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高升号是一艘由中国政府租借、载有1116名中国陆军的英国商船,在朝鲜附近洋面遭遇日本海军。5 p# [3 s( g$ x4 X' D$ x
* i7 @, q' F% ]) P% z ; P" r/ _2 N4 w: d/ Q1 a) X4 Z
12. 日舰命令该商船随其驶向指定地区,被船上的中国军人断然拒绝。
- ?& F$ x0 l0 w4 y1 A3 W9 E4 S
6 m& n8 u' _- ^3 K; ]
* w, K7 c7 C: G7 ~" |. u' ? 4 m5 ]& x+ I9 j9 A6 _1 s/ V
13. 日本军官回到浪速后,挂出第四次信号:“立刻斩断绳缆,或者起锚,随我前进!”。. j0 W9 P8 ^; m$ H' W4 L
3 I: n% m* B p9 l# x
( e% k# C, x, x" T; b14. “高升”号上的中国军官表示誓死不投降,并通过德国顾问汉纳根居间翻译告诉船长:“宁愿死,决不服从日本人的命令!”(rather die than obey Japanese orders)。7 D, _* C# s/ I: r( ]4 G
# D' Y1 G) E% C4 T2 p& x
+ D5 c5 q9 o2 r, Y15. 13:00,浪速向高升发射一枚鱼雷,未中,随即,再发射一枚,同时右舷炮齐射两次。
8 ? E5 M, {+ \6 k# }: m4 N8 X* l0 Z; ]" o
" Z) E$ N; s; t1 @5 n
16. 日舰不顾中日尚未宣战和该船悬挂英国国旗、由英国水手驾驶,悍然发射鱼雷及大炮,将该艘商船击沉。
! h+ q" Y- _; S/ [: b7 o0 @* V' W( x
4 l9 W3 e7 u) @0 v; T
. o5 s; v6 F0 E3 {4 `
" `. l$ [ a8 y17. 高升号被击中后开始倾斜下沉。船上中国官兵用步枪勇敢地还击。
( U( Q# o0 P% H% y( r4 V0 B! A6 _
2 Z6 i6 l1 b# v0 Q4 A ! c2 k% J5 f. W
8 j2 n2 y' ^2 l( E8 h# o u18. 最后结果,“操江”被俘。“高升”号被“浪速”击沉,全舰中国官兵1116人,法、英、德三国军舰救起241人,漂流获救2人,被日军俘虏2人,共245人获生,其余871名官兵均壮烈殉国。高升号74名船员中,只有12人得救,余皆葬身海底。
# h1 j6 y& b( J: U2 T, f9 @
3 e/ U$ V# G" X/ { & @$ Y: D0 u8 d/ C. ]- S
) L3 V3 k1 N9 l% \
19. 6天后的8月1日,中日相互宣战,这时在清廷内部,以光绪帝为首的主战派占上风。是年慈禧太后六十岁,她盼望从速结束战争,以免耽误她大办庆典,因此倾向议和,但迫于清议,一时尚不敢公然主和。 2 s( ]1 ^4 H% t: Z
; l$ W/ g9 `; G8 E h- `4 @. @
5 G( w* [& w" N$ A$ ?/ L9 O
* v) Y" E3 x# ?1 W* Z; b: n7 [
20. 平壤之战发生于9月15日,是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当时驻守平壤的清军共三十五营,一万七千人;进攻平壤的日军有一万六千多人,双方兵力旗鼓相当。
% e! R& C" C, X( A1 ^4 k. N( h; h# [
2 q: T c) a3 t; s6 g+ j' o
( i; u4 v* J$ {* j# I) X+ u4 n6 s
21. 战斗在三个战场同时展开:其一为大同江南岸战场。晨三时,日军第九混成旅团在大岛义昌少将的指挥下,首先向大同江南岸清军发起进攻。太原镇总兵马玉崐督队英勇抗击,日军官兵死伤惨重,无力再战,大岛义昌负伤,只得下令退却,午后二时全部撤离战场。& t$ A. _1 d2 H" c
: n3 v' ` h4 b9 w, ~# U0 c: z+ J, f& w1 v/ e4 q) E
* f8 z4 C1 {& d. x' }
$ A. W8 V8 n: O22.其二为玄武门外战场。玄武门为日军的主攻方向,因此集中了优势兵力,由立见尚文少将的第十旅团(又称朔宁支队)和佐藤正大佐的第十八联队(又称元山支队)担任主攻。高州镇总兵左宝贵登玄武门指挥,亲燃大炮轰敌,官兵感奋,英勇杀敌。激战中,左宝贵不幸中炮牺牲,其部下三位营官也先后阵亡。午后二时玄武门遂被日军攻陷。
* t. \7 S' F6 y; u8 _ - M, ^& b2 G# B6 X
23. 其三为城西南战场。晨七时,野津道贯中将亲率日本第五师团本队,从平壤西南用炮火掩护步兵冲锋,清军马队进行反击。至中午,野津道贯见难以得手,下令暂停攻击,退回驻地。
6 W" h( q0 e, G! F4 \3 _- T6 w4 L# Z& f$ j5 a' K
3 x: A V0 ]0 j: r- \
24. 此时对清军来说,战事尚有可为,但清军总统(总指挥)叶志超贪生怕死,于午后四时树白旗停止抵抗,并下令全军撤退。六天里,清军狂奔五百里,于21日渡鸭绿江回国。日军占领朝鲜全境。
1 H& ^6 B' `0 H9 N
5 N' O1 H* i' D4 Z9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