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饿岛” 二、潜艇输送8 L, o: n9 P- u) }7 }4 z$ s6 t
三、撤离瓜岛作战 四、瓜岛作战中的潜艇战
- |" L4 d, G0 l8 f& U. D7 s0 w- G9 r/ L# E
6 m# x B. ?5 t& `7 L$ s- @
9 \: e1 a1 p! c; l! s3 h! S第五节 潜艇输送和撤离瓜岛
1 T' h* O# U3 ]( U
1 T' C; X3 ]* y9 `' E& t& D4 Y* `, j% j: |6 `
! _# ^, u7 U9 _: Fwww.SonicBBS.com: u- t( t; X9 G9 z( a: ?
& R/ |! ^9 B. W. \0 A 一、“饿岛”
3 H2 G S+ h& `1 U# l# ^ 11月16日,大本营陆军部将第17集团军(驻所罗门群岛)和第18集团军(驻新几内亚地区)合编,成立了第8方面军,以期改善东南线的形势。海军也于12月24日将第11航空队和第8舰队合编,成立了东南舰队。
, u3 B2 k% J6 _& \, d6 U; p 日军停止使用运输舰向瓜岛输送后,就以驱逐舰和潜艇进行输送。但是,采用这种办法就连岛上日军的口粮补给也不能保障,因而瓜岛就成了“饿岛”,使日军处于困境。2 H9 s$ U: s/ \& F5 [/ T. Q7 i
夺回瓜岛的作战是继续进行,还是罢手?在大本营中继续讨论了数日,到12月31日才在御前会议上作出撤离瓜岛的决定。1943年1月6日,大本营下达了有关从瓜岛撤退的命令。2月上旬,日军分三批撤离瓜岛,持续半年之久的瓜岛争夺作战以日军失败而告终。
3 x3 `- e% E9 |1 W, w% Y( Q 在新几内亚地区,日军于12月8日放弃了巴萨布亚,1943年1月2日又放弃了布纳。日军在这一地区的最后一个据点——基尔瓦,也无法顶住盟军的攻势,约从1月20日开始撤退,至2月上旬已把兵力集结于曼巴列地区。$ X7 V0 f# O& G4 E& v" u0 q
二、潜艇输送6 C& I5 e: r6 j8 ~6 D8 i0 ~
(一)12月上旬前的潜艇输送+ N6 S0 c. N% J& g" k. U6 c( _
12月16日,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命令先遣部队,以部分实施特攻作战(即携带袖珍潜艇)的潜艇继续阻止敌军对瓜岛的增援输送,以其余的大部分潜艇对瓜岛进行运输,并酌情对布纳的日军进行补给,以支援外南洋部队的作战。
. ` y3 m5 w" H% ? 当天,先遣部队指挥官命令“伊-9”号、“伊-17”号、“伊-19”号和“伊-21”号潜艇返回肖特兰岛,以便向瓜岛输送弹药和粮食。
H/ g4 }. h6 D" K& f8 H 对瓜岛进行潜艇输送,是由“伊-17”号和“伊-10”号潜艇于11月24日开始的。但因“伊-3”号潜艇在12月9日执行输送任务时被敌鱼雷艇击沉而曾一度中断,后又决定利用夜暗条件继续进行潜艇输送。这一时期的潜艇输送概况如下(进入卡明波湾后,使用登陆艇等向岸滩卸载)。2 ^3 N- E1 s$ Q u3 b( {. U
11月24日,“伊-17”号、“伊-19”号接近卸载水域后,见有敌人飞机与鱼雷艇严加警戒而未卸载。
