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转贴] 【转帖】德国远东舰队的辉煌之战:克罗内尔海战与施佩伯爵

转自东方网 军事频道5 a; W" P% w0 b7 l: I- e, ]

9 t1 j, D( K8 B7 q( w马克西米利安·冯·施佩( B% L; x# r; Q8 i+ t

3 {% H" g& H" J& l8 R9 B: y# ]8 M7 ]# Q  C( z6 [+ C' t  A

$ K# b' H* h5 w  W" i, s  1861年6月22日,施佩出生在丹麦哥本哈根。 3 K8 t+ L% R7 j4 G
  1878年,年仅17岁的他就加入了德国海军,以候补军官的身份成为练习舰贝尼塔号的成员。1882年,施佩晋升为少尉,在炮舰“海鸥”号上服役。在1887年-1888年间,施佩在德在德国殖民地的喀麦隆港任港
口司令。1889年任练习舰“毛奇”号教官,同年结婚。1892年晋升为上尉,以“巴伐利亚”号副舰长的身份学习炮术。1897年,任巡洋舰队第二分队副司令官兼参谋,并在两年后晋升为少校。1901年2月,施佩担任扫雷舰“塘鹅”号舰长。随后的1903年,他担任海岸防卫部长,并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分别晋升为中校和上校。
" a" L2 v3 R  ^+ K  在担任了战列舰“巴登堡”号舰长一职后,施佩于1908年被任命为北海舰队参谋长。1910年,他在任上晋升为海军少将。1912年9月19日,转任包括“沙恩霍斯特”号、“格奈森瑙”号装甲巡洋舰和“埃姆登”号、“莱比锡”号和“纽伦堡”号等轻型巡洋舰的德国海军东亚巡洋舰队司令,基地设在中国胶东半岛的青岛。同年12月4日停泊于上海时,在旗舰“沙恩霍斯特”号上晋升为中将。
, A7 M* N$ R& ~# N  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7月爆发时,施佩和两艘装甲巡洋舰正停留在南太平洋的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中波纳佩岛上,这是该群岛最大的岛屿。“莱比锡”号和“埃姆登”号两艘轻型巡洋舰分别于8月6日和8月12日加入其行列。在8月12日举行的舰长会议上,“埃姆登”号舰长穆勒少校要求单舰前往袭击航行于印度洋的商船。得到同意后于8月13日离开。同日,施佩率舰队向东航行,前往南美。途中偶尔停顿袭击盟国港口并且补给燃煤。于10月2日,施佩分舰队抵达东岛。10月12日,施佩抵达复活节岛,途中得到“德累斯顿”号轻型巡洋舰的增援。
( I. B4 ^6 {5 d* Z2 D  施佩舰队的主要任务是攻击英国商船和运兵船,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使他留名青史的主要还是和英国皇家舰队之间的作战。
4 `( G: s1 S2 W/ c  P0 |7 @, s2 u8 ~$ u  1914年10月28日,“埃姆登”号突袭槟榔屿,击沉俄国轻巡洋舰“珍珠”号和法国的“莫斯奎特”号军舰。此外它还不断的袭扰英国船只——捕获21艘,摧毁船只和货物价值当时的1000万美元以上。 $ T" ?. S! d+ V" a6 g; h
  1914年11月1日,在智利沿海发生的科罗内尔海战中,施佩成功地击败了英国海军少将克里斯托弗·克拉多克爵士指挥下的一支英国海军分舰队。这是施佩主动寻求的一场战斗。在从容不迫地驶向南美洲的途中,他得到英国巡洋舰已经在南美西海岸一带活动的情报,便马上向那儿驶去。10月底德国分舰队已在智利沿海巡航,“莱比锡”号打破无线电静默,想让英国人以为在这一水域只有1艘德国军舰。 $ X/ A7 g" i# U
  施佩的计划成功了。克拉多克不顾海军部的命令,放弃了老式战列舰“卡诺派司”,因为它速度太慢追不上快速的德舰。这使得他丧失了对施佩的火力优势,结果在主炮方面上他不得不以2门150毫米的火炮对抗施佩的16门130毫米的火炮。尽管英军在更小口径的火炮数量上拥有很大优势,但是施佩不断的破坏英国人试图接近的努力,没有给英军施展优势的机会。施佩以两艘装甲巡洋舰在远距离上有条不紊的轰击英舰,在一个小时内就击沉了其“好望角”号和“蒙默思”号两艘装甲巡洋舰,同时,施佩的舰队只被无足轻重地命中6发,只有2个人受伤。这一战果迫使剩下的英国轻巡洋舰逃走,同时还切断了来自秘鲁和智利的硝酸盐、铜和锡的船运。
( a% d1 l2 K6 v; s  此次海战被认为是海战史上的一个经典战例。这令英国皇家海军非常难堪,加上同时担忧施佩将率舰队绕过霍恩角进入南大西洋,英国海军部第一大臣费希尔海军上将迅速向英国殖民地调派增援兵力以扭转不利局面,下决心一定要跟踪并击溃施佩的巡洋舰队。 1 N' R, u# @. Y# }7 o
  11月26日,斯佩舰队奉命回国,他领兵进发福克兰群岛。12月1日,施佩分舰队进入大西洋。在1914年11月8日的福克兰群岛海战中,试图袭击斯坦利港口的装煤站和无线电站的施佩舰队遭遇了正在该港口加煤的英国巡洋舰队。这支舰队属于刚刚调到南大西洋的强大增援部队,其中包括两艘令人生畏的新式高速战斗巡洋舰“无敌”号和“不屈”号,其指挥官是多弗顿·斯顿迪海军中将。 4 b4 F; o+ |6 L8 b) u
  施佩发觉这个突发情况后下令撤退。在随后展开奔袭作战中,他试图以装甲舰掩护速度较快的轻型舰只撤退,但是面对数量优越、火力强大而且拥有新型高速战斗巡洋舰的英国舰队,这一计划没有成功。施佩舰队在位于福克兰群岛西南120英里的海面上遭到重创。英国战列巡洋舰在追击战中保持大于敌舰最大射程的1,000码距离,有条不紊地把2艘德国装甲巡洋舰打得动弹不得,除了“德累斯顿”号外,几乎所有舰只都被击沉,人员伤亡极为惨重。施佩本人和他的两个儿子——奥托和汉斯也在战斗中身亡,和施佩一起葬身海底的还有他的旗舰“沙恩霍斯特”号和2200多名官兵。 + ~! |( P" y: s; `0 F& O
  1915年3月13日,“德累斯顿”号在智利领海被英国巡洋舰“格拉斯哥”号和“肯特”号发现,短暂交火后重创自沉。加上此前“埃姆登”号已于1914年11月9日被澳大利亚轻巡洋舰“悉尼”号攻击而不得不弃舰。施佩伯爵分舰队至此全军覆没。这样,除了在亚德的公海舰队和基尔的波罗的海舰队之外,协约国实际上已经排除德国的水上力量在公海上的威胁,确保了自己的海上交通线不受干扰。 9 Q! h- o7 e: `  q; w& U6 R
  1934年,希特勒政府将一艘袖珍战列舰命名为施佩伯爵号以示纪念。
. }4 p% F: `- F  除了少数几个亮点之外,一战中德国海军总的来说没有太多显眼的表现,施佩在科罗内尔海战中的表现使他得以引人注目。还有一点使他得以留名历史,那就是海军指挥官应同旗舰偕沉的看法正是从施佩的战死开始成为一个传统。
! [+ F: m$ F/ c8 D* H! v2 P克罗内尔海战详情:8 ~* _$ J2 s+ U5 |0 R. D$ H
& a" A4 Y* d6 m
9 @- s/ Q+ G' l5 L& A) C
                                                                海战示意图 ( P7 `4 ^! k* V/ S8 E; W6 v
     
1 Y# _/ R) ]9 u2 X/ a" }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新兴的德意志帝国依仗位列欧洲第一的国力傲视欧罗巴群雄。但如同300年来曾经崛起的欧陆强国--西班牙、荷兰、法国、俄罗斯一样,国家兴衰的赌注还要压在与英国皇家海军过招的成败上,后者自特拉法尔加海战之后已作了100多年的海上霸主,始建于1867年的德国海军还从未打过几场象样的海战,然而轰轰烈烈的工业和教育革命已使她巨舰林立,名将云集。这支年轻的力量如同它的国家一样,只有成为海洋上的新主人才能继续生存。 $ {% a  r9 L$ J' i
     
