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前日本北进和南进战略# ^: {5 ?6 u$ C2 g
# S' j, q! r; ^0 e! d b. L一、日俄冲突:北进战略的由来: J: O2 f% N R8 B& {
话说日本与毛子的纠葛真是源远流长,早在18世纪就开始了。到了日清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俄国出于染指远东的需要,向清政府卖人情,与德、法一起出面干涉阻止日本占领辽东半岛,因当时日本无力与三国为敌,只好妥协,日本因此对俄国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到了八国联军侵华时,俄国利用此机出兵占领满洲,而且还在朝鲜扶植亲俄政权,企图向朝鲜半岛扩张势力范围,进而独霸远东。俄国的远东政策遂与日本的大陆政策产生直接冲突,日本先与英国结成英日同盟,再赌上国运同俄国一战。日俄战争结果,日本得到朝鲜、旅顺、大连和满铁沿线等地,从此日俄结怨越来越深。一战后期,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战争,列强纷纷出兵干涉俄国内战,日本乘机从海参崴登陆出兵西伯利亚,一度攻至贝加尔湖以东,但最终在1922年10月日本干涉军被逐出苏联国土。此次出兵,让日本体会到在西伯利亚苦寒之地作战的艰苦。
2 t0 P) B* g0 ^) ^& Y九一八事变,蓄谋已久的日本关东军迅速占领中国东北,与苏联隔边境成对峙状态。而苏联在第2个五年计划完成后,国力和军力得到加强,在远东配备的兵力急剧增加。这一对宿敌,当然是冤家路窄,于是双方边境纠纷不断。最终导致张鼓峰事件(日本此时正在准备武汉会战)和诺门坎事件(日本正在调整侵华长期作战体制)这种大规模武装冲突。特别是诺门坎事件,是日本继日俄战争以来首次经历的激烈的装甲现代化战争,苏联的坦克和火炮给日本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 w1 @ f& P1 s4 n- j+ n( O7 w9 M诺门坎事件后,苏联即忙于和德国瓜分波兰,关注焦点投向欧洲;而日本因自感军备不足,加上侵华战争消耗极大和英美经济压力,国力前途暗淡。
' Z1 E: z5 R+ G* w* ~2 J" s9 X4 i# m+ |: T% y- ^) K( a
二、“北进”进行时6 d' _; ~ w! o- `/ B" ` r6 r, |1 H
北进是日本陆军的主要战略思路。为了谋求北方的安全和孤立中国,日本与德国在1936年签订防共协定。/ |* V: N8 h2 b" x; R! E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日本视之为摆脱苏联长期威胁的良机,无论是日德防共协定,还是三国同盟缔结,都是以苏联作为最大威胁对象,而且如果想要尽全力解决中国战线的话,势必要先消除北方苏联的威胁。. o" Q0 j5 ^* C. ~; ~
7月2日,《伴随形势推移的帝国国策要纲》公布,日本立即开始实施总动员,80万大兵被输送到满洲,准备进行对苏作战。此次行动代号为“关特演(关东军特别演习)”。此次行动目的是在苏德战争局势演变对日本有利之时,发动对苏联的进攻。* S3 S$ c& j0 A
然而世事总没有预想的那么好,德国的进攻在广袤的苏联国土上受阻,虽然西运的苏军人数并不少,而且技术兵器比例大,不过由于基数大,且苏联就地补充了数倍的兵员;又受季节的限制,大本营遂于8月9日放弃了年度内解决北方问题的企图,采取了一心转向南方的方针,北进战略便被束之高阁。日本关东军和苏联远东军双方互相戒备,这种状态一直保持到二战末期。% V1 r1 B% L1 |) i9 P; Z
' v7 R8 G3 C G9 ]# B& K0 G8 X" A三、日美冲突:南进战略的由来) Q7 N1 ~5 t- @; L( C
说到日本的南进战略,不得不先说说日本的大陆政策。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走上近代工业化国家之路,“日本四面环海,若以海军进攻,则易攻难守。若甘处岛国之境,则永远难免国防之危机,故在大陆获得领土实属必要。如要在大陆获得领土,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不能不首先染指中国与朝鲜”。由此可见,日本对大陆的向往一直根深蒂固。4 d( H! W; c% L/ `
与其地缘相似的大英帝国也有类似的憧憬,但英法百年战争使英国清醒的认识到大陆政策的死胡同,因而抓住契机转向建立海权,玩弄欧洲均势,争夺全球殖民地等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可惜日本崛起太晚,没有如此觉悟,再加上此时世界已被列强瓜分的七七八八了,日本只能盯上其近邻。0 W" s5 U3 H) ?" h% B
大陆政策最终导致日清战争争夺朝鲜、日俄战争争夺远东霸权、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七七事变全面侵华。而大陆政策,必然与英荷等国在远东的利益产生冲突;并和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产生矛盾。
9 l9 U' {/ c0 X5 ]0 E# [日美冲突最早始于一战结束,列强重新瓜分了世界殖民地,并签订了华盛顿条约,日本要求保持相当于美英各国十分之七的海军力量,但未能通过,最终主力舰(战舰、巡洋战舰)和航空母舰定为美英的十分之六。从国力来看,可以说裁军是有利的,但海军内部仍有一种势力认为同意十分之六是一种耻辱,这股势力成了后来发生问题的根源。同时签订的九国公约,其目的是尊重中国的主权、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该公约构成了企图染指中国的美国远东政策的核心,也是后来发生日美冲突的一个原因。4 k7 _: L: W' r7 a' b* w
鉴于俄国崩溃,新生的苏联短时间无法崛起,同时华盛顿条约签订等一战后的形势,日本第三次修改《帝国国防方针》,将美国判定为第一假想敌,日美之战从此走上不归路。- B7 [8 N7 o' T3 I3 D5 a3 ]