5 @) d8 S8 E2 Z& e( M! @5 M7 |$ P 25日,“伊-17”号卸下物资11吨(卸下所载物资的一半)。1 {$ M: ~! K' P; B3 ^
26日,“伊-9”号卸下物资32吨。
: ]0 @/ \3 j- e. H+ ^! ^2 N7 i" i 27日,“伊-31”号卸下物资30吨。' e( ?7 J& Z* u- F+ n
28日,“伊-3”号卸下物资20吨。' Y) A; \/ m& l7 u: ]4 \/ \3 M
29日,“伊-2”号基本上全部卸下所载物资。6 G3 O$ e) E) z7 C& a% W- s
30日,“伊-4”导卸下物资20吨。
2 O* x8 U' u$ w o& p 12月3日,“伊-3”号发现敌鱼雷艇后停止卸载。" i( s6 c2 J1 W f
12月5日,“伊-2”号卸下物资20吨。
: \( b; v% h5 Q. c 6日,“伊-8”号卸下物资21吨。- A9 }8 K. e. x H& ~" g
8日,“伊-4”号卸下物资20吨。* R8 }; N' N {% q# W0 V$ J- @( L
9日,“伊-3”号在卸货的登陆艇驶离后,遭鱼雷艇袭击,因艇尾被鱼雷击中而沉没。. v7 Z2 |- S3 U
在此期间,参加输送的潜艇13艘次,输送人员137名,输送粮食、弹药约194吨。
1 h6 g& p v, R) }; n7 I$ _: m% n 当时参加输送的潜艇官兵,将这种运输方法称作“全能行动”。日本的潜艇常在敌方鱼雷艇活动频繁的地区卸载,他们对这种用法持批判态度,而主张将潜艇用于破交作战。3 `$ t$ J2 R R
11月19日,撤消甲潜艇部队,将“伊-16”号、“伊-20”号、“伊-24”号和“伊-176”号潜艇编入丙潜艇部队。丙潜艇部队与丁潜艇部队共同负责阻止敌人对瓜岛的增援。
# j. l, @- H& H- m (二)12月下旬及1月的潜艇输送
/ B1 X9 R0 [, s$ X0 [* v3 ?) ^# s “伊-3”号潜艇被击沉后,对瓜岛的输送暂时停止,但是瓜岛及布纳地区的日军都急需军需物资,因此,12月18日决定,停止使用袖珍潜艇攻击敌输送船只,将用于特攻作战的潜艇编入乙潜艇部队,准备利用所有潜艇从事粮食输送。
, L" K0 P! U# f( \) H$ c 使用驱逐舰担负输送任务所道到的损失甚大。于是,驻腊包尔的第8舰队等海军部队,便于12月8日向第8方面军提出停止使用驱逐舰进行输送的意见。而第8方面军不仅要求联合舰队坚持进行驱逐舰输送,而且还需以潜艇对布纳方面实施输送。乙潜艇部队指挥官(三户寿第1潜艇战队司令)是11月下旬乘“伊-8”号潜艇进抵布因的,后因奉命对瓜岛和布因组织输送,又回到腊包尔,与东南舰队、第8舰队、第8方面军等有关方面进行磋商,并制定了下述输送计划。9 M) m/ O) x: F
1.鉴于月光较亮与敌警戒较严,从12月中旬至下旬,暂时停止对瓜岛进行输送;+ l5 L' t2 T- C X" v1 h$ Y
2.对新几内亚方面的输送从12月中旬开始;
8 @+ @, @& d' f; } 3.如果对瓜岛重新开始输送,则每天派出1艘潜艇,而对新几内亚方面则每隔2-3天派出1艘潜艇;
8 `2 E2 S4 e1 w! Y* J 4.补给新几内亚方面的粮食、弹药,从腊包尔装载,卸载地点为德维尔角以西的曼巴列河口。对布纳方面的补给物资,装载地点同上,卸载地点为库木西河口,以巴萨布亚等地为中转站,使用陆军运输艇前送物资。
5 Z; {' ^; J9 O7 e' m 于是,对新几内亚方面的输送,就从12月16日开始,而对瓜岛的输送,是等月光不亮时,即从12月26日开始的。