: M! H- o* n1 Y    斯佩的游击队
  p& z7 b/ |  v/ D) [* S     : Z/ ^+ G! b& e8 G1 E6 t/ f* H* Z, L
    大战之初,德国海军用保存实力来威胁英国本土,将主力舰队龟缩在德国西北部的威廉港和基尔港基地,偶尔出击一下北海以起到骚扰的作用。而在世界各大洋。仅有8艘德国军舰在活动。即由斯佩海军中将率领的东亚分舰队,由4艘战舰组成:“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装甲巡洋舰、“埃姆登”号和“纽伦堡”号轻巡洋舰。另外。“德雷斯顿”号和“卡尔斯鲁厄”号轻巡洋舰在加勒比海游猎,“菜比锡”号和“柯尼斯堡”号轻巡洋舰分别在墨西哥西海岸和东非沿海活动。
' x: @* C1 U7 w9 _" l6 P     
0 p+ f4 M6 n( V8 L6 R    马克西米利安·格拉夫·冯·斯佩中将,时年53岁,曾作为海军陆战队上校参加了八国联军的侵华作战,在海军中以勇敢多谋著称。他的舰队本来以中国青岛和大洋州的加罗林群岛为基地,由于8月23日日本加入协约国,斯佩在东亚和西太平洋没了立脚点,只好一路打家劫舍向南美西海岸进发。途中地派“埃姆登”号到印度洋打游击。1O月12日,“莱比锡”号和被英法海军一路从大西洋驱赶到太平洋的“德雷斯顿”号在复活节岛与斯佩会台。
/ Q8 `" A8 o9 ~# A3 f8 }9 K$ {     
! U$ \9 W) L& U2 l0 h! w" U    此时斯佩的实力已可以与任何一支皇家海军分舰队交战。英国皇家海军为了保护本土并监视德国的公海舰队,将大部分兵力部署在北海-多佛尔一直布罗陀一线。在大洋上只留下了几只巡洋舰分队以对付德国海上袭击舰。其中,前印度舰队在海军少将克里斯托弗·克拉多克爵士率领下搜索“德雷斯顿”号和“卡尔斯鲁厄”号。 % g  ^* [1 B; t5 O1 }: w: }+ y- p
     . a# b& |% U, k' t- ~0 g
    他从加勒比海一路追踪南下,当得知“德雷斯顿”号已窜入太平洋时、克拉多克意识到他有可能将与斯佩一战。但英国海军部对此势态反应迟钝,原来许诺增援给克拉多克的是“防御”号装甲巡洋舰,结果派来的却是老朽的前无锡级战到舰“卡诺帕斯”号。而且当这只英国舰队驻泊福克兰群岛斯坦利港时,“卡诺帕斯”号的发动机出了教障,无法满功率运转。最高航速由17节降至12节。让克拉多克尤为失望的是,这艘老爷舰上的后备役官兵素质低下,炮手们竟然从未施放过舰上的大炮。由于克拉多克担心德舰骚扰智利沿海的英国海上贸易线,所以尽管他知道自已实力不济,仍于1O月21日离开福克兰,撇下力不从心的“卡诺帕斯”号,率领“好望角”号(旗舰)、“蒙默斯”号装甲巡洋舰、“格拉斯哥”号轻巡洋舰、“奥特朗托”号辅助巡洋舰,穿过麦哲伦海峡,然后沿智利沿海搜索北上。
无论何时,你觉得可以进攻,你就不该加以阻止。
克拉多克的决心
5 `. a! Z7 v5 e7 a! K( Y, z     5 y" l+ p5 M+ N- y- z% r: v; \
    10月29日,英舰中速度较快的“格拉斯哥”号奉命前出至智利港口克罗内尔以南搜索。31日,“格拉斯哥”号截获了一艘德国军舰与补给船之间的电报,克拉多克认为这艘军舰正是从大西洋逃出来的德舰“德雷斯顿”号并断定它正在单独活动,他立即命令“格拉斯哥”号与舰队会自然后一起向北开进。11用1日,四艘英舰正以30千米的间隙呈扇形向北搜索前进,下午4时2O分,较突前的“格拉斯哥”号在右舷前方发现一缕烟技。舰长约翰·卢斯判断这就是“德雷斯顿”号(实际是“莱比锡”号)并立即向旗舰报告,克拉多克大喜过望,对付一艘轻巡洋舰。他很有把握。但20分钟后,卢斯传来令人震惊的消息:至少有两艘装甲巡洋舰与轻巡洋舰在一起。克拉多克在心中把双方的实力进行了一番对比:斯佩的“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都是1907年建造的新式巡洋舰,装8门210毫米和6门150毫米火炮,优良的制造技术使这些火炮在风浪中能。快速准确地射击,斯佩手下的水兵又以炮术精湛著称;而英舰“好望角”乌建于l9O2年,装有4门234毫米火炮和16门152毫米火炮,火炮口径虽大但射程、射速和瞄准性能均远逊于德舰。“蒙默斯”号建于1903年,仅有14门152毫米火炮。更糟的是两舰上的舰员大多是技术生疏、缺乏经验的义务兵和士官生。“奥特朗托”号则是一艘由定期班轮改装的战舰,战斗力根本比不上1911年服役的新式轻巡洋舰,速度较快,但仅有2门152毫米火炮且无装甲保护,用于对忖德国轻巡洋舰尚可,却无法与其主力舰抗衡。由于英舰航速并不比德舰低且距离较远,克拉多克满可以向南撤退,待与“卡诺帕斯”号会台后再与斯佩一搏(“卡”号有4门305毫米巨炮,此时正以12节的速度在300千米以外蹒跚而行),但克拉多克不愿等上临阵脱逃的罪名而辱没皇家海军的声誉,更担心一旦丢失目标再难找斯佩。因为皇家海军能进行全球快速部署,所以只要能将敌舰的战斗力大大削弱,即使牺牲自己,后续赶到的主力舰队也能轻易地找到并歼灭这些无所依托的敌人。这种战法在皇家海军中屡试不爽,二现大战中霍兰中将面对“俾斯麦”号、哈伍德中将面对“格拉夫·斯佩”号,都是抱着这种信念向强大的敌人挑战的。所以克拉多克决心一战。 ; J7 b3 s# N2 I& h- \
                                                 德国远东舰队的军舰 , t! b8 E% q& R& C6 r% G6 Z4 |
  O4 j6 g  X0 |% L6 I7 @9 Q8 l- O
       ~" k6 A5 j& w% E8 j$ x* H
    英舰先向东行驶以靠近德舰,在5时左右收拢扇形编队,一齐向旗舰“好望角”号集中,5时47竹集结成纵队,由“好望角”号领军,“奥特朗托”号殿后,“蒙默斯”号和“格拉斯哥”号居中,然后英舰向南转向与德舰航线近平平行。
! A/ b1 s3 t" [+ i) O+ R+ I: [5 B: M     ( B7 r; ?! r' t( |" x, g0 D
    巧合的是,德方正是“莱比锡”导率先发现了“格拉斯哥”号。斯佩对在此时此地遇上一只英国舰队也吃惊不小,但他的位置较为有利,而且已列好战斗纵队,由前向后分别是“沙恩霍斯特”号“格奈森诺”号“莱比锡”号和“德雷斯顿”号,“纽伦堡”号则位于50多千米外的北方,正从它的补给站瓦尔帕莱索匆匆归队。4时40分,斯佩命令向西南方向行驶。6时4分将航向向南调整与英舰并行。
- ]. Q3 p9 B; A6 P7 q1 q4 z     
: @) R; B* V5 W' A2 [, y2 R    一边倒的战斗 4 s( w# F- N/ O" Q6 I
     
