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转贴] 威尔士亲王号中弹报告

作者:西巴雷斯

在和俾斯麦和欧根亲王的战斗中,威尔士亲王被命中7弹,其中4弹为俾斯麦的380MM炮弹,剩下的3枚为欧根亲王的203MM炮弹。从前到后的7弹的命中部位和造成的伤害如下:0 `" ^3 A- [  J2 l( B( t! k$ G
1.第1发俾斯麦发射的380炮弹命中水上飞机起重机之后的后烟囱后部 该弹由40-50角射来,命中右舷水上飞机起重机后,在接近后烟囱后下部的空中爆炸。爆炸后,在炸点下的甲板开了个3’X5’英尺的洞,弹片飞溅在甲板上开了许许多多大小不等的洞,这发炮弹的效果是击毁了威尔士亲王的右舷水上飞机起重机,在威尔士亲王的甲板上开了不少洞。
% d2 E& Z1 \+ s) [9 R8 N2. 第2发俾斯麦发射的380炮弹命中罗盘室 该弹的入射角度差不多,从右舷命中罗盘室,然后穿过整个罗盘室,还没有爆炸就从左舷飞了出去,这发炮弹对军舰本身的伤害就是开了2个洞,可是杀死了基本全部威尔士亲王的舰桥人员(威尔士亲王整个舰岛只有指挥室有装甲,其它的舱室都没有装甲)飞散的舰桥破片还飞入284雷达的操控室,使里面的操作员死伤。
6 ^6 {8 E" e) j! r9 U3.第3发俾斯麦发射的380炮弹命中271雷达天线的正下方。 这发炮弹命中等于没命中,一点效果都有,直接飞进了大海。
# n) {7 f  @9 a" B4.第4发俾斯麦发射的380炮命中威尔士亲王的舰体最下方。 该发炮弹在离威尔士亲王28英尺的地方入水,然后命中威尔士亲王舰体的最下部击穿威尔士亲王的油舱,防雷隔舱,最后被48MM防雷装甲挡住。该发炮弹也未炸。这发炮弹使威尔士亲王泄漏了少量的燃油和锅炉用水。 8 |0 y6 v5 D) y- C5 ]
5.第1发欧根亲王的203炮弹命中威尔士亲王的舰体甲板。 该发炮弹从右舷射入,从威尔士亲王后烟囱后的救生艇处进入舰体,穿过半个舰体被水平装甲反弹后弹道向上又穿过半个舰体击中亲王左舷的133副炮的底座又反弹向下击中副炮下方的舱壁又向舰体内反弹,最后落入亲王的133副炮的操作室。该发炮弹是最有可能重创威尔士亲王的一发炮弹,可惜没有爆炸,不过真的炸了的话早在进入舰体时就炸了。该发炮弹在威尔士亲王舰体内乱撞,造成的实际伤害并不大。
) ?3 ^8 d5 V8 p; m0 F3 @  ]2 k6.第2发欧根亲王的203炮弹命中威尔士亲王的后方。 这发炮弹以小角度入水后擦着威尔士亲王的主装甲带命中无垂直装甲保护的舰体而进入舰体,可是威尔士亲王的后部从后炮塔一直到舵机都有一层4’厚的水平装甲用以保护动力传动系统。这发炮弹未能击穿这层装甲直接在装甲上爆炸,破坏了相邻的几个舱室。
1 v. V) Y! Z: c# y- l0 l7. 第3发欧根亲王的203炮弹命中威尔士亲王的船舵的正上方。该发炮弹也是水下命中弹,但水中行程较长在命中威尔士亲王船舵正上方的舰体时直接爆炸,在威尔士亲王的舰体上开了个21’X8’的洞,飞入舰体的弹片被那层4’装甲挡住,没能对舵机造成伤害。7 p! Q' R$ I, H/ R' e0 @. ]* {- A3 z
这7发命中弹没有1发考验了威尔士亲王的装甲盒的防御性能,所以我们无法从事实上验证到底是俾斯麦的380炮利,还是威尔士亲王的391装甲坚。这个争论只能见仁见智了。 , @0 V! ]# c/ G
英国的事后报告概要 ; R) T& x) n5 ^* w
1. 雷达室在主装甲防护体系外,容易受碎片损伤,必须加装装甲。 ( |" S2 I7 d- x& ~/ O; h
2. 高炮指挥仪是极易被碎片损伤的。
3 k2 n4 d$ x5 y3. 木制品容易着火。
7 Q3 N' g7 Y: K  N  B' M4. 必须保护好各种电缆以防止紧急情况时失控。 ) ^4 n9 f( F& s$ k4 n$ z" J
5. 动力区域划分不好,柴油发电机房,配电房等通风不良2 S5 {9 E" {1 T9 R7 j
6. 各种灯具和轻部件不能防震1 K* a4 D) f( o/ k$ _
7. 在以27-28节高速前进时,A炮塔进水严重,连炮口都进水,各转动部分也进水。给炮手带来极度的不便,各种机器也运转不良。
9 Y8 b  C( S) y8. 设计为110000马力的主机,可以毫不困难的发挥128000-134000马力,但这时的燃料泵不能有效的供应油料。 ! Y# v! z  @6 X1 z