$ u- J) y7 f, S- O: a 输送的方法,起初是潜艇到达锚地,从岛上派来登陆艇将输送物资运走,但因潜艇浮出水面的时间太长,易被发现。后来采用的方法是把粮食装在橡皮袋中,尔后将其固定在上甲板,到锚地后由登陆艇将其拖回。但是由于橡皮袋容易进水,后来又改用密封桶。到1月下旬另有新的办法,即开始使用运输罐(外型类似袖珍潜艇,航速3节、航程4000米,罐内约装20吨军需品,可在卸载地点起动自航)。
! C6 ~8 @, K- u8 q9 {! K 下面介绍一下对瓜岛和新几内亚两地的输送。
T2 j; h' S" D- ?8 ^: ~ 对瓜岛输送的装载地点,如用运输罐在特鲁克,如用其他工具则在肖特兰岛;卸载地点,如用运输罐在埃斯帕恩斯角,如用其他工具则在卡明波湾或埃斯帕恩斯角,其卸载情况大致如下。/ `) D9 p7 ^7 n7 }4 D& u! s( M& r
12月26日,“伊-21”号,15吨(橡皮袋)。' w5 c, l2 S' }& ]( j5 m
27日,“伊-31”号,15吨(橡皮袋)。
9 g9 ?% _" ^- p" O 30日,“伊-19”号,15吨(橡皮袋)。
( v+ x8 R0 N& ?4 k& A9 y, F 31日,“伊-20”号,25吨(橡皮袋)。
: J4 l2 e8 c8 g/ q0 o 1月1日,“伊-168”号,25吨(橡皮袋),因有2艘鱼雷艇来袭仅卸载60%。
2 R% L: \0 }: K& y 3日,“伊-36”号,20吨(橡皮袋)。/ z+ h2 E$ }& M; z- q+ B! H& m! p
4日,“伊-19”号,15吨(橡皮袋)。
6 C+ G" J3 G. @$ b( \2 R' H9 b: `, s 5日,“伊-18”号,15吨(密封桶),卸载后,鱼雷艇来袭。
, h7 k2 x4 b* O! r 6日,“伊-9”号,21吨(橡皮袋)。
, b% A) W4 j. X9 C8 q( w- o1 s 7日,“伊-20”号,18吨(橡皮袋)。
F# p0 k! Q) R 8日,“伊-36”号,12吨(橡皮袋)。! V7 [$ n$ S# n. d0 h6 A
9日,“伊-19”号,12吨(密封桶)。
$ q6 Q. L4 o* X/ H1 W 11日,“伊-18”号,25吨(密封桶)。! H: ^+ w$ M3 F+ `- g- g
12日,“伊-9”号,发现敌鱼雷艇后,停止卸载。$ U0 F$ P) t- ~1 N) d+ ~
13日,“伊-16”号,因受敌机压制,守岛部队的登陆艇无法出海,潜艇卸下的密封桶漂失。0 G* Z1 i; I4 n, K l' W/ D4 }- k
18日,“伊-9”号,(密封桶)因卸载装置失灵而未完成任务。# I7 a+ _8 {# Y' f
20日,“伊-176”号,(密封桶)卸载时遭到美巡逻艇袭击,未完成任务。
8 C9 h/ u" I5 K& J4 l# L9 k 22日,“伊-20”号,18吨(运输罐)。
. l7 G" ^# K4 S, y3 g( @ 25日,“伊-16”号,18吨(运输罐)。
+ B* X5 x1 J7 C* [. v# k 25日,“伊-9”号,12吨(密封桶),卸下约80桶,但因美鱼雷艇袭扰,仅有三分之二运到岸上。
0 z' c& {5 L0 n( w6 W# L: m 26日,“伊-18”号,18吨(运输罐)。1 r" h: g4 X2 x: t' o$ t
