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 火 草 原(十六)
- D+ k r w! A/ S3 u2 O4 Y2 m
q* N4 B, C* m$ J 这时候第七师团已经在诺门罕附近进入阵地,第二师团的一部分也已经到达离诺门罕40公里的地方,其余部分也已经从海拉尔出发向诺门罕开动,第四师团也在从佳木斯到海拉尔的路上。# W U7 p+ ]0 f- Y9 a) U
. F! q, C2 B# ^# c _
大本营从中国内地调来的第五师团,第十四师团也在向满州一带移动。
6 G' m I3 @$ i& c9 O1 n
7 i6 V9 I/ N. J& }9 y; W' P 但是9月1日苏蒙联军在他们主张的边界线上停止了前进,没有越界进攻。
, @. H; V( r! [
' H6 i! l; S; D, N6 t 现在要不要再打下去?
' h9 ^+ ] X, O/ q# z
. j0 J4 U1 y0 Q4 x" T 8月30日的大本营命令中就明确指示:“处理支*那事变期间,必须维持北方边境的平静”,而且明确了中岛参谋次长将亲自去关东军传达天皇的“大命”。& N9 R+ ~ f% J) ?$ e
1 K4 f. \5 z' |
31日中岛突然出现在关东军司令部接受了关东军参谋们的战况及其将来计划的说明。
4 @5 q5 P7 ]$ G! u) v8 n# r; u* `/ h0 Y4 a) Z
关东军的企图是在哈拉哈河结冰的两个月中再进行一次作战,保证不渡河,目标是将遗弃的尸首抢回来。要求参谋本部同意投入更多兵力。
' H+ J& T. n: D. \0 r2 T% u$ q, F9 D# Y9 ^
中岛一开始答应了矶谷参谋长的要求。但在得知从30日左右第23师团残部已经和苏军脱离接触以后,立即改变了主意,坚持现在是停战的最好时机。返回东京以后9月3日的第349大陆命明确规定终止诺门罕作战。与此同时外务省和苏联进行外交谈判。9月15日东乡茂德驻苏大使和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达成协议,16日发表了日苏联合公报。8 {# e+ L# T& e" ~2 e! m4 J
+ k& X5 C# f4 _- _3 o' O$ K 事情并没有完全结束。停战后,在哈尔滨举行谈判划定边界,而在要签订议定书的1940年1月30日,苏蒙代表团突然不辞而别,留下了一个解不透的迷。8 m( L- u6 A, Y( C' \6 f/ E3 h
8 f3 Z G0 Z; T% u8 g* A' p" p- ?3 r
谜底只有一个人知道,就是当时“满洲国代表团团长”,时任“满洲国外交部政务处长”的龟山一二。可是龟山坚决不肯透露苏蒙代表团匆匆离去的原因。一直到1978年9月,确信辻政信已经死了以后,当时是岐阜县关市市长的龟山一二才说出了事情的真相。
4 ~5 s* F* {2 `+ q2 i, b
' ~- j& n/ F% N' ]1 p" P 原来1月29日晚上,辻政信让一名白俄给苏联代表团团长波哥塔诺夫少将捎去口信,说如果明天签了议定书的话,就要在哈尔滨暗杀苏蒙代表团的成员。所以为了自身的安全,波哥塔诺夫少将在告诉了龟山一二真相以后,31日一早就起程回国。: M, e) K; U# M2 D