威尔士亲王中弹示意图,红色的为380(俾斯麦发射),蓝色的为203(欧根亲王发射)
威尔士亲王主装甲带结构,蓝色的为油舱,橙色的为空舱

附:1941年5月27日俾斯麦中弹纪要

袭击次数
1 Y% H  U8 q; Q% R( s" v' U0 m6 y
大致时间6 _0 I- y& p+ _3 k
炮弹口径
3 @1 ]# z" V4 l
破坏描述# }% [  j/ s# T. W* Z8 U5 |
1
* L0 p1 {0 o4 N1 j- ]6 @
0859
( A/ m* G- ?  J1 u. m% i6 ^# y
406
& Y% A5 J& i4 z0 f( Z$ J
炮弹在距离战舰约18300米的距离上发射,在战舰前部靠近“A”和“B”炮塔附近爆炸,使2炮塔转动失灵。
% _8 s# ^( W% B! h! z# m' y6 C  b
2, c3 d- r; a& V5 [, l4 [4 T6 W3 G" Q
0859
/ F$ O+ H! j9 F$ F; o3 B, K8 ?! W
2034 S4 X7 {* I' ?+ M1 p% K% S
炮弹击中并破坏了前部火控仪。, g1 Y' Z4 g* p- x. z9 [; ]
3
: g4 b+ n; \  W% L
0900-0905# R, [1 j) ?! w( Q9 `4 m
406
, |; D* V; P5 M) q+ ]
炮弹击中飞机弹射器下方,并使1座105MM高炮的后备弹药发生爆炸,造成了附近人员的严重伤亡。
0 z9 V% I" I) b6 U/ O
45 n+ Q9 \) h$ H/ ~9 V; \! h
0900-0915
9 j( j: A* W5 |1 X2 E
2039 S- l3 Y7 S. S5 Q2 L* u
炮弹击中了右舷的150炮塔,击毁了它的测距仪,导致全部右舷副炮无法精确射击。
/ a4 m; `9 v- F2 @0 A- `$ q
5
5 P% ~& A5 T& `% E. v0 c
0902  X6 A5 F. a$ c+ M1 [
406$ _- z1 Z; D: ]% I- i
炮弹击中并破坏了“A”炮塔,“B”炮塔被轰散的碎片向后飞入舰桥,导致舰桥内无装甲保护部分的人员几乎全灭。8 ~; p5 ]4 N. o( }3 |0 F9 r
6
  \! d1 S4 ?- A* e
09126 l; B9 C2 N7 M# Z- Z4 u$ n+ D
356 or 4068 e# `9 {/ t; U2 p, [% N" J3 M7 C
炮弹命中舰桥并摧毁了指挥塔,整个舰桥部分完全失去作用(#俾斯麦不再是一只有战斗力的军舰)  m8 F+ ~' N9 C; [( A1 V5 D% E( ]
7
/ n7 C$ e% B/ s4 I/ }, x
0913
# _: n. I+ {8 c1 A  F2 M
3566 l6 d3 ?( _* k& _' I( M
炮弹命中并摧毁了后部光学测距仪
; H/ n) l" I( Y, U1 \5 e9 k( q5 L
84 W" e) l" Y9 l) l6 P" P
-
! L3 }; P" G4 r0 p1 }- |5 |, F1 I
356 or 4068 t7 u( B9 L( e9 _- ]; X
炮弹击中舰尾的电力设备舱门,引发变压器起火
, p7 N9 y5 {9 b  h1 ?' L. Q
9/ j: \: f- F4 O0 Y
-
