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人猿 于 2010-1-14 10:13 编辑
$ {& Y% \8 W; C7 |: H3 X( _
/ R0 U7 i" v& ?就在先头部队陷入苦战的同时,后卫第7师团的26联队日子也不好过。蒙军的装甲车趁着日军的浮桥被炸断,过河的日本炮兵弹药告磐之际,发起了数轮进攻。战斗中,一个协同作战的苏军坦克连甚至打到了小松原司令部的附近,打死了23师团的参谋长大内少将。就在小松原眼看苏军坦克越来越近,感到自己末日来临之时,一个抢渡过河的速射炮中队赶到现场,用90%的伤亡将苏军坦克赶了回去。/ j$ n; Y: J' U; n) O7 L
这次战斗对小松原的刺激很大。因为他亲眼目睹了日军在苏联坦克的蹂躏下毫无办法的窘境,深深体会到了机械化战争的威力。
& H9 `; e C, |- Q5 a9 }1 S4 p 3日下午,日军死守着已经陷入重围的渡口寸步难移。苏军使用重炮猛烈轰击日军阵地,并连续发动进攻,试图全歼过河日军。而日军继续使用肉弹自杀进攻进行抵抗,勉强维持住了态势。激战到傍晚,不善于夜战的苏军如潮水般退去,战场立刻陷入一片寂静。
' y: p3 `, L# P9 ] 一天战斗下来,日军伤亡惨重、弹药用尽,部队已经陷于崩溃。尤为可怕的是,由于长时间断水,日本官兵们可以为了夺取苏军水冷式机枪上的一点冷却水,发起疯狂进攻而不知后退。仗打到这个份上,小松原知道,再硬撑下去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当晚,他命令部队撤回东岸重新集结。# w6 T/ k! R! ?8 p- X
士气低落的日军抬着伤员以及尸体开始回撤,直到5日才把所有部队收拢完毕。
, [5 f( ]1 z9 R. I% M: X- M 这一仗下来,参战部队中盲目乐观的人少了,对苏军战斗力开始感到恐惧的人多了。关东军还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强劲的对手,还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现代化的敌人。老毛子已经不是三十多年前日俄战争时期可比的了。许多关东军的官兵首次想到了战败的可能性。
/ L$ i2 `5 ]' d2 Y$ J% N4 Z 相反,朱可夫和他的部下倒是越打信心越足。自从日俄战争以来,俄国军队一直背负着沉重的思想包袱,面对矮小的日本人时感到抬不起头来。谁知这次和日本陆军最精锐的关东军交手之后,觉得小日本也不过如此,没什么可怕的。通过这次战斗,可以一雪前耻的想法使得苏俄军队的斗志更加高昂,战争的天平在此时已经倾斜至苏联一方。2 k* y. O+ D. w& m1 k
- M+ v! l$ Z5 o2 j+ V G 咱们暂且不说哈拉哈河西岸日军的撤退,单表河东岸的日本部队。他们在7月3日上午得到迂回部队顺利过河的消息之后,立刻按计划发起攻势进行接应。
- |; w# X5 K5 ?" ^' o* W 一路上,第一战车团的坦克联队(87辆坦克、装甲车)打头,第64联队(山县联队)和工兵部队殿后,日本陆军首次出动这么大规模的部队进行“步坦协同作战”。' |% R) K I2 ^ `
望着漫山遍野的坦克以及后面用双腿紧赶的步兵,坐在坦克上指挥进攻的吉丸清武联队长(大佐)激动得眼泪哗哗的。此刻,面前的苏军主力部队正在往西岸驰援,所以日军毫不费力就突破了苏军的两道前沿阵地。大喜过望的吉丸大佐下令加速前进,一举冲过河去和西岸的日军部队会合。, h) @- c! P4 A2 {' C( ~. z
这日本坦克一加速,后面的步兵可就遭殃了。本来就跟不上坦克速度的步兵如今彻底被抛在了后面。而且因为日本坦克内没有无线设备,所以山县大佐无法和吉丸大佐取得联系。紧赶慢赶的山县部队一边吃着坦克开过以后飞溅起来的沙土,一边距坦克部队越离越远却毫无办法。$ C+ _/ h4 Y( ?* K
