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科普系列2---太平洋战争中的中口径舰炮

为了能让更多的新人了解相对准确,客观的战史兵器知识,本人不定期发布太平洋战争兵器技术科普系列,所有资料均来源自外刊,力求准确客观,目的只有一个,帮助新人,尤其是战史兵器资料较为匮乏的新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另外因本人水平有限,欢迎老鸟跟帖补充,但纯净水和讽刺嘲笑帖一律不接受,.因为属于科普系列,文章会力求短小精悍,简便易懂,所有装备全部配备图片(本讲座系列仅发于BIKU,未经作者许可,谢绝转载)$ K1 B% `4 J8 C. [8 ^* ]
今天推出第二讲:太平洋战争中的中口径舰炮; J1 M  ^5 w' t+ ]. i' K
本讲目的:通过讲解日美双方使用的四种典型中口径舰炮装备以求新人能正确认识美日间装备水平的差距.......1 K- y- e6 ^! j1 \* c$ k
本讲所选中口径舰炮型号如下: ! V  a" M# F( C7 P( w3 P
日本篇:海军用三年式50倍径127毫米舰炮
7 C9 t+ f9 @" M7 }. m0 E            海军用八九式40倍径127毫米高射炮(日本称高角炮)                                                : U. i# F, K* I! w) p  d2 ^8 J5 ?% S
            海军用九八式65倍径100毫米高射炮(日本称高角炮)                                      8 C6 M. {+ R- ~
美国篇:海军用Mk12型38倍径127毫米高平两用炮
全機今ヨリ発進、敵空母ヲ撃滅セントス!!!
一,总述- @/ t: H+ q; w
  在舰炮家族中,通说观点认为口径在76-130毫米的舰炮为中口径舰炮,或中型舰炮,其主要任务是:攻击海上和岸上目标及抗击中、低空来袭的飞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和日军的中口径舰炮的特色各不相同,单纯考虑火炮性能,在对付水面目标方面,日本侧的舰炮具有射程远,掸丸质量重的优势,但射速上却远不及盟国的舰炮。而在对付来自空中的威胁上,除了九八式65倍高炮性能较为出众外,三年式和八九式高炮均性能平平,对于后期高密集度的大机群空袭的抵挡显得苍白无力,而盟国的Mk12型高平两用炮在防空性能上的优异表现使得盟国舰队在抗击航空兵威胁上具有突出的优势,特别是VT信管雷达控制射击方式的出现,使得防空作战更加呈现一边倒的趋势。0 u# s; r3 K; \
; R- j5 |! e9 Y9 _' _' l1 t
[ 本帖最后由 hyyy 于 2008-6-19 22:58 编辑 ]
全機今ヨリ発進、敵空母ヲ撃滅セントス!!!
好像在哪边见过?
HYYY退而不休啊,值得敬佩 - b6 w$ j4 V& V+ T1 [  J2 R
38倍口径,要是没VT引信,不知道效果如何。放现在,这么小的倍径,肯定不合格·····
海が…、江田島へ…
所以要科普,2楼的,这东西绝对是我自己翻译原创的,经得你去考证...........
全機今ヨリ発進、敵空母ヲ撃滅セントス!!!
二,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海军装备的经典中口径舰炮  j: w, I% [6 V0 V8 z! @* e+ B
1.海军用三年式50倍径127毫米舰炮
( s7 D/ }$ W  r+ g6 C- D& `6 q, G! ^, |1 F4 @: A" s
    三年式50倍径127毫米舰炮是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海军驱逐舰使用的最广泛的中口径舰炮.除了大正时代建造的驱逐舰,大部分日本舰队驱逐舰都搭载此种炮系。.装载三年式舰炮是一项划时代的革新,曾给予世界海军一个强大的震撼,首先,这是世界上首次出现的127毫米的驱逐舰主炮,其次首创的全封闭炮塔设计不但能保护炮塔内部的人员安全而且可以在恶劣天气和高海况情形下作战,相比传统的后部敞开式炮塔或是防盾式主炮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另外其配备的大重量弹丸和自身较高的射程也使得其作为一款对海用舰炮是非常合格的.但其最大的缺陷在于不能抗击高速来袭的空中目标,虽然B型和D型具备高射能力,但较慢的回旋速度和4发/分的对空射速极大地限制了其对空效能的发挥。
0 S, e9 m8 D, a  \; b3 d! X      三年式50倍径127毫米炮,可以分为A型,B型,C型,D型四类,,其中A型出现最早,仰角40度,D型出现最晚仰角75度,其中B型和D型具有防空作战能力。7 }; q; O% a* W4 D2 K. H( o' b
主要性能参数:
" L( d3 G/ W( D. T) E) b4 {设计年代:1914* v/ u2 E6 d/ M4 U
服役年代:1931
; [! k- q) ]: p2 O炮重:4.18吨 : W; [7 V' Q# c7 [
全长:6.483米
& H! ]1 v" Q: ]7 n膛线数:36
* L+ ?& z2 W' j) @+ _2 `最大仰角:40度(A型) 70度(B型) 55度(C型) 75度(D型). E  \3 r( G( ]$ U0 s! H8 {
最大理论射速:11发/分(对海),4发/分(对空)
3 y, Y5 S6 r; c7 ~  m- a; F弹种:高爆弹等
6 V& z+ {6 i* A7 Q; ~弹重:23kg(高爆弹): ]. h- r1 Q* Z2 Z6 ]3 u
炮口初速:915m/s
8 {: B0 S- ^, M" A* P6 j/ D最大射程:18380米
7 K7 T% [7 @; E' B( C炮管寿命:500-700发
5 u+ p% q" g  q7 a! F$ s3 @$ Y备弹:300发(驱逐舰)
. N; X# V% Q5 S8 `  U; F1 R/ A2 B$ k& L* Q+ g) k3 }4 a
2.海军用八九式40倍径127毫米高射炮5 ]' }  x; t! F9 L  p