+ i0 J/ R# V; P9 k    6时18分,克拉多克将航速提至17节,并向遥远的“卡诺帕斯”号发电:“我将攻击敌舰。”此时太阳仍在海平面上,阳光将德国炮手刺得眼花缭乱,光线对英舰有利,可惜双方相距15OOO米,都在对方射程之外。6时55分,情况逆转,太阳落人海面,余辉将英舰的身影清晰地映在地平线上,而德舰却隐没在渐浓的夜幕中。克拉多克一不做二不休。于7时整带队向东南方向疾驶以期迅速缩短双方距离并用近战与斯佩一搏。7时3O分。双方相距1130O米,斯佩命令用210毫米主炮向英舰开人,“沙恩霍斯特”号与“格奈森诺”号分别对付“好望角”号和“蒙默斯”号,5分钟后英舰还击。斯佩事后在一份简报中写道:“风浪从舰艏袭来……观察与测距都严重受阻。因为海浪直扑舰桥,中部甲板上的150毫米地几乎无法瞄准目标。”德舰尚且如此,克拉多克这边的情况就更糟了,他只有4门234毫米火炮能够得着德舰。英军的火炮向东瞄准,而强劲的东南风使海浪在扑炮口,炮手被飞溅的浪花遮住了视线,东方夜色中的德舰的方位只能从炮口闪光来判断,测距就更不用提了。英军从一开战就陷人了毫无还手之力的境地。
3 Q& i6 [6 Y- @# _     
6 I, B, z$ `8 I1 i4 j; R    这是一场一边倒的战斗,德舰的第一次齐射就击中了英舰,“沙恩霍斯特”号的第三次齐射就将“好望角”号的前炮塔敲掉。到7时45分,虽处中弹的“被望角”号从艏到艉燃起灼天大火。按斯佩的计算,“沙恩霍斯特”号共击中它大约35次。但在交战的15分钟内。克拉多克在毫无希望的情况下,仍努力向德舰接近,也许他希望能发挥一下152毫米火炮和鱼雷的威力。在被打得不能动弹以前,他已将距离缩短至52O0米。迫使已猜到他意图的斯佩命令拉开双方的距离。7时50分,“好望角”号舯部发生大爆炸,火焰窜至60O米高。7分钟后。这艘不走运的旗舰带着海军少将与900多名官兵沉人海底。无人幸免。另一边,“格奈  森诺”号的第三次齐射将“蒙默斯”号前炮塔的顶部消去并引发大火。跟在后面的“格拉斯哥”号舰长卢斯看见它舰艏低伏,同时向右舷倾斜,全部火炮均被打哑。20时15分,“蒙默斯”号调转180º向偏北方向缓缓驶去。它大概搞错了方向,因为北面是三艘德国轻巡洋舰。20时30分,“格拉斯哥”要向“蒙默斯”号发报:“敌人在追击我们。”但没有回音,谁也不知道它发生了什么事。斯佩命令轻巡洋舰搜索残敌,2O时58分,最北面一直还未参战的“纽伦堡”号发现了垂死的“蒙默斯”号,它的主桅上还飘着皇家海军的白色海军旗。冯·施荣伯格舰长立即驱前攻击,一通狂轰之后,“蒙默斯”号于21时18分沉没。全舰近700名官兵无一幸免。海战开始时,“格拉斯哥”号与“莱比锡”号一对一地决斗,而“德雷斯顿”号正在痛击“奥特郎托”号,后者显然不是对手,克拉多克命令它迅速脱离编队向西南布向撤退。“格拉斯哥”号被迫与两艘德国轻巡洋舰激战,渐渐不支,不久便被接连击形宕巍F鸪跛鼓芪菜妗懊赡埂焙乓员3直喽?,但在目睹了旗舰的覆灭和“蒙默斯”号被打残后,识时务的卢斯命令“格拉斯哥”号全速向西北逃跑直到脱离战场,然后向300千米外的“卡诺帕斯”号靠拢并向其发出了报丧电:旗舰被击沉,我编队已分散。格兰特舰长知道自己的航速慢,火炮射程也不如德舰,便在收容了“奥特朗托”和“格拉斯哥”号之后撤回了福克兰群岛。斯佩因畏于“卡诺帕斯”号的305毫米巨炮,而且对眼前的战果也颇为满意,故只派速度较快的“莱比锡”号和“德雷斯顿”号向合恩角方面搜索,自己则率其余的三艘战舰喜气洋洋地返回中立的智利港国瓦尔帕莱索加煤和其它补给。战斗中“沙恩霍斯特”号被击中两次,无人伤亡,“格奈森诺”号被击中四次,三人负伤,其余舰只毫发无损。 " |* M8 n  V7 g% j
     , X& o3 U3 W" ]& a1 z
     
9 D6 m8 S: X" \& ~' Z' {" ^# V! k' f* x' Y- I" m, L
                                            德国远东舰队“德累斯顿”号巡洋舰
, B2 y# ^# h; J+ w9 R3 T     
9 Z: H5 l6 Q8 p0 L. l1 V) Y    勇敢与卤莽之间的距离
  _# U6 P! v( g     
6 _; k: `" q/ ]1 l. ?& ?( o2 ]    大洋上唯—一只德国舰队挑战皇家海军海上霸主地位取得了初步的成功。这是英国人遭受了9月22日U一9潜艇击沉三艘装甲巡洋舰后的又一次重大损失。而这一次由于是在水面舰艇正面交战中失利使英国海军部大为震动(当时有些皇家海军军官还认为用潜艇击沉对方水面舰艇是不耻之举)。由于克拉多克的攻击行动导致他本人和1600多名部下丧生,很难用勇敢还是卤莽来形容他的举动。英国海军大臣阿瑟·鲍尔弗对此评论说:“如果海军少将克拉多克认为只要能摧毁这支敌方舰队,他自己和他的部下牺牲也是值得的,那么无论谁都会说:他表现出最大的胆量。但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他的想法,因为他显然未能成功,他和他勇敢的同伴葬身于遥远的他乡。但他们也得到报偿,他们的埋葬地是海军英雄建立了伟大业绩的永生之地。”
( q& k8 j% p7 m! r8 l& _; A     
8 f; A  }* Z! S7 x& X8 W. C. @! o    克拉多克的失败激起了皇家海军的复仇欲望。当斯佩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中时,一支强大的英国舰队正在南大西洋集结,开始为他掘下坟墓。这就是上文所说的福克兰群岛海战。
无论何时,你觉得可以进攻,你就不该加以阻止。
斯佩分舰队一战年表
% \1 Y  _2 h. D8 }- l+ n% @; a) }4 T& R7 M8 T7 s

6 ]9 P) Y7 \( O; q9 H# `8 Z; I! ?) K$ f; v

4 _8 \& A) J2 F9 e: P

( J2 `1 i9 G/ T* ?8 ~! T  德国太平洋分舰队
( i  z5 ?. v! i6 Q; B% S  装甲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 h, q: z1 Y5 R- e  q7 \: j
  “格奈森诺”号0 _( n. k; Z* W0 I  t5 ~
  轻巡洋舰:“纽伦堡”号. `+ B- K  X# G/ \6 t9 @# q0 e# b
  “埃姆登”号
- Q& G) A8 X9 [$ Q$ ^  f  “莱比锡”号 2 Q$ C2 i1 }/ I& |! L
  德国加勒比分舰队
* @4 p& d2 |/ U2 W% u( }- G- e  轻巡洋舰:“卡尔斯鲁厄”
1 q7 P- w. {$ S& p/ G  a4 y  “德累斯顿”
. P/ \' ?7 R% W2 G2 P1 h* T  德国东非分舰队9 M6 S% T6 R: [1 @! t% c2 _
  轻巡洋舰:“柯尼斯堡” # t4 k* M3 `4 ]9 x) B
  德国地中海分舰队& x. B2 R4 {* n- L+ {2 v
  战列巡洋舰:“格本”  M6 U; c9 S) h$ r* t
  轻巡洋舰:“布雷斯劳”
, f# k& I% h, i- @' r# v  k 8 b7 V1 Z2 Y7 f. t) B
9 ?+ b8 A' f0 i# W
2 i  r; _' ~3 U

$ {8 ~# b/ C0 c3 p" w 6 b, B( ]5 m6 k9 c! t& L

  {4 C, W1 ^( t 3 N) q) B& S0 ~- z3 b" a
沙恩霍斯特号(上)和格奈森瑙号(下) 3 Z0 p% J- M- k+ f9 {5 |+ q' V
# y. n6 w+ v8 h' U( N" a
; n* h- i9 ~+ L' X3 s. E# X

$ S$ @1 e3 F/ M, ^8 S* h 5 h: n& V  M# p0 _
纽伦堡号(上)和莱比锡号(下) $ M6 `( ^! c0 y( N

/ o& z7 y# K. K8 Z" }
' ~' o! e* s. ~4 B . D2 y. P! f/ h+ A% M  [5 w' t

5 A. ~* h0 h/ W  g( s) w0 P8 ^ # ]4 z! B" X. K  v& F1 [4 f! {
卡尔斯鲁厄号(上)和柯尼斯堡号(下)( d4 H" W/ B4 q5 G* t: U& I
* o; f% n' e& ^$ |$ d. M( ~8 J