狂奔一阵之后,丸吉大佐的坦克来到了苏军的主阵地。他们面对的是缺少火炮和坦克支援的(都调去增援西岸了)彼得罗夫少将指挥的第36步兵师的两个团。& z! C* z* r; Z' S$ k( s. g
说实话,彼得罗夫望着阵地前满天飞扬的尘土,心里没有底。虽然在阵地前面用地雷、铁丝网和障碍物加强了防御,但是阵地上的苏军缺少反坦克武器。光靠步兵的反坦克枪、重迫击炮想击退日本的装甲部队,彼得罗夫感到希望渺茫。3 [2 \+ @" k( A1 N3 x
不过,等到日本人的坦克开到面前,彼得罗夫心里一块石头落地。眼前的日本坦克小得就像玩具,明显是十几年前的装备。气舒神定的彼得罗夫下令用重迫击炮进行火力压制,一颗颗炮弹立即在日本的装甲群中炸开了花。但是,反步兵用的迫击炮弹对付坦克稍微差点,即便对手是质量极差的日本坦克。不过,谁也没有想到,越逼越近的日本坦克却被铁丝网阻住了去路。+ b# X1 _/ x: C" |) j
苏军的铁丝网卷入履带以后,立刻在方向轮、负重轮上缠了起来,把坦克给拖住了(当初坦克开发出来就是为了对付机枪、铁丝网密布的步兵阵地的,而日本的坦克却被铁丝网挡住了去路,真是世界上的奇闻)( ^7 w3 n- X0 m+ S
急火攻心的吉丸大佐立刻想呼唤步兵过来帮忙,可把身子探出车外之后才发现后面的步兵正在很远的地方猛赶。等待不及的吉丸大佐命令坦克手出车清扫,立即被迫击炮弹杀伤不少。没有办法的吉丸联队最后只得坐在车内苦等,大部分日军坦克于是停在阵地前沿挨打。3 h0 b8 G$ d# U
而风尘仆仆赶上来的工兵部队不顾疲劳,急急忙忙在密集的炮火中为坦克除障。等到日本工兵流血流汗,把铁丝网清除,重新使得坦克开动起来以后,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当天的攻势草草收场。
' |( F9 q8 K; U! \# s 一直在后面观战的安冈战车团长看到手下部队的拙劣表现,气得连话也说不出。就在他心绪不佳之时,第4战车联队长(九五式轻型坦克为主)玉田大佐来到指挥部,请求批准他率领所部的高速轻型坦克在夜间对苏军进行夜袭。安冈师团长立刻喜上眉梢,批准了玉田的夜袭计划。2 T& Q( h* \' Z0 a3 v# w
当晚,玉田率领坦克绕了一个大圈,避开苏军阵地的正面,从侧面插了进去。! F5 c9 Z/ r- M1 Q# U
为了不惊动敌人,日本的坦克部队以5公里/小时的缓慢速度前进。由于缺乏通讯设备,所有的车长都探出身子用低声的呼喊与前后的坦克进行联系。而且,因为方向不辨,日本人只能依靠“感觉”,向似乎是苏军侧翼的方向前进。在漆黑的夜里,日军坦克编队勉强保持着队形,没有掉队和走失,不过,对于前进方位的判断,完全是瞎猫碰死老鼠,撞大运。6 `* w; b2 W; w/ ~4 t# o
就在玉田为行进的缓慢以及如何判断敌军方位焦急万分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阵雨帮了日本人的大忙。轰鸣的雷声、雨声掩盖了日军坦克的发动机声音,使得日本人的坦克能够开足马力前进。而一道道闪电则为日本人照亮了方位。玉田兴奋地在雨中大叫“万岁”,率领部下高速穿过苏军主阵地的侧翼(这个凭感觉找目标的方法也成功了,日本人运气实在好),居然一举摸进了苏军第36摩步师的重炮阵地。
6 Q P6 k( s9 A+ ]2 L: J( y8 f$ [! p 苏军直到日军闯入阵地才发出警告,但一切都晚了。日本坦克很轻松地轰掉了值班机枪,在苏军的阵地里大闹天宫。毫无防备的苏军损失惨重,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内就丢掉了一个122毫米榴炮营(18门),一个152毫米榴炮营(6门),整个阵地被完全摧毁,官兵伤亡不计其数。
1 ?" L0 U4 S6 o1 ^7 c8 [7 y 反观玉田的部队,只有一死一伤,没有丢掉一辆坦克,损失轻微,战果巨大。在袭击结束之后,玉田带领部队从容撤出战场。等到苏军的坦克部队增援上来,他们除了一片狼藉的阵地以外什么也没发现。
