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国民革命军军战斗序列

为witp国军战斗序列准备资料
2 a) P7 `- X' ?% C& I为便于查找资料,计划将楼层与番号对应,请勿灌水,如资料有误请另行发贴指出,谢谢, O3 U, k7 y" |: S+ M/ D

- `; [; l, q7 y6 d- ?国民革命军第1军0 N- I+ Q# {% N- H
2 V% u7 Z$ j6 ~: N) h
该军源自黄埔军校教导团。1924年11月20日,黄埔军校以该校学生组成教导团,任命何应钦任团长。12月26日成立教导2团,任命王柏龄为团长。7 k+ ^# d7 w! l0 n" \
1925年2月两个团参加东征。1925年4月13日合编成党军第1旅,旅长何应钦。4月底扩编成国民革命军第1师,师长何应钦。8月和第2师(由教导4、5团编成)合并为国民革命军第1军,蒋介石任军长。9月19日任命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20日收编许崇智粤军一部为第3师,师长谭曙卿。9月20日蒋介石率军参加第二次东征。10月14日攻克惠州。12月改编粤军张和、余鹰扬部为独立2师(1926年改称14师),师长冯铁裴。
+ [! d9 s3 q$ P1926年1月4日新增教导师,师长王柏龄。1月20日蒋介石辞军长职,何应钦升任。1师师长职由钱大钧接任。2月26日免王懋功2师师长,调升刘峙为师长。教导师改称20师。不久钱大钧与王柏龄职务对调。3月蒋介石通过“中山舰”事件逼迫共产党员退出第1军,邓演达接任政治部主任。   d# Y5 m0 Z/ ^, F$ x
是时,该军序列为:军长何应钦,参谋长蒋伯诚。下辖1师,师长王柏龄(升任副军长后仍兼师长)。2师,师长刘峙。3师,师长谭曙卿。14师,师长冯铁裴。20师,师长钱大钧。此外另辖两个补充团。
8 S% q9 A, T; n9 P' f) E1 x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1军1师、2师由副军长王柏龄、参谋长蒋伯诚率领参加北伐,其余部队留驻广东。9月初,2师参与攻打武汉,1师攻打南昌。10月1师攻击失败后王柏龄逃跑,副师长王俊代理。同时将总预备队补充师扩编为21师、22师隶属1军,由严重、涂思宗分任师长。 - F8 |" K7 D+ R5 U
1926年9月3日何应钦率所余各部(除20师仍驻守广东)北伐攻闽。9月中旬将其中1个补充团扩编为独立4师,师长张贞。1927年1月顾祝同接任3师师长、薛岳接任1师师长。4月胡宗南代理1师师长、卫立煌接任14师师长、蒋光鼐接任22师师长、陈诚接任21师师长。5月1日国民革命1军进至鲁南。7月撤至苏南。8月参加龙潭战役。在此期间,增设新9师隶属1军。 . Q' m2 j  d% K, v3 \
由于该军建制过大(至1927年9月已辖9个师),大本营于1927年9月26日决定将1师、2师、22师留归1军建制。其余各师分别编成国民革命军9军、32军两个军。
, w  d4 [. k+ e, b至1927年底该军序列为:军长何应钦(1929年3月刘峙接任)。下辖1师,师长蒋鼎文(1928年1月升任副军长后仍兼师长)。2师,师长徐庭瑶。22师,师长胡宗南。 ( \7 p" \, W$ D3 r  L& ^1 k% v4 F, O
1928年7月1日蒋介石举行各军编遣会议,成立整理委员会。国民革命军第1军于1929年7月缩编为师,25日任命刘峙任师长、张克瑶任副师长。徐庭瑶、胡宗南、张承治分任1、2、3旅旅长。其中1师和22师另编为国民革命军第9师。该部于1929年3月参加讨伐桂系的战斗。 0 K! c1 \, Q  F1 a6 h# P
1929年10月西北军起兵反蒋后恢复军建制(任命顾祝同为军长,李明扬为副军长,下辖1师、2师、独立3旅)并参加讨伐西北军的战斗,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
. g4 q) [- t9 q6 I) {8 c2 A中原大战中第一军的序列是   A8 x6 N, ?9 S  J& q
军长顾祝同
. H1 u0 I( `# C/ b0 [/ F 第一师 徐庭瑶/胡宗南(都是代理) , d7 m0 K9 E; o  [
  第一旅 胡宗南 . q$ H* w, `4 d
  第二旅 黄杰 , w. ^4 G. W0 L( h* a/ }" {  m. o
  第三旅 彭进之(好象作过河南的什么官)
3 v# I' n1 C3 ~: b 第二师 顾祝同
7 u: m$ M5 D+ r9 W  第四旅 楼景越(老蒋的警卫员,后来做到警二师师长,下落不明)
7 m* b  Y; N0 ]- h, U  第五旅 不知道   q4 e7 }% I. i; ^
  第六旅 郑洞国 8 U! p, o& Y' J  q* @
 第三师 陈继承
; Z9 w0 y; e8 a# ^! k- L  第七旅 李思愬(老人儿了,北伐时的团长)
0 p$ d. o6 t& U. s9 E  第八旅 李玉堂 + q: n3 U& Q# L4 G
  第九旅 李仙洲
4 Z9 C( `4 ~3 q. i0 U4 g, v, j$ w1931年7月4日陈继承接任军长后下辖1师和3师,胡宗南、陈继承(兼)分任师长。1932年5月李玉堂接任3师师长。其中1师下辖3个旅,3师下辖2个旅。 $ ?; E1 f3 @2 x; J, |% M/ S
1933年该军调往甘肃参加围剿红军。之后调出3师,以78师和西北补充旅补充该军。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被编入“讨逆军”第二纵队。 - ]+ m( c( O+ ]9 H4 u+ A
是时该军序列为:军长陈继承,后易胡宗南。下辖1师,师长胡宗南(辖李正先、詹忠言两个旅)。78师,师长丁德隆(辖廖昂、李用章两个旅)。西北补充旅,旅长杨得亮。 $ x3 O" m6 }! r3 P) u+ U
1937年9月因抗战需要,以该军为基础编成17军团,军团长由军长胡宗南担任(仍兼军长)。1938年5月12日李铁军接任军长。7月28日陶峙岳担任军长。该军参加过凇沪会战(其间32师曾隶属该军)。1938年6月参加兰封战役。同年秋参加武汉会战。
1 I! Q8 h4 {9 D2 q. T( d是时该军序列为:军长陶峙岳。下辖1师,师长李铁军,1938年5月12日李正先接任。78师,师长李文,1938年7月7日刘安祺接任。1939年167师(师长赵锡光)加入该军序列。 % j/ X  v$ e; f, b3 r7 V' T
1940年5月周士冕接任167师师长。6月丁德隆接任军长。1940年9月韩锡侯接任78师师长。1941年5月韩锡侯接任军长。许良玉接任78师师长。1942年4月张卓接任军长。6月王隆玑接任167师师长。1943年6月臬春涌接任1师师长。1945年1月罗列接任军长。薛敏泉接任78师师长。5月许良玉复任78师师长。7月黄正成接任1师师长。 8 @1 S; i# I6 W% y' f
该军至1945年底序列为:军长罗列。下辖1师黄正成。78师,师长许良玉。167师,师长王隆玑。
8 K1 \; u1 \+ P2 e0 L1 a( l该军自1941年5月隶属34集团军后,参加过豫中会战,长驻陕西。 4 }: Y" _0 e% i# x) u4 a# i' D
1946年5月该军整编为1师,军长罗列改任师长。下辖整编1旅,旅长黄正成。* H. ]  X: J3 w" l6 Y
1946年9月改旅于山西浮山被歼,旅长黄正成被俘。1947年6月重新建立,任命吴俊为旅长。整编78旅,旅长沈策。整编167旅,旅长李昆岗。1947年5月该旅在陕北蟠龙被歼,旅长李昆岗被俘。重建后任命匡永美为旅长。 / M$ i/ d% S% j/ X& m- W0 c
是时该师序列为:师长罗列。辖1旅,旅长吴俊。78旅,旅长沈策。167旅,旅长匡永美。 * `8 ]5 E) p" ^: l( c
1948年9月恢复1军番号。军长改由陈鞠旅担任,所辖各旅恢复师番号。1师师长周环,1949年1月袁书田接任。78师师长陈坚。167师师长曾永美。 4 N: R7 e9 Z7 S3 O  `
1949年11月该军于四川与解放军作战时被歼灭。
( p1 H6 v' c# w1 Y" g  O3 |7 p
2 f% K# T+ E7 ^  U- b& [, [9 f资料2
8 e) r+ Q/ \& C. q! ]第1军:中央军嫡系部队。国民革命军第1军的历史最早是1925年8月编成的,首任军长是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第二任军长是何应钦。1933年统一编号之后的首任军长是陈继承(字武鸣),胡宗南于1936年4月继任。该军是胡宗南军事集团的起家部队。1938年7月,由于胡宗南任17军团军团长,所以被免去第1军长的兼职,专任军团长,由该军第1师师长李铁军(字虞午)继任。为加速中央军非嫡系化部队的嫡系化进程,胡宗南在蒋介石的支持下,以交流干部为名,令第1军军长李铁军与湘系军第76军军长陶峙岳(字岷毓)对调职务,陶改任第1军军长,李改任第76军军长。此时有副军长李英(号兰荪)、张坤生(号诚厚)、罗历戎(名立荣)。1940年6月15日,陶峙岳升任胡宗南之第34集团军副总司令,由蒋介石手令陆军大学特别班第四期学习成绩第一名之该军第78师师长丁德隆(字冠洲)继任军长。此时副军长罗历戎。1941年5月25日,丁德隆改任新组建的第57军军长,调原第80军之第97师(现改隶第57军)原师长韩锡侯继(号荫五)任第1军军长。副军长仍为罗历戎。1942年春,韩锡侯调任第37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91军军长,调前庐山军官训练团办公厅副主任张卓(字叔达)继任军长,副军长罗历戎、李正先(号建白)。1943年3月,李用章升任该军副军长。1944年,罗历戎调走,严明(号果人)升任副军长、杨彬(字东屏)由第37军副军长改任第1军副军长。1945年1月9日,军长张卓升任第29集团军副总司令,同日调原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胡宗南指挥部参谋长罗烈(原名先发、字冷梅),为第1军军长,此时副军长为李用章(1月9日调任第3军副军长)、严明、杨彬、刘超寰(字镇中,1945年1月9日任命)。1946年初,国民党军进行整编,第1军改称整编第1师(仍是军级)。师长罗烈、副师长许良钰(号凉月)、刘超寰。1948年3月,罗烈升任整编第1军(相当于兵团)军长,调第16军(未整编的军,相当于整编的师),副军长陈鞠旅任该整编师师长。1948年底,该整编师又恢复了第1军的番号,军长仍为陈鞠旅。1949年,陈鞠旅升任第18兵团副司令,仍兼任第1军军长,副军长段成涛。12月24日至26日,该军在成都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全歼,陈鞠旅被俘。/ V4 v4 }  u, o" |

& y3 G! Q8 R( m6 r) K资料3
, U" p- r" H+ @# i/ Y作者:   quyc
* N1 o5 d* X( L( G" S5 A0 c  A/ h, Lhttp://www.chinajunzheng.com/bbs/htm_data/111/0609/39889.html
* Q7 g1 d5 ^/ t8 S0 J) }0 r( R% I/ b$ `* H
[ 本帖最后由 浆糊 于 2007-6-12 17:36 编辑 ]