2 }6 j0 A9 r/ U$ @, O
. r6 F5 Y) I$ G6 ?7 g
1 A( w7 O# D+ c( ~7 F! g
& M% d7 r: V  _9 n6 `德累斯顿号(上)和埃姆登号(下) ' [2 E1 Y) p& {) Z& ^& U1 w
, l1 {: V( c* x. V
  1914年8月11日,斯佩抵达Pagan(应该是在萨拉热窝事件前后离开青岛,具体待查)此时分舰队包括,装甲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格耐森诺”号和轻巡洋舰“纽伦堡”号 3 ^0 j  M* A  _" H8 d; I: [& K0 M
  1914年8月12日,“埃姆登”号抵达波佩那岛,与斯佩会合,当天举行的舰长会上,“埃姆登”号舰长穆勒少校要求单舰前往印度洋进行贸易袭击。
4 w7 }) t; T* D3 z$ m( W: T  1914年8月13日,“埃姆登”号和斯佩分舰队分别离开Pogan
5 S1 \& A2 e* J  1914年8月19日,斯佩分舰队抵达圣诞岛
7 ^* I$ Z, U" G- n! k) [  1914年9月,“埃姆登”号抵达印度洋 ( v2 Z& ?" j# c3 w! W
  1914年9月18日,“德累斯顿”进入太平洋 1 ^5 e, Q& _9 F2 n
  1914年9月22日,“埃姆登”号炮击马德拉斯
  M9 G  v9 I' l  1914年9月26日,斯佩分舰队离开圣诞岛赴复活节岛
" P4 D& K, ~3 d. c0 V  1914年10月9日,“埃姆登”号抵达英属迪哥加西亚,在该地加煤补给和进行维护,而当地对英德开战尚一无所知!
- Q& |1 l$ h% [% a* ^  1914年10月10日,“德累斯顿”号抵达复活节岛 + r) u2 ?& _8 c5 }& F
  1914年10月12日,斯佩分舰队抵达复活节岛 ) g$ d# t. H8 }& D  P3 H# V
  1914年10月14日,“莱比锡”号抵达复活节岛 ' _! ?( E4 y5 o6 r, L! a+ |6 Y# {
  1914年10月18日,斯佩分舰队离开复活节岛
) @. R8 A" C3 D1 L& J; G8 B# K  1914年10月28日,“埃姆登”号突袭槟榔屿,击沉俄国轻巡洋舰“珍珠”号和法国驱逐舰(大型鱼雷艇?)“莫斯奎特”号
  E$ Q1 |. A% R) P  1914年11月1日,科罗内尔海战 0 i, G9 @8 ]: F" m
  1914年11月2日,斯佩分舰队前往智利瓦莱帕尔索加煤补给 % n% X* s; y3 s1 N, |" b6 c
  1914年11月7日,“埃姆登”号抵达苏门答腊海域
7 s( n  {; p+ t9 e  1914年11月9日,“埃姆登”号突袭科科斯群岛,遭到澳大利亚轻巡洋舰“悉尼”号攻击,搁浅,弃舰
1 U  y! u, d) k  1914年12月1日,斯佩分舰队进入大西洋 5 h, i+ s3 x; W8 G3 G
  1914年12月6日,斯佩分舰队舰长会,决定攻打斯坦利港
/ w. ]9 Y4 L9 E' m  1914年12月8日,福克兰海战,斯佩分舰队的战舰大多战沉,仅“德累斯顿”号逃脱
$ [6 ^) z. ^1 m" R+ X  1915年3月13日,“德累斯顿”号在智利领海被英国巡洋舰“格拉斯哥”号和“肯特”号发现,短暂交火后重创自沉。斯佩伯爵分舰队全军覆没。
, @4 g3 ^* f# b9 b( j' u
无论何时,你觉得可以进攻,你就不该加以阻止。

一战中英国最耀眼的海军将领——戴维·贝蒂与英德海军大战前的交锋

一战中英国最耀眼的海军将领——戴维·贝蒂与英德海军大战前的交锋
$ K9 B8 ^, W' `1 q' F5 a/ m# l; A6 P+ U7 D4 I1 g
转帖按:对一战贝蒂将军的战绩颇感兴趣,特整理其生平及两次不太出名的海战。+ q+ W+ p8 Y/ J6 r7 {, F/ n
整理自阿修比
( U; a- @- H6 ?; V: k战争研究》 ,东方网-军事频道
! V* E9 O! }1 }& U, R7 |& `4 |  ?
戴维·贝蒂(David Beatty)6 l7 e9 N; _/ t7 w: }
% ]4 w( A( w! b8 y5 d" ~! ]7 q

  e" A/ E) F: p0 @5 S3 F生卒年:1871117-1936311
0 L" w8 i4 |* U# M& O
国籍:英国. L+ G* u. q1 a' K% j" ~* |
最高军衔:海军元帅
' U; w+ `. i3 K3 O6 t, ^9 s主要战争:镇压中国义和团起义运动(1900-1901);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X" d7 r+ f$ [  D. t4 m( v. H
主要战役:赫尔戈兰湾海战(1914);多格尔沙洲海战(1915);日德兰海战(1916) + v  T# ?: L( _9 z$ F. [
贝蒂英俊而广受欢迎,勇敢、机智而胸怀大志,显示出了超乎寻常的战术才干和领导能力,并对技术发展的需求有着深刻认识。他是一战中英国最耀眼的海军将领,在任海军大臣期间还奠定二战英国海军的基础。
% `/ k) x/ O  ?7 q戴维·贝蒂1871117生于豪贝克,这是爱尔兰柴郡的一个小村落,是戴维·朗费尔德·贝蒂船长的第二个儿子。18841月,13岁的贝蒂作为海军军官候补生登上大不列颠号训练舰,进入了英国皇家海军。贝蒂在军中一直表现出色,不断获得提升。1896-1898年期间,他担任尼罗河舰队的副指挥,在埃及和苏丹镇压民族解放运动,并逐步被提升为战舰舰长的级别(1898)。在19006月开始的对中国义和团起义的镇压中,贝蒂在天津的作战中表现突出,手臂两次受伤,并叙功晋升为海军上校。从中国返回后,贝蒂于1901年和埃塞尔·菲尔德结婚,她是美国一个百万富翁的女儿。
! W# y& R, j+ E  i贝蒂逐步建立了他精力充沛和咄咄逼人的形象,在1910年他39岁时成为一百年以来最年轻的获得旗舰资格的军官(即海军少将),打破了纳尔逊子爵所保持的(非皇族)最快晋升为将官的记录。他随后担任海军大臣麦肯纳的顾问,但是由于意见不合,工作并不顺心。1911年,贝蒂成为海军大臣邱吉尔的海务次官。1913年被任命为大舰队第一战列巡洋舰分舰队的指挥官后,贝蒂晋升为中将,任此职直至19148月战争爆发。由于时任大舰队总司令的约翰·杰利科海军上将担心贝蒂的莽撞个性将战列巡洋舰部队带入德军的陷阱,他分配给贝蒂分舰队的主要任务是巡逻和侦察,发现敌人部队并在海湾拖住他们直至主力部队的到达。
8 A8 T; N8 D  O  V" A% p5 ~战争开始的第一个月,贝蒂于828参加了对赫尔戈兰湾进行了突袭,他率领增援部队从德军的伏击中援救了理查德·蒂里特准将的舰队,击沉了德军三艘巡洋舰和一艘驱逐舰。贝蒂在19151月获得了进一步的战果,这一次是1915124在多格尔沙洲。贝蒂在德军弗兰茨··希佩尔海军中将率领的战斗巡洋舰队出航袭击英国海军时,成功的截击了他。贝蒂顺利的击沉了布吕歇尔号重巡洋舰,并使希佩尔处于极端不利的局面。但是也因为旗舰雄狮号受创退出战斗,接手指挥的阿奇博尔德·穆尔少将指挥失误,最后德舰得以逃脱。此战贝蒂受到广泛的好评,被誉为象霍雷肖·纳尔逊一样的人物。! y3 |; P8 J! M3 Z9 r0 A7 B0 }0 u
贝蒂的名字常常和1916531-610日间的日德兰海战联系在一起。贝蒂好战的个性与过分沉着的杰利科是两个极端,一旦抓住决不放手是德国人对他的形容。早在5月初,当第一海务大臣要求第五战列舰分队归贝蒂指挥时,杰利科极力反对:给的船越多,他的胆子越大。
$ n/ g0 L* V( ~, B3 t4 f7 x# A3 _4 w9 d; f" `% x, d