27日,“伊-2”号,15吨(密封桶),因遭敌鱼雷艇袭扰,大米、燃料等部分物资未能卸载。
: g: D+ \. O4 ?. ~ 28日,“伊-17”号,10吨(密封桶),因遭美机袭扰,部分物资未能卸载。
f- `1 e. D' h6 ]! P @ 28日,“伊-26”号(运输罐)。
# E; O/ R2 Z" ~/ W0 }/ V ^ 29日,“伊-1”号,卸载失败,与美巡逻艇交战后沉没。
/ l' \ m3 ^' a0 q5 i/ ] 30日,“伊-9”号,(密封桶)因敌鱼雷艇来袭,密封桶漂失。
! k# ` X7 [- _ 12月26日至1月30日,参加瓜岛输送的潜艇有26艘次,其中圆满完成任务的有17艘次,基本完成任务的有6艘次,未能完成任务的有3艘次,被击沉的1艘(“伊-1”号)。共输送粮食、弹药约374吨(其中包括4只运输罐)。* j. u8 n$ x, J5 d& p F% z
“伊-1”号潜艇于1943年1月29日夜,在执行输送任务时遭敌巡逻艇袭击,因而浮起与其展开炮战,后搁浅沉没。这时,我(本书作者——编者)已调离“伊-1”号,该艇遇难时我不在艇上。部分幸存者虽将密码本等机密文书进行了处置,但是处理方法有不妥之处。因此在是枝上尉的指挥下派人对该艇进行了爆破,还派轰炸机对其实施轰炸,“伊-2”号潜艇又试图发射鱼雷将其炸毁,但是均未成功。据说美军从“伊-1”号潜艇获得对日后作战颇有价值的文件。
W% @/ l2 Y/ d8 A 对布纳输送的卸载地点,在曼巴列河口附近,其大致情况如下。- p6 S/ k) U- d$ f2 ^/ R
11月16日,“伊-176”号,与陆上部队联络不通。) E, B7 x$ M+ S& ~8 B
17日,“伊-176”号,卸下物资14吨。
! Y0 b& S5 V# c5 P# f4 H( g 19日,“伊-4”号,发现2艘尤如鱼雷艇的敌舰艇,无法与岸上取得联络,加之天气不良,未能卸截,在返航途中失去联系,未返回基地。
B5 l! x! }5 m4 {0 E$ T4 V 20日,“伊-25”号,卸下8吨物资后,因敌鱼雷艇来袭而停止卸载。9 I6 S+ r) d" T! s: {
21日,“伊-25”号,卸下物资12吨。
}4 l1 e! M6 J1 i 24日,“伊-32”号,卸下物资22吨。1 B C1 q c; i5 c, j$ K
26日,“伊-121”号,卸下物资15吨,接回人员34名。5 B$ J' h' V3 h
27-28日,“伊-25”号,与岸上联络不通,未能卸载。: R4 y: v8 c- u. m5 t: O' R
29日,“伊-32”号,与岸上联络不通,未能卸载。
" h( \9 U% p, K3 A/ F1 u6 x 1月3日,“伊-21”号,卸下粮食20吨,接回人员37名。2 K2 H3 @) [) z& r/ D* u2 t
7日,“伊-25”号,卸下粮食25吨,前送人员70名,返航时救起“日龙丸”船员117名;" T. n: F, S! I! `' ]) B0 g! Y
9日,“伊-32”号,卸完物资后,接回人员43名。
# N( \3 m8 ?4 F! x; T# l 11日,“伊-24”号,卸下粮食21吨,弹药4吨,接回人员79名。
5 W6 }, [6 h: e H/ z$ x- c. M 13日,“伊-25”号,卸完物资后,接回人员37名。2 |- `2 ~% j) E/ c: p1 h5 D
14日,“伊-32”号,卸下物资32吨。+ m- D/ _' s- b) x