国民革命军第2军

该军前生为建国湘军。1925年6月建国湘军参与平定杨、刘叛乱后于8月被国民政府军委会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委任谭延闿任军长,鲁涤平任副军长,岳森任参谋长。下辖第4、5、6师共3个师,分别由张辉瓒、谭道源、戴岳担任师长。1926年春增设教导师,师长陈嘉祐。
9 E( M. X* S5 N5 F其中第4、6两个师参加北伐,隶属右翼军,进军江西,配合第7、第6军攻打南昌。1927年1月改隶东路军,由乐平、德兴入浙江取杭州。2月进攻南京,3月24日攻克。4月占滁州。
  m" Q+ K' \- e3 O此时蒋介石拟将该军缴械改编,该军闻讯后入湘归武汉国民政府指挥。4月底参加武汉国民政府的北伐。5月将其中一部扩编为14军。
0 i- s: w: N9 i% g" {( q是时该军序列为:军长谭延闿,副军长张辉瓒。下辖4师,师长王捷俊,6师,师长戴岳,23师,师长朱耀华。5 f# V/ z- K* F& x4 a6 e
1927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讨伐唐生智,第2军投南京国民政府程潜部节制。10月参加讨唐战役。该军于年底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8师,师长鲁涤平,后易张辉瓒。该师于1930年底参与围剿红军时被歼灭,师长张辉瓒被俘后枪决。! `7 a4 S2 A' n! _
1929年国民政府为讨伐桂系军队,于3月2日编成第2军,以朱绍良任军长,下辖第6、第9、第11师和独立第4旅。10月蒋鼎文接任军长,陈诚任副军长。该军隶属2路军参加讨伐西北军的战斗。1930年该军下辖第6、第9师两个师,隶属3军团,参加中原大战。
: p# Q- ]3 p9 n7 w4 d+ T! ~该军至1931年隶属4军团时只辖第9师(辖李良荣、刘戡、陈琪3个旅),师长由蒋鼎文兼任。参加围剿红军的战斗。9月李延年接任师长。郑作民继刘戡任旅长。周开勋继陈琪任旅长。
7 b1 W# S% w5 g4 H) Z- y+ c1936年该军再次整编。军长仍为蒋鼎文。所辖第9师以郑洞国担任,副师长黄祖壎。下辖赵公武、罗奇2个旅。隶属驻闽绥靖公署。+ s' G3 G5 o8 r; U8 }1 {- S5 {/ U
1937年8月李延年接任军长。以第3、第80师补充该军序列参加抗日。9月第80师留驻福建,第3师改隶它军,以93师补充。
- o4 B7 B: x0 h9 N. L' R- C) t该军至1938年初时序列为:军长李延年。下辖9师,师长郑作民。93师,师长甘丽初。102师(武汉会战时补充该军),师长柏辉章。7 ]3 `: G. F8 W9 u
1939年第93、102师改隶它军,以103师补充。1940年76师(师长王凌云)加入该军序列。2月9师师长郑作民阵亡,9月张金庭接任9师师长。1941年103师调出,以新33师(师长杨宝谷)补充。1942年6月王凌云升任军长。夏德贵接任76师师长。1944年10月陈克非接任9师师长。+ A, p3 L. _/ O+ N; [! b% D6 J
该军在抗战期间先后隶属于12集团军、15集团军、军委会直辖、20集团军、军委会直辖、远征军直辖、11集团军、陆军总司令部直辖。先后参加凇沪会战、武汉会战、桂南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枣宜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缅北滇西战役等。* V% g. B( Q- p6 P
该军至抗战结束后序列为:军长王凌云。下辖9师,师长陈克非。76师,师长夏德贵。新33师,师长杨宝谷。' `& ?# L5 X1 O8 X0 T
1946年5月该军整编为9师。原军长王凌云改任师长。1947年12月张金廷接任。下辖整编9旅,旅长陈克非。整编76旅,旅长刘平。预备2旅,旅长杨宝谷。1947年夏该师调入中原参加内战。1 \2 _. d8 I  J% A+ ~  Q9 z; e% ^
1948年9月该师恢复军番号及建制。是时序列为:军长陈克非。下辖9师,师长蒋作英。76师,师长张桐森。164师,师长不详。6 ^( {' o$ I8 N6 M
1949年9月该军与124军编成20兵团。司令官由军长陈克非担任(仍兼任军长职务)。12月率部于四川宣布起义。

国民革命军第3军

该军前身为滇军朱培德营,在讨伐广西陆荣廷部时逐渐扩建为师。1924年10月受大元帅孙中山命改编为建国1军。1925年8月改番号国民革命军第3军。军长朱培德,参谋长朱克清。下辖7师,师长王均。8师,师长朱世贵。9师,师长朱培德(兼)。该军另辖1个宪兵营和1个炮兵营。9 w$ ~$ C# ~; J
1926年7月该军率3个师(留2个团驻防原地)参加北伐,隶属右翼军。9月会同2军克萍乡、宜春、上高、新喻、高安等地,击溃邓如啄、唐福山部。10月协助1军、6军攻克南昌后负责警备南昌。
. H" L% q7 X/ n# H" e1927年5月王均接任军长兼7师师长。黄实接任9师师长。8月1日在南昌起义时该军受到打击,一部被歼。
, D7 P- U1 h! L. ?+ P1 I( ^; C1928年春该军与9军(出自3军一部)再次参加北伐,进至河北青县。同年秋返回江西参与“剿共”。   Z8 W& B  ]; P
1929年春该军编遣为第7师,师长王均。以李世龙、祝膏如、李文彬分任旅长。
5 C) d8 f" _; h, m( R! q1929年3月2日为讨伐桂系军队,重新组建第3军,任命朱培德为军长,下辖第4、第7、第11、第12、第18师弓5个师。不久,王均接任军长,第4、第11、18师脱离该军建制。3月26日该军和5军组成1路军讨伐桂系。10月14日攻击西北军。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时为预备军团。
1 Q! u0 I' {- ~' n5 G1931年7月该军编入“剿赤”军南路集团军3军团,参加讨伐石友三。不久调往豫南参加“围剿”红军。
% p/ X; f+ f4 |6 `( m8 K$ g是时该军序列为:军长王均。下辖7师,师长王均兼任(辖19旅、21旅)。12师,师长曾万钟(前任为金汉鼎)(辖34旅、35旅)。
6 P! `+ J2 W3 P' o0 c8 _$ H8 e1936年军长王均应飞机失事遇难。曾万钟接任军长(仍兼任7师师长)。12师师长于1933年易唐淮源。1937年9月李世龙接任7师师长。
9 e6 ~: o  N) T% q/ \" B抗战爆发后该军隶属35军团参加太原会战。后隶属5集团军,军长改易唐淮源。1941年5月军长唐淮源于中条山阵亡,周体仁接任。该军先后转隶34集团军、38集团军。1943年新3师加入该军序列。1944年4月李世龙接任军长。
  e! ^: \) E1 S  l. c! W1940年该军序列为:军长唐淮源(阵亡后易周体仁)。下辖7师,师长李世龙。12师,师长寸性奇(阵亡后易吕继周)。
! h+ |# [; Z, S8 P9 m% q抗战后该军序列为:军长罗厉戎(前任李世龙)。下辖7师,师长李用章。12师,师长陈子干。新3师,师长邱开基(原任沈元镇)。
0 `0 G5 K5 n4 n' [1946年该军归保定绥靖公署辖制。是时,12师调离该军,以32师(师长刘英)补充。
, B0 X5 \* {5 x) j; u1947年10月该军于清风店被解放军歼灭大部。军长罗厉戎被俘。11月,32师于石家庄覆灭。该军至此番号撤消,不复存在。

国民革命军第4军

作者: quyc/ v+ c8 H; w8 Z
全文请参见http://www.chinajunzheng.com/bbs/htm_data/111/0611/44679.html,现为节选  d( Z: \: ~$ Y4 Z9 I# b0 R) V' }

/ A: c6 b) E( X9. 武汉会战Ⅰ —— 初战九江+ H4 q+ V: h5 w6 }( d) X+ w
1938年7月时,第9集团军吴奇伟部(辖第4军的第59师、第90师1个旅、第64军、第70军、工兵1个连)为兵团预备队,控置于马回岭、瑞昌、八里坡(九江)附近,构筑预备阵地。 0 p6 G' b6 X3 q0 [2 c
1938年7月23日夜半,日军波田支队由湖口乘船,在海军第11战队一部掩护下潜入鄱阳湖中鞋山附近,企图从姑塘登陆。守军预备第11师发现时,日军已进至滩头,24日10时,日军在突破预备第11师的第二线阵地后,向左、右扩张战果。预备第11师残部撤回星子。
  q6 P9 H, D  n2 d  h' i; I# k! H针对以上情况,23日午,第2兵团以第70军、第190师、第4军第90师的1个旅于23日夜由李汉魂指挥向敌反击;令第4军(欠1个旅)向九江急进,先于狮子山、螺丝山亘十里铺之线占领阵地,支援李汉魂军团的作战。并于25日将第90师的1个旅前往金官桥,归还建制。: N+ b. Y4 v, u+ a/ j; N9 ~
25日九江方面,日舰20艘、飞机五六十架猛轰九江守军阵地和市区,掩护其陆战队登陆。第九战区根据以上战况,认为为保守赣北、鄂东主要阵地,不宜再向九江投入兵力而徒增损失,决定令第2兵团调整部署,并放弃九江。第4军附第155师即于本日晚占领狮子山、张家山至赛湖之线阵地,阻敌南进,掩护撤退。
: Y0 G6 f( ^  D+ ~1 G& v1 W; b: q0 L6 [8 v5 [' j- W
守军各部队按照以上命令,于25日夜撤向新阵地。26日7时许,日军完全占领九江。撤向九江以南新阵地的第4军、第29军团等各部此后即改由第9集团军吴奇伟总司令指挥,竭力阻止入侵九江的日军南进。 ( r, ?& P1 F& a3 g# ^% v: G
7月27日至30日,守军均固守原阵地拒止敌人。至31日,因日军发动猛攻,守军退守东姑岭、牛头山、金官桥、钻林山亘城门湖之线,与日军对峙。 $ f- A" I; Q9 g4 n8 m+ J9 Z/ K& C  T