2 x) }, H- K2 N0 [: C$ C* Q, M, E% ]6 t
356 or 406: ]5 Z- J  ^+ f4 ?$ h: `
炮弹命中甲板,导致备用弹药爆炸
' E+ `/ m+ S# d/ m
10% V/ O5 |; ]$ d& o* T4 W
-3 C, L( v7 @" o9 a9 @
356 or 406 or 203
9 L3 S. w  o# x9 R7 Z3 `2 m
炮弹命中右前方的150副炮炮塔,并引燃副炮弹药库导致大爆炸,爆炸威力撕毁了附近的装甲板,炮弹碎片和舰体碎片肢解了临近的上层建筑,大火开始在俾斯麦内部蔓延燃烧。
) N; ]1 [, {6 z9 O1 R# b9 s* k7 K/ v
11( m4 W2 [6 i3 w; ?6 }
0927
! h& z1 h% g1 i  ]$ e
356
5 o  G& H7 b" A  N
据诺福克号巡洋舰报告,一发炮弹击中了“A”炮塔,摧毁了炮塔的液压系统(射程为 7300-10000米之间),至此俾斯麦号前部的主炮塔全部失去攻击力( b! |/ |8 V% [& q5 t# J
12
9 V: N1 |  m( A4 B
0931
0 O8 o1 }4 S2 w' V7 {
-
# H7 S2 @: ]# X& h, F( }
不明炮弹命中“C”炮塔,导致“C”炮塔左炮管处发生爆炸,炮塔内开始起火。但是右炮管还是继续坚持射击了2轮,直至炮塔人员无法忍受炮塔内的高温和烟雾不得不离开炮塔。
1 W  f8 q6 l* w, Q- J
13* Z  `8 M- g) Y% a/ n' q- j' a2 f
0930-09359 X, m4 V# b1 T
406?
3 v4 x3 M) c, j
不明炮弹(也许是406)在3700米外发射,命中俾斯麦舰体中部的主装甲带,炮弹击穿俾斯麦的主装甲带以及机舱上部的拱甲进入俾斯麦的机舱,击中俾斯麦的发动机。
- L1 o1 t2 t" q# u
145 B3 X) d# d( `4 ^
0940- P% b3 v. E& I, X0 O& R3 C* o
406?; M2 L" I; i8 W" ?: N  c6 x
一枚或多枚炮弹在6900-7400米的距离上发射,击中舰尾的“C”炮塔,引发爆炸,爆炸震散了大半个后舰桥,并在炮塔底座以及临近甲板上留下一条大裂缝。5 b( e* j/ H3 J. t' J+ [
15
& v; m3 M9 l. G1 @! b
0930-0935
1 y2 X6 H$ E0 y2 V7 z+ _7 ]0 G
406
& b; [6 I0 b* O8 x
命中舰桥雷达室,随后雷达天线倒塌。
; ^5 ^* y& L# z6 A+ ]3 R
16& E. u) |) k8 L+ _# j7 `
0921
8 R! x- j$ k1 `5 y# b3 U, x/ ]
356
) Y" y* |% S3 o/ H! ~! G0 T$ }
一枚356MM炮弹命中“D”炮塔的正面,未能击穿炮塔正面装甲,但左炮管再也无法升降。炮弹碎片击穿甲板,在舰体内引起火灾。
! G9 C  o2 }; I; I' o! l
17, t& N" x/ v, S# e( g7 I
-
# m) j# J2 \1 }
-
' V- D' Q% W, E* }! P6 a( N
一些炮弹击中舰首,一发406炮弹在舰首甲板撕开了一个椭圆形的大洞,使下面的居住区燃起大火,另一些炮弹的命中使俾斯麦的3个锚全部脱落。