$ n) ~3 s* P- v/ e5 U" Y
无论何时,你觉得可以进攻,你就不该加以阻止。
在这次一战最大规模的海战中,贝蒂负责指挥战列巡洋舰分队和第五战列舰分队。贝蒂在主力舰队到达之前性急的进攻希佩尔的诱敌舰队,拉开了这次大海战的序幕。尽管在最初与希佩尔的战列巡洋舰舰队的交战中损失了不倦号和玛丽女王号两艘战列巡洋舰,旗舰雄狮号受创,贝蒂对狮号舰长Ernle Chatfield上校说,我们这些该死的船今天有点毛病。这种冷静泰然被日后的英国史学家所称颂,接着他下达了一道典型的纳尔逊式的命令:再近一点接敌(Engage the enemy more closely)。贝蒂指挥的舰队被希佩尔的舰队所引诱,当他发现德国舰队主力时意识到自己上当了,立刻转舵逃离,仍成功地引诱了德国海军中将莱茵哈特·舍尔的主力舰队驶向英国海军上将杰利科统率的主力战列舰队。不过由于杰利科作战中过于保守和谨慎,在皇家海军和德国公海舰队的这次遭遇战中德国获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是这种胜利却不能动摇英国此战中在战略上的成功,此后气馁的德国舰队再也不敢贸然出击。
* S# N, S; H) N% ?% Q  {8 Y由于在日德兰海战中没有为英国取得显著的胜利,他和杰利科一起作为主要负责人受到抨击。在杰利科升任海军部第一大臣之后,活跃的贝蒂被视为其当然的继任者。他于191611月被任命为大舰队总司令,但是他如此快速的提升也在皇家海军内部引起了争议。贝蒂基本保持了杰利科的谨慎的战略。但策略和杰利科稍有不同,他在强调保持即有制海权的同时更倾向于在对德国进行的重大海军行动中大胆主动地使用无畏舰。此外,他倡导运用护航体系和进行了几项技术改造。尤其是其中对受首相青睐的护航体系的支持,使贝蒂得到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的信任和支持。相反,杰利科由于不赞成护航而造成主力舰队的削弱,最终在1917年被解职。
7 @0 M8 X0 E- I) p# x6 y" P19181121接到停战宣言之后,贝蒂离开苏格兰海岸接受德国公海舰队的投降,其中包括90艘水面舰只和87U艇。1919125,贝蒂晋升海军元帅,并被封为北海和布鲁克斯比的贝蒂第一伯爵。贝蒂还获得国会颁给的10万英镑,以作为对他长期服役和贡献的奖励。是年10月,贝蒂成为海军部第一大臣。他在任上,积极倡导保持海军力量。同时,还不顾皇家空军参谋长休·特伦查德爵士德反对,坚持舰队航空力量的独立性,并在新加坡创建了强大的驻垒基地。1921年代表英国出席华盛顿海军会议。直到1927年他退役为止,贝蒂一直保持着他的地位。  I, M1 T( c! T( _" M8 C9 o
戴维·贝蒂第一伯爵1936311卒于伦敦。
7 v/ @" I; `/ S9 ~4 h" N& _
( ~( U* _4 P8 C* a

贝蒂英俊而广受欢迎,勇敢、机智而胸怀大志,显示出了超乎寻常的战术才干和领导能力,并对技术发展的需求有着深刻认识。他是一战中英国最耀眼的海军将领,在任海军大臣期间还奠定二战英国海军的基础。

8 D% F1 |9 `) c4 s5 C

4 L+ a1 x; e* `" J7 z/ {2 m+ z
% V$ h6 V8 g- j

英德海军大战前的交锋

* T- \: _  g7 D& Q, `# g, v' b& Y/ D
( z9 h: {* w& k5 w3 [8 o
转帖按语:众所周知,日德兰大海战是一战英德最大的交锋,具体内容大家应该都很清楚,而在战前的两次序幕之战却不出名,但都与戴维·贝蒂将军有关,且听娓娓道来:

第一次交锋:赫尔戈兰湾之战

$ S' F* G+ F) O1 F/ p
% Q& h+ R3 E" T4 J/ s! o3 H2 ]
一战爆发后,德国大洋舰队集结在赫尔戈兰湾内杰德河口的威廉港。对德皇来说,这支强大的舰队将是拟议中与英国和谈的重要筹码,万万不能受到损伤;而陆军参谋部则认为,强大的德国陆军必定能够在1914年圣诞节前横扫法、俄,从而结束战争。基于上述两种设想,大洋舰队仅在赫尔戈兰湾积极部署潜艇和雷击舰,并布设水雷阵——依照德国海军的想法,崇尚进攻的皇家海军一定会进攻德国海军基地以图将其力消灭于 6 w( [* j, m/ }0 j
; K; E& z1 T/ C. R- Y) M4 v: t! i


8 q& ~+ E# a1 _' P# ]
7 d* t% O8 j% N! C2 z) K

港内。届时,后者的潜艇和鱼雷艇可以依托狭窄的赫尔戈兰湾水域和雷场消耗英国主力舰队,直到双方舰队实力接近,甚至德国舰队能够稍占优势之时,战列舰队再行初级一举达成决战决胜。
3 y5 @) j/ A; z/ t! Q

) W# z; C* y$ K. Q  可是,英国大舰队在杰利科上将的驾驭下,始终谨慎行事,他们选择在苏格兰北端驻泊,紧紧扼守北海出口,将大洋舰队的活动范围彻底压缩在狭小的北海水域,无法对英国的海洋生命线构成威胁。杰利科的计划虽然稳妥,却不符合英国海军的进攻传统,公众舆论和很多海军军官均认为此举实属消极避战而难以接受,其中有人提出了折衷方案——利用轻型舰艇对德国巡逻舰只进行突袭。
, y2 A3 C0 [- W( p' C4 ?

' b8 w. G$ @( W7 Q4 q  开战后不久,英国本土潜艇部队司令罗杰·凯斯准将提出了攻击赫尔戈兰湾德国巡逻舰艇的计划。当时英国潜艇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监视德国舰队在赫尔戈兰湾的行动,他们很快发现:德国人逐步扩大着巡逻防区,甚至偶尔深入多格尔沙洲一带侦察或追击英国舰艇。于是,凯斯计划以自己的潜艇充当诱饵,引出德国驱逐舰分队并由皇家海军优势兵力予以消灭。 & x5 ~/ K/ s1 `7 K4 w/ E  I

( q7 j2 T) H9 w5 }  p' n" x, j  最初,海军部队上述计划并没有兴趣,但英国不久后开始考虑在比利时登陆的作战构想。而在北海南部活跃的德国巡逻舰队可能会对登陆舰队侧翼构成威胁,而凯斯的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这一个威胁。另外,此举也多少可以减缓国内要求大舰队出战的窘迫压力。
2 a5 A% U- R8 T6 G/ V% I/ o* [
! `+ F$ u$ E& N' T

* ?  }0 c7 `) I: R/ i+ s. m$ ^3 ?
无论何时,你觉得可以进攻,你就不该加以阻止。
  19148月下旬,海军部批准计划,并将行动时间定于828日清晨。诱饵为凯斯亲自指挥的3艘潜艇,突击兵力则为蒂里特准将指挥的2个驱逐舰分队——下辖2艘轻巡洋舰和33艘驱逐舰(另有3135艘之说)。但凯斯提出以战列巡洋舰中队抵近支援的要求被上级否决,而仅以莫尔少将指挥的第二战列巡洋舰中队(无敌新西兰号)于亨伯河三角洲(英格兰中部海岸),扮演远距离策应的角色。 $ y! k1 p- ]% F5 z/ |( v
4 S7 S# r6 E: X* Q& o! _
  行动开始之前,杰利科审查了作战计划,认为其中突击兵力不足以应付突发情况,且远在亨伯河口的远距离支援群根本无法及时提供支援。于是,在凯斯和蒂里特出发后,他命令贝蒂中将率领第一战列巡洋舰中队(玛丽女王大公主号)及古德诺夫准将指挥的6艘轻巡洋舰与第二战列巡洋舰中队会合,紧随蒂里特开赴赫尔戈兰湾。此后战事发展证明,这个决策正确而即使(但海军部却未将此变化通知已经出发的凯斯和蒂里特,后在战斗中险些发生误击)。   [+ m% m* E- O0 U( l& F( N, I

5 ~. {+ T9 C; V  28日清晨0600,赫尔戈兰湾大雾弥漫,能见度只有5公里左右……1艘英国潜艇准时浮起,向正在巡逻的德国第1驱逐舰分队发射了2枚鱼雷,对方立即展开搜索队形追逐英潜艇。此时,早已埋伏在附近的蒂里特舰队从迷雾中脱颖而出,开始攻击德舰。而负责掩护驱逐舰的德国轻巡洋舰斯德丁弗劳恩洛布号及德国第5驱逐舰分队也闻讯赶来支援,双方展开一场势均力敌的炮战。
0 ?+ d9 x) w4 o: J1 T+ |

# ?! V8 ~& d! L; Q: k4 m  蒂里特的旗舰林仙号是不久前刚刚服役的新舰,火炮射击训练尚不熟练,在与德国轻巡洋舰的对决中被重创,但英舰反击也使弗劳恩洛布号受伤不轻,只得在斯德丁号掩护下向湾内撤退……英国驱逐舰立即% c- f2 h4 t* B! k# v