17日,“伊-36”号,卸完物资后,接回人员47名。
/ o6 C/ T3 z& I+ ]# Y 18日,“伊-24”号,卸下物资20吨,接回人员58名。
# U) ~- x" }0 U% l% v$ M 24日,“伊-36”号,卸下密封桶13个,接回人员39名。
: v8 z5 K- d6 G5 E( q- r$ y3 D 26日,“伊-24”号,卸下物资20吨,接回人员64名。9 \0 |* D8 c; v4 x
2月1日,“伊-24”号,卸下物资23吨,接回人员45名。
V8 S3 ? H: }! [ 5日,“伊-36”号,卸下物资18吨,接回人员40名。# M# s( n5 j1 B8 w
10日,“伊-24”号,卸下物资16吨,接回人员71名。0 e& @5 G5 F, z2 f' b3 [
从1月26日至2月10日,向布纳进行的潜艇输送为共21艘次,完成任务的18艘次,未完成任务的3艘次。共运送人员845名,弹药和粮食约379吨。
3 b. `9 M3 N# }. x9 ? 从1月30日起,改向莱城输送。
4 H% N) X" h4 c. }% j5 m. w& D 1月30日,“伊-36”号,卸下物资23吨,接回人员59名。
5 J. B. |* ]7 E3 _' y 2月16日,“伊-36”号,卸下物资45吨,接回人员90名。$ N) _- z6 ?: H8 C, s! r% }
17日,“伊-24”号,卸下物资32吨,接回人员72名。
) ?4 @2 U, E, U 22日,“伊-36”号,卸下物资40吨,接回人员72名。
3 @* U; D0 }* T8 s4 z8 ^, |3 y 23日,“伊-24”号,卸下物资38.5吨,接回人员64名。
5 \. f3 ^. z" ^ ^3 h1 d& ?3 [ 向莱城进行的输送为5艘次,共运送人员357名、物资168.5吨。
* O9 R6 }6 e/ y
" @0 c9 {" \9 @' o( ]+ @; @+ T" N+ b/ g8 `. g: ^' Z$ V2 X
三、撤离瓜岛作战
. F# s6 ]3 w8 K ^6 v (一)潜艇部队的情况5 {. D2 m" D7 p6 h7 i
1942年12月26日,先遣部队指挥官将“伊-16”号和“伊-24”号潜艇从丙潜艇部队调入乙潜艇部队。鉴于从事运输的潜艇太多,则将“伊-121”号和“吕-100”号潜艇编入丁潜艇部队(预计这两艘潜艇在近期内即可到达前线),并命令丁潜艇部队在新几内亚东南海域阻止敌军的增援。1943年1月1日,先遣部队的兵力区分以及所属潜艇的基本情况大体如下:7 L* @9 a3 i# ?. e/ j ]
乙潜艇部队由第1潜艇战队司令指挥。
+ n0 |# ~ z" s# e" M- ?$ X 担任向瓜岛输送的有“伊-9”号、“伊-19”、“伊-36”号、“伊-168”号和“伊-20”号潜艇。; a) b# G, B5 i, O5 m6 v
担任向布纳运输的有“伊-21”号、“伊-25”号和“伊-32”号潜艇。
5 A9 z4 N: ?" J 停泊在特鲁克或者正向特鲁克返航的有“伊-2”号、“伊-8”号、“伊-16”号、“伊-24”号、“伊-31”号和“伊-176”号潜艇。
9 `& b) @* ?' \& O/ S i 在本土修整的有“伊-17”号和“伊-26”号潜艇。/ n) n* T2 t. r5 a# P2 X
丙潜艇部队由第8潜艇战队司令指挥。