9 P4 N1 ]: o7 O5 @6 ^8 v 因为波哥塔诺夫少将知道辻政信不是在开玩笑,“满洲事变”以后旧国联派来调查的“李顿调查团”不就几次险遭受雇于关东军参谋的大陆浪人的暗杀毒手吗?
! D! q* g0 ^& _, A; u
! e6 l$ h" h9 T8 B 关东军在诺门罕事件中受了多大损失?先来看看参战的高级军官。
1 Y( p/ a# w3 R6 j2 o& @; b2 x6 b/ M! N! r) f
阵亡的有:第23师团初任参谋长大内孜大佐,继任参谋长冈本德三大佐(伤重不治而死),71联队继任联队长森田彻大佐,代理联队长东宗治中佐,战车第三联队长吉丸清武大佐,穆陵关东军野战重炮联队长染谷义雄大佐,第64联队搜索队队长东八百藏中佐,飞行第十五战队长安倍克己中佐。5 q+ S% m i, Z+ d& ?8 S
( w# R% c& V$ h5 \3 K 自杀的有:第64联队长山县武光大佐,野炮兵第13联队长伊势高秀大佐,第八国境守备队队长长谷部里叡大佐,师团搜索队长井置荣一中佐。
2 n+ h) Q! f& y) @/ Q1 r/ A& Q9 |! ~" w3 m( i; l4 ?9 `+ d- e% ^0 A
第71联队长长野荣二大佐重伤。4 H3 b6 |0 } a$ m# O% A% g
2 J, W3 j! a0 c( x# |2 d0 h 其余少佐以下中级军官无数,光第二飞行集团就死亡47名佐级飞行员。
% d; f3 D6 X! j0 U8 ]5 p: A. r3 J: F6 l9 u
第六军军医部当时发表的数字是:“出动人员58,925;战死7,720;战伤8,664;战病2,363;失踪1,021;共计19,768名”,全体损失率27.7%,第23师团的损失率为70.3%。3 k3 y5 x' y( N5 Z3 f/ _( a
& {0 P k& i, T; p5 J! K) p, \/ B
损失率非常高,尤其是第23师团就是被全歼了。
! N2 @% |. z5 q$ Y; ~. i" I. B5 ]# ]: X" @9 Y
但是,这个数字是假的,被极力缩小了。1966年10月3日《朝日新闻》就报道了根据从靖国神社出来的消息说实际上战死了18,868名,这才是真正的数字,骗谁也骗不了靖国神社,死了人必须把人名报给他们,不然家属到神社找不到名字可是要闹事的。
$ h9 G/ T6 l* p5 h8 P7 z* Y! W: w& j1 a1 E \! @6 y2 @* H
日本历史学家洞富雄教授说:“骗国民一直偏了快三十年。”: u& x- j+ u, e8 A5 ]
, q, e, l7 {$ S
战死了这么多,责任谁来负?大家互相推,就像荻州中将设想的一样。第72联队联队长酒井大佐身负重伤,住在医院。辻政信找上门去,给他一把手枪。辻政信离开后酒井美喜雄大佐开枪自杀。日军军官有兵败自杀的传统,但公开逼迫败战军官自杀,这是唯一的一次。% T+ H) K) v$ v- v5 Z* B
+ k( w. W, m9 ^: J" D7 { 战后交换战俘,负责甄别处理的是第六军参谋长藤本铁雄少将和辻政信,他们的做法是这样的:伍长以下关20天禁闭,功勋没有,但被俘一事也不记入《军队手帐》(一种像个人档案似的东西)。曹长以上和尉佐级军官则送上军事法庭,审判完毕以后宪兵会给他们一支手枪,送到一件单人牢房去。为什么要逼军官们自杀?这是在杀人灭口,把失败的责任推到一线军官的作战不力上以掩饰自己的决策,指挥失误。
2 u' a0 B# i9 l8 o8 R( |
a; W) M6 p" x- ?2 M 有没有拒绝自杀的?有,第26联队长须见新一郎就拒绝了,从此被解除军职。辻政信直到战后还在《诺门罕》一书中继续栽赃陷害,说须见大佐上阵不带军旗,在战场上喝啤酒。但是时间已经是战后了,大本营参谋不能一手遮天,当事人出来澄清了事实,迫使辻政信在第二版时不得不删去那两件不实记载。
0 D/ ]8 M; ]1 q2 y) Q$ u$ c' M7 D) t
其余人是怎么处理的呢?参谋本部的参谋次长中岛铁藏中将,作战部部长桥本群中将,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大将,参谋长矶谷廉介中将,第六军司令官荻洲立兵中将和第23师团长小松原道太郎中将被转为预备役。4 e G. u7 [1 v* @3 U/ S
) ]3 p9 c5 ~6 |( {; X( A
但是挑起事端的参谋辻政信少佐和服部卓四郎中佐以及这些参谋们的上级负责参谋参谋本部作战科长稻田正纯大佐和关东军高级参谋寺田雅雄大佐只是换个地方。没受到任何处罚。' c+ Z0 i: J: q: [
4 F1 _# e- z$ t6 D1 a# i7 T
辻政信少佐被调到了武汉的第11军,在冈村宁次中将手下。
! I5 A; b9 w5 x" m# \9 B+ j5 m) k
3 G; I, i7 J; e+ @4 o% k败军之将,还能威风的起来吗?1 ?. n6 _& d! ^. b% u
/ \* z& D! |, [3 m
[ 本帖最后由 reninhat 于 2007-10-17 20:25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