; m; k9 E1 c, C. W$ r( i分头围攻德国驱逐舰,随即将德第5驱逐舰分队旗舰——V187号击沉。可好景不长,在赫尔戈兰湾内巡逻的其他7艘德国轻巡洋舰——“美因茨斯特拉斯堡科隆斯特拉尔松德亚拉德涅科尔堡但泽号匆匆赶到战场,双方力量对比发生逆转,胜利的天平逐渐倾向德国人。 4 c8 n& O) Q. ~/ j; Z, y0 s
$ [2 Z. [; T* E) S( X$ c' A# P
  就在蒂里特逐渐招架不住的时候,古德诺夫接到凯斯的告急电报即使杀到,其轻巡洋舰首先将蒂里特舰队从危机中解救出来(当时,3L级驱逐舰——“月桂冒失拉特斯号已被击伤)。紧随其后,贝蒂的战列巡洋舰不顾水雷和德国潜艇威胁,全速闯进赫尔戈兰湾,但险些被蒂里特和古德诺夫认作敌舰而误击——5艘巨舰的加入使战场态势发生根本性转变,德国轻型舰只立即四散奔逃……相反,停泊在杰德河口的德国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却由于低潮无法出港(潮水要到午后才足以使大舰出港)。 6 U( M" N8 H% M0 L8 }* a4 l
; }! w1 i6 t/ f- v3 ^; _/ }/ `! `
  当天的低能见度使得英舰的追击变成捉迷藏式的混战,美因茨号在贝蒂赶到前已遭到蒂里特和古德诺夫的合力夹击,很快被鱼雷和炮弹打得全舰起火而被迫弃舰。科隆亚拉德涅号则在浓雾中先后被从西北方向杀来的贝蒂舰队截住,2舰躲闪不及,迅即被号的13.5英寸主炮撕成碎片……英国舰队得手后并不恋战,捞起部分德舰落水官兵后迅速撤离。当中午涨潮后德国战列巡洋舰赶到现场时,英国人早已踪迹全无。 % N$ z" G2 \7 i/ m* K2 y) C" ]  a

7 ~; c, e- b0 T! ]! H# c


; g8 ~" ]) }, x/ C

无论何时,你觉得可以进攻,你就不该加以阻止。
  赫尔戈兰湾突袭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次海上舰队交战,是役德国海军损失3艘轻巡洋舰及1艘驱逐舰,另有多舰受伤,共计712人阵亡,318人被俘,另有132人负伤;英军仅林仙号轻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重创,32人阵亡,55人受伤。无疑,英国人在大洋舰队眼皮底下痛击德国巡逻舰队的行动,令德国海军颜面尽失,大洋舰队虽坐拥巨舰重炮且近在咫尺,却由于低潮所阻,只能眼睁睁看着英国舰队扬长而去。
  l7 T$ J4 c7 D, g- A7 L' U2 G
$ f6 e! y; }4 z( [; o6 O4 i$ n
  此战在双方均引起极大反响,德皇对舰艇和人员的惨重损失十分震怒,严令英格诺尔上将在未经皇帝本人同意时禁止舰队出击,并责令舰队作好战备工作——战列巡洋舰从此不熄火在杰德河口保持警戒,战列舰随时保持一个中队的兵力处于战备状态。英国人则因小胜而士气高涨,不仅实现了限制德国轻型舰艇活动的目的(尽管拟议中的比利时登陆并未进行),同时暂时平息了舆论压力。
6 T, b) J* s# v2 k3 W  g$ h

) C/ a7 g2 j; h/ b% {% ^

  不过,英国人的兴奋没有维持一个月,德国U—9号潜艇在荷兰外海连续击沉3艘英国装甲巡洋舰;1027,英国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大胆号又在爱尔兰北部海域触雷沉没——这两次事件造成极大负面影响,从此,皇家海军在北海非常忌惮潜艇和水雷威胁,行为方式更加谨慎小心,这在很大程度影响着未来作战,尤其是追击行动中。


( A6 ]; U, I. b( j. e
' u- q# F  M1 \  J0 C
4 x8 U/ s1 J# g" y& k7 `2 N

多格尔沙州之战


/ T9 [+ N3 N7 K# q191411月,英国大舰队迎来了第一次低潮期——大胆号沉没外,战列舰阿贾克斯铁公爵号返厂改进动力系统,猎户座号由于蒸汽轮机故障正在修理,征服者号也在进行改装,新近征用的2艘土耳其战列舰——“阿金考特爱尔兰号还未完成转换训练,没有形成战斗力;战列巡洋舰无敌不屈大公主号则被派出搜索斯佩舰队。尽管当月战列巡洋舰号和战列舰本鲍印度女皇号加入大舰队,但这3艘新舰还未完成调试。此时大舰队中只有17艘战列舰和5艘战列巡洋舰可动,同时,德国大洋舰队拥有战列舰15艘,战列巡洋舰4艘(如果将大型装甲巡洋舰布吕歇尔号计入则有5艘)。这是整个大战期间英、德双方舰队实力接近的时期,但德国海军并没有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以利用对方最虚弱的阶段迫其决战,而是采取打了就跑的偷袭战术。
5 q+ n5 ]; Z( k3 }" {% Y' y1 \7 b3 t# R! }  L3 A

无论何时,你觉得可以进攻,你就不该加以阻止。
1914112,希佩尔率领战列巡洋舰塞德利茨毛奇··坦恩号及装甲巡洋舰布吕歇尔号,在4艘轻巡洋舰及若干驱逐舰掩护下,炮击英国沿海城市雅茅斯,而轻巡洋舰斯特拉尔松德号则乘机布设了约120枚水雷,然后在英国舰队拦截之前赶回基地。1215,希佩尔又率领塞德利茨毛奇··坦恩德弗林格号(后者刚刚服役)及布吕歇尔号,在4艘轻巡洋舰及2个驱逐舰分队掩护下,对英格兰北部斯卡伯勒一带海岸和城镇进行炮击,并与英国岸炮发生交火——“毛奇号中弹1发,塞德利茨号中弹3发,但未造成人员损失;布吕歇尔号中弹6发,93伤。英国城镇平民在炮击中共计122人死亡,433人受伤,其中包括相当数量的儿童。德舰队再次摆脱英舰队堵截,完全返回基地。 * D4 K+ F0 u) Q, t
5 d2 b% n- x+ S/ t# S- ~! O2 e) x
  两次偷袭得手没有给英国海军实质性的损害,只是适当鼓舞了一下德方士气。随后,德国海军也筹划一次赫尔格兰式的突袭行动——19151月初,德国飞艇发现多格尔沙洲海域经常有英国轻型巡逻舰只出没,大洋舰队参谋长艾克曼少将因此力劝英格诺尔上将派出战列巡洋舰编对突袭这些英国舰艇,以雪赫尔格兰之耻。英格诺尔起初不赞同这个计划——因为··坦恩号尚在船坞进行维修,严重影响战巡编队实力,但在艾克曼极力说服下,同意于124采取行动。   1231645,希佩尔率领第一侦察中队(塞德利茨毛奇德弗林格布吕歇尔号)、第二侦察中队(轻巡洋舰科尔堡格劳登茨斯特拉尔松德罗斯托克号),以及19艘驱逐舰从杰德河口出发,前往多格尔沙洲,准备在次日拂晓赶到该海域扫荡英国舰艇和渔船。
6 _$ _, t/ b0 P0 K
# v) m% T9 g/ g5 B7 D

  但是,此时英国舰队已经拥有了一个德国人意想不到的优势——能够破译德国海军的密码电报并获得其机密的海图坐标。这是归功于俄国人——1914826,德轻巡洋舰马格德堡号在芬兰湾触礁沉没,俄国海军在残骸中找到了密码本和军方方格坐标……俄国人不久即将上述复制品交给英国海军部。后来,德军虽多次更改密码,但始终使用原密码体系,英国海军在参考海图坐标的同时,依然能够掌握对方大致的作战动机。
7 X0 i4 m1 t" g

