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海军装备的经典中口径舰炮7 r' M C+ W5 h
1.海军用三年式50倍径127毫米舰炮
# L+ A4 H8 K/ r
7 z6 y" E7 r+ r4 J* u5 k! l 三年式50倍径127毫米舰炮是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海军驱逐舰使用的最广泛的中口径舰炮.除了大正时代建造的驱逐舰,大部分日本舰队驱逐舰都搭载此种炮系。.装载三年式舰炮是一项划时代的革新,曾给予世界海军一个强大的震撼,首先,这是世界上首次出现的127毫米的驱逐舰主炮,其次首创的全封闭炮塔设计不但能保护炮塔内部的人员安全而且可以在恶劣天气和高海况情形下作战,相比传统的后部敞开式炮塔或是防盾式主炮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另外其配备的大重量弹丸和自身较高的射程也使得其作为一款对海用舰炮是非常合格的.但其最大的缺陷在于不能抗击高速来袭的空中目标,虽然B型和D型具备高射能力,但较慢的回旋速度和4发/分的对空射速极大地限制了其对空效能的发挥。3 u2 a" p; `6 a. T9 u. X3 A$ e+ d
三年式50倍径127毫米炮,可以分为A型,B型,C型,D型四类,,其中A型出现最早,仰角40度,D型出现最晚仰角75度,其中B型和D型具有防空作战能力。
% Q& A) B- C* |7 @4 i主要性能参数:% S# |6 X, r: c2 k/ ?: m5 Z2 `
设计年代:1914
2 j+ [2 W4 l# a, }, G服役年代:1931
! t0 b) C' C% M炮重:4.18吨
, |; C9 d! R1 `9 |$ `: ?5 b6 V全长:6.483米; v. O/ f4 P# D
膛线数:36 8 U! f# z3 a( t, V6 k
最大仰角:40度(A型) 70度(B型) 55度(C型) 75度(D型)
* q9 k% u! D2 B最大理论射速:11发/分(对海),4发/分(对空) 9 T$ D5 N: A v1 s2 J
弹种:高爆弹等% |; G/ c( s* ~9 e
弹重:23kg(高爆弹)- R6 j- {# r- ^! G$ O/ R' T( i
炮口初速:915m/s
3 {7 }5 A5 ?" N5 L最大射程:18380米 * i3 p1 C+ L: O+ |2 k" r
炮管寿命:500-700发 o3 I @0 j0 y$ h& L* ]
备弹:300发(驱逐舰)
# X0 }: x* B! u% _6 }/ I% @, r0 ?7 J' W8 u/ b" _" }
2.海军用八九式40倍径127毫米高射炮* P a# M0 k; Q. j; |
6 ^- x" M( p; _8 h1 i4 e. F
作为扩展舰队中远程防空的大型兵器,八九式40倍径127毫米高射炮由日本火炮技师畑千代吉主持设计.共产生了六种型号,其中A1型又包含三个改进型号,该炮在当时依靠高仰角,较高的可靠性,以及理论上的高射速被认为是可以值得信赖的武器.但在日后的实战使用中,因有效射高不足(仅9440米),对高速目标反应较慢(与射控装置性能不佳有关系)以及单靠人力装填导致实际射速不足而遭到一定的批评,表现与美国的Mk12型高炮有较大的差距。* [6 Q! Q3 f; a
主要性能参数:
+ U! T9 ^9 Y' h# [5 o2 Z5 ?设计年代:1928
: w X1 j1 `+ G; o& N! }3 J0 d' ?服役年代:1932 8 j4 G7 D, K1 j# U
炮重:不明 , f: J! }1 @* U
全长:5.08米# {9 U5 X$ B8 k* ~! }/ t- D2 F
膛线数:不明 5 I' [( c7 G+ F
最大仰角:90度$ S" H$ T2 p5 u1 U# s# P8 e
最大理论射速:14发/分
6 b7 Y: `% f6 v0 K3 R3 f+ z弹种:高爆弹等! I; A. \. c0 H5 O K# o0 E
弹重:23kg(高爆弹)
6 D; Y/ j$ C# d# D S5 y/ o炮口初速:725m/s & n9 R( T- A- }+ w+ l1 G
最大射程:14622米(有资料为14700米)
1 v" s& i& _7 y2 q, @炮管寿命:1000发
" l" a- z3 w5 `: [! j/ J% }备弹:不明6 F% n$ U3 P+ b, Z2 T/ c" K, i
. H8 p; C- S6 g; ^, }1 L
3.海军用九八式65倍径100毫米高射炮2 I5 _$ V4 b8 E/ a- A
& E" T9 n- j/ V( j1 g9 F( ~- d 作为八九式高炮后继型而于1935年进行开发的本炮,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海军所拥有的最优秀的舰用中口径高炮,其较高的反应速度,较大的射高(最大射高11000米),19-20发/分的最大理论射速(半自动机械装填),1000m/s的炮口初速,使得其具备了在某种程度上与美制高平两用炮相抗衡的能力,在日后爆发的太平洋战争中的出色表现也证明了九八式高炮确实是一款设计得比较成功的防空兵器。但其优异性能的背后也具备相应的缺陷:首先其高倍径虽然换来了大威力,但同时炮管磨损大,需要频繁更换,相比较八九式1000发的身管寿命,本炮还不及其的一半,其次,九八式优异的性能是建立在复杂机械结构之上的,不利于战时的量产补充,相较于八九式916门的产量,该炮只生产了不到200门,只相当于前者的1/4多。: d2 L0 S3 o# V1 i# Y
主要性能参数:+ W: D- t9 t7 U1 Y* R
设计年代:19359 u% I* t0 _5 e4 z1 V' V
服役年代:1938
v: T1 x- ^( e3 C% j& R% r8 k& {炮重:不明 ) u6 W( A7 [, d E" }" A
全长:5.08米
$ }) A' S$ A' a0 @+ s s- `膛线数:不明
# a4 o/ n$ d/ d! n V6 M5 q! Y最大仰角:90度
% g, b1 T$ n( l7 t最大理论射速:19-20发/分 * t0 N3 a# U7 e5 C) j
弹种:高爆弹等9 p. x/ e1 E- V; p
弹重:13kg(高爆弹): a- U+ O" J$ ~6 y8 l
炮口初速:1000m/s
' a* T) {- o- E. x$ ?最大射程:14000米 5 m/ S& F. I; e7 B: v) ~
炮管寿命:350发8 X: }! ?8 w3 Y: o
备弹:不明
6 k* e! {& R# O! R5 g
, ~! k' H: f3 L/ \[ 本帖最后由 hyyy 于 2008-6-20 02:32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