好阵势等待南军的进攻,最关键的是,太阳将在一个小时内落山了。# s9 d3 f8 H1 A2 y9 B/ i6 p
南军为了取得最后的胜利,接连向亨利宅岗发动了几次旅级规模的进攻,但都没有取得成功。南军赖特准将的旅在进攻中曾经北军的防线上撕开一个缺口,但由于夜幕降临,所以没能利用上。晚上7点,北军的防线变得越来越坚固,南军不得不停止了进攻。晚上8时,波普将军已经将所有的部队重新集结在新的防线之后。与第一次牛奔战役相比,北军虽败但未溃,总算保住了一丝颜面。" A7 L% M- f; j- X; B4 f% D
就在南军猛攻亨利宅的时候,杰克逊也调动部队发起了一些小规模的攻势进行呼应。但由于在白天的战斗中消耗过大,杰克逊的部队并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g% F( ]0 e, p) z: ?
就这样,血腥的第二次牛奔战役就此结束。北军伤亡1万,被俘6千。南军则损失9千不到。谁胜谁败一目了然。( N7 N3 U" C( o9 D" W1 a
( n8 m! T7 O; h- `( }! ^- s5 h 第二次牛奔战役结束之后,波普立即被解除了职务,被扔到一个次要战场去消灭原住民——印地安人去了。而从约克城半岛上归来的麦克莱伦则幸灾乐祸地等待林肯重新任命他为波特马克军团的总司令,因为他知道,重建部队的重任除了自己也就没有别人了。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