" J" K' i5 d% b$ B5 X9 B2 R    作为扩展舰队中远程防空的大型兵器,八九式40倍径127毫米高射炮由日本火炮技师畑千代吉主持设计.共产生了六种型号,其中A1型又包含三个改进型号,该炮在当时依靠高仰角,较高的可靠性,以及理论上的高射速被认为是可以值得信赖的武器.但在日后的实战使用中,因有效射高不足(仅9440米),对高速目标反应较慢(与射控装置性能不佳有关系)以及单靠人力装填导致实际射速不足而遭到一定的批评,表现与美国的Mk12型高炮有较大的差距。
. }4 M$ @$ o& Y8 g主要性能参数:
6 p8 A2 G9 _$ Z8 z7 n# I" d' |/ Q设计年代:1928
$ m! q. R1 l7 u4 e服役年代:1932 ( ?! i3 {3 e4 _  h* C& {
炮重:不明
, A3 n* k) Q) l3 ]全长:5.08米
2 G; V1 l6 E3 y" M6 `- R3 G膛线数:不明 9 z$ U* ~8 w3 K6 U* D2 g0 z) L
最大仰角:90度
; ~# @2 D# U4 P最大理论射速:14发/分 9 k  h7 V+ M% s6 ?$ v
弹种:高爆弹等) m6 y' S* J5 A3 H
弹重:23kg(高爆弹)
. D9 R& Y; B2 w# S: B' Y炮口初速:725m/s
( O  b/ N; m, e  U2 m& M: G最大射程:14622米(有资料为14700米)
- z4 e* e( G7 k炮管寿命:1000发" Z3 [. j6 w/ z* T6 J) u7 N
备弹:不明
* E- v/ W. C6 y, M, p( I6 U
; |6 O* b4 u% I! O3.海军用九八式65倍径100毫米高射炮! Z3 ?% c8 a2 Z. a; r# b' z
       ) c6 f1 U7 v2 O3 w
      作为八九式高炮后继型而于1935年进行开发的本炮,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海军所拥有的最优秀的舰用中口径高炮,其较高的反应速度,较大的射高(最大射高11000米),19-20发/分的最大理论射速(半自动机械装填),1000m/s的炮口初速,使得其具备了在某种程度上与美制高平两用炮相抗衡的能力,在日后爆发的太平洋战争中的出色表现也证明了九八式高炮确实是一款设计得比较成功的防空兵器。但其优异性能的背后也具备相应的缺陷:首先其高倍径虽然换来了大威力,但同时炮管磨损大,需要频繁更换,相比较八九式1000发的身管寿命,本炮还不及其的一半,其次,九八式优异的性能是建立在复杂机械结构之上的,不利于战时的量产补充,相较于八九式916门的产量,该炮只生产了不到200门,只相当于前者的1/4多。& l0 c9 C! k# e, N) x9 c- j
主要性能参数:0 i/ i, I& i+ U' C# ^2 q& I
设计年代:1935! \  e7 m( P9 _9 a
服役年代:1938 ( p) y  Q5 i: y7 `
炮重:不明 1 W9 X8 v7 X& |- w+ f
全长:5.08米$ j5 {- h* r7 ]
膛线数:不明 3 [  ?! `( W- V9 o9 a! r
最大仰角:90度
, a  A7 s6 }- @; C2 t7 h: w: ]) j最大理论射速:19-20发/分 % R2 @9 Y  j" D/ e8 {7 E2 ~
弹种:高爆弹等8 l7 M! v6 N% E- \& i* R
弹重:13kg(高爆弹)6 {/ ?$ M9 Q0 W
炮口初速:1000m/s + {: f, `/ F' P" n
最大射程:14000米 ( V( j( @2 U# b6 Z1 A" O# f
炮管寿命:350发
% f+ o2 r2 M1 H! f5 E/ |6 s备弹:不明
( G% b4 `1 _- y' X0 x5 _( d+ k  h2 G% L& U* K* Y6 I# g
[ 本帖最后由 hyyy 于 2008-6-20 02:32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全機今ヨリ発進、敵空母ヲ撃滅セントス!!!
三年式50倍径127毫米舰炮,称不上是"全封闭"吧,它没有自己的空气供给系统。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二战时不存在全封闭舰炮,真正的"全封闭"是和“全自动”结合在一起的。
: C. A" v- x9 b/ _' T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该炮对高海况的适应能力不是很好,炮塔时有进水,影响操作(当然,这也有日本驱逐舰适航性差的原因)。后来的98式加强了密封,可IJN又没那么多机会去面对恶劣海况了,反而带来了排烟不畅,毒害炮塔内操作人员的问题,据说凉月在特攻时,就出现过一座炮塔内两人中毒昏迷,其中一人死亡的事故
海が…、江田島へ…
请仔细看我的原文,针对的是老式的后部半开式或是防盾式设计,不能说有洞就不算全封闭,这个不能这么理解,另外全自动和全封闭不能连到一起,至于说高海况作战,这个怎么说呢,吹雪确实比老式舰炮进了一大步,以前是没有在恶劣天气下作战的可能,日本人自己说是主力舰队共随行,荒天下岚上自由的驰骋..........
全機今ヨリ発進、敵空母ヲ撃滅セントス!!!

