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之战高潮过后,盟国又把注意力转向海军航空兵长期追求的目标。美国海军决定继续建造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1942年8月到1943年6月订购了19艘,设计上稍有改进。它们以“长体”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著称,比原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长3.63米(这是为了改进舰首形状,其它方面完全和原埃塞克斯级相同)。
z+ ?8 J! r9 L 在这批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竣工以前,有不少航空母舰被击沉(它们参加过多次战斗),于是,将一些航空母舰重新命名,如:“好人理查德号”(CV10)改名为“约克城号”(1942年);“奇尔沙治号”(CV12)改名为“大黄蜂号”(1942年);“汉科克号”(CV14)改名为“提康德罗加号”;“卡伯特号”(CV16)改名为“列克星敦号”(1942年);“奥里斯坎尼号”(CV18)改名为“黄蜂号”(1942年);“提康德罗加号”(CV19)改名为“汉科克号”;“克朗波因特号”(CV32)改名为“莱特号”(1944年);“福谷号”(CV37)改名为“普林斯顿号”;“赖特号”(CV47)改名为“菲律宾海号”(1944年)。 " R$ e' k% G/ F, ? ~
另外命名的航空母舰还有:“好人理查德号”(CV31),“奇尔沙治号”(CV33),“奥里斯坎尼号”(CV34),“报复号”(CV35),“安提坦号”(CV36),“香格里拉号”(CV38),“张伯伦湖号”(CV39),“塔拉瓦号”(CV40),“福谷号”(CV45)和“硫黄岛号”(CV46)。1945年,撤销了“硫黄岛号”、“报复号”和另外6艘尚未命名的航空母舰。 0 q0 N: v( Z( F
1942年8月,3艘舰队航空母舰(CVB)中第一艘订货的是“中途岛号”(CVB41)。“中途岛号”以埃塞克斯级为蓝本,排水量45000吨,是美国第一艘装有装甲飞行甲板的大型航空母舰。1943年,决定建造两艘姊妹舰“罗斯福号”(CVB42)和“珊瑚海号”(CVB43)。这3艘航空母舰比以往建造的所有航空母舰都先进,但船体太宽,不能通过巴拿马运河。中途岛级航空母舰在设计上采纳了衣阿华级战列舰的某些特点,摆脱了先前只重视轻型防护的设计思想的束缚,在许多方面都吸取了实战经验。例如,所有的火炮都装在飞行甲板下面,火炮射击时产生的气浪不致损伤飞机。唯一比中途岛级航空母舰大的是日本的“信浓号”。然而,中途岛级航空母舰的载机量为137架,航速33节,大大超过了“信浓号”。只有头两艘中途岛级航空母舰在战争末期下水,其余3艘都被撤销了。 e' n- E+ ^1 ~
1943年9月,又批准建造两艘轻型航空母舰。这次不太紧迫,要求纽约造船公司参照独立级航空母舰的布局和设计,船体则同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相类似。采用了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的动力装置,建造周期相应缩短。这两艘航空母舰的船体宽度比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大1.83米,稳性没受影响。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比克利夫兰级巡洋舰大。它们(“塞班岛号”CVL48,“赖特号”CVL49)的性能比独立级航空母舰好。不过,同独立级航空母舰一样,它们能够使用的飞机型号有限,加上施工难度大,造价高,并不合算。 , Z6 n% A, B) c0 L* N2 H