4 w" j3 S. A; \1 y/ f10. 武汉会战Ⅱ —— 血战马回岭、万家岭 " Y6 M5 W3 p7 y
当日军攻占瑞昌、第9师团由瑞昌向西南推进时,第106师团为配合第9师团作战,又开始发起进攻。
* H4 N; U& f, Q( }; K1 g8月27日零时起,日军第106师团在航空兵及炮兵支持、掩护下,分别向守军第70军、第64军及第4军(第8军于13日后调整理,第4军接防)正面之雪里坡、长岭、十里山阵地发动攻击,但均被守军顽强击退。至9月2日,左翼第30集团军第72军陈家垅阵地被第9师团占领,第4军左侧背深受威胁,而当面第106师团亦有一部沿公路渗透至马回岭附近。因而薛岳下令留一部兵力逐次抵抗,主力主动撤出战斗,转移至德安以北乌石门东西之线占领阵地,继续迟滞日军。9月3日晚,各部队均转移到预定阵地。4日,日军第106师团占领了马回岭。 * P, x1 j2 s) x/ I& _- R) q
由于南浔路与瑞武路之间守军的兵力薄弱,出现空隙。冈村宁次遂命停止于马回岭地区的第106师团向西推进。9 c& }6 Y% w- }: {
9月30日,第106师团先头部队已进至万家岭、肉身观一带,向第4军阵地发动猛攻。守军依托既设阵地坚强抗击。当日下午,第74军第58师的1个团增援到达,投入战斗,至当晚,将突进至阵地前沿的数百名日兵消灭。 $ }5 [+ p4 B3 K: K4 }! V+ J4 f
10月1日至3日间,第4军附第58师向已占领万家岭、哔叽街一带的日军连续攻击;双方死伤均重。迄4日,双方在小金山、万家岭、张古山、箭炉苏一带反复争夺。日军第106师团主力全部进至万家岭地区时,薛岳从三方面抽调的部队也已从四方向万家岭地区靠拢,基本上形成了包围态势。
0 u& N  t% z, L, u: a10月5、6两日,日军仅攻占了张家山和长岭北端高地,其它均被击退。薛岳认为歼灭当面日军的时机已经成熟,因此在6日13时决心围歼突入万家岭之敌。10月8日,第66军进占石堡山、老虎尖,以一部与第4军协力攻占狮子岩西北高地。激战至10日晨,第66军收复了万家岭、田步苏。第4军收复了大金山西南高地和箭炉苏以东高地。12日第4军退守永丰桥、狮子岩之线,与其它军继续向被围日军实施重点进攻。 7 G! y9 ~% T3 ^/ r5 ~
10月13日以后,日军增援的第17师团之步兵团已到达武开路,与第102旅团会合。薛岳因进攻已无进展,而阻击部队及进攻部队的伤亡均极惨重,遂下令撤出战斗,全军退守永丰桥、郭背山、柘林之线。
' n, o5 {# K' `' I) _3 w' p10月下旬日军猛攻德安,因中国军队已撤出武汉,第4军奉命撤退,退守修水南岸。
" i6 {: l: V! `3 E/ h* n5 [
5 `& L2 V  w! U( e11. 第一次长沙会战# u1 h( F9 D9 ?
1939年7月第60师调出。1939年9月第102师转隶该军。, K2 N  j" h9 Z0 c
湘北为日军主要进攻方向,9月18日,日军第6师团及奈良支队开始向新墙河以北第52军前进阵地攻击,激战至22日,第52军撤回新墙河以南。
: C6 u4 \7 h% f% a) @9月23日拂晓,日军第6师团和奈良支队在强大炮火掩护下强渡新墙河,分别突破守军主阵地。第九战区调整部署,将第4军第59师预伏于长沙东南地区,第4军主力占领湘潭及其前方据点,配合其它部队包围敌人于战场而歼灭之。
+ f  d3 c* M( N" X: S: q9月28日,日军第6师团由汨罗江向南突进,上村支队沿粤汉铁路南进,受到中国第79军、第20军的夹击,有被围之虞。日军第11军见进攻部队处处陷入困境、战线延伸、补给困难,已无力再战,遂于9月29日下令撤退。 ' g& e7 m+ T5 \/ f$ R
第9战区司令长官部决定将102师调属第4军,作为前敌追击部队追击败退日军。日军仓促应战,被击毙者甚多。10月6日,第4军追至新墙河南岸后获令就地驻防。第一次长沙会战胜利结束。* p3 l* y7 q6 j9 b: r' V4 i
' H% x# E! y' R: [
12. 第二次长沙会战& D' B/ I4 S; N
第二次长沙会战前,第4军警备湘北新墙河南岸公田、杨林街、鹿角、磊石山之线及桃林、西塘各以东油港河东岸筻口、草鞋岭、大小桥岭各前进据点。5 \$ K7 Q* W! F/ Q2 {& b! U
1941年9月上旬,日军第6师团为掩护主力集结,解除渡河地带的侧后威胁,向第4军新墙河北岸前进据点进行扫荡作战。9月7日晨,第6师团第23、第45联队在航空兵支持下从忠坊向大云山北侧雁岭、詹家桥展开进攻,遭守军阻击后向东南侧迂回;其第13联队向大云山西侧进攻,与守军第102师发生激战。
% }. k: X6 H6 _5 f5 R5 t9月8日至9日,日军第6师团主力继续向大云山东侧猛攻,守军虽奋力抵抗,但因日军兵力、火力均处于优势,乃弃守大云山。10日,第6师团主力认为已完成扫荡任务,撤离大云山,向桃林方向集结,其第13联队则在甘田、团山坡附近被中国第102师和第59师一部所阻,陷于苦战。同日,中国第58师收复大云山阵地。6 k+ m* ]( Q/ [/ E7 n1 V/ ~' I& ~
9月17日,由各地调往湘北的日军已全部集结完毕,进入进攻出发地位。第九战区在新墙河南岸的守军为第4军的第59、第102、第90师和第60师(由第37军配属),大都是经过大云山战斗、于18日拂晓前才从新墙河北岸撤回而仓促进入阵地的。
( U3 x2 \. t/ L, l3 D5 W4 @9月18日拂晓,日军发起全线攻击,在炮兵、航空兵火力支持和战车协同下强渡新墙河。第4军各师凭借既设阵地抗击日军。第102师正面抗击日军第4、第3、第6师团的集中攻击,战斗尤为激烈。数小时后,日军渡河成功,突破守军第一线阵地。第4军乃转入长湖东、西第二线阵地,继续抵抗。日军第3、第4师团及早渊支队沿粤汉铁路两侧地区迅速向南突进,第3师团一部迂回至第4军侧后。日军平野支队也搭乘海军舰艇沿洞庭湖东侧前进至湘江口的青山附近登陆,与主力协同,向该方面守军第99军展开进攻。至16时,第4军第二线阵地又被日军突破。该军军长欧震遂令各师逐次掩护,向关王桥以东山地转移,占领有利阵地。   S; o# b) ?7 B$ F( x# F0 D2 Q
19日,第4军第59、第60、第90师阵地均遭到日军第40师团攻击,激战竟日,双方仍在对峙中。日军第4、第3、第6师团快速向南突进,傍晚分别到达汨罗江北岸的石头铺、长乐街附近。 ! e; ^0 p6 |: R8 s" ^! m
9月20日,日军第4、第3、第6师团及早渊支队从骆公桥、新市、磨刀石、浯口等渡河点强渡汨罗江,突破第37军前进阵地。守军向主阵地撤退。日军第40师团配属荒木支队,击退第4军侧击后。至24日,日军第3、第4师团突破守军主阵地,将第95师、第140师包围。第37军奉命向麻林市突围转移,伤亡甚重。 4 t7 |0 k; }" F. H
15日,日军又以刚从赣北开来的荒木支队增援。这时,第九战区发现日军有即向长沙发动大规模进攻的迹象,遂令第27集团军主力向新墙河以南转移,大云山战斗至此结束。 6 b, S+ _3 x0 Q% t1 o! U9 q

+ a) Y! d  h, c: |4 F: W' v4 `第九战区以及军事委员会原来就没有估计到日军会攻入长沙,未作在长沙近郊和市区防御作战的准备,因此日军突过捞刀河后,长沙无兵可守。28日,日军早渊支队再攻破第98师第293团阵地,突进长沙。至此,日军第11军认为已完全达到了预期作战目的,停止了攻势。
9 u% T3 \. D3 I8 X5 m4 N! U10月1日,日军终因后援不继下达返转命令再次后撤。第9战区司令长官部命令部队全线反击,第4军主力追击日军败兵至新墙河,第二次担任新墙河防务。
* v+ j! m) v  ^+ @# a. o5 H: a. I2 m, X
13. 第三次长沙会战
5 `' @% q& z  G/ C1942年6月第4军从湘北出发至曲江马场准备参与支援友军抗击日军登陆,并待机接收香港,但未及抵达香港沦陷,又因第三次长沙会战爆发,原属第七战区的第4军奉命从粤汉铁路回湘支持。
3 N% k- w1 n5 ]" n+ y8 q# }1943年1月2日,日军第3师团继续组织进攻长沙,将攻击重点由南门方向移向东门,守军顽强抗击。经过2天的激烈战斗,日军第3师团伤亡惨重,且因后方交通被切断,补充困难,而携带的弹药又将近用完,所以已无力组织强有力的攻击,将全部兵力投入第一线,亦毫无进展,被迫改为守势作战。 * j' x5 X# L% D. O3 {9 {
第4军已由广东车运到达株洲,第19、第27、第30集团军亦按照计划正向长沙合围中。" t# r! P2 r' I5 Q3 z. @( Y
1月3日拂晓,日军第6师团及第3师团同时发动攻击,第6师团进攻北门至东门间阵地,第3师团进攻东门至南门间阵地。激战终日,围攻长沙城的日军第11军部队粮弹将尽,死伤惨重,攻势屡遭顿挫,且处于被中国军队包围状态下,处境危殆。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乃于3日夜间决定撤退。
# I7 Q# ~0 r8 L  H4日晚,第九战区获知日军撤退后,立即命令原准备在长沙附近合围日军的各部队改变任务,转为由不同方向堵击和追击撤退的日军。6 v3 Z9 R5 K) J2 P; n7 |
第4军由阿弥街、左家塘,经东屯渡、石灰嘴、青山市、福临铺、李家坡、双江口道,向新市、兰市河追歼败逃之敌。第4军一部亦由长沙城南向梨市迂回,遂从侧面向日军第3师团实施侧击。在第79军和第4军的夹击下,日军第3师团陷于混乱,死伤甚众,被迫沿浏阳河南岸向磨盘洲退却,遭到北岸第79军密集火力的堵击,死伤及溺死者达500余人,改向第6师团会合。第4军、第79军及第26军也跟踪追至梨市附近,向日军发起进攻。日军两个师团并列向北退却,中国军队紧紧追击。该两军于7日凌晨退到捞刀河北岸、枫林港地区。
9 }* q! g- x4 y+ h$ D1月8日,日军第3、第6师团由捞刀河北岸继续北退,遭到第73、第20、第58、第37军的拦截阻击和第4、第26、第78军的追击,第3、第6师团被包围于该地区。 : e; K9 X7 n( p# O' Y% C' `  X* J; j
阿南惟畿得到第6师团被分割包围的报告后,立即令第3师团、第40师团及第9旅团分别从麻林市东、象鼻桥和影珠山以北向福临铺和其以北地区推进,一方面解第6师团之围,一方面集中兵力向北突围撤退。 ! g6 H4 h" _3 Q9 o( o
1月11日,日军第6师团及第3师团陆续突出拦截线,第40师团亦从春华山东侧北撤。第99军、第37军再在麻石山、麻峰嘴等地进行截击。日军一面抵抗、一面撤退。至12日,日军退至汨罗江北岸才得以收容、整顿。第20军、第58军、第73军、第4军、第37军和第78军尾追至汨罗江南岸。 " r# J# G7 v" V, o6 |
1月15日,日军退至新墙河北原防地。至16日,基本上恢复了会战开始前的态势。第11军指挥所也撤回汉口。
: c$ X' `8 {" G5 h/ A
4 ]! @& Q% g* c8 Y" i5 |+ ^14. 长衡会战
8 x% E% \+ P7 Z2 |" k1943年3月张德能接任军长。! K9 o! `& y4 j* E0 A4 z
1944年5月日军由湘北南下,发动总攻后,迅速突破守军第一线阵地,强渡过新墙河,向纵深攻击前进。6月7日夜下达了如下先攻占长沙两侧的宁乡、浏阳,再进攻长沙的作战命令。14日上午,日军占领浏阳。 5 ~" _( s- Z8 X% {) ^
防守长沙的第4军下辖第59、第90、第102师及配属的炮兵第3旅,共约1万余人。其防御部署是:第59师防守长沙东车站以南至湘江的长沙市南半部,第102师防守东车站以北至湘江的长沙市北半部,第90师防守湘江以西的岳麓山。
. o6 b3 Z/ q3 R7 a2 |" B4 L6月16日,日军在航空兵直接支持下,对岳麓山及长沙市发动总攻,第34师团当天攻占了岳麓山东、西的虎形山和牛形山。黄昏时,日军第58师团突破第59师修械所阵地,“59师全部动摇,撤守妙高峰、天心阁核心地带”。
' k% N0 j+ e) L6月17日晨,日军在航空兵掩护下向天心阁和桃花山阵地猛攻,并施放大量喷嚏性毒气。双方死伤均极众。岳麓山方面,日军第68师团的第58旅团由第34师团右翼迂回至守军第90师左翼,猛攻燕子山阵地,第90师的第268团损伤过半,形势极为严峻。第4军决定将军主力增援岳麓山,令第59师及第102师各留1个团继续防守长沙市,其余部队于入夜时渡湘江转移至岳麓山。“但因当时情况紧急,渡河仓促,死伤更众。后续渡河部队被迫折返东岸。18日晨,渡河部队到达湘江西岸时,直溃退至邵阳,始得收容,为数不及四千”。长沙遂于18日15时被日军占领。 4 Q. s/ D: N0 Z7 U2 U: A$ L6 a
第4军撤至邵阳后,张德能在长衡会战中擅自放弃长沙,解军法总监部讯办,最后被枪决。所辖三个师的师长皆被撤职法办。由第27集团军副总司令欧震兼任第4军军长。7 u) L+ E# u  g. N. f( F
1944年8月沈久成接任军长。第4军开赴湖南酃县接受整训,从此脱离了抗日前线。