回复 8楼 hyyy 的帖子

我只是对你的介绍做点补充而已,一般人以为"全封闭"就是密封。
( X# W) R) `& r+ a  Y) e% k顺便提一下,造成进水的原因,貌似是排水系统设计不当,日本人重视弹药库防水,却忽略了炮塔
. q  Q6 Q) S/ Y1 bPS:手机又白屏了
海が…、江田島へ…
三,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海军装备的主要中口径舰炮
! x* `, L  y' t3 N1.海军用Mk12型38倍径127毫米高平两用炮' I* @3 }- B  u! o
      
( @  Q2 ?+ a- W! O( n9 ?      毫有疑问,Mk 12型38倍径127毫米高平两用炮是二战中最好的高平两用炮之一,其在1934年到1945年间装备了几乎所有的美国海军主要水面舰艇,并一直沿用到六十年代初期。高程度的标准化和多用化大大方便了太平洋战争中美军的后勤保障。该型炮射速高,使用可靠,另外半机械自动装填加上自身的全角度装弹能力大大提高了其在防空作战中的反应速度,1943年列装的VT近炸信管更使它成为了防空利器,与Mark 37火控系统配套使用,使得其成为太平洋战争中后期日本飞行员心目中的魔鬼武器,其于F6F战斗机一起为美军舰队筑其了不可逾越的防空屏障。% R! K/ m/ O& X6 P$ v3 B& B! Y2 K+ _; I
+ P& W9 ~$ c) P1 I$ s1 F4 C9 [
主要性能参数:* ?' e6 F# D2 U* S5 V+ G6 a
设计年代:1932
9 e; n2 j3 u0 e服役年代:1934 ) J% n" s4 E5 P, l6 L
炮重:1.81 / U! r1 A; c( o; |5 L; X% d8 |
全长:5.683米
$ O  M7 g. o- w; o" ^& }膛线数:45 ' `/ F0 K5 b3 h+ z$ {" J2 W. X
最大仰角:85度, G0 E* B! w& H" G2 A8 ?
最大理论射速:15-22发/分 & d& \- G& c2 I' e2 M5 M* v4 D2 k
弹种:高爆弹等2 g% q& a5 ^2 ?' G: f$ v
弹重:25kg(高爆弹)
; a% c+ t  L6 Q+ b1 e: v% |- [炮口初速:792m/s 6 l& d- ^4 Z$ `1 S, g; ]% {
最大射程:15903米 (有资料称为16640米)8 i6 |: r4 x( c' d
炮管寿命:4600发7 |. C* q8 B5 s9 |7 U& y+ M+ p
备弹:300 - 360发(驱逐舰)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全機今ヨリ発進、敵空母ヲ撃滅セントス!!!
四,总结
2 L8 z) P+ l8 K! W! q, }  ^通过上文可以看出,日美海军的舰艇在中口径火炮装备上各有特色,日本海军的中口径舰炮更适合对海和对陆地目标进行攻击,射程比较远,初速也不低,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威力,但其射速确比美国海军的两用炮要下不少(98式除外),这对中口径舰炮的整体性能影响比较大,另外,美国海军的Mk12型,一炮多用,后勤保障方便,量产性能也很好,且自身防空能力突出,完全符合太平洋战争进程的要求,而日本方在防空能力上虽然也有比较出色的九八式高角炮,但其较短的寿命和较低下的量产性能又限制了其对海军的贡献,防空能力的短板也是日本海军多数舰队永远的痛.................
全機今ヨリ発進、敵空母ヲ撃滅セントス!!!
9楼的,我没不让你补充啊,只是说了我自己的理解而已,欢迎继续讨论,补充.............总算写完了.........睡觉去
全機今ヨリ発進、敵空母ヲ撃滅セントス!!!
我的知识又多了起来 哈哈.   也非常感谢楼主开头的那句话: 目的只有一个 帮助新人.  
第一次ソロモン海戦

萨姆纳级上装的双联装主炮是什么型号?印象中也属于5寸,至少是中口径吧,怎么没有介绍?
也是Mk12型的火炮,只是因为炮塔和联展数的不同,有了新的名字....................
全機今ヨリ発進、敵空母ヲ撃滅セントス!!!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