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我引用的很多例子恰恰说明,当时整个舰队都认为撤出战斗是合适的,根本不存在什么胆子大小,有没有吓坏了这种奇谈怪论。
1 y: z7 f4 [0 Y& r' I. {& B& T7 A在漫长的人类战史中,有许多被后世所无法理解的决断和命令。对于这些内容,我们只能从当时的条件和环境下进行剖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而不是从结果倒推上去批评。我觉得丘吉尔说得最客观,没有经历过的人说什么都简单,因为他们无法感受到在那种环境和条件下该怎么做——据栗田的参谋长小柳回忆,当时决定回转是所有在场人员一致同意的。8 v5 m8 Y1 ?6 X' I
即便是小泽,他在战后面对美国战略调查团的询问时,也没有一句批评栗田舰队上下的话。5 B! p8 E: z( s" P% Z  p
你口口声声同归于尽,但是从西村舰队的结局来看,鼓动当时的栗田舰队(弹药消耗大半,人员极度疲劳,舰艇状况糟糕)下午继续行动乃至不惜和美国人进行夜战的话,除了自杀,是不可能有其他结果的。
: `+ k$ h* b. S' c不错,栗田不是什么名将、智将,而且一向以谨慎而著称(有人说是怯战),但是,莱特湾海战之所以大败,并不是因为栗田最后的撤退。从战前联合舰队的状态来看,要想实现捷号作战的目标,可能性就不是很高。再加上作战实施过程中的许多意外,最后惨败也没什么奇怪。
我觉得,海战中有两个关键因素促使栗田放弃了原先的计划:
/ b* b/ F3 f9 J& T; A; S" t1 z- W6 j8 L2 y
1.小泽没有把自己成功诱敌的情传达到栗田舰队+ U6 p& u& x- ?" h( V
2.西村舰队在夜战中全军覆没的消息准确传给了栗田
54# xy008tc ) m. W0 \/ P) r* t/ X9 c# S- M

1 y$ V+ C" Y5 q$ n/ e0 r' n. f你还是没懂我的意思。栗田舰队能够一路安全进入莱特湾的保证是谁给的?
# A' ~2 d- h: M/ ?如果按照捷一号的计划,依靠小泽、西村等的努力,栗田应该是在不会遇到敌军较大阻拦的前提下,比较安全地进入莱特湾的,这是整个作战成功的关键!!!( m7 r1 \" h1 K/ m  p" ?
可事实上,栗田舰队出发不久就遭到了美国航母编队的重大打击,丧失了包括、武藏以及舰队旗舰在内的不少部队,可谓是损失惨重。
% K" v- k/ W8 b, ^/ t当栗田进入预订的集结地之后,他也没发现应该按计划与他汇合的西村舰队,而且根据早些收到的西村舰队的电报判断,西村他们可能已经全军覆没了。这之后,栗田又和“美特混舰队的主力”进行了一场未曾预料的遭遇战,又一次遭到了重大损失!