: ^$ |5 d/ r9 @' c9 S7 A. f( M1 j9 N* f( u  R8 U
[ 本帖最后由 浆糊 于 2007-6-12 01:05 编辑 ]

国民革命军第5军

5军, 编制:3个整旅(师) ,5万余人。后期全美械。
9 d' E! T; r9 J+ S) w( [" Y第5军是国军最早的一个机械华装甲军,其下辖的200师更是中国第一个装甲师。200师前身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直属战车营,杜聿明担任该师首任师长,为我国第一个机械化师,昆仑关大捷而一举成名,也成就了5军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战斗。再次作为远征军参加滇西反攻。华东作战,大大小小无数战斗,败仗很少。(5军在一年里转换指挥部就达300次以上,可见其转战的频繁。邱清泉的“逢五不战”就来源于此, 46年进攻苏北解放区,参加徐州以西扫荡作战,重创豫皖苏部队,5军主攻连续攻克濮阳、大名等重要城市,给解放军根据地造成了重大损失, 淮海战役中在陈官庄附近时被解放军包围,困守40多天。  
% a0 M3 d- I" t& H0 [- X3 `成军以后,老杜便提出“训练场就是战场”、“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要求5军具有“五除”(除骄、惰、伪、欲、恶)、“三习”(习精、诚、勤),39年军事考核中被重庆军委会评选为全国第一。该军战术多变,最擅长的,不是爆破而是炮火,且步炮协同密切,攻击时一般采用多梯队纵深配备,以密集队型波浪冲锋,攻击时间常常选择拂晓和中午,在山地常用多路攻击和迂回(如豫东战役战役解黄百韬之围),在平原和村落多采用正面攻击,中央突破。. T3 ~" a7 u) M. m5 U
第一次印缅战役同古保卫战 “成功虽无把握,成仁却有决心!”的铿锵豪言最终流传开来,成为那个时代的传世经典。6 k/ T: J9 M1 O8 ^' G

. Y+ J: r% t% ~) ?/ o1 M/ `资料2
: w; h# j; ~7 d; I* m1 j4 }+ xhttp://www.worlditems.info/zh/%E5%9C%8B%E6%B0%91%E9%9D%A9%E5%91%BD%E8%BB%8D%E7%AC%AC%E4%BA%94%E8%BB%8D.htm
7 X3 z4 |7 |+ k7 m% `1938年初,装甲兵团(团长杜聿明)在湖南扩编为第200师,为当时国军唯一机械化部队,之后再扩为新编第十一军。1939年2月改用第五军番号。至年底时,编制为:, V7 |+ V& K4 t' m* Z( R( t* b
1939年12月底至1940年初,第五军为昆仑关战役之主力,以重大伤亡夺回昆仑关,之后第五军调后方整补。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后,日本进攻缅甸企图切断中国唯一对外之陆上补给线。国民政府应英国之请于12月底起派出第五军、第六军及第六十六军为远征军入缅甸。当时第五军下辖200师、新编22师(师长廖耀湘)、96师。第五军军长同时为远征军代理司令长官。由于英军迅速溃退,加上指挥的混乱和不当,中国军队陷入日军包围。第五军中的22师及直属部队撤往印度,所受损失较少(入印后22师脱离第五军建制);而200师及96师翻越缅北野人山返回云南,途中在原始深林内承受重大损失,部队减员过半,重装备重部丢失,200师师长戴安澜阵亡。$ B$ D7 x# y4 K
退回云南的第五军经过长时间补整,在1944年再次投入缅北战斗。1945年改换美械,当时之军长为邱清泉( I8 L3 S9 v" n" ?

9 C. v! E- p* A9 u7 r, B) G1 ]; O[ 本帖最后由 浆糊 于 2007-6-12 01:13 编辑 ]

国民革命军第6军

该军于1926年1月编成。任命程潜为军长,唐蟒为参谋长。下辖吴铁成17师、胡谦18师、杨源浚19师。! J- d) Y# f  c. Y# A6 n% S8 @
1926年7月军长程潜率领17师和9师参加北伐。18师留驻广东惠安。8月克平江,协同1军1师向南昌进攻。经过两次攻坚战,并得到第2、3、4、7军的协助始将南昌攻克。1927年1月该军转向南京进攻。3月进驻。程潜兼任南京卫戍司令。
  Z# F8 S7 A$ e* }$ X* M1 ~1927年4月蒋介石将该军19师解散,逼迫程潜去武汉。并且重新建立第6军,任命杨杰担任军长。程潜到武汉后于是年夏重组第6军,参谋长唐蟒参谋长,下辖李明暻17师、张轸18师、胡文斗19师、李国良教导大队。8月东征讨伐蒋介石。蒋介石下台后,杨杰之6军旋即消失。宁汉合流后,程潜又会同桂系李宗仁联合讨伐唐生智。# m# g7 X) Q! Q& l5 o
1928年5月,程潜同李宗仁争夺两湖地盘失败被扣。军长由17师师长李明暻升充。周希武升任17师师长。不久李被调走。以19师师长胡文斗升任军长兼19师师长,18师师长张轸升任副军长兼18师师长。后扩充一教导师,以彭子国担任师长。
. _' }2 {' z9 _2 }1928年8月军长胡文斗被部下杀害,张轸代理军长。周希武17师投奔湘军何健。其余在江西被王均第3军缴械。该军番号撤消。+ q; Y- K( S6 S$ Y* m
1929年为讨伐桂系,以山东复渠部扩编为第6军,下辖第20、第22、第29师。隶属3路军。1930年隶属1军团,参加中原大战。大战结束后改辖第22师和第74师。1931年增编81师。* k; h  b5 Q. L  Y" b; s4 F
是时该军序列为:军长韩复渠。下辖谷良民22师、乔立志74师(师长后易李汉章)、展书堂81师。后该军番号撤消,22师入56军序列,81师入12军序列,74师不详。
6 U; C/ X4 A% w: G抗战爆发后重组第6军,以甘丽初为军长。下辖吕国铨93师、李精一新39师(后改番号49师,1942年入18军序列,1944年归还建制)、陈明仁预备2师(1939年12月入87军序列)。1943年1月,黄杰接任军长。其间该军先后隶属19集团军、9战区直辖、4战区直辖、9集团军、军委会直辖、1战区直辖、昆明行营直辖、远征军直辖、20集团军、11集团军、军委会直辖。5 [- ]! A) X& ^9 H3 {6 m2 W: ~
该军于1945年2月罗又伦接任军长时下辖青年军201、202、204师。后无所查(求教高手)。一般可以分为两种解释,抗战结束后撤消番号,或者在1947年前为解放军歼灭。2 W* M3 K% Y6 N" [8 p+ V
1948年3月国民党又以青年军207师为基础重建第6军,任命罗又伦为军长。下辖207师,师长戴朴。195师,师长罗莘求。1948年11月赵家镶接任军长。
/ ~- L2 Q  k& f. X# d该军于沈阳解放时被歼灭。军长赵家镶被撤职,军番号撤消。