4 p% h5 p" T. x( k% a! {$ E) o! P; p
184 A( s: i6 B, n4 {9 j2 }
-; s6 C9 B1 L& E: }) i% r3 d
-; ]7 R" Q1 u) X7 ^0 a
3发炮弹命中指挥塔后面在舰体中部撕开了一个大口。  l# H, l$ b" a3 O0 O4 {
19
, _1 v$ o  o7 {! u
0950-1000
5 @$ E; W  {  A1 x( ?0 ~3 S5 O
-0 l& V: B3 `8 _$ s0 A, q
前桅倒下
( l; }9 j6 R% ?5 n0 m4 E# |' O
20
& I5 J7 G1 @$ `0 z. z+ g* n8 ?1 A
-
8 m1 c5 a( `$ q( A
-5 V$ v/ ]$ U/ K7 [1 x) c# N
无线电通讯室被不明炮弹击中
4 }2 P/ J3 J8 b/ T
21
% q4 c: z+ j2 M1 k0 G
-' X6 |1 D  C. n
-
) |5 S& T& r- V+ {! Z: u
飞机修理室被不明炮弹击中,飞机备油燃起大火。
9 N/ B3 U' E9 _7 _9 D
22
5 W. O; x5 ~0 l5 u9 j+ L; y
-
- [, j7 e" w# u+ l6 r
-9 Q7 O$ Y: n5 z" b7 ^
2-3发炮弹再度命中无线电通讯室,使XV舱段的全部人员丧命。! M& k5 V6 p% K( K, s
23
* _! Z# P0 P9 r) }+ c$ P8 U8 C
1000-1005
4 Y/ b' h- ~- p" X- |+ R
406
; E( g" [$ P8 [* x( I* k
炮弹命中前部食堂,造成约200死亡。
4 c3 x) \6 H5 c/ H" q; B( x
24$ l; L. y) j  _
-7 v1 J5 j0 O  T
406
2 _# ?, |1 [) C  E7 \; [9 N
该命中为保留命中,不能确定(罗德尼纪录保留命中,德国幸存者否定命中)
8 _' p. B, l/ E! ^* Q- p( D3 m' \
251 b3 i% J4 u7 D4 V% b6 g5 h& Q
1011) R$ [! X- p3 k2 F4 z! f7 V/ C. x6 c
406: @4 g4 @# G+ q& b: @8 Z
炮弹命中舰尾,使已经被破坏的舰尾结构变得更糟,最终导致15分种后俾斯麦舰尾脱落。  r8 Q: F" U: `( D5 Z1 z( q
26
8 w! d8 r) l/ g$ O: r3 x2 `
-9 l5 [' p0 F( r9 ^
-
" L" T, {6 Z, g8 z6 [- i/ g! ]: B" g7 x
炮弹命中机舱,破坏了舰内通风系统4 Q/ [$ \* N% f; y' C

英国人总结的俾斯麦沉没原因:
9 ^& H7 D1 P; O% NAA 0950-1000 406
3 f3 x! Y( {& @) D2发炮弹击中IV舱,其中一枚击穿了“C”炮塔的底座,火红的碎片引起内部大火,很快 蔓延到“D”炮塔的弹药库,形成难以控制的大火,最终导致俾斯麦无法抢救。
; P4 ^) j" Y& ~8 ^* m8 N

俾斯麦号主装甲带结构

1

评分次数

  • 红叶

彩虹!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