前面曾经提到,英国人苦于船厂遭到空袭,正在按轻重缓急次序重新安排建造计划和处理原材料短缺问题。尽管如此,英国人仍然制订了扩充航空母舰兵力的计划,着手建造尺寸更大的“怨仇号”和“不倦号”航空母舰。这两艘航空母舰要到1944年才能竣工。另外,还建造了一艘小型航空母舰,该舰命名为“独角兽号”。“独角兽号”于1938年订货,1941年下水。它与日本的“信浓号”相似,资格比“信浓号”还早。它的船体尺寸较小,有飞行甲板、弹射器和两个机库,用于维修和保养飞机。它最突出的特点是有一个宽敞和净空很高的机库,可以装载当时的任何大飞机。防护性能不如舰队航空母舰,但装有足够的防御武备,航速可达24节。它于1943年服役,作为作战舰只使用。年底,又改为供应舰,为大型航空母舰补给燃油和弹药起了重要作用。美国和皇家海军有许多护航航空母舰未曾游猎过潜艇,在战争期间只担负向前线运送飞机的任务。
! ^! {7 z0 H% R. F0 x 从1940年起,就着手准备实施怨仇级改进型航空母舰的建造计划,为了吸取作战经验,直到1942年才动工。一共计划建造4艘,即“大无畏号”、“皇家方舟号”、“非洲号”和“鹰号”。它们的排水量为38000吨,机库为封闭式,船体比怨仇级大出许多,载机量可达100架。主要武备和怨仇级航空母舰相同,但高射机关炮火力较强,每个炮群都配有雷达炮瞄装置。这4艘航空母舰建造工程进展缓慢,只有“大无畏号”和“皇家方舟号”赶在战争结束之前竣工,另外两艘尚未建成便被解体了。“大无畏号”改名为“鹰号”,以代替1942年在为马耳他护航运输队护航时被击沉的“鹰号”。
c1 P9 h% N% a; P3 D" L: V 舰队航空母舰只能由最大的造船厂来承造,需要耗费大量劳力和设备。1941年到1942年,英国海军部又制订了建造一种更适用的航空母舰的计划。该级航空母舰将配合舰队作战,而不是护航航空母舰。因此,对结构上哪些是必需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都作了仔细研究。为了做到增大尺寸而不增加排水量,取消了装甲,在征求航空母舰舰长的意见之后,决定把满载航速降到23节。战争经验表明,航空母舰上的航空部门人员减员很快。该级航空母舰在确保结构刚性的前提下,减少了一些舰内“夹层”防护结构。为了加快建造速度,水线以下船体部分是按劳氏船级社的商船规范建造的。动力部分采用了海军规定的标准单元配置,以减少水下破损。为了满足航空母舰加速的需要,每艘航空母舰都装有驱逐舰上采用的双轴引擎。
/ j: `6 n+ V+ P9 K4 c8 d$ d 该级航空母舰竣工时排水量仅13000吨,可载机48架,装有一部弹射器。一般来说,该级舰物美价廉,舰内布局宽敞舒适。到1945年,有16艘该级航空母舰下水,分别取名为“巨人号”、“埃德加号”、“光荣号”、“火星号”、“大洋号”、“英雄神号”、“凯旋号”、“尊敬号”、“复仇号”、“勇士号”、“大力士号”、“巨大号”、“庄严号”、“尊严号”、”有力号”和“恐怖号”。实际上,后来只有两三艘开到太平洋,在作战中起了重要作用。由于“独角兽号”维修航空母舰在使用上获得成功,英国人把“埃德加号”和“火星号”也改装成了维修航空母舰,与“独角兽号”担负同样的任务。1944年,这两艘舰分别改名为“英仙座号”和“先锋号”。
, M/ M4 m- C8 W; o8 Y' S! O! m* A, m 这些轻型航空母舰的最大缺点是尺寸小,航速低。1943年,开始建造扩大型(或中型)航空母舰,其主机功率比巨人级增加了一倍,在满载状态下(25000吨),航速比巨人级增加4-5节。该级舰尺寸增加不多,船体加宽了大约3米,水下防护有改进,载机量比巨人级稍多。最初计划建造8艘,1945年撤销了4艘,开工建造的只有“海神之子号”、“堡垒号”、“人马座号”和“竞技神号”。