国民革命军第7军

北伐“钢军”国民革命军第七军 1 A; {) h8 k3 v: {0 E$ ~
站长王坚整理
1 s  e* ~+ |8 Y! E    该军前身为广西李宗仁第1军和广西黄绍竤第2军。8 \# X* h0 K) l* K: C' Q) @" B( v
    1926年3月国民党中央决定成立两广统一委员会。26日将广西第1、第2军合编为国民革命军第7军,任命李宗仁任军长,白崇禧任参谋长。全军下辖9个旅,以及2个独立团、1个入伍生团、炮兵、工兵各1个营。序列为:白崇禧(兼)1旅,俞作柏2旅,刘日福3旅,黄旭初4旅,伍廷飚5旅,夏威6旅,胡宗铎7旅,钟祖培8旅,吕焕炎9旅。9 W" S- I' W5 \/ ?
    1926年6月北伐开始后该军以12个团参加,留8个团驻守广西。同时参谋长由王应榆接任。9月进抵武昌。而后回援进攻江西的北伐军。10月4日攻克德安。. b# V+ S8 i1 ^
    1927年2月该军所辖旅级部队整编为3个师,分别为夏威1师、胡宗铎2师、钟祖培3师。5月李明瑞接任1师师长。该军参加第三期北伐,兵至鲁南。6月李建侯接任参谋长。7月撤军。9月新增第4师,师长伍廷飚。不久该军第2师调出,第3师改番号第2师,第4师改番号第3师。同时两个师的师长分别易为李朝芳和尹承纲。11月该军缩编为4集团军第2师。1928年10月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16师,师长夏威,下辖3个旅。5 C! |* K8 I3 V' |  b7 m3 u
    1929年12月6日西北军杨虎城14师扩编为第7军,下辖17师另1个补充旅。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时,杨将所部扩编为3个师。分别为孙蔚如17师、冯钦哉42师、马青苑陕西警备师。1932年9月第17师调出,冯钦哉接任军长兼42师师长。$ a# }8 L' |: @) p4 f7 O
    1935年9月该军编入西北“剿匪”军3路军9纵。此时辖42师1个师。西安事变发生时冯钦哉率领该军投降蒋介石,该军被改编为27路军。下辖柳彦彪42师和武士敏169师。军番号撤消。2 K! A# `/ v5 f0 s
    抗战爆发后以桂系第7军改称中央军第7军。军长周祖晃,下辖徐启明170师、杨俊昌171师、程树芬172师。1938年6月张淦接任军长。漆道征接任171师师长。7月170师和171师合并,师长漆道征。
5 b2 ]" g. c3 E4 r    1941年6月钟纪接任172师师长。1942年173师(师长粟廷勋)加入该军序列。10月漆道征升任副军长。曹茂琮接任171师师长。1943年4月朱乃瑞接任172师师长。7月徐启明接任军长。1944年7月刘昉接任173师师长。1945年5月李本一接任171师师长。8月钟纪接任军长。+ W9 e  d- A) n, a
    该军长期隶属21集团军,先后参与随枣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第二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豫西鄂北会战。- I: `; \2 E* f' Z) n% A( O
    抗战结束后序列为:军长钟纪。下辖李本一171师,朱乃瑞172师,刘昉173师。1 B' @; M6 U( R1 x
    抗战胜利之后国军整面编,第7军,第46军,第48军在国军中仍被评为上乘,整7师在苏北,鲁南均有优异表现,只是打法依旧死板。青树坪战役结束之后第7军再与四野对阵,两个师居然毁于共军炮兵之下!% l! p5 A8 }8 O4 [4 ^# X2 J& y
    1947年该军被整编为第7师,师长钟纪。下辖马拔萃171旅,朱乃瑞172旅。
, k, c. Y- T. t. T" }# c    1948年9月该师恢复7军番号。军长李本一。下辖莫放171师(后易张瑞生),刘月鉴172师。
! d( j" B* v& y: U1 g& s' x    该军于1949年10月在衡宝战役中遭受重创。师长张瑞生、刘月鉴被俘。年底该军在广西被全歼。军长李本一被俘。该军至此结束命运。
4 D+ B4 o+ O' x6 Q& g: T; J# E    从军事角度讲,当时战斗看,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和解放军较量确实保持常胜记录,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在解放战争中和先前抗日战争中,对解放军作战都取得优异成绩,要不是李宗仁、白崇禧过于保守实力,与解放军保持距离,应可取得更大成绩,如下是一些鲜为人知胜仗:. t; R5 G* \. A1 q/ c% |) L- a4 A
    1、46年7月16-19日;7军171师灵璧攻坚战,对华中9纵,胜利攻占。
! R5 `- a9 t4 d! v7 ~3 T    2、46年9月中旬;7军171师苏北泗阳进攻战,与华中9纵8天8夜激战,成功占领泗阳城及外围。
2 ?: f. z% H) `* a; y4 j4 t    3、有名的泗县防守战。(华野健在老人认为8师伤亡非常大,根本和史料记载不同。)1 C* F8 P$ w/ Z, O$ J' ?3 p) b
    4、46年11月7日;7军171师511团曹庄守卫战胜利,对手华野2纵4师。
4 [! ?* A+ p/ W& r    5、47年4月26日;河阳遭遇战胜利。& g4 O% Y/ l  q
    6、49年3月25/26日,湖北麻城战斗,对四兵团13军取得小胜。$ U1 R7 H% K2 j
    7、49年5月21日,赣江西岸谢埠市伏击13军37师的胜利。
) w- e3 }' F& }. k    8、49年5月底,白崇禧还策划了一场“曼施坦因式”的反攻,组织了9个师包围了周希汉已渡过江的13军,准备全歼13军,整个四兵团无一人察觉,政委郭天民还要部队钻进白的口袋,幸好陈赓及时发现,动用14军接回了在赣江西岸的13军,才避免了比青树坪更大的失败。5 d$ m, e) O  }# {
    因桂系国民革命军实力不足,在抗战前白崇禧的指挥作战规模在师级到集团军级之间,显示了其在战术素养方面的天赋,白崇禧也曾遭遇败绩但均能全师以退并于敌重创,“小诸葛”的称号也是在这段时期取得的。国民革命军第七军被誉为“钢军”!
. s2 h4 t1 }9 u+ e3 D1 t    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历任军长:# `; W$ C5 U1 V
    李宗仁(1891—1969)广西临桂人,字德邻。广西速成学堂步兵科毕业。历任南宁讲习所见习官、队副、桂林模范小学高级班军训教官、护国军第6军7旅13团2营排长、连长、营长、粤桂边防第1路帮统、统领、粤桂边防军第3路司令、广西自治军第2路总司令、桂军独立5旅旅长、定桂军总指挥、定桂讨贼联军总指挥兼定桂军总指挥、国民革命军7军军长、北伐军右纵队指挥官、中路军江左军总指挥、第3路总指挥、4集团军总司令、武汉分会主席、“护党救国军”总司令、“陆海空军”副总司令、“中华民国1方面军”总司令、4集团军总司令、5战区司令长官、汉中行营主任、北平行营主任、北平行辕主任、国民政府副总统、代理总统。1949年12月5日逃往美国新泽西。1965年7月18日回国。1969年1月30日病逝北京。) D6 L( b, @! r/ @
    杨虎城(1893—1949)陕西蒲城人,原名彪,以字行。出身绿林。1917年加入靖国军,历任营长、团长、左翼军第5支队司令、第3路第1支队司令、第3路司令、陕北国民军前敌总指挥、国民3军3师师长、国民军第10路总司令、2集团军10军军长、2集团军暂编21师师长、17师师长、7军军长、17路军总指挥兼陕西主席、代理潼关行营主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兼17路军总指挥。1936年12月发动西安事变扣蒋,事后被迫出国考察。1937年11月26日回国,12月2日被国民党逮捕。1949年9月17日于重庆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h+ ]8 k+ l1 `1 l) _
    冯钦哉(1890—1963)山西万泉人,原名敬桂,又名精一,以字行。历任晋军暂编师骑兵团2营军需长、靖国军第3路4支队模范连连长、1支队3营营长、第3路3团团长、陕北镇守使署暂编步兵团团副兼2营营长、陕北国民军2支队2营营长、国民3军3师6旅旅长、2集团军10军1师师长、2集团军暂编21师1旅旅长、17路军42师师长、7军军长兼42师师长、27路军总指挥、14军团军团长、14集团军副总司令、13集团军代理总司令兼98军军长、1战区副司令长官、察哈尔主席、12战区副司令长官、张垣绥靖公署副主任、北平行辕副主任、华北“剿总”副总司令、1949年1月参加北平和平解放。1959年被捕,1961年释放。1963年1月22日病逝西安。
! `# h( E  c3 L# v    廖 磊(1890—1939)广西陆川人,原名梦祥,字燕农,号伯符。保定军校第二期步兵科毕业。历任湘军1师3团3营3连连副、连长、营长、3团团长、国民革命军8军4师副师长、36军1师师长、36军军长、53师师长、4集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7军副军长兼参谋长、7军副军长兼21师师长、7军军长、21集团军总司令兼7军军长、21集团军总司令兼豫鄂皖边区游击总指挥、兼安徽主席、省保安司令和省军管区司令。1939年10月23日病逝。
( m2 ?5 E8 v; E7 _9 h    周祖晃(1891—?)广西桂林人,字敬生。保定军校第二期步兵科毕业。曾任7军8旅16团团长、53师158旅旅长、15师旅长、7军参谋长、19师师长、4集团军第2路2纵司令、7军军长、46军军长、16集团军副总司令。后不详。死于文革。! h! h8 A; r) C) ]# Z. q
    张 淦(1897—1955)广西桂林人,字洁斋。曾任15军参谋长、7军参谋长、21集团军参谋长、7军军长、21集团军副总司令、8绥靖区副司令官、3兵团司令官。1949年11月被解放军俘虏。1955年病逝狱中。. ]" w& U  I; V# ~; g4 u' D
    徐启明(1893—1989)广西榴江人。曾任桂军2军(讨贼军)边防第1路司令、25师师长、170师师长、7军副军长兼170师师长、21集团军参谋长、豫鄂皖边游击司令部参谋长、广西绥靖公署参谋长、7军军长、第8绥靖区副司令官兼参谋长、北平行辕参谋长、10兵团司令官。1949年11月逃往香港,后转赴台湾。1989年3月21日病逝台北。* y2 e2 J; J- ~/ A2 Y7 \
    钟 纪(1907—?)广西扶南人,字之平,号柱南。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毕业。历任军校5期区队副、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营长、13军2师独立1团团长、广西干训团航空班副主任、广西航空学校副校长、4集团军总司令部航空处副处长、中央军校南宁分校高级班主任、5战区391旅旅长、军政部第10补训处处长、172师师长、21集团军参谋长、10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兼第1兵站总监、7军军长、整编7师师长、联勤总部副总司令、第8绥靖区副司令官、第11编练司令部司令官。1949年逃台,任“国大代表”。1958年退役。9 a3 `6 N% S2 V5 W, S: O
    李本一(1903—1951)广西容县人,又名广,号善宽。黄埔军校南宁分校第一期步兵科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7军排长、连长、营长、171师团长、138师师长、5战区鄂东游击第10纵队司令、安徽三河行政区专员、176师师长、7军军长、3兵团副司令官兼7军军长。1949年12月17日于广西博白(一说平南)被俘。1951年镇反时被处决。 5 d7 s7 V( j. u0 _( P$ u
http://www.hoplite.cn/Templates/hpjh0041.htm
" J) s0 S* n$ M6 X  `% A/ Z/ b) D  d0 y& N# @/ d' ]! t2 z
[ 本帖最后由 浆糊 于 2007-6-12 01:35 编辑 ]

国民革命军第8军

该军原湖南陆军唐生智第4师改编。该师下辖刘兴第2旅、李品仙第8旅和何健第9旅。. h( Z7 [- [8 F# r- f8 m
1926年6月12日广州国民政府任命唐生智为军长。下辖叶琪第1师、何健第2师、李品仙第3师、刘兴第4师、周斓教导师。
& Q3 e( T% W6 G! ?2 ?该军成立后即参加北伐,与赵恒惕部交战。7月随北伐1路部队攻占长沙、岳州等地。9月攻克汉阳,后以何健2师协攻武昌,其余个师向武胜关方向追击敌军。
  T+ U4 [8 z' n& E1 N: g" C1927年2月2日唐将本军2师扩编为35军,4师和教导师扩编为36军,以3师基础重新扩编第8军,军长以唐兼任,李品仙升任副军长。下辖张国威1师、李云杰2师、吴尚3师。4月李品仙升任军长后率其中一部参加第二次北伐,一部驻守武汉。10月南京国民政府讨唐,所部张国威师叛变未果,被勒杀。李品仙兼任1师师长。12月,唐生智下野。第8军被桂系李宗仁收编。李云杰师被编入14军序列,李品仙师编入17军序列。" ?+ [4 y+ Y" {1 B: E8 f
同时以8军所留之吴尚师扩编为军。以吴尚任军长,熊震任副军长兼1师师长,程泽润、阎仲儒分任2、3师师长。后该军在编遣会议后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51师。- |5 l5 c3 o$ P. Y% L1 O
1929年3月唐生智复出,恢复第8军番号,任命李品仙任军长(后易刘兴)。下辖51师和53师。12月反蒋失败被蒋收编。蒋介石委任卫立煌为军长,后以叶开鑫接任。下辖52师和新21师。该军于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1931年1月该军番号撤消。6 u4 @5 ~& u: h8 L
1931年6月24日复以第6师(师长先后由赵观涛兼、周岩担任)和第79师(师长不详)编成第8军,军长赵观涛。该军从1932年至1934年参与围剿红军。1935年8月该军番号撤消。保留所属两师番号。
$ l- I* o6 R  L4 U" u/ W$ k1937年8月以税警总团(后改番号40师,师长罗厉戎)和166师(师长郜子举)组成第8军,军长黄杰。后95师加入该军序列。1938年6月40师入74军序列。7月因黄作战不力,被撤职,该军番号撤消。% j4 b& x6 x$ q
1938年7月以第3师(师长李玉堂兼任)、预备2师(师长陈明仁)和预备11师(师长赵定昌)合编为第8军。李玉堂任军长。1939年该军改辖赵锡田第3师和丁炳权197师。1940年5月军长李玉堂调任10军军长,该军番号撤消。该部曾直属9战区。先后参加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和1939年冬季攻势。
* E  C8 J& V' h5 [% f2 n1941年9月新11军改番号为第8军。是时编制为:军长郑洞国,下辖5师、103师、荣誉1师。1942年5师调出,82师加入序列。1943年1月何绍周接任军长。1944年1月82师师长吴剑平升任副军长,王伯勋接任师长。1945年1月李祢接任军长。该军到1945年底时下辖103师(历任师长为何绍周、熊绶春、梁莜斋)、166师(师长王之宇)和荣誉1师(师长汪波)。6 ]+ f5 E- v. R
该军先后隶属军委会、5集团军、9集团军、远征军。先后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和缅北滇西作战。
* z: B! Q9 s; W: t; T1947年11月该军整编为第8师(隶属整编第8军)。师长李祢。下辖王伯勋103旅、黄淑166旅(1947年11月李尽宣接任)、汪波部(番号似为荣誉1旅?)。后不详,被歼?
8 |# _, A0 O3 w. t6 P不过1948年年底有周开成第8军参加淮海战役,下辖石建中42师和孙进贤107师。1949年1月10日该军被歼。军长周开成被俘。3 Y& {2 X9 D* t8 l8 h0 _
同月该军被歼后重建,由陈铁为军长(49年3月李祢接任),下辖石建中42师、李彬甫170师和184师(师长不详)。该军于1950年1月在云南南部大部被歼,残部逃往越南。
3 z& J. i3 W- C, Y) B

1 Y* Q2 o! n, j( Y资料2
) f4 w* f' `8 ~) H3 t第七名:8军, 编制:3个整旅(师) ,2万余人。全美械。
# W. c+ L9 E7 R9 w抗战中表现优秀的部队,国军1944年反攻缅甸时的远征军的主力,内战中在山东和河北也是赶着共军跑,荣誉一师更是老兵不死。建国后逃出国境的少许残部仍能打的缅甸国找不着北,在西南边境与共党作对多年。, ]8 c/ p- e) k2 i7 j! i
http://blog.phoenixtv.com/html/10/285610-657639.html9 O/ r7 F6 U$ W! Q# N
  n! i* ]; b) l8 e
[ 本帖最后由 浆糊 于 2007-6-12 09:43 编辑 ]