无论何时,你觉得可以进攻,你就不该加以阻止。
  所以,当英格诺尔的电文一经发出,英国监听站立即截获并破译,海军部据此命令贝蒂率领第一、第二天战列巡洋舰中队出港截击(第一中队由贝蒂本人率领,辖大公主3舰,第二中队由莫尔少将指挥,辖新西兰不倦2舰)。231700前后,贝蒂与古德诺夫指挥第一轻巡洋舰中队(含南安普顿伯明翰诺丁汉洛斯托夫特号)从罗塞斯出发,在海上与蒂里特准将指挥的哈里奇分舰队(轻巡洋舰林仙曙光女神不惧号及33艘驱逐舰)会合,开往多格尔沙洲待机——贝蒂的出发时间仅比希佩尔晚了十多分钟……当天晚些时候,谨慎的杰利科也率领大舰队主力出海,准备应付不测情况。 ; ^  F* P& ~8 O. ?+ R
) j& Y" L4 e6 a5 g+ I" @
  240700许两支敌对舰队几乎同时到达多格尔沙洲东南部水域。德舰队迅速展开搜索队形,以第一侦察中队的战列巡洋舰居中,第二侦察中队的轻巡洋舰格劳登茨斯特拉尔松德号各率领一个驱逐舰分队趋前警戒,轻巡洋舰罗斯托克科尔堡号于左右两侧屏护。此时,德国人尚不知道一支强大的英国分舰队正在附近埋伏。
( n% F. M3 e, p8 C3 v" m# t
; t; r' [' b0 x; C4 e  z  0714,天刚放亮,位于德舰队左翼的轻巡洋舰科尔堡号与英国轻巡洋舰曙光女神号遭遇,曙光女神号使用灯号向科尔堡号发出识别信号,后者并不回答,直接以探照灯照亮英舰,随即105毫米主炮开火,当即命中2弹。曙光女神号也不示弱,迅速用6英寸主炮还以颜色,同样命中科尔堡2弹,分别在舰体水线上下个凿出一个大洞……接到交火报告的希佩尔自然将曙光女神号认定为英国巡逻舰只——为赫尔格兰海战雪耻的机会似乎就在眼前,他命令战列巡洋舰迅速赶往交火点。 1 J# l0 q2 a& U1 V# Z  R! h) p
, @7 C: c7 f$ u" n3 t
  就在希佩尔指挥4艘战列巡洋舰左转支援左翼之时,在编队前方担当哨舰的轻巡洋舰斯特拉尔松德号发回令人吃惊的电文——西北偏北方向出现大型战舰的烟柱!如此推断,正与科尔堡号交战的英国轻巡洋舰并非孤单的巡逻舰,而是一支大型舰队的前卫。希佩尔战后回忆:这样一支强大舰队的出现,预示着英国舰队的其他部分可能正在接近,尤其是在截获的无线电报中发现了(英国)第二战列巡洋舰中队的呼号后,我决定通知舰队转向撤退。2 G1 S: r+ F" J; d+ x
  0735,德国舰队转向东南,但英舰已经逼近。从塞德利茨号舰桥上,可以清晰看见右舷后方英国战列巡洋舰全速行驶形成的五条粗大烟柱,队列最后的布吕歇尔号,甚至识别出尾随而至的英舰属于第一战列巡洋舰中队,并向接近的英国轻型舰只开火。希佩尔描述道:敌人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向我们接近,他们的战列巡洋舰喷吐着格外浓重的烟云,航速肯定超过26节。事实上,贝蒂队列最前方3艘战巡的实际航速已经达到27节以上,而德舰队却由于布吕歇尔号的拖累(老旧的该舰仍然使用三胀往复蒸汽机,正常航速不超过24.5节),编队航速只能达到23节。
* G+ W1 l: O; T: W7 V% p
无论何时,你觉得可以进攻,你就不该加以阻止。
  希佩尔陷入打不过也逃不掉的尴尬而危险的境地——以上述航速差距,在逃回德国海岸前注定会被英军舰队赶上;而英国舰队拥有5艘战列巡洋舰,德军只有3艘,布吕歇尔号虽然号称大型巡洋舰,但其210毫米主炮火力根本无法与战列巡洋舰相提并论;再者,德军并不知道英国第二战列巡洋舰中队已经包含在第一中队内,故认为还可能存在更危险的局面。另外,当时风向也对德军极为不利,东北风将德军舰艇全速行驶时的煤烟全部吹向右舷,遮住了德军炮手和测距人员的视线,而处在西边的英军却没有丝毫影响。
8 F+ a6 _3 w; q8 a# Y- S8 d5 s6 b# L- r3 ~4 w7 \) e8 p. A( i  U8 R
1小时之后的0852,贝蒂的旗舰号已经接近到距德舰队殿后舰布吕歇尔20000距离,开始向后者开火。数分钟后,大公主号也将布吕歇尔纳入射程,并缓慢用前炮塔射击——在这种近乎主炮射程极限的距离上,英舰虽然难以精确命中,却足以干扰德国舰队的行动……随着距离的接近,英舰炮弹越打越准,0909,不幸的布吕歇尔号开始接受炮弹洗礼。0911,希佩尔的 7 ]3 f+ \2 @0 |
2 Q4 b& I" T! W# d, k


5 F4 a0 t* V7 E  U7 J  w8 E
8 J2 T2 G9 d6 O& u7 g2 _4 g) g

旗舰塞德利茨号在18000距离上向号还击,随后其他德舰也纷纷开火,火力主要集中在英舰队2艘先导舰——“号上。0928,德舰8命中1弹,炮弹穿透水线下装甲并爆炸,海水浸没该舰一座煤舱,但不影响该舰作战能力。 ' G, G! D, f; T' m0 [0 f% V
6 e  h. v, H, I4 Y
  2分钟后,布吕歇尔号进入英国队列中的第4艘战列巡洋舰——“新西兰号的射程,后者开始测距射击。0935,双方距离缩短到17500,为了调整各舰凌乱的火力,贝蒂发出命令:各舰向敌队列中对应战舰射击,这项命令没有将尚未进入射程的不倦号考虑在内,结果造成理解混乱,毛奇号因此没有受到任何攻击,得以从容不迫地对英舰实施反击。同时,号校射人员误将号射击造成的水柱当作本舰射击的水柱,从而导致严重的距离误判,以致该舰所有炮弹均落在距离塞德利茨3000之外的海中。0940113.5英寸炮弹穿透塞德利茨D炮塔9英寸厚的炮座并爆炸,引燃了提升通道内已经组装完成的发射药筒,致使火势迅速向上方炮塔和下方弹药库蔓延。部分弹药库操作人员为了向C炮塔,一时2座炮塔烈焰熊熊……幸亏比较钝感的装药和黄铜药筒危及时注水赢得了一点时间,但2座炮塔159名官兵却无一幸免——逃脱灭顶之灾的塞德利茨号舷侧火力顿时减少一半。


5 g) V; ^. a$ P" z9 M* Q0 {

% P% M* R7 [# a
$ i/ i7 }+ U3 L: y

无论何时,你觉得可以进攻,你就不该加以阻止。
1001塞德利茨号的1280毫米炮弹命中号打坏了2台发电机。1018后,德弗林格号的2305毫米炮弹也相继命中号,其中1发炮弹穿透水线下主装甲带,造成左舷锅炉水舱进水,锅炉水被海水严重污染,其后果将在半个小时后显现出来。在双方前卫激烈交火的同时,位于德舰队列末尾的布吕歇尔号正在承受着沉重打击,其210毫米火炮很难威胁英国战列巡洋舰,后者的大口径炮弹却一再命中它,布吕歇尔号舯部燃起熊熊大火,航速不断下降。1025布吕歇尔向旗舰发出所有轮机均已停止工作的信号——实际上该舰仍以17节以上的航速前进,战舰并未失去控制。1048不倦新西兰号开始向布吕歇尔号集火射击,布吕歇尔号全舰起火并向左舷严重侧倾,露天甲板以下已成人间地狱,一位幸存者事后回忆:炮弹一路钻进了锅炉舱,煤舱中的贮煤已经起火,在半空的煤舱中熊熊燃烧。一发炮弹在机舱爆炸,卷起带着蓝色和绿色火苗的油料四处飞溅……爆炸造成的气浪在狭窄的空间内奔突……冲过每一处敞开的通道,冲破每一处薄弱的舱壁……不幸的人试图爬过敞开的舱门,一发炮弹恰好在其附近爆炸,巨大的气浪将舱门砰然关上……他以可怕的方式惨死其间布吕歇尔号逐渐掉队,并不可遏制地向左偏航,贝蒂命令不倦号继续攻击并结果它,其他战舰继续追击德舰主力。 : ~; z4 c  e7 O  G6 H) T& i. N* l

3 f' i) \+ K1 u! I" h  就在整个德国舰队在劫难逃之际,突然发生了转机——贝蒂接到一份子虚乌有的报告:发现U(实际最近的U艇距离战场尚有数百公里之遥)。为了规避攻击,他下令舰队转向东北,恰在此时,号的左舷主机由于污染的锅炉水造成主机停转,最后1台完好的发电机也停止工作……“号航速降至15节并完全失去电力供应,只得左转脱离战列,贝蒂不得不将指挥权转交第二战列巡洋舰中指挥官——莫尔少将。 6 N2 y6 f* i. A9 p/ e* Z/ o
, f( q; v7 A. f