7 ^& u0 F/ x/ O' Z1 G  c至此,根据栗田及其参谋部的判断,捷一号作战已经失败了。因为美国人的主力到底在哪里,美国运输船队是否还在原地,第二舰队是否有继续突进与美国人进行夜战然后突破之的能力,这些未知因素都极大地困扰了栗田和他部下的判断。
8 N0 `3 w, w. c7 o( ]4 a  U3 J与敌同归于尽和送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捷一号作战的要旨是前者,但是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逐渐变为了后者。
7 ~; y, }( o* Y纵观整个战斗,栗田从来没有过能够在“莱特湾集中了米帝多少登陆部队,成千上万的部队在滩头上,成吨的弹药也堆在岸上,就是随便瞎打两炮,造成的损失也是惊人的”的机会。这个机会战前没有,战中没有,战后也没有。
: v$ C& J8 M* f9 f7 ]3 v& l 所以再把伊藤正德对莱特湾败战原因的话贴一遍" t: `& ]4 C' B1 Q. t! R% U$ t4 T
, B6 u5 ^  s0 Y, ?8 v# X
「無理の集大成であり、そして無理は通らないという道理の証明に終わった」
最后还是要提一下,莱特湾海战也很难说是换一个指挥官就能有不同结果的战斗。- s& r, u( K; ^4 M: U. c* A
越是对这场海战仔细分析之后,越容易得出奥宫正武在『提督と参謀』一书中的见解,“这根本就是一场谁指挥都会打败仗的战斗。”
回本土和送死当然有区别?难道你认为大和号的出击比在港口内作为防空炮台更有意义?% D0 l. C9 g) L. u% X: e
整个舰队误认美军航母编队的责任难道也应该由栗田来负?这不是日本海军的作战训练、情报分析问题而归咎于栗田是斗鸡眼?- k; B* ]/ i6 B- @: s
你以为不是栗田的话,就一定突进去了,作战能够实现同归于尽了?那为什么小泽没有批评栗田的“蠢行”阿?为什么奥宫正武会说“这根本就是一场谁指挥都会打败仗的战斗。”为什么伊藤正德会评价会是【無理の集大成であり、そして無理は通らないという道理の証明に終わった】
  r) e% D7 ^+ @) `2 ~* C& H还是那句话,用事后诸葛亮的态度反推评价战史,谁都是了不起的军事家,但真正能体会一下当时的实际情况并予以理解的,也只有打过仗有过亲身经历的人
当活靶子比死靶子光荣的结论是谁给的?你以为大和号自杀出击的时候大家都是踊跃参加,群情激动阿?) S3 i. h6 i, E6 q+ |2 W, [
栗田吓破了胆子你亲眼看到啦?你是战斗亲历者还是采访过幸存者?一个连仗也没打过的人指责上过战场的人没胆量脸皮不觉得发烧?/ m) E2 @( W2 `! R6 X* E
说到现在,你总是回避这个问题,栗田不撤就能不让“战友血白流”的根据在哪里?换别人就能比栗田做得更好是哪个人的意见?
即便是日本军人,也是怕死惜命的,尤其是那种自杀似进攻而死的,是最不值得的。  u! R3 y' @! E3 n: u7 _* j
战后的日本当然已经摈弃了这种思想,即便是战时的日本官兵,也有抨击自杀进攻的。神风特攻队的遗书里,就有“海军那帮混蛋,就知道叫别人去死”“下辈子再也不想做日本人了”种种。真正把死当解脱,并乐此不疲的只占少数。
: ]6 u6 |! Z6 {& M, P. e4 u7 G1 P栗田和他的部下是不是胆小鬼,我没资格评论,阁下更加没有资格。但是不管是敌我双方的参战者还是战后的军史学家,说他们吓破了胆的还真是不多。厉害,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阿,佩服佩服!  \' i  Q3 @. N/ o1 g! [7 S
你口口声声的“美帝要么登陆船队被重创”的根据到底在哪里?难道经过萨马的海战,美国人还在原地等着日本人过来进攻?还是栗田的残余部队已经不会有什么阻拦,可以一路畅行进莱特港了?; n, T3 A$ e' o- D2 q# o
栗田作为指挥官,判断战机已经失去,选择撤退,这本身就无可厚非。捷一号里面可没有,即便全舰队都损失,也要前进到底的内容。栗田作为一个舰队指挥官,他怎么想并不重要,但是把全舰队都扔光也在所不惜的责任,估计只有丰田司令官才能担得起,其他人,谁可以?
* s6 Q4 y, t3 G/ F: `5 b* S7 C不错,选择栗田这样一个谨慎小心的人做这次赌博在人事决定上欠妥,但这个责任也应该由联合舰队司令部来负责,而不能归咎于栗田。而且,如果换一个人就能起死回生,使得结果大不相同的说法也没什么根据,所以,才会说“换谁指挥都是败”
“上峰同意赌博,而他没敢,那就是他自己的问题了”6 p( E0 g& k! D
我凌乱了,我不知道你有没有仔细看人家的文章,联合舰队什么时候发布过“即便全军覆没,也要冲进莱特湾”的命令了?上峰同意赌博,是你问了丰田,他亲口告诉你的?怎么能以自己的想象(尤其是里面参杂着结果论的时候)胡乱理解命令阿?: A; h% L% H5 k9 ]
莱特湾的美军运输船队情况,不是以你的推理和想象来下结论的,请举出具体的证据好不好?!