国民革命军第9军

该军前身为黔军彭汉章部。1926年8月6日,彭在辰州宣布加入国民革命军,所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9军,彭汉章任军长。下辖贺龙第1师、杨昌其第2师、毛鸿翔第3师。该军编成后不久即攻克澧州。后于黄金口等地大败于学忠、王都庆。12月中旬,该军在第8、第10军的配合下大败川鄂联军,攻占宜昌。) ?' a& Z& C1 S! b0 T( g
1927年2月5日第8军军长唐生智为扩充地盘将彭汉章扣押,所部第1师改编为独立15师、第2师改编为11军26师、第3师一部被唐打散,大部被25军收编。该军番号撤消。8月13日军长彭汉章被唐生智枪杀。
2 C9 ]2 j$ X9 m1 W* C. X1927年5月武汉国民政府将独立16师扩编为第9军,军长金汉鼎,下辖韦杵28师、周志群29师。9月月新编杨如轩27师加入9军序列。宁汉合流后撤消番号。+ \1 V! l) t4 e1 G9 S
1927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将原属1军之第3师、第14师、第21师合编成第9军。任命顾祝同为军长,卫立煌为副军长。所部师长分别为涂思宗、黄国梁、陈继承。
/ ~' E$ V2 P( P- d2 G: e! N2 s编遣会议后该军第3师和第21师与17军第2师缩编为第2师,师长顾祝同、副师长李明扬。。21师与32军缩编为第3师,师长钱大钧、副师长陈继承。2 q+ I5 x- [; J* M) f
讨伐桂系时另组第9军,军长何成浚。编制不详。何成浚升任武汉行营主任后,军番号撤消。12月2日组建以王金钰为军长、上官云湘为副军长的第9军,下辖47师、54师、新4师。1930年7月上官接任军长,郝梦龄接任副军长。该军参加过中原大战。
: @/ d. A. ]" `! B. q4 U6 C8 H1932年郝梦龄升任军长。参加过围剿红军,在第二次围剿时遭受重大打击。是时下辖裴昌会47师、郝梦龄(兼)54师(后易刘家麒)。) K; f9 ?) v2 Z4 b. B  k4 ~/ X; ]0 X
1937年9月该军参加忻口战役,10月6日军长郝梦龄、师长刘家麒先后阵亡。11月初郭寄骄接任军长、孔繁赢接任54师师长。1939年5月王晋接任54师师长。1940年新24师加入该军序列。6月裴昌会升任军长。郭谊行接任47师师长。1942年陈瑞河接任军长。8月张信诚接任47师师长。宋子英接任新24师师长。1943年47师调出。8月陈瑞河被撤职,37集团军总司令韩锡侯兼任。10月史松泉接任54师师长。1944年4月夏季屏接任新24师师长。6月陈金诚接任军长。
3 m$ Y' y! A% l) o* J该军先后隶属2战区、1战区、14集团军、军委会、黔湘桂边区。先后参加1939年冬季攻势、晋南会战、豫中会战。8 F, @5 ]6 P  O5 K" s6 V) M
抗战结束后序列为:军长陈金诚。下辖史松泉54师、夏季屏新24师。1945年4月该军番号空缺。
% O1 h* x, ^1 @. }/ S! Y解放战争重建以黄淑为军长的第9军,下辖周藩3师、李尽宣166师、王青云253师。淮海战役时被歼。' g6 l. i3 M2 M" R* A  B
1949年2月重建,军长徐志瑁,下辖田仲达3师、叶会西166师、李牧良253师。1950年1月在滇西被解放军歼灭。( j9 p1 Q3 t% _
http://junmeng.nen.com.cn/bbs/viewthread.php?tid=13547

国民革命军第10军

国民革命军第10军前身为黔军第2师(师长王天培)。1926年8月,为策应广州国民政府北伐,该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0军,王天培就任军长。任命金汉鼎为副军长,高冠吾为参谋长,甘嘉仪为政治部主任。: j  R  w, A2 M8 W
是时该军下辖4个师:28师,师长王天锡。29师,师长杨胜治。30师,师长王天生。教导师,师长吴国梁。另辖两个教导团。
- {* {" `5 L+ T8 l1926年9月该军助攻武汉,进击长沙、占领松滋。12月攻占石守、公安、沙市、宜昌。此次战役击败杨森、卢金山联军5万余人,俘敌3个师。: `6 U3 l2 W/ t/ S2 m& E
年底,军长王天培又扩充两个教导师(颜德基、潘善斋分任师长)、两个团(独立3团、炮兵团)。: R) ^0 H% B- a# d- t( m
1927年5月1日该军隶属北伐军第三路军,王任前敌总指挥。不久收编直军章兢武部,编为新编4师。6月占领徐州,后因武汉国民政府出兵讨蒋,该军溃败。之后教导3师、新编4师因后路被截,全部覆没。教导1师投降唐生智。教导2师被编入11军。8月,军长王天培被押赴南京执行枪决。军长由29师师长杨胜治代理。
" I) w6 q" c7 H是时该军编制为:28师、29师、30师,外加1个炮兵团。
! v; @" [% b# ~1927年12月28师在当涂哗变,由军械处长率领投南昌第9军。30师一部由罗启疆率领投白崇禧。
1 u3 m' \* V2 ^9 q8 v1928年初,该军序列为:军长,杨胜治。参谋长,李伯华。下辖28师,师长空缺。29师,师长陈克逊。30师,师长张锡海,后易裴正鑫。
2 r/ h2 e$ k; d  ?% a5 P1928年3月该军被编入第1集团军1军团参加北伐。4月俘虏直鲁联军军长、旅长各一人,并负责进攻济南。“济南惨案”发生后退出济南。* r4 [! V; C$ D( N: R* @" C
1928年8月部队进行编遣,与46军合并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0师(师长方鼎英,副师长杨胜治)。下辖28旅(旅长方鼎英兼任)、29旅(旅长杨胜治兼任)、30旅(旅长李亚芬)。. \- E5 L- X0 v$ C0 n+ q. l
1929年3月30日蒋桂战争爆发,蒋介石以10师与11师编成第10军,军长方鼎英。4月6日又以44师和45师编成第10军,委任方振武为军长。9月,因方反蒋,该部番号撤消。% r* `( v  l2 ~8 q
1929年10月13日,蒋介石以47师、54师和骑兵1团合编成第10军,军长杨杰。参加讨伐西北军的战斗。杨杰调任洛阳行营主任后该军番号撤消。12月12日,又以48师、新2旅编成第10军,军长徐源泉。参加讨伐唐生智的战斗。后又参加中原大战。1931年5月该军48师一部扩编为41师,加入该军序列。
1 a* I- Z* Y# x+ F& u是时,该军序列为:军长徐源泉,副军长马登瀛。下辖41师,师长张振汉(辖丁治磐、黄百韬两个旅)。48师,师长徐源泉兼任(辖徐德佐、黄新两个旅)。1931年10月该军在进攻红军时旅长徐德佐阵亡,以徐继武继任。
7 @2 f( w9 ]) j3 C, E" D1935年8月该军41师进攻红军时师长张振汉被俘,9月14日升黄新为师长。12月23日由军长徐源泉兼任。1936年11月军长徐源泉辞48师师长兼职,升徐继武为师长。
* |# F1 Q- b$ q1 C9 Q) v! O3 b是时,该军序列为:军长徐源泉,副军长马登瀛。下辖41师,师长徐源泉兼任(辖丁治磐、芮勤学两个旅)。48师,师长徐继武(辖杨绍东、韩浚两个旅)。该军长时间参与围剿红军,至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保持原编制。
$ K9 H3 {* C; t; F: L1938年1月该军开赴抗日战场,被编入第26集团军(总司令徐源泉)序列。; h! D% b; F# V" \4 @: u
是时,该军序列为:军长徐源泉兼任。下辖41师,师长丁治磐。48师,师长徐继武。4 ?) X! A  {2 _9 C' m/ c
武汉会战时因该军作战不利,军长徐源泉被撤职,军部及48师番号撤消。41师调属26军。' ~0 J/ ~* ~$ W+ v: R: K
1939年7月以79师和190师编成第10军,军长梁华盛。1940年底该军79师调属86军,以3师、预备10师补充。
9 @/ Y( z, A/ r9 H) B是时,该军序列为:军长李玉堂。下辖3师,师长胡蕴山。190师,师长余锦源。预备10师,师长方先觉。2 j0 Q0 W# _% v8 ]
1941年5月朱岳接任190师师长。8月周庆祥接任3师师长。11月钟彬接任军长。1942年3月方先觉代理军长。5月孙明瑾接任预备10师师长。1943年4月方先觉实任军长。12月预备10师师长孙明瑾阵亡,由葛先才接任。1944年1月容有略接任190师师长。1944年9月副军长余锦源兼任3师师长。10月蔡雨时接任3师师长。1945年2月赵锡田接任军长。胡云飞接任预备10师师长。6月预备10师番号撤消,师长胡云飞改任190师师长。
/ H* f: \' o3 k. L/ K/ E! o4 g/ R# |1940年前该军隶属10集团军、直属军委会。1941年改隶9战区。1943年秋直属军委会。1944年夏改隶27集团军。1945年复直属军委会。5 `: Y% v- S  _- Q: O3 W% Q0 i
该军自抗战以来,先后参加过1939年冬季攻势,第二、三次长沙会战,长衡会战,浙赣会战。其中长衡会战中坚守衡阳47天,创造抗战中中国军队守城时间最长记录,予日军以重创。+ A2 }6 ?. K  l( [- q4 g
抗战结束后该军序列为:军长,赵锡田。下辖3师,师长蔡雨时。190师,师长胡云飞。2 i6 q7 y: g* I+ I+ f5 ~" {
1946年5月该军被整编为第3师,序列为:师长,赵锡田。1946年9月该师进攻定陶时被歼,师长赵锡田被俘。重建后以李楚瀛任师长。下辖整编3旅,旅长何竹本,1947年11月雷自修接任。整编20旅,旅长谭嘉范。新1旅,旅长黄泳瓒。
0 [7 _: W* ~7 V+ _3 k1948年9月恢复第10军建制,军长覃道善。该军隶属12兵团。下辖18师,师长尹俊。75师,师长王靖之。114师,师长夏建勋。12月15日该军在淮海战役被歼,军长覃道善被俘。6 {3 J) q, f! E) l- {1 d
1949年1月重建该军,以张世光任军长。仍隶属12兵团(重建)。5月67军并入该军,以刘廉一为军长。下辖18师,师长尹俊。75师,师长萧圭田。219师,师长不详。
) q) A8 y/ a4 z. g! U$ y该军隶属重建的12兵团后不久即撤往金门,后撤往台湾。9 Y1 R7 `* n9 m6 h9 y* s) U2 Y0 Q& G

. D% y3 f; U- h/ p+ E; u补丁:1946年时周庆祥担任过整编第3旅旅长,谭乃大担任过整编第20旅旅长。8 N% r/ R8 t7 p
1948年1月覃道善接任整编第3师师长,恢复军番号后改任军长。
! Q8 P7 D0 Z) k! s- N1959年该军番号任在,副军长是文立徽(1918年生,湖南衡山人,13期步兵科毕业)。- s; E, z/ U( O# o6 Y. @3 L  M
http://www.junmeng.org.cn/bbs/thread-13548-1-1.html9 X+ w+ K+ h- e+ L" U
8 [6 q$ Z% M! q% k# Z' l
资料2
4 }" B6 L3 T. z3 }3 v第六名:10军:编制:3个整旅(师)。3万余人,后期美械。 ; _: I0 }$ o1 Q% A
在衡阳保卫战中最为出彩,以一个不满员的军(常德保卫战中损失巨大尚未补充完)17600余人顽强抵抗日军4个师团10万余人的进攻达47天之久!创了一个伤亡比和坚守时间的记录,虽然最后弹尽粮绝放下武器了,但是给日军以重大杀伤,仅以日军防位厅战后统计来算,日军在进攻衡阳的过程中伤亡即达30000多人。此外在39年冬季攻势大反攻、第2、3次长沙保卫战、常德会战中均有突出表现。在第3次长沙会战中是坚守长沙的主力,给日军以重大杀伤,为国军的反击争取了时间。常德会战中是最早打到德山接应74军57师残部突围的部队。 , ]7 M& @4 \3 v; Z; b/ a1 M
http://blog.phoenixtv.com/html/10/285610-657639.html
  I9 S6 ]" I" Z  N( d
' g' x  Z" v* M$ `[ 本帖最后由 浆糊 于 2007-6-12 09:36 编辑 ]

