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北朝鲜能如此迅速的狂扫南韩,说明是充分准备了的阿
朝鲜战争的最根本的结果之一,,,,就是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战力位列全球一流之列
原帖由 chen0529 于 2007-8-15 16:59 发表
1 ~# r% n1 H9 Z% t2 {2 |: y" X当时不是美国老一心想快点打完嘛。估计他们自己也打烦了,脑子一空白,就拉苏联了
8 J# l: r4 O! {2 c( b/ O0 I
7 M0 {4 [% C) v. |7 C7 N. h0 ~不请也会自到的.
原帖由 chen0529 于 2007-8-16 10:17 发表
' ^- ?, w- T6 ]# Q2 p北朝鲜能如此迅速的狂扫南韩,说明是充分准备了的阿
3 a! Z1 H0 e! J' D! p: `  F
% @1 H0 r( j( v( W" r: J  I
俄式装备就是比美式强

回复 9# 的帖子

我诚心诚意的希望多看到帖子,真的很希望啊,给这个论坛吹进了一丝新鲜空气,前所未有的新鲜 , 你认真发出的帖子,我已经无从可回了,太完美了。

回复 43# 的帖子

我诚心诚意的希望多看到帖子,真的很希望啊,给这个论坛吹进了一丝新鲜空气,前所未有的新鲜 , 你认真发出的帖子,我已经无从可回了,太完美了。
出兵朝鲜,尽管伤亡惨重,但打出了国威军威,使后来多少代米大统领都不敢再次和中国军队正面交战,也使苏联老毛子认识了中国人的战斗力,不再拿我们当二流小兄弟,保障了多少年的和平,这个意义不是死多少人算得过来的。
1 E( Z5 W# L5 c$ W) T- U没有这一战,也许会是一场全面战争来代替它发生,也许就在我们的本土,那会死更多人。( a# }% R: e$ Z4 ^& O
也是这一战,让美国意识到和中国结盟的好处,才使两国在70年代顺利建交,使中国重返联合国。
- ?2 s4 h' C; A  W, W这就是这一战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 ]7 J/ H( G7 r  u* J7 N% _- }8 T! i4 M另:麦克阿瑟是有些本事的,可惜和杜鲁门打局部战争的战略思想不一致,一心只为自己的虚荣和狂妄而战,忽视美国的国家利益,忘记了战争是政治的一种手段,远称不上军事家。毛泽东和彭德怀跳过单纯军事实力的强弱,从国家未来的发展趋势着眼,力主打了一场国家之间的总体战,破坏了米国的战略意图,是朝鲜战争战略上的胜利者,不论是军事还是政治见解都超过各自的对手。
我们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未免太大了吧!
  s& ^) s' {( q/ Y' D$ K* P我们是以牺牲我国建国后宝贵的发展机遇期为代价。因此,我们现在才特别强调要珍惜现在的“战略发展机遇期”正是由于丧失了初期弥足珍贵的发展机会,使得我国早期的领导人急于弥补,在施政方略上“过急过左”,这才有以后更加错误的“十年文革”。棋错一招、招招错啊!!!
原帖由 nanjin1937 于 2007-10-23 16:27 发表 5 I4 [6 u: j2 L) T! ~6 P
我们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未免太大了吧!
0 z& |; e2 ^  H% T6 C- a: b/ g我们是以牺牲我国建国后宝贵的发展机遇期为代价。因此,我们现在才特别强调要珍惜现在的“战略发展机遇期”正是由于丧失了初期弥足珍贵的发展机会,使得我国早期的领导人急于弥 ...
; `; B! n% F: O' x4 H0 y, P; q+ R- q. P0 a" M" e
文革在当时来说是历史必然,至于原因嘛,偶就不说鸟.......
是不能说还是不肯说呀?
: ]& q( L) v% _7 ]) F0 p9 D4 v3 R2 [& {8 g
是说不得还是说不好?
原帖由 nanjin1937 于 2007-10-25 12:05 发表 ( b, x2 i) a; v' p& p9 g
是不能说还是不肯说呀? ( x' \% \  F' f9 a0 d( v

( l" D; P3 i3 g. k* I3 |3 Y是说不得还是说不好?
6 f: p$ Y- e7 i- N4 _# w% h
' t$ l* Q: o3 h4 m1 |" T, m0 w
你...你明知故问......
原帖由 Ferrero 于 2007-10-26 09:17 发表 3 [  m- n4 B" M, a9 m
0 P: T3 d$ _8 Q) U8 N

2 U- {& k" d& s3 ~1 r) _& T你...你明知故问......
/ v, V" b  E. p7 y0 E; M+ U
& O: ^2 z) w: `; G; e
' Y5 L, W& C, d- P非也、非也!我是真想知道啊!
看看后来“志愿军”墓的结局就知道有多么可悲了!
做事的,一定会做错事。出兵打个仗这样大的问题,影响的不是几个人,而是几十万士兵,几百万后勤,几千万家庭,几亿人民的国运。我想决策层考虑的一定不是枝节,而是主流。今天我们在扯很多事情,也许看起来很大,确实很大。但是,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也许更大。而这件没有发生的事情,正是由于当时的决策才没有发生。扪心自问,我们真的能怪这一仗吗?
那是老毛的投名状,一如之后老邓的投名状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