3 t6 a9 }, L5 n" r% y! |1 j8 J5 \: e 大战后期,英国设计的航空母舰在许多方面都很出色,威力强大。47000吨的马耳他级航空母舰,就是在尺寸和威力上都能与中途岛级媲美的航空母舰。马耳他级完全不同于有装甲防护的一般航空母舰。为了在太平洋服役,它是按美国线型图设计的。马耳他级的设计航速为33节。舰上装有8座双联装115毫米炮(计16门,和以前建造的航空母舰相同)和55门高射机关炮。机库采用封闭式,载机80架,机库甲板有重装甲,飞行甲板仅加一层薄防护钢板。主机舱、燃油舱、航空汽油舱和弹药舱周围的船体都有装甲防护。另外一个不寻常的特点是,在飞行甲板舷侧和中心线各有两部升降机。上层建筑很长,分成了两部分,以便使277.4米长的船体保持一定的曲度。
$ \: O' X1 t8 I+ L 比起1945年建成的大无畏级航空母舰来,这3艘超级航空母舰并不先进多少,所以撤销了建造计划。它们给海军航空兵留下了一个十分现实的“可能性”,假如果真建成,它们将会象中途岛级航空母舰那样服役至今。
) l9 d! \6 L' M! U 到1943年,盟国规模庞大的飞机制造工业已经全面铺开。零式战斗机的性能虽好,恶妇式战斗机的性能却更胜一筹,而海盗式战斗机一旦消除了缺陷,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好的海军战斗机了。英国主要是靠美国海军提供性能优良的飞机,自己制造的舰载机数量有限。象鲟鱼式这样的鱼雷机未必有什么价值,但萤火虫式战斗机倒是一种比较好的近程支援护航战斗机。不过,作为截击机使用就显得过于笨重。日本战斗机已经失去了1941年到1942年间压倒美国人的优势,飞行员的训练素质每况愈下,已不能保持原来的水平作战了。日本人缺少性能良好的飞机,其程度超过了英国人。到了1944年,日本人缺少飞行员和航空汽油的情况更加严重了。 ' I! k$ u& v* V8 L) V
这里,还应该回述一下其它轴心国的航空母舰。由于建造潜艇急需钢材和劳力,德国人别无他途,不得不于1940年把“格拉夫·齐柏林号”及其姊妹舰的建造工程停下来。德国人认识到该级航空母舰设计上存在的缺陷,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了修改。这项工作完成后,“格拉夫·齐柏林号”于1942年复工。(1940年,它的姊妹舰在船台上解体。)1943年,这项工程再次下马。这时,意大利也在把邮船改装为航空母舰,并弄到一部弹射器,加快了建造速度。意大利采取的这个步骤,促使德国人下决心要建立自己的航空母舰兵力。1942年,德国开始了把正在建造的“扎特里兹号”重巡洋舰改装为航空母舰的工程。工程断断续续,直到1945年还未竣工。
M/ r- j" O5 {0 O, x, B 1940年和1941年,意军遭到英国航空母舰的沉重打击,这才使他们放开眼界,开始摸索建立海军航空兵的路子。1941年7月,在西格蒙德将军(工程师)的领导下,他们着手把23000吨邮船“罗马号”改装为航空母舰。意大利人不光在这艘邮船上加了一个飞行甲板,还把2艘停止建造的轻巡洋舰的汽轮机装到了这艘军舰上,使它的航速从原来的21节提高到30节。该舰命名为“苍鹰号”。改装工程进展顺利,1943年9月初,它差不多可以进行海上试航了,这时正好赶上意大利投降。不过,该舰即使早日完工,它也配备不上飞机。同其它意大利军舰一样,它外形漂亮,最大理论载机量为51架雷冈2001式飞机。当这艘航空母舰落入德国人手里以后,便成了盟国的主要攻击目标。该舰先是被炸弹炸伤,后来又被几条人操鱼雷击中,1945年德军投降前被德国人炸毁。
( o/ S6 ~/ ?) G% ?. q+ S5 d% J 意大利人还选择了另一艘尺寸与“罗马号”相似的“奥古斯塔斯号”邮船进行改装,但不象对“罗马号”那样精心。这是一艘平甲板护航航空母舰,没有上层建筑。该舰于1942年末命名为“猎鹰号”(后改名为“鹞鹰号”),意大利投降时尚未完工,仍剩下一些收尾工程。这艘舰同样落到了德国人手里,1944年德国人将其击沉。
2 j. u- q3 o+ G9 [1 Y 山本海军大将最后也承认,德国、意大利乃至日本,有没有能力进行航空母舰战争,最后取决于工业生产能力。盟军在战争初期虽然处于明显的不利地位,但他们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