国民革命军第11军

该军为北伐时的第4军第10师于1926年11月扩编而成。军长陈铭枢,副军长蒋光鼐。下辖蒋光鼐(兼)10师、戴戟24师。1927年3月以第9军第2师改番号为26师,加入该军序列。该师师长由吴仲禧代理。 $ ?' o$ J% d6 _6 U" W1 N% N
1927年3月10日该军除26师师长留任,其余皆辞职。是时,军长由张发奎担任。10师师长蔡廷锴,24师师长叶挺。4月,该军留24师驻守,其余参加北伐。5月鄂西夏斗寅部与四川杨森联合攻击武汉,为24师师长叶挺击退。该军北伐部队在同月参加临颖战役,26师77团团长蒋先云阵亡。 2 {2 b" A) c' L, I  z/ J
1927年6月15日朱晖日接任军长,叶挺升任副军长,许志锐接任26师师长。7月该军在南昌起义后,26师随第4军回广东,10师在8月9日脱离起义部队,24师由叶挺率领南下潮汕。   l' |9 u! Q) v
之后该军在广东重组。军长陈铭枢,副军长蒋光鼐。下辖蔡廷锴10师、黄质文24师、颜德基25师、何春帆新6师、李拯中补充师。1929年10月该军被缩编为师。 6 T7 K6 @2 _/ j) ^
1929年6月25日马鸿逵部64师扩编为第11军,军长马鸿逵。下辖马鸿逵(兼)35师(辖3个旅)、马鸿宾新7师(辖2个旅)。1933年12月两个师长对换职务。后该军35师改辖2个旅,新7师增辖1个旅。
2 o1 Q  w5 j6 f  g4 Y% K抗战爆发后该军下辖马鸿逵(兼)168师。1939年12月增辖暂编9师,师长卢忠良。1940年马全良接任168师师长。1943年3月增辖马宝琳暂编31师。9月马敦静接任军长。1944年8月马全良升任副军长,马光宗接任168师师长。1945年4月王有禄接任暂编31师师长。
  r: n1 X) O% ]' ^5 l7 j抗战结束后该军序列为:军长马敦静,副军长马全良。下辖马光宗168师、卢忠良暂9师、王有禄暂31师,另辖两个骑兵旅。
. P; [4 C' C/ G: j1946年5月该军整编为18师,师长马敦静。下辖马光宗整编168旅和卢忠良暂编9旅。
) ^( ?% L, S! F3 z9 y% Q- j1948年9月恢复军级编制。军长马敦静(1949年初马光宗接任)。下辖马清168师、马世俊189师、马全忠宁夏保安4师。 # y" L. m6 B' J5 {2 B- S1 v7 U( E
1949年9月20日该军通电起义。 2 O, W' Y" S- ]$ q! m3 S3 p
另:贺兰军(1949年8月编成),军长马全良,下辖马英才257师、王有禄保安1师、马义忠保安3师、马敦厚骑兵10师。9月20日该军宣布起义。
) K. g; O6 P$ `8 T# Shttp://m84.a.lunqun.com/read-htm-tid-100497.html

国民革命军第12军

1926年7月以原黔军总司令袁祖铭部直属部队改为12军,军长袁祖铭。
! v, {: }1 m* z5 q. \该军前身为建国豫军的1个旅。1926年9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2军,任命任应歧为军长。1927年4月曾随武汉国民政府北伐。其活动范围多在河南。 4 y9 }7 X0 D0 l
该军下辖第1、2、3、教导师和5个混成旅。1928年2月各师番号依次改为第42、43、44、教导师。师长分别为顾芝兰、赵青山、安荣昌、文清林,5个混成旅旅长为张遇顺、李茂森、戴民权、李振中、娄希道。该军番号旋即撤消,所辖各部编入其他军队。
& K: A$ F4 {9 f  j# ~1928年3月以叶琪18军改番号12军(因其18军番号与陶钧18军番号冲突),下辖门柄岳独立4师、何宣独立7师、危宿钟独立21师。是年7月该军缩编为52师,师长叶琪,下辖3个旅,原师长降为旅长。 . \$ ~7 P- ~0 t3 B) e# \5 }% b
1929年12月25日阎西山委任万选才为12军军长,下辖65师。该军在中原大战时参加阎西山一方。蒋介石随以孙桐萱部改编为12军,孙任军长,下辖22师。1930年12月该军被裁撤。
5 o, c$ {* `1 u$ P4 Y3 J后以20师和29师合编为12军,任命原军长孙桐萱为军长。所部师长分别为孙桐萱(兼)(辖3个旅)、曹福林(辖2个旅)。抗战爆发前夕,29师调离该军。抗战爆发后22师、81师加入该军序列。 / ^4 S/ T4 Y5 I/ I% j
该军1938年的序列为:军长孙桐萱。下辖周遵时20师、张测民22师、展书堂81师。   C/ E& C; W4 J1 C0 b
该军长期隶属3集团军,参加过徐州会战、武汉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和豫南会战。1944年该军番号撤消。20师转隶89军,22师直属5战区,81师转隶55军。
1 S( c$ u3 Z; U* A8 c撤消时序列为:军长贺粹之,副军长周遵时。下辖赵桂森20师、谭乃大22师、葛开祥81师。
6 B6 o$ F# j% r1 q$ t1944年10月以原霍守义暂9军改番号为12军,下辖孙焕彩111师、于一凡112师、刘世铭新36师(该师旋即调离,抗战结束后回归12军)。
2 x: O" p& W* D" k" e2 {6 Y& m该军先后隶属31集团军、19集团军,先后参与豫中会战、豫西鄂北会战。   `! ^/ \$ h4 T+ _
1947年12月该军整编为12师,隶属整编12军,军师长皆为霍守义。下辖孙焕彩111旅、于一凡112旅、曹振铎新36旅。该师于1947年2月曾在山东被解放军重创过。1948年7月该师随军部被歼灭。军长霍守义被俘。 8 N  E" S7 m2 b, y0 I, t3 ?& h7 _6 H
1948年8月重建整编12师,师长舒荣。9月恢复军级编制,师长舒荣改任军长,下辖于一凡112师、徐有成228师。1949年1月该军军部和112师被歼。228师后在整训时被歼灭。   Z/ `0 x7 Q! M. l3 x, s5 B1 B
1949年2月国民党有重建由舒荣为军长的12军,下辖金式203师、欧孝全253师、林西宾324师。 " ]& }  L+ J: G
解放军进攻上海时该军大部被歼,残部逃往台湾。
& j: A! b5 ^# K! p! ohttp://cache.baidu.com/c?word=%B9%FA%C3%F1%3B%B8%EF%C3%FC%3B%BE%FC%3B%B5%DA%3B12%3B%BE%FC&url=http%3A//m84%2Ea%2Elunqun%2Ecom/read%2Dhtm%2Dtid%2D100498%2Dpage%2De%2Dfpage%2D9%2Ehtml&p=8b2a954586cc47ad409f873d5f5797&user=baidu

国民革命军第13军

国民革命军第13军序列沿革初探, ~; M8 A8 a% q( E% Z6 w9 F9 v: J
序列沿革一览) J9 k4 j0 j) \9 d9 w; Y* a
壹、隶属关系变动情况: O) r/ [' \2 t# q( M. r( C  t
一、军事委员会:1932年5月---?(该军直辖于军委会的时间似乎很长)
, m- s. {3 i6 ~3 V6 @6 u二、第7集团军:1937年8月4 X* I  |- ^% j& s/ u8 C
三、第2战区:1937年8月. n' k2 H: H6 W: r' M9 }: o& J
四、第20军团:1938年1月---1938年6月- j. f. ?& F4 a; n, `
五、第31集团军:1938年6月---1944年11月
; H1 I; P  s4 w5 g" s: A. E六、黔桂湘边区:1944年11月---1945年3月
* k& c8 X0 C+ E2 d0 B七、第三方面军:1945年3月---?(不知第三方面军的终止时间)
, J3 d& r) B, ?6 S8 K八、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司令部?---1947年5月(不知归该司令部指挥的具体时间)* W( _1 D8 L. ?7 F( O4 G7 D
九、北平行辕:1947年5月---1948年1月
2 G  i, P  i1 e- S, ]# B( I# v- d十、华北剿匪总司令部:1948年1月---2月
, o, W7 X7 E# K, `* G+ @贰、军主官变动情况
: {4 e) \* b! ?; l/ Q3 j' U- R一、军长
  x3 O$ w* y" {4 y( a(1)钱大均:1932年5月---1935年9月) _, C4 l' ~# i5 N- w
(2)汤恩伯:1935年9月---1938年5月
8 l) b# i9 D% K- l! i1 w(3)张 轸:1938年5月---1939年6月
* u) u6 e. n# ~' n$ r(4)张雪中:1939年6月---1942年7月, R5 P, ]% t' i6 ^
(5)石 觉:1942年7月---1948年11月
, y5 X& J' {6 [* C0 e& F(6)骆振韶:1948年11月---1949年2月9 w$ ]! d* J; Q! y. ?$ a! k3 h. T
二、副军长4 B0 @6 f- i* z4 N7 Y
(1)鲍 刚:1937年12月---
4 N. ^0 p8 P5 ]6 N(2)张雪中:1939年2月---6月! q3 K. N# b* V) Q! A- P
(3)马励武:1939年8月---?# w1 h. u+ D  [0 u
(4)胡冠天:?---?+ v/ `3 M4 o1 j2 m% P
(5)吴绍周:1942年3月---?
7 q  _- `( @6 n! o(6)王毓文:1942年10月---?
+ C+ p' a/ s2 b: g: }1 V(7)王公亮:1943年3月---?
( c) {# J3 V: T8 d(8)舒 荣:1943年6月---?1 Z( g7 R7 s$ |7 t: v3 r
(9)彭傲生+ C) w; ^3 ]) t$ O2 |$ @" p- \; p
三、参谋长4 G  u2 x5 f/ c5 y
(1)李祖植:1932年6月---?
# a5 C6 C- M1 R7 @(2)吴绍周:?---?
" [3 W  W3 C; f, b, V(3)全 英:?---?
! x3 e& T' p9 V! g' }(4)倪晋培:?---?
% K3 u4 {7 O" f叁、所属各部变动情况
9 \+ p3 B' ]5 b8 s9 v- e8 ?1 K一、1932年5月---1933年5月
  b, C; A" Q: h0 |' p6 q(1)第88师:孙元良
" b, W5 x. C5 z# y(2)第89师:汤恩伯、王仲廉
" y2 X0 ~  H& d. M; G8 n5 W4 W二、1933年5月---1935年5月
% l: F' r4 r. V! R(1)第4师:邢震南、冷欣、汤恩伯(兼)、王万龄
. C; O; {2 m1 L/ S) h$ R(2)第88师:孙元良) H; j# U- O* I4 X  ?
(3)第89师:王仲廉
) _8 S. E9 F" [0 i; I  s三、1935年5月---1937年12月% `& Q) B. l( w- E' W2 S% n1 i
(1)第4师:王万龄、陈大庆0 X( J& V4 e' R; {4 D
(2)第89师:王仲廉
6 |8 j: c8 n( b1 ~; q$ W四、1937年12月---1938年5月$ O: E$ |# z* ~! C5 K, J6 \1 }
(1)第23师:李必藩; W$ \% ?" G7 R9 [
(2)第110师:张 轸、吴绍周, j- r5 s7 }# L0 b* @% ?& e" K
五、1938年5月---6月
& r- N" I: X" Y, O" s( P(1)第23师:李必藩、欧阳芬6 O6 P6 e7 A8 A! @% ~. |5 B9 `
(2)第110师:吴绍周% S$ f& m2 W( a' |* G
(3)新编第35师:王劲哉
( P; V  V  t6 E六、1938年6月---1939年1月$ @; z; d7 E7 e" }; Z$ o
(1)第89师:张雪中7 _& |, |/ A! W$ }6 G. Z: E
(2)第110师:吴绍周) l  \) L! L5 D) z( `! m# n* F1 J
(3)独立第1旅:李修彦# }$ i; Y" C1 s! Z
(4)独立第2旅:张连三
% O1 f# |0 V1 q" K七、1939年1月---1940年4月2 ?( \! X5 Z' l9 `
(1)第89师:张雪中* O7 J% w  u, F  w
(2)第110师:吴绍周
" P7 [0 o% ?! l! ?: V2 b(3)第193师:马励武、赖汝雄( Q' V' H7 z8 H! X% }9 \- M1 O! C- Y
八、1940年4月---1942年5月
* q* q! t4 o- T& ?, Y2 Z! z(1)第89师:舒 荣9 ~# u" u: M! X. g! Y
(2)第110师:吴绍周1 {1 f( l% Z& h7 q5 L
(3)新编第1师:蔡 桀
  }: a8 [: M3 K2 V4 `+ P九、1942年5月---1944年11月
! y( Y/ Y: j. [# |2 d(1)第4师:蔡剑鸣
. {. p7 u5 p# F1 f. a) p. ?1 j(2)第89师:金 式  a0 c4 X% T8 Y* J
(3)第117师:刘漫天、廖运周
4 I4 N/ F5 \3 n十、1944年11月---1945年1月$ |: b/ u! [+ y, E# z  z) M$ L: }
(1)第4师:蔡剑鸣0 K% b( o. F+ @$ C, Y
(2)第89师:舒 荣
9 [1 B, k/ R) J( W(3)暂编第16师:潘华国
6 x, k% I' F# E; S8 r0 o, E) O十一、1945年1月---1947年8月+ J4 v3 X) H  Q/ [5 ]
(1)第4师:骆振韶
9 f9 K3 x9 M7 ?2 n. @4 Q" ?/ m(2)第54师:史松泉、宋邦纬(石觉言贵阳安定后调入,时间可能晚于1月)3
! M+ {8 @* b2 c0 C(3)第89师:万宅仁、刘建章6 k9 s5 b$ F7 N7 a
十二、1947年8月---1948年5月
# u9 X& L' g4 e4 ^! x- \- C. m(1)第4师:郑邦捷7 F/ x% u' Z, q; y' A6 w3 X
(2)第89师:胡冠天
. _# m3 J% G2 F十三、1948年5月---1948年10月4 ^3 f" k  D( b$ d$ a' D
(1)第4师:郑邦捷
9 a) |: B3 O5 M(2)第89师:刘建章、胡冠天- t8 n) ]3 {! h
(3)暂编第63师:欧孝全?(据汪君勃回忆该师成立时间要晚于1948年5月)
" U* }: ?0 w: x1 ^$ U十四、1948年10月---1949年2月- L8 J$ J4 a- w7 Q9 P
(1)第4师:郑邦捷
- S+ Q6 U3 y. }% \+ l(2)第89师:胡冠天、潘如函
1 f2 d* N2 x/ W" e(3)第299师:巫建峰
9 I8 v" K7 M4 v6 p( |) K# x0 I(4)暂编第63师:欧孝全(1948年11月改番号为第297师)
+ ~4 {3 @; n; X(5)暂编第155师:汪君勃、杨 齐, ]  v% e3 `4 j% [0 s
补充几个问题:
( t! ?7 O$ P" |9 n/ C8 h% b一、钱大均担任第13军军长不久,即调南昌行营主任。汤恩伯在1935年9月实任军长之前,实际恐已掌握第13军。石觉声称汤乃首任军长。/ B% V: A- S& o3 {4 U
二、在第五次“围剿”中,1934年2月,汤恩伯于福建延平成立第十纵队,下辖第13军 建制师(第4师、第88师、第89师),可能还临时指挥第10师。笔者推测这个第十纵队司令部其实就是第13军军部改编而已。由此进一步判断,汤此时实际已是第13军军长。
$ z, e- S% ]+ u6 _% ]! [- n三、1935年5月,第13军援晋“剿共”时,可能还临时指挥21、25、94师。5 b: n( i2 H3 r/ ?5 ]3 L2 Z
四、关于第88师,该师调入第13军的具体时间。其划出第13军的时间,只是笔者推测第13军北调援晋之时。1 e1 q8 w" s; v0 ]
五、抗战中期,第13军归军委会直辖的具体起止时间。/ {9 V+ m: D( q) V7 G' [
参考书目:; c, M, F- ^' J7 Y: z& D
《国民革命军沿革实录》$ o  X1 p1 c1 I( k6 Z! k+ ~
《国民党军简史》
+ d4 s2 P6 p& ]6 a# E《石觉先生访问记录》
0 |' F- ]! V( b3 f《陆军第十三军简史》
) @! }( V$ J8 t, \; k《中原抗战》
6 q4 ]/ O. W6 f《七七事变》
* E+ K2 j1 @, Q9 B9 L《徐州会战》
4 f* J8 {7 n4 }* \1 @1 g2 O7 I9 s  Z《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1 o+ k, ~5 ^- z; ]9 }8 j$ h1 k( d% S
http://www.fightersalon.net/bbs/showpost.php?p=4354