# n8 Y$ E# d; e2 B 在特鲁克停泊的有“伊-10”号潜艇。
$ s: X, s- c: Y& F 丁潜艇部队由第7潜艇战队司令指挥。9 F4 f7 `1 U; `) t' M
停泊在腊包尔的有“伊-121”号潜艇;停泊在特鲁克的有“吕-100”号潜艇。在本土休整的有“伊-122”号、“伊-175”号和“吕-34”号潜艇。
& A# O2 v! |+ l T 先遣部队的直属潜艇(都在本土休整)下辖“伊-1”号、“伊-6”号、“伊-7”号、“伊-11”号、“伊-169”号、“伊-171”号和“伊-174”号。
6 A/ U! E( f* ^- U" O% W9 G W5 A 1月6日,丁潜艇部队指挥官乘其旗舰“迅鲸”号返回本土。因此,丁潜艇部队由先遣部队指挥官直接指挥。% l/ ]+ p2 l3 { p
(三)“开”号作战
& E9 N8 P) x% B" a3 P$ r 12月30日,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派出部分潜艇,前往澳大利亚以东、新西兰、新喀里多尼亚和斐济一带海域开展破交作战。据此,先遣部队指挥官命令完成输送任务的“伊-21”号潜艇,准备编入丙潜艇部队(具体时间另行通知),以便与“伊-10”号潜艇一起执行破交任务。“伊-10”号于1月7日从特鲁克启航,“伊-21”号(1月5日编入丙潜艇部队)于7日从腊包尔启航,驶向南太平洋。
; ?, [ N$ a# n ~; [0 e# p* j 如前所述,大本营于1月4日发布撤离瓜岛的作战命令,并把这次行动称为“开”号作战。% y% C8 E0 U. X* M& S
1月7日,根据大本营的命令,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发布了作战要点;后于1月16日,又提出了“开”号作战的具体要求。
4 R' p9 n; s+ q% F* Q 先遣部队除以潜艇继续执行输送任务外,还将部分潜艇展开在瓜岛以南海城,进行侦察和阻止敌军增援的任务,并派1艘潜艇前去炮击坎顿岛,以牵制敌人。在瓜岛以南展开的潜艇,企图协同航空部队歼灭可能出现的敌舰队。牵制作战的计划是,从1月中旬起以潜艇炮击坎顿岛,以一至两艘重巡洋舰及水上飞机在坎顿岛以西海域佯动,并频繁地进行无线电联络,旨在牵制美军,使其不向瓜岛海域集中。6 E: O" d" v- N/ a5 k8 e1 ?
先遣部队指挥官于1月12日及18日先后下达命令:: R" o% p, @ b: v
1.以“伊-11”号、“伊-25”号和“伊-35”号潜艇编成甲潜艇部队;“伊-176”号、“伊-20”号、“伊-18”号、“伊-16”号和“伊-26”号潜艇完成最后一次粮食输送后,编入甲潜艇部队。甲潜艇部队必须在1月28日前,进入瓜岛以南的甲、乙展开线。
6 F" O$ G) {: b8 b# { 2.“伊-8”号潜艇编入东方牵制部队,完成牵制任务后,尚须留在该海域遂行破交任务约一个月。4 E3 A( f+ Y: e2 v2 [
为了配合“开”号作战,先遣部队指挥官于1月19日命令丙潜艇部队,在1月24日的后对努美阿进行航空侦察,得手后,再对悉尼进行航空侦察。如发现该地驻有敌大编队,则暂不南下,在2月5日之前,负责对其进行监视。
+ ]% ?" n, f* _$ R* K/ Y n 此外,1月24日还决定对瓜岛的潜艇输送于1月底暂停,命令“伊-2”号、“伊-17”号和“伊-1”号潜艇在完成第6次输送任务后编入甲潜艇部队,甲潜艇部队将上述3艘潜艇和“伊-176”号配置在乙展开线,将其余潜艇配置在甲展开线。