5 @& ?/ l& F  a6 K最后说到西村,阁下可能不知道,日本国内也有批评他的声音。不过,因为他的目的本来就是牺牲自己,掩护他人,所以我也不愿意多说。但是,如果西村指挥栗田的舰队全军覆没,却连美国人的毛也没捞到的话,你可能又会说西村是有史以来最蠢的日本海军将领
栗田战后想找他采访的人是络绎不绝地,何来“没人理他”的说法。
+ a' f: R4 z* i+ F- k栗田几乎只接受正规战史的采访,一般作家、媒体和一些海军人士栗田基本上是闭门不见的
问题在于栗田健男保存所谓舰队的做法是抗命而且并不能保存什么,丰田战后说了,保存舰队没用,菲律宾一丢南边的舰队得不到本土的补给,本土的舰队得不到南洋的石油,莱特就让栗田健男去拼命的,保存什么实力。' N8 J5 j+ [5 R2 q1 q8 G6 I: ~# K
cctvvv 发表于 2016-2-10 18:20
1 B2 X% [, x7 L: u. @- i* W8 q2 O' o; `8 J3 Z8 ~- `2 t/ r- d
这种结果论去评价战役中的决断的话,没什么意思。
& w: J! c3 z/ u+ ~& G就像大和号的出击,从结果来看,完全是愚蠢透顶的指挥,还不如待在港湾内,作为防空炮台,牵制美军,就算被击沉,也不会造成很大的伤亡,保存部分有生力量还可以准备本土决战……" c' x% t! W( O
栗田的决定,没觉得有什么不妥。联合舰队根本没有能力完成捷号作战计划的要求。尤其在与塔菲三号遭遇之后,还幻想栗田能带上遍体鳞伤,弹药消耗过半的舰队去捕捉美国运输船队的话,才是很奇怪的想法。如果在这一过程中,栗田的舰队最终毫无战果且全军覆没了(这个可能性最大),估计如今又是对栗田这个愚将铺天盖地的批评
79# 人猿 不见得,在栗田健男莱特湾海战之前,日本准备了四套捷字号作战方案,就是要用最后的力量去与美军拼命,这早就是共识,为了这航母都扔给哈尔西了,并不是丰田事后诸葛亮,而是一开始就要求不惜一切代价粉碎 ...
- f5 V7 |9 N: F6 I3 jcctvvv 发表于 2016-2-15 15:09
2 `0 M5 B% C$ f* c# y. x& t8 f8 i7 c4 G: L# M
小泽确实吸引了美舰队主力,但他没有把这个关键信息传递出去,所以捷一号作战其实在开始阶段就出现了重大偏差。
% J) p4 H* V7 x1 G3 U栗田接到的命令是,利用小泽的诱敌,突入莱特湾攻击美国运输船队;同时,在有重创美特混编队的机会时要抓住。! z! ]9 @7 r9 \( Q& ^
所以,当栗田在第一次遭到美国航母编队胖揍遭到惨重损失的时候,他没有气馁,而是重新调转船头选择了再次突入;但他当遇到塔菲三号的时候并误判为美军主力编队的时候,他认为捷一号作战失败了(这个认识无可厚非)那么既然作战已经“失败”了,选择撤退就那么难以理解吗?