( J5 p2 F* D( N+ ?! K四、“南进”进行时
8 I# }% c$ a& V南进是日本海军的主要战略思路,完全是对抗陆军的北进战略而提出的。. p9 g- C* L0 m p" t
日本开始关注南方问题始于1940年,德国闪击西欧,很快迫使荷兰、比利时和法国投降。战局形势给法属印度支那、荷属东印度以及其他南方各地带来政治上的微妙变化。7月27日大本营政府联席会议提出《适应世界形势演变的时局处理纲要》:“在迅速解决日中战争的同时,尤其要努力促使国内外形势好转,抓住有利时机解决南方问题。”规定对南方地区诉诸武力,切断援蒋补给线,预期把英国作为战争的对手,甚至做好与美国开战的准备。
1 W% w7 ?) D6 m0 M7 @+ m8 T9月23日,日本陆海军协同占领法属印度支那北部。这是为解决侵华战争而建立对中国作战的基地以及加强切断中国补给交通线的作战为目的的。由此迈出了南进的第一步。, j4 q" S* {$ s* |) C# @
9月份,签订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成为美日冲突的标志性里程碑。8 X. v g0 U) ]+ I
美国对日本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和签订三国同盟条约,立即作出了反应,宣布禁止向日本出口废钢和钢铁。3 x( \! z4 _+ A+ L' K+ l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对日本政府和大本营造成了极大冲击。7月2日批准了《形势的发展及帝国国策纲要》,实际上是提出了南北并进的战略,一方面要求加快南进步伐,另一方面着手解决北方问题(结果随着事态发展而未遂)。随后,日本陆海军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美英荷宣布冻结其资产,美国禁止棉花、粮食以外一切物资对日本的出口。8月1日,美国决定对日全面石油禁运,随后荷兰也宣布对日本实施石油禁运。这一次,狠狠的击中了日本的要害,相当于把日本逼上了死路。4 Y. t$ ?. k; T
由于和美国谈判毫无进展,9月6日御前会议提出的《帝国国策执行要领》,要求不惜一战。10月,东条上台,提出一个成熟方案,即《帝国国策施行要领》,指出与美谈判如能在12月1日达成协议,即停止行使武力,否则决心对美英荷开战。但美国态度强硬,11月26日提出了《赫尔备忘录》,内容包括要日本立即从中国和法属印度支那撤军,除蒋介石政权外不承认其他中国政权,三国同盟实质上无效等等。6 M0 g: U P/ T$ e
此时一切成了定局,12月1日召开的御前会议,日本天皇终于作出了开战的决定。从此,日本这架战车隆隆地驶向不归路。。。。# G5 j5 P8 O; U! j+ V5 p9 K+ `, ?
, {8 p8 Y# i% [/ T5 j1 x* Q五、太平洋战争前日本经济对战略的影响
9 H m7 d1 w- c: S$ h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声称中国东北“在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即《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将日本的大陆政策发展到了极致,进而导致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5 m8 C+ K; n @6 ?* e8 ?
但由于中国的坚持抗战,日本不得不陷于长期战争的泥淖中而不能自拔。对扩大中的占领区的掠夺,也无法填满战争的无底洞。1937年秋天开始的美国经济危机不啻为火上浇油,即使1939年在经济危机已经过去之后,日本经济更加恶化,并演发为全面的军事膨胀型的经济危机,民用工业萎缩、农业生产衰退、财政濒于崩溃、人民生活恶化、对外贸易瓦解。1941年2月,日本经济已陷于走投无路的绝境,日本“已不能从满洲及华北获得充分的物资,不能不考虑从南方获取物资,而且拿日本目前的情况来看,不能仅仅考虑依靠支付代价的办法来进行输入”。这里的“不支付代价”,唯一的出路就只有继续侵略战争了。0 Z: W/ h! e7 a$ n: K2 ^; O
5 ~8 |' E! X/ r) Y$ x六、小结:日本一步一步走向太平洋战争的深渊
2 v. o: N1 {0 U$ j/ j1941年的太平洋战争,其根源是日本的大陆政策和“亚洲的英国”心态(多少有点东施效颦)。为了称霸远东,要占有朝鲜和满洲;为了称霸世界,要征服中国。结果北与俄国,南与英美利益冲突。
3 B. _. ]3 {6 w6 ^- F1 ?为了解决中国问题,必须消除北方的威胁,然而如果北进,一条腿已经陷入中国战场泥潭的日本,另一条腿就将陷在冰天雪地里。" R: C0 p, h, H8 y4 x
还是因为长期陷入中国战场,为了切断援华补给线,而占领法属印度支那;为了解决即将崩溃的经济,而决定向南方下手;导致美英荷的联合经济制裁,和钢铁石油禁运。就这样,为了解决一个麻烦,而制造了一个更大的麻烦,为了解决这个更大的麻烦,而赌上了国运。日本近代的历次战争,无不是赌国运的战争,前两次勉强赌赢了,这一次就把身家性命给赔上了。。。。" g, Q n% ]/ w
( E% w. ]! k5 l \* @
8 Z1 H; C& ?6 K8 e! @参考:6 ^+ }% ?, ?" b+ C, C+ ?
日军大本营
- C G+ h* x0 V4 q大东亚战争全史2 D3 [. Y2 s, H$ I7 l( S
简明日本战史* S- ^4 Z8 T- j, `& V0 g' z- w
太平洋战争前日本的经济危机, E2 R3 A3 V, Z+ Y
陸海軍の対立抗争
8 R& L: I& r0 u( T/ _日本大本营陆军部
* \, E3 X! d* L1 ^1 d k. W; B6 I% Y3 B: {
[ 本帖最后由 kevin_hx 于 2008-9-23 12:22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