; ?- x2 D$ R6 V' s* m. N, B 26日,第7潜艇战队司令乘旗舰“长鲸”号回到特鲁克,先遣部队指挥官对丁潜艇部队使不再直接指挥。“伊-121”号潜艇奉命于2月3日到达因迪斯彭塞布礁脉,为水上侦察机补给燃料。
% Y$ U: D6 y, K8 | 根据上述命令,向瓜岛的输送由“伊-9”号潜艇实施。向新几内亚方面的输送由“伊-24”号和“伊-36”号潜艇实施。“伊-9”号于30日夜完成向瓜岛的输送后,经特鲁克返回本土。这是使用潜艇对瓜岛进行的最后一次输送。9 H, B0 m j9 @/ U+ O' f$ s9 S+ u
撤离瓜岛的作战是2月1日后分三次实施的,到2月7日已奇迹般地完成这次撤退作战。在此期间,甲潜艇部队在瓜岛以南展开,虽然频繁地移动展开线,却未获得任何战果。
3 c* q5 d/ f% O$ s; b W 2月7日,瓜岛撤退作战刚一结束,先遣部队指挥官就根据联合舰队的命令,对各潜艇部队的作战作了如下部署:
0 a/ F Y& j5 U! h" b “甲潜艇部队从18时开始沿150°航向搜索,‘伊-32’号、‘伊-20’号和‘伊-25’号潜艇9日后不归甲潜艇部队指挥,‘伊-18’号和‘伊-16’号组成戌潜艇部队(由第1潜艇战队司令指挥)。各队(艇)按下列规定行动:2 ]* Y9 _% C5 U/ d3 x
1.‘伊-32’号和‘伊-20’号潜艇沿0°航向搜索前进,返回特鲁克;‘伊-25’号潜艇对圣埃斯皮里图岛实施航空侦察后,返回特鲁克。
3 L- [: q1 P: `: p5 X1 D- K: x 戌潜艇部队在圣埃斯皮里图岛附近伏击敌舰船,约5昼夜后返回特鲁克。
; V, n1 G N9 e7 N 甲潜艇部队在新喀里多尼亚岛以离伏击敌舰船,约10昼夜(‘伊-176’号约为5昼夜)后返回特鲁克。‘伊-11’号伺机对努美阿实施航空侦察。6 m5 W! e4 ^! u; p$ [ B; v( O9 T1 ?: l
2.乙潜艇部队指挥官及其所辖各潜艇,完成当面任务后返回特鲁克。”4 U: P) ]) {, r
“伊-25”号潜艇16日利用月光对圣埃斯皮里图岛进行了航空侦察,查明该地停有许多舰船,“伊-11”号潜艇21日对努美阿进行了夜间航空侦察,查明该地停有航空母舰、战列舰等舰只。
9 G0 v Y; U' D. E 甲潜艇部队由于发现了敌舰队,奉命移动展开线,以捕捉敌人,而未向新喀里多尼亚方向转移。0 ^& G8 ]7 n) [1 }4 Y
上述潜艇均于2月下旬回到特鲁克,但是“伊-18”号潜艇却未返航。除甲、乙潜艇部队外,其他潜艇的活动情况如下:
% L8 I2 q7 K* Y9 u1 I6 R0 s 丙潜艇部队8 D. k( a/ Q1 b$ c* O5 p
“伊-10”号潜艇于1月23日夜,对努美阿进行了航空侦察,报告发现战列舰等舰只。“伊-21”号于25日对悉尼港进行了夜间航空侦察,报告发现重巡洋舰1艘。0 e# M r) H3 ~
此后,这两艘潜艇展开破交战。“伊-21”号于2月23日,返回特鲁克;“伊-10”号艇根据联合舰队的要求,对托雷斯群岛实施侦察后,于3月12日返回特鲁克。
) D7 y5 c3 s, T7 w6 b 在此期间,“伊-21”号潜艇击沉商船3艘(14039吨),重创(使其搁浅)1艘(10222吨),击伤1艘(7176吨);“伊-10”号击沉1艘(7176吨),重创1艘(7141吨)。