国民革命军第14军

该军前身为江西陆军第4师。1926年9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军长赖世璜,下辖吴建中第1师和谢升杰第2师。10月第1师师长吴建中升任副军长,易简接任师长。10月20日在进攻怃州时易简阵亡,师长由党代表熊式辉兼任。 5 O* k' F9 j7 p9 e5 ^3 y8 z
1927年5月,该军参加过攻占临沂的战斗。8月为孙传芳的部队击溃,该军回驻江南。9月14日,军长赖世璜为白崇禧逮捕(后枪毙),所部被缩编为独立1师,师长熊式辉。 " g! x: g# X$ h% j$ W5 ~3 y
1928年2月25日因原13军(该军与白崇禧13军不同,军长不详,下辖成光耀5师、李韫珩38师和岳森39师)番号与白崇禧13军番号冲突,改番号为14军。下辖李韫珩45师(原13军38师)、岳森49师(原13军39师)和李云杰教导师(原8军7师)。年底该军缩编为国民革命军4集团军第7师。1929年初,按国民政府军队番号顺序改为50师。师长谭道源,副师长岳森。下辖成光耀148旅、李云杰149旅、罗寿颐150旅。
4 y' {1 F! w$ Q; R4 G! H1930年1月7日阎锡山以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名义任命孙魁元为新建的14军军长。中原大战时因孙魁元参加阎锡山一方,被蒋介石免职。军番号撤消。
& n  p) R' o8 a$ H$ m) M9 T1930年4月27日以29师为基础扩编为14军,军长曹福林。该军于1931年1月裁撤。 % w% S: L2 E) Z- Q
同年6月任命卫立煌为14军军长,下辖10师(原45师,师长卫立煌兼任,10月李默庵接任师长,副师长白兆琮,11月王劲修接任副师长)和83师(原10师独立旅和52师1个旅,师长蒋伏生,1932年12月刘戡接任师长,1933年12月陈铁升任副师长)。
+ t5 h2 _* l, r3 I' V7 f& C. ?该军于1933年隶属赣粤闽湘鄂剿匪北路军第2路参加对红军的第5次围剿。福建事变时参与进攻19路军。1936年12月西安事变时隶属讨逆军8纵。 , t# v/ H# `$ R$ Y
该军在1936年的序列为:军长卫立煌,副军长涂思宗。下辖李默庵第10师(辖陈牧农、龙其武2个旅)和刘戡第83师(辖李楚瀛、陈武2个旅)。 ) L4 S, P0 w' m2 ?) T
抗战爆发后该军序列为:军长李默庵,下辖彭杰如10师和陈铁85师。1938年6月陈铁接任军长后陈鸿远接任85师师长。1939年10师和93军83师(师长陈武)对换。1940年97军之94师(师长刘明夏)加入该军序列。 / c, Z0 H4 E2 y; ?; p0 x  H  @
1943年3月张际鹏接任军长后该军下辖沈向奎83师、张世光85师(1944年12月王景渊接任)、王连庆94师。 ( `* C: ^7 Q) G* Q/ K
该军先后隶属33军团、14集团军、军委会、5集团军、4集团军、36集团军、重庆卫戍司令部。先后参加1939年冬季攻势、晋南会战、豫中会战。 5 {2 I( X$ t7 _6 j* X
1946年5月该军整编为第10师,师长余锦源(旋易罗文广,1948年2月熊绶春接任),下辖谷炳奎整编10旅、沈向奎整编83旅、王景渊(1947年谭本良接任)整编85旅。该整编师隶属于整编29军,1947年3月参加过进攻延安的战斗。 9 W* |: J+ L! y0 a( s
1948年9月该师恢复14军番号及建制。军长熊绶春,副军长谷炳奎。下辖张用斌10师、谌湛83师(该师不久隶属太原绥靖公署)、谭本良85师。12月11日该军被歼灭,军长熊绶春阵亡。
  ~6 S+ X7 f( s, H) t8 V1949年1月该军重建,军长张际鹏,军班底照旧。6月10日傅正模接任军长。6月25日102军并编予该军,军长改易102军军长成刚。是时该军下辖张用斌10师、夏日长62师、汤季楠63师。1950年初该军随黄杰逃入越南,被越南当局缴械遣散。

国民革命军第15军

该军前身为鄂军刘佐龙第2师。1926年9月6日北伐军进至汉阳时,刘献城投降,所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5军,军长刘佐龙,下辖陈克鉴第1师、刘鼎甲第2师、程汝怀第3师。1927年5月武汉国民政府任命耿丹为15军副军长。8月,军长刘佐龙擅杀副军长耿丹。唐生智将刘逮捕(后枪毙),所辖之第1、3师改编为省防军第1、2师。第2师改投桂系(后改编入19军)。
7 S+ \/ i5 F! S( E# T. s' Z% f" i1 o. I1927年年底将国民革命军第4军所留驻桂之第3、4、5、6、9旅改编为15军,军长黄绍宏,下辖黄旭初、伍挺飚、吕焕炎3个师。1928年2月所部的3个师依次改番号为第50、51、52师。又新编2个教导师,任命吕光煃、刘日福为师长。6月1日50师师长黄旭初升任副军长,仍兼原职。该军于1929年撤消。
) L* I+ E9 V8 C* K, Q9 V/ ~1930年中原大战时有两个15军。
. V8 U% J5 Y9 X* U' O(一)该15军为陕西地方部队。军长井岳秀,下辖高双成、刘滋庶、何全升3个混成旅。1931年4月缩编为新4师,12月改称国民革命军第86师。$ _0 [7 O. \0 M) i
(二)该15军于1930年5月成立,军长刘茂恩。下辖65师、66师、67师。中原大战时改辖刘镇华64师(辖武庭麟、邢清忠、杨天民3个旅)和刘茂恩(兼)65师(辖刘惠心、姚北辰、马骐臻3个旅)。该军隶属11路军,从事豫陕晋地区的剿共战斗。1934年在豫陕鄂皖地区剿共。5 X9 n' h1 s; g4 G
该军在1936年的序列为:军长刘茂恩,副军长徐鹏云。下辖武庭麟64师(辖邢清忠、杨天民2个旅)和刘茂恩(兼)65师(辖姚北辰、马骐臻2个旅)。& X. u, d) `+ D8 j/ h% R
1939年年底武庭麟接任军长时的下辖姚北辰64师(1943年11月刘献捷接任)和邢清忠65师(1941年3月邢清忠病逝,李纪云接任)。
% i! V! \9 C+ W4 v5 m抗战时期该军先后隶属6集团军、13军团、14集团军、2战区。先后参加太原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中条山会战、豫中会战、豫西鄂北战役等役。该军在洛阳保卫战时曾给日军以重创。
: w) E- v# }0 s! S6 ^9 R1946年5月该军整编为15师,师长武庭麟。该师于1947年11月在豫西被解放军重创,师长武庭麟、旅长李纪云被俘。12月经补充后的序列为:师长刘献捷。下辖刘献捷(兼)64旅和贾贵英144旅。该师在1946年时隶属于4集团军。
1 o4 p5 r% c+ i6 L' K1948年该师恢复军级编制,军长刘平。下辖24师、64师(先蒋治英,后段成涛)和160师。该军隶属13绥靖区(先)和14兵团(后)。1949年12月该军于四川宣布起义。
( N! q( G( d- p4 ^http://junmeng.nen.com.cn/bbs/viewthread.php?tid=13586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