5 y# `/ D* B1 B& o0 @不错,对于莱特湾海战的失败,栗田是有一定的责任的。但是主要责任不在他而在于军令部、联合舰队司令部以及日本糟糕的通讯和侦察能力
81# 人猿 这么说倒是能理解,不过当时栗田健男距离麦克阿瑟的登陆场不远了,下决心的话冲击登陆滩头并不难啊。
2 d- J- _& D: _- L$ U7 occtvvv 发表于 2016-2-17 15:28
/ f3 F* ~0 K4 A; e7 {" T  y* ]' G: {# X! U: f3 O2 Q
应该说有可能,但是成功的机会不大。* X- F" i2 l( W$ Q5 q% u8 U
以当时栗田舰队的状况来看,突入的话全军覆没的可能性最大,不过也许能够取得稍许战果。
' p3 r# h& G/ Z5 y: @+ e捷号作战成功的唯一标准,就是重创乃至全歼美军运输船队,在这一过程中,全舰队即便全部丧失也是值得的。
' Q! m% }( a4 k: z但如果无法重创美军运输船队的话(哪怕只是给予一定程度的打击),那作战就是失败的。
83# 人猿 登陆场10几万美军根本没有抗衡日本战列舰的火力,而且栗田健男也不见得覆没,当时美军主力的第三舰队在围攻小泽,第七舰队在苏里高海峡围攻西村,那么登陆场只有一些驱逐舰和护航航母的几架鱼雷机,根本吃 ...0 M' g" R# s) ^( |, g; s" R- a
cctvvv 发表于 2016-2-19 18:06
2 p) B' g: `) ?$ Q+ d. }

; g( @7 d+ c5 e) z$ O) b" i栗田主要打击对象不是登陆后的部队和堆满海滩的补给物,而是彻底切断美军的补给线(运输舰队)如果海军能做到这一点,那么陆军就将与美军在菲律宾展开决战。按照日本大本营的估算,面对没有了补给的美军登陆部队,日本陆军的赢面颇大,如此一来的话,美军必将遭受重大损失。可能需要半年乃至一年以上的调整才能重振攻势。说不定在这段时间内,美国还会和日本议和,给日本一个不太苛刻的条款,使得日本体面地结束战争!
% K/ h+ m6 E" J否则,即便冲入海滩,用火炮打击美登陆部队和物资,能拖延美军两三周?!5 `  A& C: p2 q
何况,在面对美国护航航母的海战中,日本编队的损失比美国人还大,而且弹药消耗过半,所有舰只挂彩。以这样的状态,还指望栗田能够有什么高超的发挥,那实在是太看得起联合舰队了
85# 人猿 引用一段百度的观点,这些理由都很有道理,但是最关键的就是栗田健男中将根本没有理解这个”捷一号”计划的真谛:一次自杀性计划,而计划的全部目的就是摧毁麦克阿瑟的登陆部队。栗田舰队付出了重大牺牲来 .... a3 m* K, n9 f1 S
cctvvv 发表于 2016-2-24 12:13
2 q& E+ [. T( |$ `, L# D3 b

' R0 R5 H5 z( s" ~9 f) T这里面有一段关键内容一直被大家所忽视,而这也是我写本文的目的!. t3 r4 G( }/ R: R. w9 }$ X# b3 e' y
那就是,小泽没有把美军主力被吸引出去的情报传达出去。所以,当栗田遭遇塔菲三号(被误认为是美航母编队主力)的时候,他以及整个舰队的指挥层都觉得,捷一号作战已经失败!!" V1 `2 p. a4 b
既然作战已经失败了,除了撤退减少损失以外,还有什么可以非议的吗?
88# 人猿 他所在的位置都到了莱特湾了,其实成功只差一步,而且如果真的是美军主力,以大和号27节还进水3000吨的航速,栗田健男也跑不了吧。8 P4 {. _" x, [& e4 [/ N
cctvvv 发表于 2016-2-25 18:50
2 V+ d3 [6 m9 k, E6 T8 `
1 s  M$ G! M) C! {
栗田面对满天空的美国飞机,依然取得了“击沉击伤数艘航母”的辉煌战果,并把美国航母编队赶得到处跑,至少他自己这么认为。
& Y7 }4 R% t: S6 w+ ~不过,美军的快速战列舰队可能即将到达战场,避免与绝对优势敌人做无望的战斗并不是一个坏的选择。
# g3 G1 B% r$ ^0 x这是栗田和他的参谋根据当时的情报想到的最好的选择。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