% }) t1 N( ?3 U: K! x$ c- O' V3 s1 d “伊-8”号艇于1月14日从特鲁克出航,23日炮击了坎顿岛机场(发射炮弹41发),31日炮击了坎顿礁湖内的水上飞机供应舰(发射炮弹45发)。然后,在斐济群岛至夏威夷群岛之间破坏敌海上交通线,并对萨摩亚群岛实施侦察,后于3月10日回到特鲁克。) I0 w7 ?$ n. I# R/ x
“伊-2”号奉命前去以鱼雷击毁“伊-1”号潜艇,2月14、15日,该潜艇虽然接近“伊-1”号搁浅的地点,但是未能发现目标,后根据上级命令,经肖特兰岛于2月22日回到特鲁克。 }' q8 j! h; w
“伊-121”号潜艇1月29日从腊包尔出发,去因迪斯彭塞布礁脉为水上侦察机进行补给,2月10日回到腊包尔。7 O: L, U; T3 ?1 ^; o! J
四、瓜岛作战中的潜艇战
' z, @" C I3 V 如前所述,夺回瓜岛作战开始以后,联合舰队渴望在这一作战过程中出现歼灭敌人舰队的大好时机。而且坚信打垮敌人的舰队,获得制海、制空权,就能够使夺回瓜岛的作战取得成功。3 C, H: c, s/ s, m* d3 c$ h
因此,联合舰队几乎把实施决战的全部水面舰艇兵力、3个航空战队(岸基航空兵)和大部分潜艇,都集中到这一战区,以期夺取胜利。根据这一作战方针,除将一部分潜艇配置在瓜岛附近外,大部分潜艇部署在瓜岛东南海域,以袭击敌舰船,尤其对袭击航空母舰更加重视。
M5 n: x3 o! \2 I& x8 U8 { 而美国潜艇则是以袭击日本本土至所罗门群岛的漫长补给线为其作战方针的。两国潜艇的下列战绩就可看出使用方法的不同。现将1942年8至11月的战绩作一比较。* \3 c0 C7 `, f% M
日本潜艇的战绩:* o( Y; v: ?- D) q h* @3 B' J% y. H
击沉军舰 航空母舰、轻巡洋舰、驱逐舰各1艘
- |% p; x7 S9 t3 F) k2 U$ H% W! a 击伤军舰 航空母舰、战列舰、重巡洋舰各1艘
1 U% h1 x' x e) @9 T) P3 O 击沉商船 太平洋6艘(17113吨),印度洋11艘(64530吨);合计17艘(81643吨)。; y+ U- S/ G/ N0 P. L( m1 P
美国潜艇的战绩! J6 l# U& b+ I# j! c3 m$ C n9 N
击沉军舰 重巡洋舰1艘
. R& @% r0 g! |5 {" U 击沉商船 各种商船62艘(270319吨)
8 U3 W3 j) S. C3 q/ B6 n6 q 从联合舰队的上述作战方针来看,应该说日本潜艇为联合舰队的作战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联合舰队对此并不满意。我以为其中的主要问题,在于展开线的使用欠妥。, r; c4 t/ L' M" b
美国潜艇击沉军舰的战绩虽然不大,可是击沉商船的战绩却比日本潜艇的大3倍还多,它在贯彻美军的作战方针方面是卓有成效的。
4 @* J7 j% Y7 C {4 {1 o7 h1 v 从战争的全过程来看,可以说美国潜艇战果辉煌,而日本潜艇则战果不佳。可是,潜艇的战绩,与对方反潜能力,以及己方的潜艇使用方法等因素都有关系。1943年特别是1943年下半年以后,美军以雷达为主的反潜兵器迅速发展,包括航空兵在内的反潜兵力不断得到补充,使其反潜能力显著提高,而日本的反潜能力几乎是止步不前。因此,若将1943年以后的潜艇战绩作一比较,那日本潜艇就更加望尘莫及了。 |