2 V4 u: b/ F" W" u2 t7 P# @' J 对于这次奇袭,苏军在战史中除了批评“狡猾的敌人在夜间进行了可耻的偷袭”以外,也不得不承认,“由于我军的松懈大意,被敌人钻了空子,今后必须作为血的教训予以注意”。而世界军事界,则将这次奔袭作为经典战例,引入教材,传教至今。0 t C! I6 b, ]
" a$ q# A( K4 s; y0 m/ h
夜袭成功的安冈少将异常兴奋,急忙向上级为玉田联队报功。不过,上峰正为迂回部队在西岸的惨败挠头,顾不上给予安冈多少嘉奖。
2 S( l6 k+ V* J5 `; Z# a 7月4日,主力部队再次从西岸杀回东岸的苏军急于为昨晚的失利报复,上上下下求战欲望强烈。
" \& x) B; H8 T 当天中午,苏军侦察机发现日军装甲部队正在向西运动。朱可夫一声令下,苏军的一个坦克旅、一个装甲旅的几百辆坦克、装甲车从隐蔽地一齐杀出,开足马力朝日军猛扑上去进行决战。雅科列夫少将的第11坦克旅负责主攻,列索维伊少将第7装甲旅负责外围牵制。+ Q: X# [/ S# ]0 v* Y
由于地形起伏较大,日军目视观测受阻,结果直到苏军的先锋开到1公里处,日本人才发觉。这么近的距离逃也逃不掉了,首当其冲的吉丸第3战车联队只得硬着头皮开上去和苏军肉搏。一时之间,两军的近四百辆装甲车辆扭打在一起。亚洲陆军史上唯一的一次坦克大会战就此开始。
1 M/ w' ~* j( M9 K: y6 r 众所周知,日本人的坦克一向以装甲薄、火力差著称于世。但在当时。他们的坦克与苏军当时装备的BT系列、T-26坦克相比,并不相差很多。以吉丸大佐装备的八九式坦克为例,对于日本人来说,属于中型坦克,战斗全重13.6吨。而作为对手的苏军BT-7轻型坦克,战斗全重也有13.8吨。两者相比,几乎相差无几。
3 `, R* @( ]1 m. @6 Z, c, u' B

* z! A# \( y F6 J H1 |' O7 F7 K4 V! w' ]* y3 q% \
日本八九式中战车* u6 g. k; q' U$ n% G
D2 @, i. ~6 V0 k% m U% a2 o6 P6 _
' _" b1 k# r6 N j 不过,数量上占巨大优势的苏军坦克如同虎入羊群,冲入日军坦克阵中疯狂屠杀。日军的轻型坦克由于火炮的限制,无法在正面的对射中占得多少上风,只得接近敌人,从背后或者侧面进行偷袭。即便如此,苏军的穿甲弹还是像子弹打穿牛油一般,将一辆又一辆日本坦克打得火球四射。吉丸大佐座乘的指挥坦克因为没有安装火炮,且立满了天线,很快就成为苏军的重点攻击目标。在几辆苏联坦克的围攻之下,吉丸清美大佐和他的坦克很快从这个地球上消失了。& e8 J* D) a( {, g5 f2 ?/ j9 k t
跟在吉丸第3战车联队之后的玉田第4战车联队,由于装备的是更加轻量级的九五式坦克,所以基本上在坦克战打响之后立即交了枪。苏联坦克对于这种小家伙,根本不屑一顾。直接开到面前,任凭日本人的还击炮火在自己的装甲板上留下一个个小坑,然后潇洒地从日本人的坦克上压了过去,把日本的坦克压成了一块匹萨饼。! A/ l1 G5 h4 |0 e. x: F/ [
这场一边倒的坦克战因为一场沙暴而结束,日本人损失了几乎所有的装甲车和过半的坦克才撤了下来。即便是幸存下来的部队,也因为缺乏燃料和弹药的补给无法再次投入战斗。整个第1战车团实际上已经瓦解。
: P+ h$ c( D: n. Q1 x% D8 s, f 得悉此战结果的日本陆军参谋部大吃一惊,没有想到被誉为“皇军之花”、“虎之子”的装甲部队在一场战斗之后就几乎全军覆没了。这些被苏联人称为“玩具”的东东对于资源匮乏的日本陆军来说可是宝贝疙瘩啊。心痛不已的参谋本部立即下达命令,第一战车团从此以后退出一线战斗,只有在步兵部队确保战场安全之后才可出动(原来皇军的坦克不是用来打仗的,而是作为打扫战场的工具使用的)* B% i* E& a! B/ N7 V0 g
7月6日,还存有稍许战斗力的玉田第4战车联队在早上突然受到苏军装甲部队的突袭,一口气损失了过半的力量。这样一来,安冈的第一战车团彻底完蛋,安冈在诺门罕的日军司令部内成了没有什么发言权的摆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