  在移交之前,贝蒂本打算向舰队发布最后一道命令——“近敌攻击!,但号已经丧失电力供应,无线电天线和部分信号旗索也被打断,故只能使用简单旗号发布命令,简单旗号中并没有近敌攻击的信号组合,所以被迫以攻击敌尾部代替。贝蒂所指的敌舰队尾部应是德弗林格号,但由于先前升起的航向东北信号旗并未取下,造成莫尔误将两个旗语理解为一个,于是将注意力转向已经逃脱编队蹒跚驶向东北方向的布吕歇尔……“号带着10°侧倾划出一道弧线脱离了编队,看到莫尔的火力转向,贝蒂痛苦地意识到——打击德国战列巡洋舰队主力的机会已经从指尖溜走了。

无论何时,你觉得可以进攻,你就不该加以阻止。
  希佩尔注意到号受创脱离队列,决定趁对方战斗力削弱之机,设法拯救奄奄一息的布吕歇尔号,同时争取给予英舰反戈一击。1058,当号脱离英舰编队几分钟后,他下令将主力转向东南偏南航向,接着又命令驱逐舰突击英舰编队,从侧面掩护布吕歇尔逃脱。但驱逐舰分队在英舰猛烈的炮火阻击下难以靠近,而塞德利茨号上主炮炮弹已经不足200发,CD两个炮塔有完全失效,再打下去,非但不能救出布吕歇尔号,反而可能造成舰队主力的更大损失。于是,塞德利茨号停火并转向东南,带领舰队主力全速逃离英舰射程,而莫尔则满足于将德国舰队赶跑,心情舒畅地继续蹂躏饱受创伤的布吕歇尔号。1210,承受了大约50发大口径炮弹和2533毫米鱼雷的布吕歇尔终于熬到生命尽头,猛然向左侧翻覆沉没。与此同时,希佩尔的主力却安然逃离战场。 $ L8 T9 o0 s" F1 n. s) S% i. Y7 X1 m
, ~: M6 B& ~* @) z
  1150,暴跳如雷的贝蒂换乘驱逐舰进攻号赶回战场,半小时后登上大公主号重新接过指挥权。此时,布吕歇尔已经翻覆,海面上布满逃生的德国水兵,而德国海军L5飞艇也出现在上空——飞艇上的乘员并不知道下面的战况,只看见4艘英国战列巡洋舰和布吕歇尔号的船底……于是他们将布吕歇尔号认作沉没的英国战舰,反而向正在打捞遇难者的英国驱逐舰投下炸弹——这些炸弹并没有击中英国驱逐舰,却严重妨碍了英舰的营救行动,甚至直接炸死了部分遇难的同胞!(假设英舰正在搭救英国水兵,向营救者投弹也是尊严尽失的不齿行为——编者注)
1 p9 h& v- v; a" Y+ b

8 x$ |( {$ w. m' ?  贝蒂没有理会德国飞艇的骚扰,率领战列巡洋舰继续追赶希佩尔,直到1245,他终于改变了主意——此时距离希佩尔还有19公里以上,追上德舰至少还需要两个小时,而此时与赫尔戈兰岛不过128公里,德国大洋舰队主力一旦出海接应,后果不堪设想。衡量利弊,贝蒂决定放弃,,由不倦号拖带已经丧失动力的号返回基地。战列巡洋舰的首次决斗,就这样虎头蛇尾地结束了。 / l# t6 {+ H, E+ b

$ m! ]( K2 T2 T  欢呼与痛斥 ; f" X  z* m, v1 X7 i; M) U+ e2 ~) k

( M( ]. q) @% c+ M/ L- x  当双方舰队返港之后,两国的传媒都开足马力欢呼自己的胜利。英国人自不待言,他们的海军取得了一次显而易见的胜利——1艘战巡受伤,1艘轻伤的代价,击沉德军1艘大型装甲巡洋舰并重创1艘战列巡洋舰,还俘虏了189名德国水兵。而德国方面,尽管损失了布吕歇尔号和1000多名官兵,但L5号飞艇返回基地后,却报称1艘英国战列巡洋舰翻覆沉没,德舰上的一些军官也信誓旦旦地声称亲眼看见英国列队中第2艘战列巡洋舰爆炸沉没……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使德国宣传机器大呼胜利。甚至直到战争结束,当时并不在场的舍尔上将在撰写回忆录时,仍然坚称击沉英国战列巡洋舰号,并指责英国人隐瞒损失。 & y9 c' Y8 s' U8 z
无论何时,你觉得可以进攻,你就不该加以阻止。
  与公众的狂热不同,双方的高层均对这次海战极端不满,德皇为布吕歇尔号的损失大发雷霆,大洋舰队司令英格诺尔上将首当其冲——在赫尔戈兰海战时,他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以致在关键时刻战舰竟因退潮原因无法出港;而这次又把侦察舰队送入英国人的伏击圈……愤怒的威廉二世立即撤去英格诺尔德职务,换上了老迈多病但却忠实听话的波尔上将。后者老迈昏聩,一切事物均谨小慎微而不思进取,在其因患绝症不得不于19161月辞职之前的10个月内,仅仅指派舰队进行了5出击,而且没有一次离开赫尔戈兰湾192公里以上。
* e4 Q# z1 L9 V* P# B" v8 @

# W2 J& Q: d5 Z( o7 x' b8 }  在英国方面,海军高层对莫尔放弃德国舰队主力而盯着早已瘫痪的布吕歇尔号不放的行为进行了一致声讨——费希尔对这种毫无攻击精神的作战怒吼不已:“……只要他身上有一丁点纳尔逊的气质,他都会追下去,而不管什么信号!像纳尔逊在哥本哈根和圣文特角那样!战争中的第一原则就是不服从命令,傻瓜才会服从命令!贝蒂则在他后来的回忆中依然怒气冲天:那天的失望使我不堪回首。我是打定主意要击沉全部4艘的,我本来也是能够实现的!(此话明显有托大成份,当时旗舰号已经丧失动力,双方火并的结果可能只是两败俱伤——编者注)策划赫尔戈兰突袭战的凯斯准将则毫不掩饰自己对莫尔的轻蔑:“……再还有敌舰需要击沉的时候,莫尔和那伙人的望远镜却对准了可怜的、倍受折磨的布吕歇尔号,这是战争中最不幸的一幕……”
) t  O1 {) V) h" X  大战的序幕 + V6 ~" A) n& J

( g; I" ^  t9 K+ B+ }$ l8 I  尽管规模不大,但无论是赫尔戈兰突袭战,还是多格尔沙州之战,都对后来规模空前的日德兰海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舍尔在接任大洋舰队司令后,总结多格尔沙州之战及之前英国战列巡洋舰队的追击行动之后,制定了日德兰的诱敌计划,却不知道谨慎的杰利科在每次出击中都将整个大舰队置于战列巡洋舰队的后方。而贝蒂则对在多格尔沙州放走希佩尔耿耿于怀,发誓一有机会就要歼灭性的打击德国侦察舰队。   O3 n1 O8 [, M

% V1 ~5 N8 Q$ p  O+ w' g; ^" U+ y  塞德利茨号受到的损伤也给德国人上了一课,该舰在战斗中仅中弹2发,就严重丧失战斗力甚至险些沉没,其中隐患必须杜绝。而英国方面,尽管号中弹16发,号中弹6发,但均没有命中要害——英国人忽略了其中弊端,结果终在日德兰咽下苦果。
5 U' F% v4 e* r

' j  B( s1 i8 K$ I! X% Q8 g  英国人在战斗中暴露的最大的问题是高级军官的素质——各编队指挥官普遍缺乏进取心。丘吉尔此前就曾辛辣地评价英国海军:“‘无声的部队之所以无声,不是因为它正在专心思索和学习,而是因为它被日常公务琐事和越来越复杂的技术压得透不过气。我们有胜利的舰长,有才华横溢的技术专家,有无与伦比的航海家,还有不惧而忠诚的水兵……可一旦打起仗来,只会管理军舰的人却远远多于擅于指挥战争的人。”——这里擅于指挥战争的人特指各编队司令。由于高级军官中普遍缺乏进取心或不善于处理复杂情况,往往于实战中放弃战机或顾此失彼,而这种情况也将在今后为德国大洋舰队创造多次逃生的机会。
" s7 |- k- \9 V8 E
无论何时,你觉得可以进攻,你就不该加以阻止。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